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一橫一豎都是智慧,一撇一捺都是傳奇!

2020-12-23 一見傳心浪跡天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中華文明經過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已經是非常璀璨多姿了,而中國文字也隨著中華文明發展的腳步,已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華文明的代表了,其中漢字由於我們中華民族強大的同化性與文化包容性,始終沒有間斷過文化傳承,使得漢字已經成為世界上特別稀少的從未間斷過而很有完整系列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字形式。從而使漢字在世界文化中,顯得是那麼的博大精深和耀眼輝煌!

漢字有著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起源時期應該是商代以前,可能這個時期的文字應該不能叫做真正的漢字,連象形文字都不能算,更多的是一種圖畫或是刻符。這期間包含最早發現的賈湖刻符,距今大約9000-7800年,還有雙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書等等。這些就是漢字起源時期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與表意符號的一種最初的文字形式!

一直到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才是漢字發展的成熟期。這期間「甲骨文」的出現,這應該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也是象形文字的最好痕跡。後來到了西周時期,由於青銅器的大量使用,這些象形文字又從龜板和動物骨頭上轉移到了青銅器的鐘鼎與石鼓上,這時候稱這些象形文字又叫「金文」。

後因秦王嬴政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衡,也一併統一文字!統一後的文字史稱「小篆」也稱「秦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象形文字也已經全部消失了。到了漢朝時期,文字形式又從「小篆」轉換到了「隸書」史稱「漢隸」。這個時候,這些文字才被我們真正的叫做「漢字」這些文字最終有了一個統一的名稱叫漢字!

後來這些漢字形式到魏晉南北朝和大唐時期開始流行「楷書」。唐朝期間「草書、「行書」也相繼真正出現與盛行,再到宋朝時期,漢字形式因為活字印刷術的改進,「宋體」字開始產生,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顯得古樸端莊!此後,「仿宋體」與「黑體」也相繼誕生!

再到新中國期間和近代時期,漢字形式可以說是非常豐富與多元化的形式了,有綜藝體、彩雲體、整塊體、各種變體等漢字形體紛紛出現與使用,這是中華文明與文字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與體現,更是我們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使命!

中國的漢字,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

中國的漢字,一橫一豎都是智慧,一撇一捺都是傳奇!

