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年年流失人才,為何學問越高,越不愛回國?

2020-12-08 騰訊網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對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長期的強國政策。國家對各大高校在教育資源和資金上的大力扶持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每年高考季,各大名校對人才的爭奪尤為激烈。以中國而言,能居榜首的高校無疑就是清華北大這兩所,而近日全國各大高校陸續公布了2020年財政撥款預算的具體信息,清華北大兩所高校的預算被砍的最多。

清華北大預算被削減

北京大學在2020年的財政撥款預算消減了10.69億元,相比去年降低18.33%;清華大學的財政撥款預算被消減8.12億元,與去年相比,減少幅度達15%。

對此,有人提出質疑也有人覺得這很正常,他們各自給出的理由是,清華和北大作為中國精英人才的聚集地,不僅僅在人才方面優勢明顯,隨隨便便都是高考狀元出身,而且在教育資源上更是為全國頂尖,擁有許多國家級的科研項目,減少資金的投入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運轉造成不良影響。而持贊成意見的人則表示,清華北大培養的眾多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都會選擇去美國進行深造,且留學生進入美國項目後,部分學生會選擇永遠留在美國工作生活。

高端人才流失

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為別的國家服務,其中五萬多人在國外從事重要行業;北京大學也有2萬多人選擇了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同時還提出了,雖然清華北大有眾多重要的科研項目,但是他們創造出來的成果卻不及其他高校,近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都在各自的領域碩果頗豐。

其實人才流失的現象自古就有,從春秋百家爭鳴開始,七國勢力各有差異,招攬人才的方式也不同,以齊國的稷下學宮而言,稷下學宮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在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各大學派,匯聚了天下賢才多達到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申不害,荀子等人。

隨著齊國統治階層的日漸昏庸,國內經濟的衰弱,稷下學宮也隨著衰亡下去;隨之而起的是注重變法改革的魏國,魏國成為了新的人才聚集地,但是後期魏國不思進取而滿足於現狀,對人才不加以禮遇,反而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從魏國引進的人才如商鞅,張儀,範雎等人,都為秦國統一大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人才流失的原因

戰國人才流失的原因無非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得不到君主的禮遇,而他國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也充分尊重人才,猶如千裡馬遇到伯樂。而現代的人才流失的原因則更為複雜,在客觀原因方面,薪酬待遇無疑是第一考慮因素,薪酬不僅僅是人才賴以生存的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更是代表了企業對人才價值的評價。

畢竟人家和你談現實的時候你卻和他大談理想,無疑是畫大餅,是留不住人才的。企業文化也會影響到人才的去留,管理差,企業文化差的企業,以老闆的意志高於一切,上下級關係嚴格,沒有良好的工作氣氛都會導致人才的批量流失。

在主觀原因上,自身的願望和企業的供給不匹配,從大的方面說,高層關注經營理念的統一;中層關注晉升空間;基層更關注發展機會。尤其對於精英人才,他們追求的是更廣闊的舞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很清楚。國內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愛國情懷可以是一時衝動的理想化,卻不能解決長期的現實問題。

