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不是終點!朝聖者在去往《岡仁波齊》的路上

2020-12-19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在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8844米的高山珠穆朗瑪,也有6656米的神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的神名是世界性的,它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這部名叫《岡仁波齊》的電影也很神奇。


在暑期《變形金剛5》《異形》等美國大片的圍堵下,截止今天,《岡仁波齊》的票房已經逼近一億。電影還獲得了延期上映一個月的密鑰,原來的7月20日延長至8月20日。



電影的豆瓣評分也不錯,已經達到了7.7分。



《岡仁波齊》的劇情很簡單:十一個藏民從芒康出發,用一年時間,磕兩千五百公裡的頭,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觀眾的心?


有人說是被洗盡鉛華的紀實風格感動,有人說被影片中所透露出來的追求信仰的精神力量震撼。


對小電君而言,電影對自己最大的感觸,是導演張揚在電影花絮中說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若干年後,人們仍可以從這部影片裡,看到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過。神山聖湖不是終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



導演張揚,之前的作品有《愛情麻辣燙》《洗澡》《昨天》《落葉歸根》《飛躍老人院》等,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導演張揚對西藏的迷戀,源於24歲的一次旅行。



1991年的夏天,當時還在上學的他,花了3個月時間,一個人背著大包,從甘肅到青海,從青海到西藏。



他吃最便宜的食物,搭過運鹽的車、運石油的車,運棉花的車。



「一個人的旅行,有時候是非常孤獨的,但反過來有給你機會,讓你享受這種孤獨。孤獨和自由,可能是一個人旅行最大的收穫。」


他在漫長的長途車上,聽著音樂,在心裡自己和自己聊起來。我的理想是什麼,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導演將這次西藏之旅,稱為改變自己一生的一次旅行。


因為這次旅行,十幾年了,導演一直想著關於西藏的電影。


2014年,距離張揚第一次進藏23年後,張揚帶領拍攝團隊重回西藏,與11個藏民一道踏上了神山岡仁波齊的朝聖之路……


2014年,是藏曆馬年。在藏傳佛教裡,馬年是釋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這一年裡,諸神都會聚集到岡仁波齊。


平常年份,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二圈可免地獄之苦,轉108圈今生成佛。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


朝聖的11個人,有老人,有孕婦,有屠夫,有殘疾的青年,有9歲的小孩,他們就這樣風塵僕僕地上路了。



這一年,他們走了兩千公裡,在朝聖之路上經歷了春夏秋冬,也遇見了不同的風景。


沿途有錯落的村莊。



有壯美的雪山。



有神聖的湖泊。



還有白塔旁飄舞的經幡。



這些我們不曾經歷的生活,不曾經歷的畫面,是否有一天也能被我們親眼所見。


如果你和小電君一樣,看完電影《岡仁波齊》,也期待著,將來有一天,自己能走進西藏,親身感受岡仁波齊的神聖。那麼,小電君整理的這份行程圖,也許可以提前給你一個參考。


阿里是抵達聖地岡仁波齊的第一站。如果西藏是世界屋脊,那麼阿里就是西藏的屋脊。而要去阿里必須從拉薩中轉。拉薩有直飛阿里的航班,每日一班,早8:05起飛,9:55抵達。全價票2400元。


也可以選擇拉薩後包車前往阿里地區,雖然需要6天的時間,但有助於逐漸適應更加明顯的高原氣候。更重要的是不會錯過沿途的美景,邊走邊看一直會被美到。


大概行程為:

D1:拉薩-羊湖-日喀則

D2:日喀則-定日-珠峰大本營

D3:珠峰大本營-希夏邦馬保護區-佩枯措-薩嘎

D4:薩嘎-仲巴-普蘭(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

D5:普蘭-門土-札達

D6:札達—噶爾(獅泉河)


當你到達阿里的普蘭縣,岡仁波齊之旅才算真正開始。



從普蘭縣開車前往岡仁波齊共107.6公裡,經過聖湖——瑪旁雍錯,抵達岡仁波齊。



到達之後的重頭戲終於來了——轉山。岡仁波齊峰南面山腳下的塔欽(海拔4560米)是過往旅行者的落腳點,同時也是轉山的起點和終點。


岡仁波齊轉山一圈總共56公裡,虔誠的藏民磕長頭轉山一圈需要15-20天。體力好路線熟的藏民最快10小時就可以完成。至於一般遊客,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徒步完成。



