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臺灣島南北長約400公裡,東西最寬處為144公裡,本島面積大概是廣東省的三分之一。受地理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臺灣對於卡車的需求並不大,每年3.5噸以上貨車的銷量大約是6000部,而廣州市2015年中重卡的上牌量就有10000臺以上。在車輛品牌選擇上,日系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輕中微卡市場,歐系在重卡領域更佔優勢。
● 6軸車過路費3毛一公裡 臺灣高速沒有收費站
臺灣高速並沒有收費站,但是高速一樣要收費,取代收費站的是一個個電子監測站。車主需要辦理一個類似於國內ETC的卡,預存一些費用進去,在通行高速時會自動扣費。臺灣的過路費價格較低,並且只按車型來收費,以六軸牽引車為例,從臺灣北部的臺北到南部的高雄,每公裡的過路費大概是3毛人民幣。
3.5噸以上卡車上高速的話,一般都需要過稱重通道,其中6軸牽引車的總重為43噸,6軸全掛車(三軸載貨+三軸全掛)的總重為46噸,臺灣各類卡車的超重情況都很少見。
臺灣的加油站主要有兩大品牌,分別是臺灣中油和臺塑。目前臺灣柴油的價格為20.9元新臺幣(4.4元人民幣)。臺塑除了加油站業務外,還是達夫卡車在臺灣的代理商。
● 營運車輛要考專業執照 全掛車根據情況不同駕照分開算
臺灣卡車的細分市場主要可以分為五類,普通貨運、冷鏈、砂石運輸、港口運輸、危化品運輸。其中危化品運輸的駕駛員並沒有像大陸一樣需要額外考一個危運證,只需要持有對應車型的駕照,再經過一些培訓就能上崗。
臺灣的司機駕照和大陸有些類似,3.5噸以下的輕卡和轎車採用同一種駕照,載貨車類似於國內的B照,牽引車類似於國內的A照。如果司機要進行營運,則需要考取專業的駕照,即專業大貨車執照,專業鉸接車執照。
目前大家比較關心的載貨車加全掛車的車型該使用何種駕照的問題,臺灣的解決方法是,載貨車沒有牽引全掛車時,用載貨車的執照就能開,要是牽引了全掛車,那麼這臺車就需要有掛車執照的司機才能開。
● 沒物流園沒信息部 臺灣司機月入1-2萬人民幣
依據臺灣當地法規,想要從事卡車營運就需要向政府申請行號,但是要申請行號需要至少30臺車,所以臺灣很多個體司機和大陸一樣都需要進行掛靠。不過,受當地市場規模的制約,臺灣物流公司的規模並不大,也沒有類似於大陸的物流園和信息部。企業需要運貨時都會找相熟的物流公司,就物流行業而言臺灣同樣也存在著車多貨少的問題。
目前臺灣個體司機每月的收入一般在1-2萬人民幣之間,跑的越多賺的越多,僱傭司機的工資大概在每月8000-10000人民幣之間,不過就筆者觀察,臺灣的物價應該是大陸的1.5倍,所以換算下來工資也不算很高。
● 輕卡總重3.5噸 臺灣卡車沒有報廢年限
臺灣的輕卡的最大總重被限制在3.5噸,所以在路面上我們能看到的輕卡,明顯比大陸要小上一圈。不過當地卡車行業人士認為3.5噸的總重對於輕卡來說實在是小了點,他們也希望當地政府能上調總重到5噸或者5.5噸。
在輕卡品牌選擇上,三菱、五十鈴、日野是排行前三的品牌,當地三菱和五十鈴的在售車型都是在臺灣組裝的,價格分別是70萬和65萬新臺幣(1元人民幣大概可以兌換5元新臺幣)。日野由於沒有當地組裝工廠,選擇的是整車進口,所以價格在90萬新臺幣左右。除了這三款主要品牌外,日產輕卡也有一定的佔有量,由於臺灣卡車並沒有規定報廢年限,在路面上還能看到豐田戴娜、馬自達等較早的輕卡車型。
● 臺灣中華品牌微卡銷量佔優 歐系佔據七層重卡市場
比輕卡更小型的微卡在臺灣地區同樣很受用戶歡迎,車輛總重一般在1.5-2噸之間。常見品牌有臺灣當地的中華、日系的三菱、韓國的起亞以及福特。這類微卡的價格一般在30-40萬新臺幣(6-8萬人民幣)。
最後來說說重卡,臺灣20噸以上級別的重卡,有七成的市場被歐系品牌佔據,該市場的規模在一年2000臺左右。在2011年以前,其實歐系和日系各佔一半的市場,不過在臺灣推行歐五排放後,日系重卡的發動機沒能跟上節奏,從而導致歐系重卡比重的大量上升。
在3.5噸以上級別的卡車中,路上最常見的品牌當屬三菱,歐系方面沃爾沃、斯堪尼亞、達夫、奔馳市場佔有量較高。在尾氣排放方面,臺灣自2012年起全面實施歐五標準,預計將在2020年推行歐六標準。
● 編後語
受地理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臺灣的卡車市場和大陸差別甚大,輕卡限3.5噸以及歐五的排放標準,也讓它在東亞和東南亞範圍內獨樹一幟。不過在物流市場的發展上,同樣也在順應時代的潮流,第三方物流在臺灣發展迅速,快遞行業尤為突出,除當地公司外,筆者在臺灣的街道上還看到過順豐的車。(圖/文 鍾丹軍)
● 相關閱讀:
為全掛車設計 540馬力的沃爾沃FH載貨車
與大陸有何不同? 走訪沃爾沃臺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