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莊子智慧:立乎不測之地

2021-02-15 南京大學國學教育中心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是姓,「居」是人名,「陽子居」去見老子,他說有一個人,這是什麼人,不去管他,這個人「響疾強梁」,「疾」不是生病,是腦筋反應快,第一等聰明人,某一個地方一動,他聞一而知十,馬上就反應出來,馬上就曉得。譬如你畫一個圈圈,他說這是數學上的零。「強梁」,精神身體非常地健康強壯。「響疾強梁」,這樣的人很難得。聰明人與笨人的差別在哪裡?反應快叫聰明人,反應慢叫笨人。其實天下人的聰明都是相等的,沒有哪個人笨一點。不過有些人,你告訴他,他當下就明白了;有的人到死的時候才明白。就差那麼遠。最聰明的人,影響一來,他馬上就懂了。等於歷史上的漢高祖,韓信要求封為假王:三齊王,劉邦一聽氣了,桌子一拍,正要大罵。張良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腳。劉邦本已罵出了口:「他媽的……」可是被輕輕一踢,立即改口風:「要封就封真王,還封什麼假王?」於是封韓信為三齊王。從這件事看,張良不用說話,輕輕踢他一腳就懂了。可是像我們,別說輕輕踢一腳,就是把屁股打爛了還是不懂。歷史上這類事多得很,有些人的確是聰明。「物徹」,任何什麼東西一看,他就懂了,透徹得很。「疏明」,胸襟很開闊很舒朗,萬事都很明白。如果我們碰到這樣一個極其聰明,身體健康,胸襟豁達氣度高雅的人,一定是追隨他的。「學道不倦」。當然不是打坐的「學道不倦」,打坐哪裡會疲倦呢?坐在那裡本來是休息。這個「道」是入世救人。真正的道不是坐在那裡一副死相的,是起來能夠做事,在做一切事的時候,心境「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這才是「道」。怎麼叫「不倦」呢?不要勉強自己,他自己隨時提醒自己在「學道」,不是被動是主動的。陽子居問老子,像這樣一個人,可不可以做一個治世的明王?治世的明王,所謂是天生睿智,天生的聰明,闊達之士,這樣才是治世明王的材料。我們歷史上描寫的堯、舜、禹,或者湯武,周文王周武王,大概可以做得到。等而下之,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等人,條件還不夠。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子說:這樣的人,馬馬虎虎算一個人就是了,如果說夠稱得上聖人之道,還早呢!老子說這種人「胥易技系,」「易」就是變更,已經把人性變更了,人性用得過度了,變易了,已經不是真的性情了。那麼,看起來與普通人很不同,他的技術「技系」已經分散而不是整體的了。「勞形」,他這個生命很勞苦,不是完整的了。「怵心」,心裡頭有憂愁。莊子也講,聰明的人能幹的人:「能則勞,智則憂,無能者無所求。」這是莊子的名言,下面會講到。能幹的人是勞苦的人,聰明有學問的人煩惱更多,本領一樣都不行的人,最舒服,一無所求,「疏食任遨遊」,吃飽了素菜,一天到晚優哉遊哉睡覺,打打坐,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幹, 「泛若系只舟」,一天到晚,在一個沒有人的船上漂來漂去。世界上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不用修道,已經是道了。所以懶惰的同學,很可以把這幾句抄起來,如果遇上老師一定要讓你交報告的時候,你就可以寫上給老師,這是從莊子那裡學的。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這就是所謂老莊之道,道家的思想。這裡是莊子引用老子的話,這樣的人,是否可以把他比做「明王」,前面老子沒有下斷語,說不行。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沒有人性的天然了,加上後天的複雜,已經把人性雕刻了,已經把人性支離破碎了。老子再進一步說:而且「虎豹之文來田」,老虎和豹子身上的毛,長的花紋非常好。「田」是打獵的,古代叫做「田獵」。為什麼打獵的非要殺掉老虎和豹子不可呢?因為它們身上的皮好,做成皮袍皮襖,穿在身上會很暖和,而且花紋很漂亮,招來了打獵的人來殘殺它們的生命。「猨狙」是猴子一類,猨是猿,狙是狙,是兩種不同的猴子。猴子手臂長一點短一點,各種毛以及臉型的不同,就分成了很多的種類。猿狙身體很靈便,在樹上跳來跳去,因為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叫它耍把戲,關在動物園裡觀賞。「執斄之狗」是打獵的小狗,這個打獵的小狗很精靈,鼻子一聞,到處都找「斄牛」。狗之所以被人養起來,因為鼻子很聰明,可以打獵;猴子因為身體靈便,所以人把它們抓起來養著玩;老虎豹子為什麼被人殘殺呢?因為老虎一身,虎皮虎骨沒有哪一樣不是補人的。等於牛一樣,從牛奶牛皮牛毛,每一樣都被人用光。就是因為有用,所以自己招來了禍害。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這樣就是聖帝明王。所以把天下國家變成一個獵物,把那些聰明的人都變成獵狗,譬如把能幹的人變成猴子可以看門,或者另外變成什麼。所謂「逐鹿中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誰有本事打獵打到了,這塊肉歸你吃了。這就是道家的思想。聖帝明王,就是動物園的園長,就養一些高明的動物。大致如此。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就問:治世的明王是怎樣的?老子說「明王治世」,「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功蓋天下」,等於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姜太公這個老頭子,就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太平。「而似不自己」,注意這個「似」字,好象「不自己」,好象自己不佔有。妙就妙在這個「似」。這就是老子講的:「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也就是現在民主時期,認為最進步的政治哲學思想,是「為民服務」,這是西方來的觀念。「為民服務」以後,人人也為我服務。所以肯犧牲自己的,天下自然歸心;不肯犧牲自己的,你一個人也活不了。所以人要為大家而生活,你才有生活。「化貸萬物而民弗恃。」「貸」是借貸,是假借字。明王借用道德的感化,仁慈及予萬物,人類社會不覺得心裡害怕,覺得這個領導人,真是為我們愛我們的。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他也用不著標榜自己的功德與聲望,天下個個都喜愛他。下面一句最重要,歷代帝王拿來做秘訣的四個字,「立乎不測」,究竟有多高多深多偉大,你想像不到,估計不了,就「立乎不測」之地。所以聖帝明王的心理,你是沒有辦法去猜的,他永遠不讓你猜到,猜到就不對了。要「立乎不測」之地,只有得道的才做得到。「而遊於無有者也。」最後遊於一個空靈的境界。