但是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提高,各行業的競爭力的穩步提高,國家對人才的補貼政策的落實,相信有越來越多的人才都願意回來發展,勢必也會吸引一大批國外高端人才。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的那麼大?
    清華北大是我國的兩所頂尖學府,在近代為中民族站起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們在我們心目的地位建立起來了,王冠寶座就屬他們倆了。新中國建立後,清華北大的生源幾乎是各地的尖子,可以說是收割了全國各地的天才。國家也是傾盡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就希望他們能為我們的祖國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 清華留學生為何不願意回國?
    曾經的清華在那段風雲歷史中,清華也出現了無數優秀的導師與人才!清華歷史上,有四位傳奇導師。這樣強大的導師陣容,使得清華學子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依然立志為報效國家而奮鬥。他們用陳寅恪先生,「救國經世必以精神之學問為根基」,不斷的激勵自己!這樣的情景,一直到而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清華大學在國家的扶持之下,更是逐漸成為中國的最高學府。
  • 近些年北大清華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是啥?
    現如今,在社會上有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北大清華是出國留學的預科班。其實,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事實上,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裡都有出國留學的學生,只不過北大清華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比率要高於其它的國內大學,其次,北大清華的知名度要高於其它的大學,很自然引來的焦點和關注也會更高。
  • 我國清華北大培養的人才回國效力為啥這麼少?
    清華北大中國最好學府,為何送出去的頂級人才,學成回國的如此少?據相關信息顯示,國家學校財政撥款預算中,清華大學45.99億元,北大財政轉移支付47.64億元,在所有大學中拿到政府部門撥款最多的高等學校,但是學成回國報效祖國的人員卻很少。
  • 清華、北大成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解析留學生為何不回國報效
    中國培養的高科技人才,為美國助力,為美國霸權添磚加瓦,為美國全面搞垮中國儲備力量。這就是清華北大,是中國教育的不幸。於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成為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這種說法引起了巨大的輿論,清華、北大一直沒有回應,更是讓大眾以為是默認。別的先不說,先看看一個名單。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海外,不變的規律,遭到大眾質疑
    ,國家也一直重點扶持,然而最近卻有數據曝出北大清華培養出來的學校都是為被人做嫁衣,都出國深造然後不回來了。網上對清華和北大的議論聲也不斷,更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清華北大流失人才而表示憤怒,當初張光鬥院士放棄了在美國留博的機會,對美國的很多誘惑視而不見,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發展,參加了多項水利工程的建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且在清華執教六十餘年。
  • 學霸「出國留學」深造後不回國?面對質疑,清華北大早已經回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網上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什麼清華北大高材生,畢業後就出國,出國後就不會回國。國家白白花力氣培養了這樣的高材生,到底有什麼用?人們似乎對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再抱有羨慕的眼光,反而對他們持有偏見。認為他們就算是擁有了高學歷也沒用,因為他們不會把畢生所學反饋給國家。
  • 與學生籤訂學成不回需返還經費並擔保,能阻止人才流失嗎?
    隨著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的不斷增加,有關「學成而不歸」的問題開始顯露出來,清華北大作為中國的頂尖學府,人才流失現象也廣受關注。清華北大是中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主要搖籃,如果北大清華培養的外派留學生,佔用國家學校經費,學成又不願回國;或是畢業之後選擇去國外就業或是創業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巨大的損失。
  • 如果你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海外學成後,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
    人才,每一個國家都是求賢若渴。如果你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海外學成後,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前幾天,網上就有這樣一條火爆的信息:有人統計,近幾年,清華北大留學學成不歸的學生高達80%以上。消息瞬間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譴責拿著國家的錢卻幹著背叛祖國的不肖子孫們,面對波濤洶湧的輿情,北大清華無言以對。事實果真會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搜狐網披露的消息:我國出國留學生學成歸國的比例,在80、90年代,僅為5%到10%。
  • 清華北大的人才都去了哪裡?看所謂「報導」不可取
    那這些是不是表明清華北大沒有培養出人才呢?當我們把目光放寬一些就會看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很多其他領域貢獻了非常多的人才。又如在近年來大家非常關心的晶片領域,中芯國院的幾任董事長,江上舟、張文藝、趙海軍等人都是清華畢業的。03在清華傳統強項的水利、土木、電氣、化工等行業人才數不勝數,且每一個行業的貢獻都值得尊敬,不應該厚此薄彼。而大家一直質疑的是,清華北大近年來是拿中國的錢為美國培養人才,其實這是帶有主觀色彩的。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據統計,有80%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畢業後留在美國,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的佔比更高達90%。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全世界居於首位,而這其中不少是我國急需的基礎科學、工程技術領域的人才。不少人覺得清華、北大拿著國家巨額撥款,培養的學生卻很多去了國外,畢業後也沒有回來。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學校的相關愛國教育也是嚴重缺失的。
  • 為何清華北大培養的很多人才總是去為美國服務了?
    清華、北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我認為,清華畢業生通常是我們國家的棟梁。但實際上,很多清華畢業生對祖國貢獻不大,為什麼這麼說?看看這些領域就知道了!大飛機、航空總設計師、航母總設計師、先進戰機總設計師等等,竟沒有一個是來自清華北大。而在美國矽谷有20000多來自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為美國高速發展而做貢獻。
  • 清華、北大是不是很冤枉
    但奇怪的為什麼他不制裁中國的清華和北大?有網友說:高考生考入清華北大之後,一半以上都選擇出國留學,最終回國的只有不到20%。所以每年至少會有2000多名高材生流失到美國矽谷,更有許多碩士和博士都已選擇了加入外籍為實現「美國再次偉大」而添磚加瓦,美國人為啥要制裁清華和北大。
  • 清北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已引起不滿,怎麼看?怎麼辦?
    最近這一兩個月網絡上對於清華北大兩所中國頂級高校的討論頗多,其中討論的重點就是清北兩所高校留學生回國率低下,中國本土優質人才流失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為此,網上有人提出讓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與出國留學的學生籤訂協議,明確學成之後回國與否以及佔用費用的問題!
  • 200萬頂尖中國人才為五眼聯盟所用,我們到底流失了多少人才?
    據不完全統計,自1978年至今,一共有600多萬中國人出國留學,這些人有多少回國了?有多少在為西方的富強在奮鬥?根據數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一共有120萬人出國留學,歸國者僅32萬人。隨後回國率逐年上升,近幾年已經達到了80%左右,近兩年隨著國外形勢對中國人越來越不利,歸國者可能達到85%左右。
  • 清華北大惹「爭議」:人才流失、貢獻不足,原因真如想像的簡單嗎
    網友們議論紛紛,為什麼清北不在榜單上。其中有一個網友的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因為清北培養並輸送了大量人才出國。無獨有偶,之前某論壇發布的大國工匠名單,22人中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而來自清華的僅有一人,北大更是無緣上榜。
  • 與學生籤訂學成不回需返還經費並擔保的建議,能阻止人才流失嗎?
    近日,「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年薪201萬」的話題引爆了全網,今年華為聘用的「天才少年」中,有三名都來自於華中科技大學,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終於把中國的人才留了下來。這句看似很「酸」的話,其實也與中國近年來人才流失現象有關。
  • 【清華和北大為美國輸送多少人才讓國人痛心】
    清華北大的辦學初衷已不存在,必須引起警惕。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談到,我這屆的清華畢業生有2251人,大慨有一千六七選擇到美國留學,大部分現在還在美國。根據粗略計算,近十年左右,這一部分流失的人才達到近30萬人,僅僅矽谷一處就至少有2萬名,當中國人看到這個數字,感到震驚,感到心寒。
  • 先是清華顏寧,後有北大許晨陽,這些科研天才回國後為何又跑了?
    然而據統計,這些人才中有近70%流失海外,中國也成了人才流失大國之一。泱泱大國,竟到了求賢若渴,科研工作者青黃不接的時候,特別是有些人才,剛開始都是選擇回國,然而呆了一段時間後,又重返海外。這背後的原因,不得不讓人深思。
  • 清華北大是在給國外培養人才?回國比例不足20%,原因何在?
    經過科學的統計,清華北大每7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回國,其他人都會選擇留在國外,而同樣經過科學的調查,在其他所大學985 ,211的大學,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唯獨清華北大是最多的,很多人都說清華北大是在為國外的人培養人才,到底是為什麼會讓這些人才流向於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