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子陵釣臺,位於杭州市桐廬縣城南15公裡的富春山麓,相傳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友嚴光(字子陵)避官隱居、耕讀垂釣之處,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新安江黃金旅遊線上一個著名景點。
嚴子陵釣台歷史始於唐初,初唐詩人洪子輿的詩作中亦有遊富春《嚴陵祠》一詩。及至中唐嚴子陵釣臺已聲名遠播,當時遠在長安的著名詩人如孟浩然、李白等都慕名前來拜訪。到了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大文學家範仲淹出任睦州知府時(桐廬當時歸屬睦州府),主持修建了嚴先生祠堂,並撰寫了《嚴先生祠堂記》的碑文。這篇碑文因文採斐然,廣為流傳。後又被選入《古文觀止》等書,成了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範文名篇。
早在1983年10月,桐廬縣就在嚴子陵釣臺景區建立了碑廊。碑廊全長53米,共有碑22方(其中古碑2方)。碑文內容大部分是讚揚嚴子陵高風亮節的,也有不同看法的詩文。碑文作者除歷代著名文豪、詩人外,有帝王、縣令,還有普通百姓。碑文書法大部分由浙江省書法家書寫。
碑文一:《嚴子陵釣臺文》
碑文內容:
不聞夫富春之有江乎,白帆濯濯,鰣魚躍躍,湯湯焉歷桐廬、富陽,聯錢塘為一川,越中淵藪,渺乎大矣!
新安江一瀉千裡,入桐廬而名富春江,範希文曰:「瀟灑桐廬」者是於焉。而江山勝區,實出天工造物之奇,於桐廬者獨有鍾乎?兩岸連山,小洲並嶼,舉其秀者言之,春釣於蘆茨之灣,夏泳於龍門之瀑,秋登於嚴陵之臺,冬潛於瑤琳之洞。石之刃於水,水之琢於山,白雲藏於野,清氣淑於江;花木明瑟,山徑峭曲,桐君得之而採藥,嚴子矯詔而垂綸,是故有桐祖之祠焉,嚴子之臺焉。江以隱者而益彰,人亦因江而名著,有若呂尚之於磻溪,範蠡之於太湖,李願之於盤谷,皆其倫也。
夫自古隱者欲晦,其名愈顯,道之無常亦有常也。常者何?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有道而隱不可解亦可解也。讒譏毀謗是所畏也,是知光武知遇嚴子而終退,是治世之隱者也。嚴子獨樂勝於江又鍾情於山水之鄉者深矣。夫重山川之勝於仕宦,悅釣臺之勝於雲臺,斯嚴子之致壽乎。嗟夫!富春江之綣綣焉,拳拳焉,於嚴子陵者,更無尚矣。
吾登嚴陵之臺也,則江風襲袂,白雲掠衣;沙鳥垂揚天之翼,百寶航海國之舟;遠矚而無翳,地淨而沙白。僑者倦而歸,遊者詠而和;商者聚而富,農者家而興。歷千餘年。高曠之士來如雲,若鷗棲鶴集,怡養其神,於是慕其盛名,昭昭於世。品翰文藻,詠休文嚴陵之名詩;揭櫫江山,展大痴山水之畫卷。嚴子之言曰:「富貴於我猶如浮雲。」餘則曰:「浮雲於我固為富貴耳。」
碑文介紹:
《嚴子陵釣臺文》為王學仲撰寫。
王學仲,山東滕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精通書法、繪畫、文學、哲學,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名家。 (學習強國杭州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