這都是上乘領導術,有好也有壞。不過不是最上乘領導術,最上乘的莊子前面已經講過了。這些治世的明王,以中國歷史來講,用人做代表,從秦始皇開始,到唐宋元明清,都談不上。我們如果拿教育程度來比方,這些明王是現在政治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上古的明王「有虞氏」「太虞氏」,是政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至於秦始皇漢高祖等,是政治研究所開除了的學生。所以老子這裡講的「明王之治」,還只是政治哲學所一年級的學生,就已經這麼高明了。

《應帝王》掛了四個問題在那裡,莊子沒有給我們串連起來。要注意,其實每一段都是串起來的,我們不要被莊子文章騙過去了。莊子這一篇《應帝王》,等於一篇非常好的密宗,那秘密得很,但他擺在那裡你就不懂。如果你把這幾段連接起來思想,你就大徹大悟了。注意,不是禪宗那個大徹大悟,是這一篇《應帝王》的大徹大悟,也就是入世之道,對歷史、文化、哲學都搞通了。

---

【開班預告】

《國學智慧與卓越領導高級研修班》簡稱《國學班》11月2日盛大開班,歡迎您的加入!

【課程預告】

11月8日-9日道學模塊課程繼續,歡迎新老同學的參與!

參與可電聯:025-83592680,025-83592316

編輯「姓名+聯繫方式+單位」回復公眾平臺申請座位!