要特別注意的是:岡仁波齊的最佳旅行時間為冬春兩季大雪封山,雨季會從7月初開始。

建議遊玩天數:3天

進山門票:200元/人


在離天最近的聖地,進行一次屬於你自己的「朝聖之旅」,尋找心目中的「岡仁波齊」。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在實現天命的路上,每個人都可以是朝聖者
    直到前不久看了一部紀錄片《岡仁波齊》,像登山途中突然聽到一陣水流叮咚,內心仿佛泡了一次澡,原本漂浮吵鬧的心一下子安靜了不少。這部劇沒有特別跌宕起伏的劇情,片子記錄了一些人朝聖時的生活,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尼瑪扎堆的父親生前一直想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成,直到他去世。
  • 《岡仁波齊》抵達成都 找尋夢與信仰開始的地方
    6月13日,電影《岡仁波齊》來到了眾多朝聖者心目當中的朝聖之路——川藏線的起點,成都,這是電影《岡仁波齊》路演活動的第四站。我覺得西藏對我來說也是這樣,我首先不是一個理論家,我所以不會去總結這些理論,我更多的是深入一個村莊一個家庭,真正在那裡吃在那裡住。」這樣的理念也決定了張楊用更真實的鏡頭記錄藏人生活的影像,決定了《岡仁波齊》的創作方法。
  • 沒有劇本、素人出鏡的《岡仁波齊》為什麼評價這麼高?你怎麼看?
    著名歌手,譚維維 前方沒有終點,都在朝聖的路上……每一個朝聖者都有顆虔誠的心……熱淚盈眶,熟悉的路,岡仁波齊…… 著名歌手,薩頂頂 張楊導演作品《岡仁波齊》,朝聖是一條什麼路,也許只有去過的人才會體驗,讓我們隨著電影的覺知一同體驗吧。 著名演員,曹衛宇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心一直是揪著的。因為不知道11個朝聖者在路上會遭遇什麼。每一輛呼嘯而過的卡車都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
  • 《岡仁波齊》展映一票難求 真實呈現藏民朝聖之旅
    《岡仁波齊》4月8日亮相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裡的尼瑪與同村親友一行11人前往拉薩與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首次以記錄的方式完整真實地呈現出了藏民自己的朝聖之旅。  當晚,張楊導演出席了映後見面會,與現場觀眾暢聊影片創作歷程。影片《岡仁波齊》曾在加拿大多倫多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影片講述心靈朝聖的故事震懾人心,斬獲不俗口碑。
  • 十一位藏民拍朝聖電影 《岡仁波齊》背後的故事
    一次是《洗澡》,搖著轉經筒的藏族老人,帶著孫女在聖湖邊完成了洗澡的最後願望;一次是《昨天》,電影中原本設計了「一條副線是一組朝聖的人,從青海出發,磕著長頭去拉薩。在路上某一個時段與賈宏聲父子相遇」,這樣的設計,張楊說和他每次進藏時看到、聽到過許多朝聖故事有關,後來放棄,是因為「當時還不知道該怎麼拍」,而他並不想「弄一個生硬的融合」。
  • 《岡仁波齊》:沒有高潮,沒有意義,這就是人生
    這就是《岡仁波齊》在影片的整整兩個小時中做的事情,村子中的藏民尼瑪扎堆輕描淡寫的提議,說要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前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得到了另外10人的響應與追隨。這是一趟坐飛機3,4個小時就能到達的旅程,而影片中也並沒有刻意的強調一年這個時間,張楊在《岡仁波齊》中徹底的的去時間化,在影片的後一個半小時中,我們看到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叩首跪拜,頭顱無數次撞擊地面,身體無數次擁抱土地
  • 張揚導演事件女主角—遙遠的岡仁波齊,近在咫尺
    如果不是《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自然的呈現,或許,我還是只顧著自我的那個姑娘,有著以自己的中心為主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唯心主義的路上鬱鬱寡歡。為什麼它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以衝擊著我的內心?這恰恰是當下社會所缺乏的平靜、寧靜與安靜。這恰恰是我們現代人身上都丟失了的,自然的抵達。我們在欲望的加法中,產生了浮躁與不安。
  • 《岡仁波齊》有「智」的簡單,才是有靈魂的立體的「簡」
    近日欣賞了一部堪稱是近期院線最愛的電影——《岡仁波齊》,最愛的文藝片體裁(知我的朋友都知我摯愛文藝片),半紀錄片的形式,真實記錄下尼瑪扎堆等十一個藏民的2000公裡朝聖之路。兩個小時的「磕長頭」電影,卻使無數躁動的我們靜下來,淚流滿面,充滿了禪意。
  •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
