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忻:你的孩子不聽話,該拿他怎麼辦?

2021-02-21 友心人

點擊上面的友心人關注,獲得那些生活中的心理學。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yosum@qq.com。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父母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貼標籤,然後很著急地想立刻改變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孩子沒有很快改正,父母就更加覺得標籤是貼對了,更加著急了。

我的建議是:請父母放慢節奏,先不要急於下結論。先好好觀察一下孩子,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再想一想,孩子的特點是什麼,孩子的喜好是什麼,儘量順著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教育和引導。

去年,大寶的學校安排了一次老師和家長的討論,是一對一的,講一講孩子近期的發展情況。大寶其他都挺好,就是一點,有時候不肯和人分享。比如,他們的室外活動時間,大寶一定要騎那輛紅色的三輪車。可是他不是每次都能先得到那輛車啊,如果被別的小朋友搶了先,他能哭鬧上15分鐘。我說,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一定不和他弟弟分享某些玩具,這孩子,還真是固執。我在談話的時候,不知不覺地給孩子貼了標籤了。

老師笑眯眯地說,其實據我們觀察,這個孩子是這樣的:他對某一樣東西如果很喜歡的話,他就一心放在裡面拔不出來。這就讓他看起來很固執,不肯聽道理。我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比如,他喜歡數字,周末的廣告紙被他剪下來,走到哪裡帶到哪裡。我就請教老師,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在他跳著腳哭著要三輪車的時候,跟他說,你覺得三輪車很好玩,你喜歡三輪車是不是?(認同他的感受,通常會讓孩子安靜下來)。你覺得三輪車好玩,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滑梯啊?其實滑梯也很好玩,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多說幾次,他也去玩了滑梯,這樣就讓他的注意力從三輪車轉向滑梯,哦,原來我不玩三輪車,玩滑梯也很好玩。老師說他經過幾個星期,比剛開始的時候好多了。

我非常感激老師能夠仔細觀察孩子,並且試圖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教育他。而且老師找對了教育的角度,那就是既然孩子比較專注,就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換了一個不會觀察的老師,象我一樣,給他貼上一個固執這樣的標籤。每次他哭鬧的時候,認為他是無理取鬧而叫他站到一邊反省,這樣非但不能糾正他的行為,反而會讓他變得更加有挫折感。

很多時候,相同的行為,在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為父母和老師,最好是先觀察孩子,看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再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對症下藥,效果就會好很多。

相處久了,老師都知道大寶有個特點,就是做他喜歡的事情,就非常專注,超過一般的孩子。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有時候這個特點會「壞事」。比方說,他在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但是接下來,該做別的活動了。那麼,他就顯得「不聽話」了,常常不聽老師的,堅持做自己的事情。雖然是幼兒園,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活動結構的,老師會指揮從一樣活動轉移到另一樣活動。而且,以後上小學了,這個問題會更顯得突出。你不能因為喜歡音樂課而非不要上下一堂課。我很擔心以後他入學了,會顯得不聽老師的話,從一堂課轉到另一堂課會比較困難。而那個時候學生也多,老師一定不會喜歡這種影響大家正常活動的學生。

那麼,怎麼辦?大寶的老師很好,沒有給孩子貼一個「不聽話」或者「不合作」的標籤,而是仔細觀察,並且找到他「不合作」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根據這個特定的原因,她想了一些小辦法,比如,這個活動,讓大寶當老師的小助手,讓大寶轉移對上一個活動的興趣,積極來參與老師所要求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他就慢慢接受了,原來在學校,不能完全依著自己的興趣來,每一項活動都是有時間限制的。經過老師這樣的訓練,他以後正式入學,適應地會比較順利一點。

所以說,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可以從這個角度看他,他是這樣的;你也可以從那個角度看他,原來他是那樣的。以不同的角度看孩子,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重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理解他們,儘可能了解孩子行為背後得原因,以適合孩子本身的方法來教育他,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長。

「搶玩具」的孩子
——教給孩子具體的技巧而不是空洞的說教

小孩子之間的小衝突,常常被成人貼一張標籤:這個孩子愛欺負人!其實,有時候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放大孩子之間的事情。所謂孩子的欺負人,有時候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去和別的小朋友溝通。