相關焦點

  • 莊子: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莊子智慧 】
    點上方綠標收聽【莊子智慧】主講:逍遙子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馬雲和任正非的國學智慧,你卻不讓孩子學?思想比知識更重要
    小時候,她也問過「為什麼要學國學」,媽媽告訴她:人生需要做出種種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著未來,國學更能教人明辨是非,能幫她做出正確的決定。國學,也是馬雲和任正非的國學智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回憶兒時,楊振寧感慨,在《孟子》中學到的智慧哲學,令他一生受益無窮。
  • 國學經典視頻-莊子說第一期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擁有在人世間遊走的智慧在《養生主》裡面,莊子借庖丁這樣一個行為藝術家之口,講述了他在解剖一頭牛的過程當中,用自己全副身心去感受當時在整個廟堂之上的節奏。他甚至用自己的刀去感受一頭牛身上氣脈的運行。為什麼他的刀法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呢?
  • 明德書院「國學、國藝、太極」智慧少年種子班招生啟動!
    如果您想讓孩子全面接觸國學,不僅博學多才,更是懂得包容、感恩,。      如果您想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能文能武的新時代好少年。      請來參加我們的「國學、國藝、太極」智慧少年種子班吧!
  • 以道御術—《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課程紀實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當中,從歷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為人處世的細枝末節,無一不體現著國學管理的思想和智慧。這些思想和智慧,散落在浩如煙海的歷史當中,等待今天的我們去傳承和發揚。2020年7月25日—26日,為期兩天的國學課程《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課程於西安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餐廳二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課程榮幸邀請到張永光教授蒞臨我校為高級工商管理CEO研修班同學們傳道授業解惑!
  • 國學公共課 臺灣學者馬叔禮:大哉!孔子——《論語》的智慧
    10月19日下午,臺灣知名學者馬叔禮先生做客復旦國學公共課,為學友們解讀《論語》的智慧,這是馬叔禮老師第四次到訪復旦,同時也是他來大陸高校講學的第七年
  • 明德書院:領略國學時代精神 解密企業家的商道智慧
    國學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國學商道智慧,貫穿著古往今來企業的管理實踐。國學文化是重塑企業文化的優秀基因寶庫,運用國學商道智慧管理企業,可以為企業管理提供價值觀念、經營決策以及人才決策等層面的啟迪。明德書院定位國學商道課程專家,專注於國學商道課程的研發和教育,以「培育新儒商,共築中國夢」為企業使命,在豐厚的文化積澱中凝聚起更加強大的創新創造活力,打造國學發展新高地,探索國學時代精神,踐行國學商道智慧,運用國學商道文化幫助現代企業走上商業繁榮之路。
  • 哲學大家張岱年對智慧的理解!
    西方哲學認為哲學是愛智慧,即追求智慧或過一種智慧的生活。哲學所追求的最高智慧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的解答。哲學就是追求智慧之學,哲學家就是研究智慧的。張岱年雖然也認同這一觀點,但是他認為,目前中國哲學主要停留在理論修養、理論研究層面上,有沒有真正獲得智慧還很難說。國學中最智慧的是什麼?
  • 國學文化《菜根譚》:以舉一反三的智慧,來避免犯錯
    國學文化《菜根譚》:以舉一反三的智慧,為自己謀劃更好的人生。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需要有一份覺悟,這一份覺悟是避免自己人生受挫的一種智慧。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這一份智慧就是要有舉一反三的一種心態,讓自己避免吃虧。因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存在著一定規律和智慧的,我們就拿受騙這件事情來說,它本身是存在一定規律的,一個人當上過一次當之後,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上當了,除了他對於被騙之後的恐懼,更多的是因為他知道了騙術的一些邏輯關係,才能防止以後再上當受騙。
  • 直播預告:國學智慧與綜合學習能力提升
