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一個小女孩在接受爸爸質問時,反問爸爸,讓爸爸啞口無言!
爸爸問她:「你不缺筆不缺本,為啥學習不好?」
小女孩哭訴:「因為我缺一個好爸爸。你覺得別的小盆友好,你去當別人的爸爸。別的小朋友是要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麼好,不像我爸爸三心二意……」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跟別的孩子比,殊不知孩子也拿你和別的家長比。想起一個笑話,孩子跟爸爸說:「爸爸,要是我能成為班裡第一名,你能成為班裡最有錢的爸爸嗎?」
每天捧著手機玩遊戲教不出愛讀書的孩子,對自己沒要求卻對孩子高要求,孩子也不能信服。
每每看著自家娃寫個作業都要三心二意、抓耳撓腮的不爭氣樣兒,恨鐵不成鋼的老母親們,總是難以隱藏內心極度失望的落差,忍不住怒吼道:「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細心觀察,我們終將發現:那些璀璨的別人家孩子背後,都站著奮力託舉的別人家父母。
去年,廣西省理科狀元楊晨煜取得高考738分的成績。數學、英語都是滿分,創下高考制度恢復41年來廣西省最高分的記錄。
直到看到楊媽媽採訪時的一段輕描淡寫的話,我們才知道了我家娃和別人家娃的差距,還有我們自己和別人家父母的差距。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養成習慣。監督的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孩子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有媽媽的「監督」,媽媽默默鋪的路。
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的高考分數,位居第65名,可以說非常厲害了。
更厲害的,是詩詞大會走紅後,上北大還是上清華,一度是吃瓜父母替武亦姝操心的兩難選擇:高二時,她就收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橄欖枝,高三時,她又通過了清華自主招生。
在武亦姝高一獲得詩詞大會總冠軍最紅的時候,父母將很多媒體和模特公司拒之門外,關閉手機和女兒一起消失在公眾視野,全心全意備戰高考。
兩年後,清秀淡雅的武亦姝,以高考考生的身份,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交出的依然是一份亮閃閃的答卷。
武亦姝曾坦言,儲備知識沒有捷徑,不管是2000首古詩的爛熟於心,還是名篇經典的信手拈來,都是一句一句背下來的。
而武媽媽接受採訪時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我們整日刷劇玩手機,卻指責孩子老玩遊戲;我們一年不翻幾回書,卻批評孩子學習不閱讀……
育兒,是先育己,而後育人;家教,是先自教,而後教子;正能,是先正己,而後輻射子女!
共勉~
分享落地的家庭教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