    神山岡仁波齊的地位是世界性的,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溼婆,就住在岡仁波齊,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遊都發源於此,所以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同樣,來自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也是絡繹不絕。
  • 嗨,你可以帶我去西藏阿里轉山嗎?
    神山之首 岡仁波齊,藏語意為「山中之佛」,在藏傳佛教中,岡仁波齊是毫無爭議的神山之首,世界中心。有四條河流從這裡發源,宗教也以此為中心蔓延開。長久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的神往之地。
  • 岡仁波齊轉山一圈,洗盡一生罪孽,為什麼驢友們都想去?
    關於岡仁波齊很多驢友,更多的是通過電視,電影了解了這個神聖的地方,可能也知道他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可能也知道它被多個教派,包括藏傳佛教,雍仲本教,印度教等等徒教譽為世界的中心,很多驢友心想,不就是一座山,有那麼神奇嗎?
  • 電影《岡仁波齊》主題曲 樸樹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歌詞
    樸樹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是樸樹為張楊導演電影《岡仁波齊》撰寫的主題曲,原曲名為《The Fear In My Heart》,從焦慮到平靜,一部電影難為,請放下你自己,放開你自己,出發吧,和你自己!
  • 素食版《岡仁波齊》:他們從上海到拉薩,63天,騎行1萬裡,全程食素
    2017年的一部《岡仁波齊》感動了無數人,11人的隊伍踏上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有人說:在電影裡我看到的是接近神性的光輝和美。 同一年,有一群人從上海出發,沿著318國道一路騎行。
  • 一部票房近億,一部300萬「五日遊」,《皮繩》《岡仁》姊妹篇的雲泥...
    今年張楊導演的兩部作品接連上映,一部是6月20日上映的《岡仁波齊》,一部是《皮繩上的魂》,兩部電影因為相同的西藏題材、接連的拍攝時期、同樣的主創團隊等被稱為姊妹篇,首先上映的《岡仁波齊》收穫了近1億票房,影片上映兩日票房便突破300萬,以「逆襲」、「奇蹟」等火爆的姿態登上各大頭條,相形之下,《皮繩上的魂》失了許多光芒。
  • 一生要去的66個地方「朝聖者心中永遠的歸宿——拉薩」
    朝聖者心中永遠的歸宿一座城市,一個首府,雪域高原的一顆明珠。拉薩是用心靈而不是用雙腳去丈量的聖地,走進這個朝聖者心中永遠的歸宿,你必須懷著萬般的虔誠。拉薩又稱「日光城」,西藏自治區首府,西藏第一大城市,是一座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
  •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岡仁波齊的成神之路!
    祂就是腳踏世界中心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一、封神第一步成為神山的第一步是什麼?答案估計要大跌眼鏡,不是高、不是壯,而是帥!西藏從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東起陝西、四川、雲南,西去波斯、天竺、大食的商路古已有之。艱辛跋涉於古道上的先民們,當雪甲炫目得岡仁波齊衝入眼帘,撞入心扉時,又怎能不拜身於地?
  • 《岡仁波齊》:一部震感靈魂的信仰歷程,感受真正的藏教傳統
    上次的《摔跤吧,爸爸》這次的《岡仁波齊》都是跟著朋友圈走進了電影院。網上好評率88%,「一部震感靈魂的信仰歷程,平凡樸實艱辛無畏地行走在一條虔誠的路上,你看過就一定會被感染,這裡沒有宗教,只有深入骨髓的信仰」「看不到活著的矯情,只有生與死的寧靜,看完這個片子睜眼看紅塵時內心的平靜......」
  • 帶你了解藏族朝聖者
    每個開車到西藏的人,在路上同行的,除了各種野生動物、雪山、草原,就是虔誠的朝拜者——磕長頭的人們。和慕名而來到西藏旅遊的遊客們不一樣,他們選擇進入拉薩的時候,往往不是溫暖的春天到秋天,而是秋收之後,漸漸變得越來越寒冷和嚴酷的冬季,這讓他們進藏的旅途,遠比我們想像中要艱辛得多,每年拉薩最冷的冬天,駐足在大昭寺最多的人群,不是遊客,而是四面八方趕來的朝聖者。
  • 去西藏參觀,雄偉的布達拉宮,朝拜大昭寺的雕像和無數朝聖者時
    很多人說人這輩子一定要去西藏,哪怕遇到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泥濘、堵車、塌方、挨餓、曬傷;而這些場景每年都在你身邊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這擋不住你前進的步伐,但是為什麼西藏這麼有吸引力呢?首先,風景很美,當你來到雄偉的布達拉宮腳下,朝拜大昭寺的雕像和無數朝聖者時,你會發現旅途是值得的。根據藏族傳說,珠穆朗瑪峰是人死後靈魂安息的地方,它能把人的靈魂送上天堂,下輩子也不會受苦。但是,在藏語中,「珠穆朗瑪」是女神的意思,珠穆朗瑪峰就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雄偉而無盡的山峰直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