相關焦點

  •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咱們中國的漢字究竟有多美
    如果說,這顆星球上有一種語言,它的每個字每句話都能成詩成畫,它的每個音每個調都能撩撥心弦,那麼,它一定是漢語。從倉頡的28個字,到而今演變成8萬漢字,中國人所有的情感都逃不過漢字的強大版圖。漢字之美,美在形體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漢字之美,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
  • 鋼琴譜—《生僻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華文化,博古通今,博採眾長,源遠流長,承載著我們民族太多的回憶和信念,在這個以利為首、金錢至上的社會裡,中華傳統文化成就了不一樣的自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尤其是生僻字的驟然出現,使中華文化更具魅力。
  • 中國漢字文化「生僻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認識20個,就是大神了
    導語:中國漢字文化「生僻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認識20個,就是大神了。最近流行這樣一首歌曲,「生僻字」這首歌主要傳承了中國漢字文化,五千年的文化落筆成畫,一批一捺都是一個故事。中國漢字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同樣的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蘊意,更有多音字,有著不同的讀法,除了一些常用漢字,還有這一些「生僻字」在生活中基本上連看都看不到,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生僻字。要是你可以認識20個,小編就承認你是大神了。
  • 讓孩子寫好人生的「一撇一捺」
    原標題:【總書記的話兒記心間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讓孩子寫好人生的「一撇一捺」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富民小學考察,囑咐學校負責同志既要讓孩子們學習好,也要讓孩子們吃好、鍛鍊好,「個子長得高高的,身體長得壯壯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學一首網紅神曲《生僻字》英文版:讓全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倉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魃魈魁鬾魑魅魍魎wu~又雙叒叕wu~火炎焱燚wu~水沝淼㵘㙓 煢煢孑立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 日語中來源於中國的漢字,你都寫對了嗎?
    隨著高考日語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考生選擇用日語代替英語來參加高考,原因就在於日語中有大量漢字,適合中國學生學習,學起來比英語更簡單。日語中的這些漢字,其實就來源於中國。學日語的小夥伴們應該都不陌生,日語的組成有假名和漢字兩部分。其中,假名又分為平假名與片假名。
  • 大鵬教育|大鵬學員設計字體:漢字的美,一字見心!
    看這組「煙雨」,一看腦海裡就有畫面感了。學員@鄭小狸 2、一橫一豎,要和諧漢字也叫作「方塊字」。實際上,漢字的美感很多來源於這種穩定的結構。學員@袖煙蘿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自由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了一種秩序性和韻律。橫要平,決不能歪到天上去;豎要直,也不能歪歪扭扭不成樣子。
  • 抖音生僻字是誰唱的完整歌詞分享 那些漢字中的生僻字你都認識嗎?
    之所以全部用生僻字來組成這首歌的歌詞,陳柯宇曾經提到過是希望這種傳揚中國文化的歌曲能夠被更多人聽到,而在這首歌中,真的能感受到,中國的漢字,真的是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生僻字》完整歌詞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魯迅、錢玄同、胡適、劉半農、蔡元培等人都提出過「廢除漢字」的理念設想,魯迅比較激進,直接說: 「漢字和大眾是勢不兩立的。」 「漢字不死,中國必亡!」 當時的新文化學者覺得,中國落後是因為傳統文化落後,而要改變傳統,就必須先從廢除漢字開始。
  • 執筆寫漢字,秀出民族魂!
    最近有一首歌曲《生僻字》著實火了一把,這首歌曲裡充滿了不常用的漢字,可能只有一些教語文的老師才能全部看懂吧!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關注起了漢字。在今天,我們在世界各個地方都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漢字的。也許很多人並不能夠完全理解它們的含義,但仍然能感受到這些來自中國所特有符號散發出的獨特文化魅力。一個小小的方塊字就是一個大大的天地。正因為有了這些漢字,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這些有性格的方塊字不僅記載著漢族——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幾千年的演變,更包含著中國獨特的思維方式。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東昌府區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聊城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賽區)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古老的中國漢字,方方正正、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蒼勁有力,氣貫長虹,盡顯中華精神!
  • 有趣的漢字——方塊字
    漢字,一種看上去簡單的「方塊字」,它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字,更代表中國人的漢文化。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都經歷了什麼呢?先看漢字的起源結繩記事:遠古時候語言的產生,方便了人們信息的傳播,但是為了方便記憶和不遺漏信息,人們通過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將一些事情記下來。大事就打大的結,小事就打小的結,既有在一根繩子上打結,也有用多根繩子交叉打結,以此記載不同的事。
  • 寒假讓孩子用兒歌快樂學漢字,一輩子不忘(轉給家長)
    二年級英語下冊:視頻+知識點精析(人教、外研、牛津版)都說漢字,不好學,看看這些兒歌化的表述和描述,你就笑了。原來,學習漢字,一點都不難!高: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裡面藏.象:撇刀頭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彎勾裡面兩小撇,一點一捺在外頭。它:一寫寶蓋頭,二三寫撇豎彎鉤。它字用法要記住,不指人來指動物。紀:左邊絞絲旁,右邊一個己,做個好孩子,上課守紀律。就:六字頭,一個口,一個小字下邊走,一橫一撇豎彎鉤,最後一點寫上頭。
  • 「以漢字筆順為序」意味著什麼
    (《長江日報》7月30日) 中國漢字是方塊字,講究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漢字不同,筆畫多寡也不同,一旦涉及到順序問題,中國式的解決方法是「按筆畫順序」,筆畫少的排前面,筆畫多的排後面,既公平又公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各國體育代表團的入場順序,也按照各自的「姓氏筆畫順序」入場,可謂別具中國特色。
  • 日文中的漢字:把新娘子叫「花嫁娘」
    日本人創造了很多漢字詞語,「書道」、「美術」、「派出所」……但基本上沿用我中國的古詞彙。天皇、皇后稱「陛下」,政府首腦稱「總理大臣」,各部首長稱「大臣」,學校老師稱「教諭」,教導主任稱「教頭」。不過,也有些創造卻匪夷所思。假如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對方說「對不起」,我們說「沒關係」。在日語中,這個「沒關係」讀「貸腳布」,寫作漢字竟然是「大丈夫」。
  • 我喜歡中國漢字-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生活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時刻刻都能見到。有了漢字,才會有詩詞歌賦,有了漢字才會有交流的工具,有了漢字,才會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小時候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漢字,只知道它們是一橫一撇一捺構成的。再大些,上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認字書,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了漢字。
  • 橫平豎直書漢字 一撇一捺寫人生
    漢字記錄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也被看做是衡量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堂堂正正做真人。從這個意義上說,陝西師範大學的做法,體現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凝望。一紙墨香,傳承著文化,也厚載著對未來的期望,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懷。」
  • 高考生寫不對「一橫一豎」?到底是什麼耽誤了他們?
    關於「一」的標準寫法今天某高中的語文老師讓4個同學上講臺寫一個「提問題」的提字,然而高考衝刺班的孩子竟然沒一個能寫對,大家都對漢字含糊不清!「一橫一豎」應該是一天就能學會的,但是為何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孩子寫不好自己的母語?甚至還不如外國的漢語班的一些同學的水準!到底是什麼耽誤了語文教育?語文學了十幾年,大家都學到了什麼?為何一個「一橫」就難倒了眾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