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盡力避免複雜枯燥,但可能最後既丟了嚴謹準確,又沒能活潑生動,還請讀者們不吝賜教,批評指正,感激不盡~歡迎轉發關注喲)
上一期(戳:國際音標之大用)我們大概了解了國際音標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就一起具體看一看,如何通過國際音標來識讀一門全新的語言吧!
1)國際音標表的幾個主要部分
首先祭出我們偉大的國際音標表:
圖中最上面的大表是肺部氣流輔音表(PULMONIC CONSONANTS),這是最常用到的輔音字符集散地。中間左邊的是非肺部氣流輔音表(NON-PULMONIC CONSONANTS),這裡充滿了各種奇葩的音。表格下面是其他字符。中間右邊的梯形是元音表(VOWELS),所有的元音都在這個表上呈現。元音表正下方是超音段特徵符(SUPRASEGMENTALS),包含重音、音長、連讀、聲調等。最後,左下角的表格是附加變音符號(DIACRITICS)。
2)尋找參考坐標
國際音標的符號都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表格中的一些符號,那麼認識它前後左右的符號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下面就以漢語普通話和英語為基準,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符號代表的發音吧~(建議大家去B站瀏覽視頻,有很多語言學家們錄製的專業視頻,還有包括iPA Phonetics這樣優秀的app,可以直接點讀國際音標!)
a)輔音符號部分,一個格子裡的兩個音,左邊是清音(清澈)右邊是濁音(渾厚)。同一行從左到右發音部位不斷從唇向喉移動,同一列不同行的發音方式有區別。例如第一行是塞音,發音時口腔裡有部位堵塞住氣流,「卡」在那裡。
塞音
/p/
「巴」/「space」
/t/
「搭」/「step」
/k/
「嘎」/「sky」
/b/
「ball」
/d/
「dog」
/g/
「go」
在/t/~/k/中間的符號/ʈ//ɗ//c//ɟ/,就是舌頭從齒齦向後移動到不同的位置堵塞住,然後放開發聲。/ʈ//ɗ/想像印度英語那樣卷著舌頭念「time」,/c//ɟ/的發音部位跟「鴨」的部位接近。/k/之後的發音部位就到了小舌和喉部,體會吐痰的感覺……
第二行是鼻音
/m/
「媽」/「mom」
/n/
「吶」/「name」
/ŋ/
「sing」「康」後鼻音
/ɱ/想像上齒咬下唇發「媽」,另外三個模仿它們正上方的塞音部位發鼻音就行。
第三行是顫音,從左到右依次為雙唇顫音/ʙ/(噴嚏音),舌尖顫音/r/(大舌音)和小舌顫音/ʀ/(小舌音)。不巧這三個在漢語和英語裡都沒有……(其實有些方言裡是有的)
第四行的閃音/拍音,就鞭打一下。聽起來像秀技失敗的顫音。
第五行的擦音是氣流沒有被完全堵塞住,絲絲般流出。例如:
/f/
「發」
/θ/
「think」
/s/
「思」
/v/
「very」
/ð/
「though」
/z/
「zoo」
/ʃ/
「shift」
/ʂ/
「獅」
/x/
「喝」
/ʒ/
「measure」
/ʐ/
「日」
/h/
「hello」
/f/前的是雙唇擦音,比如日語的「ふ」/ɸɯ/;/x/後的是小舌擦音、喉壁擦音等。
最下面的邊/近音,它們的阻塞更少,更接近元音,所以也叫近似輔音。
b)元音的梯形其實是模擬人的口腔。三個豎線/斜線表示發音時舌頭在口腔的前/中/後不同位置。橫線表示下巴張多大,位置越高的元音嘴張得越小。
/a/
「啊」
/o/
「哦」
/ɤ/
「鵝」
/i/
「衣」
/u/
「烏」
/y/
「淤」
/ɛ/
「欸」
/ə˞ /
「二」
/ɔ/
「orange」
/ɪ/
「it」
/æ/
「apple」
/ʌ/
「up」
c)聲調的話有非常著名的趙元任五度標音法,簡單粗暴理解成「哆來咪發唆」也可以(事實上是一個語言內部的相對音高)。用右上角的數字小標來標記一個音節的聲調。例如「啊」/a55/,兩個數字一致說明是平調,沒有高低起伏;又如「馬」/ma214/,三個數字說明聲調是曲折的,先低下去再高起來。音標表上的折線就是被五等分的,不同的高度類似數字的1~5:
a11
a˩
a22
a˨
a33
a˧
a44
a˦
a55
a˥
d)附加符號常用的有送氣符號「h」(對比「霸」/pa51/和「怕」/pha51/,「pie」/phaɪ/和「spy」/spaɪ/)、兒化符號「˞」(對比「her」的英英/hə/和美英/hɚ/)、唇化符號「w」(如「twice」/thwaɪs/)、長音符號「ː」(拖長元音)等等。
3)小試牛刀
下面就藉助我們認識的這些常見國際音標符號來一下這些語言的發音吧:
漢語
大學
/ta51ɕyɛ214/
一種高等教育機構
英語
university
/ˌjuːnɪˈvɜːsəti/
大學
日語
だいがく
/daiŋakʰɯ/
大學
泰語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ma33haː24wit̚435tha33jaː33lai33/
大學
孟加拉語
বিশ্ববিদ্যালয়
/biʃʃobiddalɔe̯/
大學
現代希臘語
πανεπιστήμιο
/panepisˈtimio/
大學
卡納達語
ವಿಶ್ವವಿದ್ಯಾಲಯ
/viʂᵛavidʲaːlaja/
大學
阿姆哈拉語
ትምህርት ቤት
/tʰɨmhɨrt bet/
大學
參考資料:林燾,王理嘉.2013.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