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古代才子文武雙全,現代人才則要文理雙全。
而在文理雙科中,語文這一科目的地位,在教育改革後又有了大幅的提升,「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就是個簡潔概括。
2017年,國家的高考大綱中,明確表示對語文看重,從北京的某些重點中學小升初的分數配比來看就可見一斑。
2018年,山東高考調整了語文的總分,從原本的150分升到了180分,中考也從120分提升到了150分。
甚至於溫儒敏教授,都曾在溝通會上說道:「未來的高考,將有15%的學生不能做完考卷。」
因為,現在的語文題不是孩子背一背就能做出來的了,比如下圖。
可以說,現在的語文,和奧數一樣,成為了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學科。
看看某年浙江省高考前10名的成績排行,就知道,學霸們的理科成績輕易能達到滿分,拉開距離的主要還是語文,第一名與第十名相差整整18分。
不過語文不像數學,想提升成績實非易事,比如閱讀理解、寫作文,總是難以提升,根源就在於孩子缺少傳統文化的底蘊,不理解自然記不住。
其實,除了考試分數之外,讓孩子學習國學的意義,還要更深遠。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注,最重要的還是對少年、兒童心性的培養。
而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教育,都有些急功近利,從而導致心性未定的孩子在面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時,顯得格外脆弱,犯罪率飆升,心理承受力脆弱,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等。
不禁令人反思,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疏漏?
事實上,這與只重分數不重德行培養有關,而要做到這一切,國學是最好的良師益友。
2歲時就開始學習國學的李尚容,5歲就會背誦700多首古詩詞,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獲得「詩詞達人」稱號,還曾在《少年,聽你說》欄目中因亮眼表現圈粉無數。
小時候,她也問過「為什麼要學國學」,媽媽告訴她:人生需要做出種種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著未來,國學更能教人明辨是非,能幫她做出正確的決定。
國民才女武亦姝,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的節目中一戰成名,奪得冠軍,並於2019年考取清華大學,同樣熱愛國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院士,在傳統文學的浸潤中長大,《唐詩宋詞》是他的啟蒙,《孟子》全文三萬八千字,更是能倒背如流。
回憶兒時,楊振寧感慨,在《孟子》中學到的智慧哲學,令他一生受益無窮。
同樣為此感慨萬分的,還有李嘉誠,他的成功秘訣是「氣概!」。
儘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從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老莊(老子、莊子)等傳統文化讀物中,學到了更多有關人生的智慧。
任正非更是從《曾國藩家書》中悟得了企業管理之道,他身上的氣度非常人能比。
馬雲也在傳統文化中,提煉出了祖先的智慧並學以致用,並號召家長們帶孩子學習。
所謂「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可以說,國學是種思想,而不是學過便忘的知識,相比之下更為重要。
這樣的國學智慧,你卻不讓孩子學?那未免有些局限了。
但古文深奧難懂,該如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家長們大多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指導。
給大家推薦「神爾書僮國學好老師」,這是一臺AI 智能國學視聽機,現在的孩子都在各種電子產品的包圍下長大,相比書籍來說學習機更能調動起興趣。
此外,還採取了生動的動漫教學法體系,通過精緻的畫面、有趣的故事、動聽的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埋下美德的種子,培養高雅的藝術審美。
此外,語文課本中的100多首詩詞,都能唱起來,就像記歌詞一樣讓孩子牢牢記住古詩詞,並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國學情景課堂由知名的鄧淑雲老師講述,孩子們都能聽懂吸收。
為了把孩子帶入到國學的境界中去,還包括視聽等多個方面,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藝術審美,還帶有名曲名畫賞析喲~
還有根據早教專家馮德全教授的理論,編創的快速識字閃卡課程,幫助孩子識字。
和語文教材完全同步,孩子休閒時看看,也能漲不少知識呢~(有優惠券哦)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