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特定消費群 臺灣百貨店「分眾」經營求生路

2020-12-20 贏商網

  面對全客層買氣衰退與平價時尚及網購侵蝕,臺灣百貨從日本取經,打算以「一百貨、一特色」來的經營分眾,未來僅有少數連鎖百貨能經營全客層,「分眾」將成百貨新顯學。

  從近兩年開幕的新百貨,可看出「分眾」概念的風行,統一坂急臺北店專攻粉領上班族,結合轉運站的餐飲,年營收可破五十億元。

  位於臺北轉運站的京站緊抓年輕人、通勤客與上班族,主打潮牌與餐飲,營收也近五十億元,京站總經理柯愫吟直言「沒有找到對的分眾市場,百貨難以生存。」

  剛開幕的ATT 4 FUN全是年輕潮牌與餐飲、娛樂,在信義區走出特色,目前餐飲表現遠超乎預期。

  三大連鎖百貨也積極轉型,新光三越祭出「一商圈、一百貨」的戰略,今年起各分店與周遭商圈密切結合,主動印製「商圈導覽」DM,納入周遭店家,併合作促銷案,利用商圈獨特魅力來吸客。

  SOGO秉持「一分店、一特色」的塬則,忠孝館維持全客層、天母店走社區化,開幕第五年復興館是「分眾百貨」最成功的例子,今年營收可望突破百億元,將是臺灣百貨史上營收最快破百億的單店。

  SOGO復興館專心經營上班族、通勤族,配合捷運站的轉運人潮,走「低單價、高來客數」的方式,樓上引進許多小眾卻很時髦的品牌,穩固對流行具有高端敏感的族群,店長吳素吟說「復興館客人流行敏感度是全臺最高。」

  遠百則有年底將開幕的板橋中本、臺中兩間大店,是目前少數結合電影院的百貨,雖然都走全客層路線,但硬體設計砸上億元,要讓消費者更有休閒舒適感,如臺中店有互動LED花園與魚池、板橋中本店有具設計感的外觀。

  日本百貨經驗 「分眾」求生路

  臺灣百貨師法的日本百貨,過去幾年深受景氣衰退與平價時尚侵襲,快速走下坡,臺灣許多百貨業者也發現,自己正在重蹈日本覆轍,不少開始朝分眾路線找自救之道。

  SOGO總經理李光榮說,日本年輕人這幾年開始不願到高價百貨消費,許多百貨因此倒閉,集團只好互相整合,其後出現「分眾市場」的新百貨概念,依照不同族群需求發展特色。

  因此日本出現「型男百貨」、「辣妹百貨」、「車站型百貨」、「頂級品牌百貨」,過去百貨強調所有人都能「一站購足」,現在卻成為特定消費者至特定百貨,以找到最完整的商品。這股風潮也已吹進臺灣,未來每間百貨都將轉型為「分眾百貨」,找到專屬的特色與族群,才有存活機會。

  業績小漲 SOGO周年慶大單不見了

  SOGO臺北三館周年慶昨結束,結算下來,竟是近年來首度未達目標,連遠百、新光三越也僅微幅成長,業者表示「全球景氣影響買氣」,其中服飾衰退最多,百貨業者直言「UNIQLO、ZARA與網購平價成衣的排擠效已出現。」

  相較於08年的金融海嘯,今年百貨周年慶業績衰退是「內外夾攻」,因歐債危機,臺灣科技業陸續傳出無薪假與裁員,加上平價服飾品牌搶攻,即使下猛藥促銷,消費者出手還是不若往年大方。

  SOGO周年慶昨結算全臺業績為85億元,雖較去年成長百分之二,但未達成89億目標,臺北店業績51億,與去年相同。總經理李光榮指出,雨天多少影響買氣,卻也坦承「景氣效應有發酵」,且今年周年慶集中式消費更明顯。

  據悉,SOGO未達成的關鍵是「大單不見了」,去年SOGO復興館有三筆共八千萬的珠寶業績,今年這些全不見了,總經理李光榮認為是頂級消費者出手考慮期變長。

  新光三越目前維持百分之三成長,但部份店未達成目標,又以北市大店最為辛苦。遠百全臺有微幅成長,但業績佔比高的板橋、桃園兩店未達成,其他店也拚得辛苦。單店百貨僅微風、臺北101挾著頂級精品優勢有小幅成長,其他多數百貨均未達業績目標。

  今年百貨周年慶以化妝品、家用家電、餐飲與超市有小幅成長,各家均表示「服裝是最辛苦的業種」,其中又以休閒牛仔大幅衰退,新光三越與SOGO都表示「牛仔服飾衰退幅度最大」,遠百的服裝整體達成率亦僅九成。