我的幾個鄰居都有孩子,大家關係也不錯,經常在一起玩。但是有好幾次,琪琪媽媽私底下跟我抱怨,說豆豆最近幾次在她家玩,總是欺負琪琪。但是大家經常在一起聚會,也沒辦法避免。

又一次聚會的時候,我有意觀察了這兩個孩子。4歲的琪琪在玩一個玩具。突然,2歲多的豆豆奪手就搶,很粗暴地推她。琪琪其實是個很懂事的女孩子。她尖叫起來,吸引了家長的注意力。豆豆的媽媽急忙教訓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不好好和姐姐玩!不要搶!」回頭和琪琪的媽媽解釋說:「他就是這個爛脾氣,在家裡老欺負他哥哥。」後者呢,也為了不傷朋友間的「和氣」,則責備她的孩子:「弟弟要玩你就給他吧,你是小主人嘛。好了好了,別鬧了。」孩子們暫時分散了注意力,一會兒又玩在一起。不過沒過多久,相同的紛爭又發生了。

兩個孩子間的紛爭經過媽媽的調節,最後並沒有得到解決。表面上看,媽媽們在教育孩子,可實際上,孩子並沒有從中學到什麼。豆豆媽媽說:不要搶。琪琪媽媽說:你是主人,所以你要給他玩具,這要求對4歲的孩子來說顯然是過高。沒有一個人教他們怎麼一起好好玩,只是說教,消極地把他們倆扯開。結果問題並沒有解決,兩個孩子又爭起來了。 家長還是說教,繼續貼標籤。豆豆媽媽說:「你看你這個爛脾氣,不好好玩下次不帶你來了!在家就老欺負哥哥。」我一聽,說教不成,威脅都來了。我問她:「豆豆在家裡老這樣,你沒跟他講講道理?」他媽媽說:「你看我總跟他說要好好玩,沒用!」琪琪媽媽也附和著說:「是呀,我們琪琪象他這麼大的時候,不讓別的小朋友動她的玩具,說什麼都沒用,等大了就好了。」於是大人們都說是是,跟小孩沒道理可講,等大了自然就好了。

我觀察了一下,琪琪已經上幼兒園了,懂得跟人分享的道理,只是豆豆的行為太粗暴。我就對豆豆說:「你想玩姐姐手裡的玩具對不對?那你就跟姐姐說,讓我玩一下好不好?姐姐一定會給你的。琪琪,你說對不對?」琪琪點點頭。開始,當豆豆再想要琪琪手裡的玩具,我就跟他說:「想想,怎麼跟姐姐說?」豆豆就不搶了,把我教他的話重複一遍,琪琪也很樂意把玩具給他,還教他怎麼玩。幾個回合下來,都不用我提醒,豆豆不搶了,兩人玩得很高興。誰說小孩子不懂道理啊?關鍵是家長不要輕易地把孩子之間這種正常的衝突貼上「欺負或被欺負」這樣的標籤。

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這麼小的孩子,他需要學習怎麼和他人有效的交往。他並不是要去有意識地「欺負」別人,而是他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父母不要消極地貼個標籤,而是要把道理講透,教他們具體怎麼去做,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如果豆豆媽媽能有意識的這樣去矯正他的行為,過一段時間,她就不會覺得這個孩子脾氣爛了。相反,如果她沒有堅持,也許到明天,豆豆又會和別人搶玩具了。

有時候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往往顯得過於理直氣壯,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這樣的管教通常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起不到預想的效果。

我有一次在朋友家參加孩子的生日派對,男孩得到一輛玩具自行車做生日禮物。他興奮得在客廳騎來騎去。媽媽制止了他,蹲下來,對他說:「寶寶,小弟弟躺在這邊,你這樣騎來騎去,我怕你一不小心會弄疼他。這樣,你去那邊騎,不要到地毯這邊來,好不好?」男孩看了一下弟弟,說:「好的。」他真的乖乖不靠近弟弟。

孩子為什麼這麼「聽話」啊?這位媽媽以平等的態度,商量的口吻,成功地制止了孩子的行為,而且很明確地告訴他理由:怕不小心弄疼弟弟,最後還給他一個解決辦法:你可以在別的地方騎,但不能靠近小弟弟。沒有大呼小叫,沒有哭鬧,解決事情就這麼簡單。