    蘇興校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國學課程客座講師,首都師範大學國學教師班特聘教師,北京匯賢學校校長,匯賢雅國學創辦人。蘇老師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攝取智慧,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常年為多所大學、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進行國學培訓,受到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等20餘家媒體的報導,在國學教育行業有很高的知名度。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莊子」的語錄。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莊子的思想在那個時代已經非常超前,他的語錄細品之下,你會發現他的內容會比其他哲學思想更加讓入骨三分。莊子經典話語很多,有許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有些是我們還未發現的,關注我,可以繼續了解內容。
  • 我校承辦「國學大語文智慧課堂」活動
    活動主題為「國學大語文智慧課堂」,共分兩個模塊:線上授課+線下研討。「線上授課」分授課端和遠程端:授課端設在北京景山學校,遠程端設在貴州省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七(6)班,其它中小學校的師生通過廣州奧威亞公司搭建的網際網路平臺收看直播。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莊子齊物論》大意: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 體驗國學文化!智慧禮儀活動在寶雞展覽館順利開展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禮儀的傳承,學習國學禮儀、是對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尊重、追溯和繼承。8月23日,由寶雞展覽館聯合寶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寶雞市關學文化促進會,以童蒙養正、國學啟智為主題組織開展的「國學禮·迎開學」——智慧禮儀活動在寶雞展覽館五樓雅集廳舉行,20餘名穿著漢服的一年級新生與家長們齊聚一堂
  • 聚成.華商書院:用國學智慧鑄造中華商魂
    他希望給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中小民營企業家搭建一個國學研修的平臺。通過共同聆聽、研習聖賢智慧,激活沉睡於血脈深處的對中華文明的渴望,讓企業達到靜慧通融的境界,從而復興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文化,並讓中華文明引領世界。    陳秀江是青島市怡善閣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 鹹陽夢圓高中楊涇院校長國學課堂—胸懷與智慧
    楊涇院校長簡歷•夢圓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國學高級講師•秦源教育學校創始人校長•鹹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秦都區渭西辦七里舖社區黨委副書記•秦都區教育系統優秀支部書記國學課程第一篇—秦穆公亡馬(胸懷)今天講的第一個故事—秦穆公亡馬,眾所周知,在古代「馬」的重要性,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秦穆公丟失了寶馬非常重視,為此派出大批人馬尋找,等到找到的時候卻發現有300野人在煮馬肉,秦穆公知道後非但沒有生氣還說了兩句話:「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為此還送去了一車美酒
  • 聆聽國學智慧人生,傳播傳統文化|秋潮書院·孔子學堂
    2019年11月26日下午,為更好弘揚國學文化,秋潮書院【孔子學堂】「國學智慧人生」公開課在廣西秋潮集團隆重開課。本次公開課特邀素有博學儒商雅稱的名師方秋潮作為主講,舉辦本次課堂的目的在於弘揚國學精髓,啟迪心靈,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現代教育的智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今天,筆者就來與讀者朋友們一道分享與學習他們在這次辯論中各自展示的思想,觀念、文化內涵,感受這兩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的哲理思想與人生智慧,感悟生活的真諦。物我合一我們學習莊子與惠子的「濠梁之辯」,並不是單純的欣賞他們精彩的辯論,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和感悟這個寓言故事中所蘊涵的哲理、人生智慧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 莊子哲學智慧解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逍遙遊》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1,執著於什麼,死於什麼。在莊子的哲學中,處處彰顯著做人做事的智慧。從這點可以看出,莊子認為一個人的心境一旦達到一定的地步,就不會過於關注自我之小世界,他放眼的應該是更高更寬的極致世界。對此,有位哲學說的好,你執著於什麼,熱愛於什麼,傾心於什麼,往往就會死於什麼,為何呢?因為這些你痴迷的生活習慣大都是人類欲望的禍因,欲望讓你的心一直執迷於其中,看不到世界的真純與美好。一旦執,就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