  UNIQLO展店至七間、ZARA開幕掀起搶購,以及網購平價成衣如Lativ等高度成長,完全排擠百貨中、高價位服飾,李光榮表示「臺灣正在發生日本百貨五年前被平價時尚侵蝕的衰退現象」。不願具名的百貨高層指出,從年輕人、上班族群到家庭客層的服飾預算,都讓平價的UNIQLO與流行性高的ZARA給搶走。

  Lativ今年一至十月營收便超過30億,去年臺灣平價服飾,一年業績約110億元,今年因有UNIQLO 、ZARA等影響,可望達220億元,多數是分食百貨服裝業績而來。

  百貨業者坦言「明年第一季將更辛苦」,某百貨高層表示,明年過年早,卻又遇到選舉,定會影響買氣,年後二月秋冬服飾出清,消費者已無購物意願,故今年耶誕節至春節前,將有許多中、高價服裝提早下殺五折搶客。

 

本文轉載來自:聯合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長沙老商圈已建百貨店購物中心一覽表
    五一廣場附近 30000  樂和城 黃興北路 30000  步步高王府店 車站北路 15000  天心區  春天百貨店 黃興南路 22000  萬達購物廣場 解放西路 14000  王府井百貨店 黃興路 60000  天虹百貨店 BOBO天下城 10000
  • 臺灣木藝業者:懷念陸客買買買的日子 現在只能斷尾求生
    據香港中評社8月8日報導,臺灣嘉義市地方特色產業協會理事長、嘉義老字號木業工廠順益木業的第二代顏維德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近兩年來陸客驟減、軍公教「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內外複合式的衝擊,嘉義市觀光導向的木藝店幾乎都已經收光,斷尾求生各謀轉型出路。
  • 百貨店買手制模式成功的六大要素
    典型案例:香港連卡佛  連卡佛是一家匯集國際著名精品店、專營名牌時裝、時尚精品於一體的高檔百貨店,並成為諸多歐洲著名品牌的代理商。但連卡佛在我國內地市場開拓並不順利,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連卡佛擁有的頂級買手,更適應香港這種已達到奢侈品消費高階段的消費者需求,中國目前對於奢侈品消費仍停留在炫富階段,消費階段仍需要一段時間培育。
  • 北京:「寶島眼鏡」開設規模最大眼鏡百貨店
    北京:「寶島眼鏡」開設規模最大眼鏡百貨店   臺資眼鏡專賣店「寶島眼鏡」首家全國航母店18日在京開業,推出一系列促銷活動吸引顧客(中國臺灣網 李徽 攝)  中國臺灣網7月19日北京消息 臺資眼鏡專賣店
  • 臺資「寶島眼鏡」在京開設規模最大眼鏡百貨店
    臺資「寶島眼鏡」在京開設規模最大眼鏡百貨店 2010年07月19日 06:5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日本百貨店成功背後的隱憂
    2019年11月1日翻建開業的澀谷東急百貨店東館,已經不能說是「百貨店」了,在B2至14F的32000平米商業面積中,東急百貨運營賣場只有為6F的美容化妝品1970平米、5F的女鞋、手包1380平方米、4F的女裝260平方米,合計約3610平方米,佔比為11.3%。這三個新近改造的大型項目,以複合化租賃經營為主,原來百貨店經營品牌的賣場減至幾十分之一。這就是現實。
  • 臺灣大批體驗式觀光工廠倒閉,或轉型謀求生路
    臺灣大批體驗式觀光工廠倒閉,或轉型謀求生路 受大陸遊客減少的影響,臺灣許多主要面向大陸遊客的旅館、瀏覽車、購物店紛紛停業轉售。
  • 百貨店優化供應鏈的幾條建議,不得不看
    新零售時代,體驗業態、家庭消費是百貨店轉型變革的主要方向,業者甚至有「餐飲、兒童強則百貨商場強」之說。過去,餐飲、兒童、娛樂、健身、美容等體驗業態多為租賃經營,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最典型的「二房東」模式。
  • 分眾:越過山丘,跌跌不休
    面對需求的變化,分眾未能及時技術升級加以應對,反而繼續執著於以點位數擴大所謂的「護城河」,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業績的失意。而廣告行業最基本的一個邏輯「渠道代表消費人群」。換言之,五環內的高檔寫字樓的電梯,影響不到五環外的田間地頭。據統計,目前分眾、新潮在全國電梯市場的佔有率,不足20%。另外 80% 空白市場以三四五線城市居多。但與高線城市不同的是,低線市場消費者更加分散,且商業化程度不足。
  • 《分眾閱讀》| 細分市場,精準定位,把握全民閱讀的趨勢與未來
    >「分眾」這個概念,本是來自傳播學。一方面是圖書出版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是特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在某些特定的分眾市場,對某些有特定閱讀需求的人群來說,好書雖多,他們卻不容易獲得。對每個特定的分眾領域,都有其最適合他們的好書,或最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