如果這個媽媽只是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體貼?這樣騎車待會兒碰到弟弟!乖一點。」你覺得孩子會怎麼想?他會想:第一,我沒有不乖;第二,弟弟比我受重視。他的心理能平衡嗎?他會聽你的話嗎?如果他真的弄疼弟弟,你可能會指責他欺負弟弟,不乖。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貼標籤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弊無利一個環節。教育的重點不是給孩子貼上標籤,而是要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感受,仔細觀察孩子,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順應孩子的特點而進行引導,這樣一定會事半功倍。

本文首發於《幼教博覽》2010年第七期

本文轉自陳忻個人育兒網站www.infantcute.com‍

陳忻

美國發展心理學博士。美國康涅迪格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研究兒童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的發展。曾先後在德國的馬普所、美國的範德堡大學和田納西大學工作,目前在私立大學瑪麗維爾學院任教。著有《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雜誌專欄作家。‍

作為對東西方家庭教育都深有了解的媽媽,她會在新浪微博(@陳忻-兒童心理)和博客上會分享既科學又容易上手的育兒技巧心得。

親子 | 友心人親子專欄,和你一起與孩子快樂成長

育兒的時候有什麼疑問?→馬上回復友心人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整體養育》: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你真的不了解他
    或者可以說,他們從生命孕育的最初,就無時無刻不在成長。作為父母,我們常常因為孩子的成長而感到驚喜,也常常為他暫時的落後和停滯而感到焦慮。然而,成長是一個過程,從身體上的發育來說,例如老人常說的「三坐六爬」,我們會從各種渠道來知道,孩子幾歲該有什麼樣的發育。
  • 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我家的孩子很不聽話,說什麼也不聽,怎麼說也不聽,請問該怎麼辦?對(好的)孩子學習專注力很差怎麼辦問:師父,我的兒子很不聽話,每天做功課都是到處跑來跑去,根本不知道要學習。專注力真的很差很差,做兩三分鐘又起來到處跑,功課一直很差。該怎麼辦呢?
  •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孩子聽話或許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們過於聽從父母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缺乏主見,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去聽從別人的意見,雖然在小時候這樣的孩子我們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沒有主見的性格就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
  • 他就是不聽話。那我能怎麼辦?我只能拼命的打他,打到他聽話為止
    她一臉正氣凜然的告訴我,我的孩子根本都不聽我的話,我在上班,因為沒有把手機給他,那麼他就會不斷的打我的電話,打了n個電話,我按掉,他還是繼續打。打到我非常的生氣。你說我要怎麼辦,我回來肯定要揍他。他還是不聽話,那我就再打,打到他聽話為止。我說,我能夠感受到你的憤怒。當你在工作的時候你被打擾到,當你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的內心肯定是充滿了憤怒和失望,簡直把你氣壞了。
  • 媽媽的苦惱: 斷了女兒的生活費,女兒還是不聽話,該怎麼辦?
    一個沒有意識到女兒已經長大成人的媽媽抱怨: 大三的女兒不聽話,斷了生活費還是不聽話,該怎麼辦?起因是媽媽讓女兒拿雙筷子,女兒非但沒拿,還給媽媽擺臉色!媽媽受不了,斷了每月的生活費。從此,女兒在家就不買菜做飯買家用日用品,也不跟媽媽說話。要我說,這位媽媽是你錯了,應該給你女兒道歉!
  •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父母該怎麼辦?
    第二天早上,我先生給兒子吹頭髮時,朋友就在旁邊嘮叨,你們這也太將就孩子了,身上不舒服哪裡睡得好?餓著肚子怎麼能睡覺?孩子必須該吃飯時就要吃飯,該洗澡時就要洗澡。吃早餐時,我兒子餓了就去洗手拿東西,朋友的兒子由於半夜吃了飯,再加上沒睡夠被媽媽抓起來,坐在那裡有氣無力的,她媽媽喊了幾遍讓他洗手拿食物,孩子就是不聽。
  • 童言不無技 · 教育分享 | 孩子犯錯、「不聽話」怎麼辦?
    我們來看一下陳忻博士遇到有關「孩子問題」究竟該怎麼辦的精彩分享孩子犯錯想批評又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該怎麼辦對孩子來說犯錯是很經常的事。那麼作為父母,有時候我們應該告訴他,不過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告訴他,這就很關鍵了。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讓他睡覺,他不幹!讓他洗澡,他不幹!讓他不要吃糖,他也不幹!……就用這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讓媽媽變得省心!本書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孩子不聽話這一讓媽媽頭疼的問題,讓他快速變得願意和媽媽合作:○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那個聽話的孩子,你不知道他的心裡有多苦
