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胡萍
「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以下簡稱「專項慈善信託」)從1月31日成立至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61家信託公司募資規模達3090萬元,實施慈善項目近20個,運用到各類慈善項目的實際投放資金超過1300萬元。是什麼樣的靈活機制和不懈努力實現了這樣的速度與效果?此單慈善信託有何故事?
信託人齊動員 全力以赴共抗疫情
近日,中航信託首席研究員、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袁田向《金融時報》記者講述了慈善信託背後的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信託業要儘快行動起來,你協助信託業協會儘快落實慈善信託,支援防疫一線!」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9點,袁田接到了中國信託業協會會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江濤的電話,自此,袁田正式加入該慈善信託專項任務。其實,自初一下午開始,姚江濤就已經在和中國信託業協會黨委書記漆艱明、國通信託董事長馮鵬熙、總經理周全鋒等主要負責人開始籌劃發起成立行業專項慈善信託,並且迅速得到了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及湖北銀保監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設計慈善信託方案、最有效率地動員全行業的力量設立慈善信託、最充分地落實慈善項目、最直接地實現防控疫情及損害救助的慈善信託目的……為此,漆艱明和姚江濤迅速成立慈善信託內部溝通小組。成員包括協會辦公室(黨辦)主任薛晴、會員部主任孟雪、行業法律專家李佳和李憲明,同時,北京市中盛律師所和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受邀共同擔任監察人,充分保障慈善信託的全流程合規有序開展。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託委員會主任蔡概還也給予了專家指導和建議。
1月26日上午11點,短短兩個小時後,一份「信託人全力以赴共抗疫情」的倡議書就新鮮出爐並見諸媒體了,不到800字的倡議書傳遞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擔當,不僅發出了信託業馳援武漢的響亮號召,而且包含了第一批參與慈善信託的19家信託公司合計募集1000萬元的認購響應,更是溝通小組領導與會員單位前期一一溝通的良好成果。
接下來,慈善信託合同撰寫、委託人募集持續公告、委託人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組建、與受託人溝通合作落實籤約備案,對接慈善項目……溝通小組開始內外聯動,資源整合,網格化組合推進各項工作,疫情在物理空間將人們阻隔,但是信心和愛心卻無障礙地聚合,並迅速轉化成一致行動。10餘個微信群,數十個相關溝通人員組成的聯繫網絡火速建立起來,溝通小組成員也基本開始了朝8晚11、微信群頻繁切換、電話聯繫不停歇的緊張工作節奏。
中航信託作為委託人率先與受託人國通信託完成籤約並支付慈善資金50萬元,轉帳可以實現電子化,但用印卻需要現場操作。地處武漢的國通信託慈善信託負責人石宇不顧自身安危,英勇奔赴公司辦公室完成用印;同時,中航信託辦公室行政主管章慧燕也來到中航信託南昌辦公室完成用印掃描,用最短時間、最高效率、按照合同約定完成籤約。而這一系列動作的完美流暢完成,離不開溝通小組在北京的遠程協助和指導。
慈善信託登記備案也得到各部門的協同支持。專項慈善信託設計方案確立後,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第一時間就為慈善信託登記開闢了綠色通道,協助受託人順利取得了慈善信託登記編號。同時,該慈善信託也得到民政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協助,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相關負責同志與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同志積極溝通,及時受理並順利完成了特殊時期的慈善信託備案工作,並為慈善信託的規範管理進一步提出了寶貴建議。
鑑於專項慈善信託由61家信託公司擔任委託人,為了更好地體現委託人合意,科學規範、可持續地管理慈善信託,信託業協會主動擔當,發起及組織協調成員單位,成立委託人管理委員會,由協會會長單位中航信託、副會長單位中信信託、外貿信託、上海信託、華潤信託組成第一屆管委會。為了保障決策更加集中高效,各成員代表均是由各公司董事長、總裁或副總裁擔任,由此超強實力規模的管委會即刻開始高效工作起來。「同意!」「同意!」「項目12再補充一下需求方使用資金詳細說明」……管委會的各位領導在微信群裡就這樣不分晝夜地同時在線,不到半個月,16個慈善項目的審批決議就這樣合意產生並迅速傳達至受託人落實執行。國通信託作為受託人,一直處在武漢防疫一線,專門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各相關部門協同作戰,與當地政府部門、慈善組織、醫院等保持直接有效溝通,確保慈善項目合法合規,有序推進。
武漢勝則全國勝,重點疫區武漢的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等重點醫院,成為首批支持的慈善項目,周邊相關區域的疫情也同樣緊迫。湖北省麻城市是協會篩選出的第一批慈善項目支援地之一。「希望協會發起的慈善信託能救助麻城,那裡的疫情十分緊急,當地情況我比較了解,可以隨時協助對接,拜託了!」重慶信託副總裁葉凌風聯繫到溝通小組。「好的,我們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落實。」溝通小組迅速建立「麻城項目—體溫測試儀」「麻城項目—檢測試劑盒」兩個微信群。生產商、供應商、求助醫院、防疫指揮部各方聯繫人依次入群,溝通小組還特別邀請到經濟學家巴曙松,聯絡到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落實核酸檢測試劑盒項目。短短兩天內,3500個測溫儀、1008個檢測盒依次落實到位。時隔兩天後,達安基因公司生產並負責運輸的檢測盒順利抵達湖北。
