東北地區分布有遼中南工業基地,這是中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也是一所重工業基地。曾經的東北地區藉助發達的重工業基地極大地發展了經濟,成為各個省份所需的多種工業產品的輸出地區,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憑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東北地區在短時間內崛起一所實力強勁的工科類高校。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東北地區的新建高校數量就已達到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當時的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對該地區的投入較大,促進了各個方面的發展,高等教育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東北地區的多所名校都在那個年代得到快速發展,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由於有強有力的經濟做支撐,東北地區的實力強大的高校有很多,學科建設速度也很快,在全國佔據前列的位置。
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技的發展,對輕工業的關注在增加,而且重工業的汙染嚴重,其發展受到了一些限制。從那之後,東北地區的經濟開始下滑,而南方的經濟迅速發展,吸引了眾多人才的轉移,東北地區出現了人才的缺失,高校的建設也因此受到影響,甚至有部分高校直接走向了沒落。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所985高校,就屬於嚴重退步的類型,不禁讓人唏噓。
這所學校就是東北大學。在2017年國家「雙一流」高校建設計劃評選中,東北大學的等級為B,和同地區的其他三所985高校相比低一等級,這讓人們覺得東北大學被降級了。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疑惑:同是985高校,為何獨獨東北大學等級最低,難不成東北大學真的退步了?
回溯東北大學的歷史,其最初是於1923年由當年的軍閥張作霖親自創建的,當年學校的建校資金充足,校園設施在當時都是很先進、齊全的,而且聘請了多名著名學者任教,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總體來說,學校各個方面都是「不可挑剔」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為眾多學生們嚮往的高校。
後來,張學良擔任東北大學的第三任校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校舍的擴建,高薪聘請學者,並且開始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不僅購買國外先進設備,還給學生提供免費海外名校交流的機會。當年,林徽因夫婦受到張學良的邀請,在東北大學創辦了中國高校的第一個建築系,開創了歷史先河。
到了民國時期,東北大學各方面已發展得相當完善,在全國的高校中都能排在前列,名氣很大。後來,東北大學在抗戰期間經過了幾次搬遷。新中國成立之後,東北大學也不斷被調整、改革。所幸東北大學本身的實力足夠強大,依靠著東北地區的工業基礎,即使多次整改也能逐步恢復先前的輝煌。
那時候的學校名字是「東北工學院」,我國的很多創新產品都出自這裡,例如第一臺模擬電子計算機、第一臺國產TC以及第一塊超級鋼等。也正是由於該校豐富的科研成果,讓其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國名氣響亮,在工科類院校中至少排名前10。
改革開放前期,東北大學成為首批全國重點大學,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吸引了很多學生報考。東北大學真正發生「衰退」是在進入21世紀後,曾經的知名學者已經逐一退休,而東北地區的經濟也不景氣,人才大量流失,一系列的原因讓東北大學的發展出現了問題。
特別是學校的教學思想和行政的管理飽受爭議。在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該校沒有A+類學科,A類學科只有控制科學與工程,A-類學科只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這樣的評價,對於一所老牌且還是985的高校來說,並不能令人滿意。
如今,東北大學的整體排名大不如從前,基本處在30名之後了。學校在各省的錄取分數線也在下滑,甚至還不如一些發展得好的211高校。
東北大學要想恢復以前的輝煌,確實要放下自己的「身份」,找出自己的不足,並極力做出改正,才能有希望獲得更好的發展。希望東北大學今後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