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條件的提高,大家對自己和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都想往高處走,這是不變的規律,而這幾年出國留學進修也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現象,大家都想增加自己的閱歷,因此在考上大學之後很多人也會選擇出國繼續留學深造,尤其是北大和清華這兩所高校的學校,因為先天的優秀條件,很多人不甘心止步於此,出國的機率也就更高一些。
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學校,一直是我國非常有威望的兩所大學,也是各個優秀莘莘學子嚮往的大學,國家也一直重點扶持,然而最近卻有數據曝出北大清華培養出來的學校都是為被人做嫁衣,都出國深造然後不回來了。
網上對清華和北大的議論聲也不斷,更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清華北大流失人才而表示憤怒,於是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兩位校長的發言,終於做出正面回應。
清華校長在演講時以利專家張光鬥為例,為畢業生們講述一個榜樣,當初張光鬥院士放棄了在美國留博的機會,對美國的很多誘惑視而不見,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發展,參加了多項水利工程的建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且在清華執教六十餘年。
表示人生會面對很多可能性和選擇,但是每個人的選擇很重要,不同的選擇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方向,但是一定不能忘記初心,不要被一時的名利所迷惑。清華的校長也算對外表明了態度,希望更多的學生都能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但是也不強制大家的選擇。
北大校長相較於清華校長,發言更加直接、立場鮮明,開篇點題,提出對北大改革的更高要求,明確指出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
相比清華校長的委婉,北大校長的演講似乎更乾淨明確,從甲午戰爭提出變法教育畢業生們,學校在於培育人才,北大始終不敢忘記自己的責任,一直以民族的需求和國家的需求做出努力,承擔責任,北大的目標是旨在培養出引領未來的人,能夠為國家與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並希望每一位學業有成的人都要擔其服務社會與國家的擔當。
北大校長的演講一直在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對留學的問題並沒有重點談起,但是他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承擔起國家的責任和需求。
其實留學的問題也不全是壞現象,出國是好事,是為了我們更加了解國外的發展情況,豐富和穩固我們的見識,一定要把別人的長處引進到我們國家當中來,帶動我國的發展。
其實責任和出國留學無關,只要有自己的責任心和不忘初心,不管走到哪裡心裡始終會想著為國家做出貢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抵擋國外的誘惑,在學業有成後,能夠堅決的回到國內為我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