    否則,不知道還要再吃多長時間的雞蛋。很多時候,家長之所以要孩子聽話,不過是滿足自己的控制欲。只有自己掌控一切的時候,才會有安全感;不在乎孩子的心情怎樣,只要他聽話就行。這樣做的結果是,父母會在言語中投射「期待」,當你做的符合我的期待,我才會愛你;如果沒有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會說你不懂事。導致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我只有聽話,才可以得到爸媽的愛。這種有條件的愛,會深深的傷害孩子。
  • 孩子貪玩,不聽話我該怎麼辦?
    貪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想要改變孩子的這一天性就需要家長們細心和耐心的引導。有不少家長總是會說孩子已經被慣壞了,完全不聽話要怎麼管教啊!對於管教孩子家長們常見的辦法就是沒收手機、電腦,或者限制零花錢之類的操作,再過一些可能會打一頓,但是最後都沒有起到作用,究其實本質,還是對孩子的不了解。
  •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該怎麼辦?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些時候可能做到兩全其美都很難,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可能事情就不會那麼的糟糕。孩子不聽話,是常態,因為上天在創造孩子這個小精靈的時候,是沒有固定模板的,都是需要後天的打磨。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怎麼辦?
    從教12多年來,總會被家長問到:老師,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總跟我吵架,孩子拒絕溝通,怎麼辦?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證明孩子長大了,父母們不必過於苦惱焦慮,要理解孩子和有效溝通。叛逆期在12-18歲的青春期表現最為明顯,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自尊心特別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有時候會故意跟大人對著幹。
  •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來支招
    小編有話說:最近有家長朋友在後臺提問:關於孩子不聽話、有些叛逆該怎麼辦?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現在很多孩子不聽話,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而且振振有詞。不聽話總是讓家長煩惱的,家長說:「孩子實在是讓我生氣,真是恨不得打他幾下,可打了以後又是自己心疼。」「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得我的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的,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兩句。」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大家好,我是大雄,兩個孩子的奶爸,我今天想說的話題是當孩子老是不聽話說不聽的時候該不該打她,是這樣的,以前孩子不乖我們都會先哄她,實在不聽話才會輕輕打一下她,但是自從有了二胎後經常被我揍,為什麼呢,相信很多有了二胎的就比較有體會,自從有了二胎,她老是去弄小的,有時候還把小的弄哭,弄傷,所以總是忍不住又打了她,其實真的不想打她,打完又覺得可憐,總覺得孩子乖的時候你覺得很聽話,不乖的時候真的是要把你氣死
  • M不聽話怎麼辦
    所以說這種無知者永遠只能在斯慕的邊緣徘徊。或許他會因好奇而去嘗試M,但抱著這種心理,你指望他聽話,那才活見鬼。他都不知道什麼叫聽話,更不知道要聽什麼話。 除去這種純屬好奇添亂的M絕不會聽話外,不要認為但凡對斯慕了解,自身也具有M傾向的人就一定會聽話。 首先,各人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了解的具體內容也能夠用千差萬別來形容。比如有人說了了解,說斯慕,不就是性Nue嘛。
  • 我家孩子不聽話,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做好以下四點
    現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不同,發育快,智商高,作為父母,要是沒有一點真本事,還真的很難讓孩子聽話。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是什麼原因呢?為何都把父母的話語當成了耳旁風?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要做到如下幾點:1.樹立家長該有的威信所謂威信,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一種積極、肯定的互動關係。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怕我那就是威信,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父母說不,孩子就不敢再行動。
  • 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
    導讀: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