  • 經營不景氣,英國大型百貨店苦尋出路
    原標題:經營不景氣,英國大型百貨店苦尋出路   近日瑪莎百貨因業績下滑經營虧損,宣布關閉多家門店。圖為11月16日,倫敦市中心的一家瑪莎百貨商店十分冷清,鮮有顧客光臨。
  • 臺灣內衣品牌紮根國際經營拓展中國市場
    臺灣零售市場以連鎖規模為基礎往中國發展者眾,除遠東集團等積極拓展;內衣品牌連鎖業的臺灣奧黛莉則偏好穩健路線,強調先於香港及臺灣店中店紮根國際化經營,再拓展中國市場現有規模;與新光三越保守穩健作風相近。     目前不論百貨或品牌業者皆強化連鎖通路發展;惟進軍全球注目的中國市場,各家操作略有不同。
  • 臺灣新光三越溫江店動工 將成國內最大百貨店
    臺灣新光三越溫江店動工 將成國內最大百貨店 2011-06-09 16:05:42   來源: 成都全搜索   編輯: 陶秋如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日本百貨店2019年繼續分化、壓縮
    服裝品類曾經是百貨店的主力軍,1985年以後,日本百貨店對服裝品牌採取退讓政策,商品採購、庫存、定價、員工管理都交給品牌方,只是分割暢銷部分的業績,出現滯銷品則由品牌方自由退貨、換貨,單方面規避風險的代價,是失去市場經營靈魂,因此,日本有業內人士說,百貨店的崩潰和服裝企業獨斷流通體制擠壓有關係,甚至說是元兇,這個說法顯然是過了。
  • 疫情下,日本百貨店還會讓合作服裝企業背鍋嗎?
    入境遊客免稅消費同比增長20.9%。2月份因為中國疫情引發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加上春節因素對應複雜,2019年春節旺季期間是2月4―10日、2020年春節旺季期間是1月24─30日。因此,2月份百貨店銷售情況中,三越伊勢丹集團合計下降16.3%,其中札幌丸井三越下降24.9%。銀座三越下降36.2%,日本橋三越下降15.9%,新宿伊勢丹減少10.4%。大丸松坂屋百貨下降21.4%。
  • 【本科課程隨筆:經濟人類學】彩虹旗與「卡西莫多」 ——消費主義之於臺灣同志社群
    在我的預設裡,開此先河的臺灣會是全亞洲性少數人士的烏託邦。能夠一窺烏託邦之貌,同樣也是吸引我可以忍耐寂寞,孤身一人來到陌生他鄉的原因之一。在臺灣駐留的半年時光裡,天真如我拙劣的描摹著一個人類學者該有的樣子,學業之餘便隔三差五混跡於同志群體聚集活動的各個地方:從西門紅樓的同志酒吧,到羅斯福路的晶晶書店,再到凱達格蘭大道旁的二二八公園。
  • 神話平息之後 分眾廣告效果備受質疑
    當分眾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將分眾的定位設定為「既不是電視媒體,也不是戶外媒體,而是生活圈媒體,是新富階層的主流媒體」時,分眾用一張美妙絕倫的藍圖試圖說服華爾街精明的投資者。  如今,上市兩年的分眾依舊在資本市場上高歌猛進,然而在一些市場人士的眼裡,正如同分眾贏在其「分眾」的定位上,它的「短板」也正在其「分眾」的定位上逐漸顯露。
  • 優尚誠品精品百貨店 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體驗需求
    現在去逛街,不難發現優尚誠品精品百貨店變多了,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優尚誠品精品百貨店的身影。不管在裝修風格和陳列,還是商品上,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店購物,優尚誠品精品百貨店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呢? 吸引人們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優尚誠品精品百貨店的商品物美價廉。
  • 東京日本橋商圈高島屋百貨店轉向購物中心
    ,在筆者看來,原來的日本橋高島屋百貨店定義將隨著新的經營產品的落位而逐漸消失。傳統貴族商圈面臨改造東京的日本橋一帶,在1930年代曾經是日本工商界貴族首選的高檔消費地標,1990年代由於固守傳統經營模式,沒有快速跟上時尚化轉型,逐漸變成老人獨享的「黃昏大街」,2006年開始,日本商業界、地產界以及政府就開始討論如何恢復這一帶的城市活力,到2010年前後,包括三井不動產、東京建物等商業地產企業開始規劃實施一系列改造計劃
  • 宜蘭一「國際」級鳥園經營困難 賣珍貴羽毛求生
    宜蘭一「國際」級鳥園經營困難 賣珍貴羽毛求生 2008年03月11日 16: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3月11日電 臺灣宜蘭縣南方澳一家鳥類生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