像這樣生動的場景還有運送武漢、隨州、黃岡等地醫院的呼吸機、制氧系統、防護服以及方便麵等後勤物資,只要是防疫一線需要的,就是慈善信託項目組努力奮鬥的方向。每個項目都按照「點對點」的主動管理原則,嚴格篩選,加快實施,精準投放。
目前,信託行業的一個專項慈善信託已經帶動信託公司陸續開展了11個慈善信託,除了專項慈善信託的3090萬元資金外,信託公司超過5300萬元的慈善資金及物資也已經陸續落實。
每個數字的背後體現的都是行業擔當,都是信託人的行動。慈善信託的優勢在賦能,受託服務的熱情在燃燒。
不負所托 讓慈善信託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國通信託是專項慈善信託的受託人。《金融時報》記者在與國通信託董事長馮鵬熙溝通了解專項慈善信託時,馮鵬熙正在社區。據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國通信託黨委成立幫扶抗疫突擊隊,深入一線助力當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對於這單兼具速度與成效的慈善信託,馮鵬熙強調,這需要各方支持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加快投放。
自1月20日以來,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國通信託立即決定設立慈善信託、抗擊疫情。公司員工自願放棄春節假期,在隔離環境下通宵達旦形成初步方案,公司領導第一時間為項目開通綠色通道,並積極尋求外部支持。工作推進過程中,國通信託得到監管機構、大股東武漢金控集團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銀保監會信託部和湖北銀保監局積極引導和鼓勵,要求把資金用好用在最急需上,要為防疫盡心盡力;武漢金控集團高度重視慈善信託相關事宜,全力支持協調各項程序,積極調配對接各類資源;在中國信託業協會倡議下,慈善信託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募集資金達3090萬元,參與信託公司達61家;在武漢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慈善信託於2月2日取得備案回執;國通信託成立慈善信託工作小組,每天研究具體工作方案,保持和政府部門、協會、醫院等直接有效溝通,工作溝通時國通信託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實時在線、隨時響應,確保操作合法合規、高效有序推進。據國通信託工作人員回憶,2月2日,因忙於慈善信託相關事宜耽誤了領取回執的時間,眼看就要下班時收到對方回覆:「我晚上都在這,你多晚來都可以。」原來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加班加點、默默付出。
完成登記備案後,將慈善資金高效投入到支援武漢抗疫中成為國通信託迫切要做的事情。武漢勝則全國勝,重點疫區武漢的重點醫院成為首批支持的重點項目。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慈善信託成立後,於第一時間分別向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捐贈100萬元資金,此後又根據需求向同濟醫院捐贈30臺呼吸機。國通信託是在嚴重疫區參與社區防控的唯一一家信託公司,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同時,為精準高效地緩解一線壓力,公司積極推進慈善信託具體工作,夜以繼日地篩選項目,僅花3天多的時間就統計完成湖北省內每個城市的定點醫院名單、每家醫院的床位數量……員工們一家家醫院聯繫,對設備類型和型號需求仔細調研,摸清了全省40多家醫院的物資需求,為加快投放打下堅實基礎。信託經理張越洋對《金融時報》記者說,在聯繫醫院過程中,一家醫院負責防護物資的科長說白天忙,晚上聯繫,但晚上一直都等不來電話,就在他以為對方不會再聯繫時,晚上11點半,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對面傳來一個疲憊的聲音:「馬上就把具體型號和配置要求發過來。」「原來那個科長剛下班。」張越洋對記者說,電話裡那個疲憊沙啞的嗓音讓他肅然起敬。
最近,國通信託收到很多醫院發來的感謝信,都是對慈善信託捐贈項目表示感謝。2月8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對獲贈27臺呼吸溼化治療儀表示感謝。國通信託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石宇對記者說,其實白衣天使們才是最該感謝的人。據他了解,很多醫生護士都是加班加點搶救照顧病人,經常顧不上吃飯,他們很多人很久都沒吃過一頓好飯了,泡麵成了他們的必備物資。在獲悉這一需求後,石宇緊急尋找泡麵批發商,主動聯繫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緊急調配700箱泡麵至武漢市第三醫院,緩解燃眉之急。這些捐贈物資,國通信託都會通過政府招標網比價等方式仔細核對購置價格,讓委託人的每一分錢都對得起「信任」兩個字。
專項慈善信託是如何實現這些速度與效果的?是受託服務的責任擔當,是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是各方支持的眾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