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專欄作家炮轟中國翻譯界:無責任 無底線

2020-12-25 搜狐網

  眾所周知,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各國之間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相互交流,因而,翻譯這個行當,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顯得非常重要。

  原本,通過翻譯來拓寬國人的視野和知識面,這是一件勿需置疑的利國利民之事,然而當下譯本之「爛」,不說讓好事變成了壞事,至少也給讀譯本的人徒增了不少困惑和麻煩,卻也是事實。近日,知名專欄作家魏英傑就在自己的博客撰文,向中國翻譯界狠狠開了一炮。

  那麼,中國翻譯界到底有多亂多沒底線呢?對此,記者作了相關採訪。記者 劉芳

  垃圾翻譯,怎麼能讓讀者買單?

  6月13日,魏英傑在新浪博客發表題為《沒有責任與底線的中國翻譯界》的文章,對中國翻譯界的種種亂象進行了尖銳抨擊。文中,魏英傑力陳了翻譯界四大硬傷:一是譯名混亂,二是語言拖沓臃腫,不堪卒讀,三是常識性錯誤太多,四是隨意性太強,對原文任意取捨。在談到譯名混亂問題時,他以自己閱讀經歷舉了例子,比如他想了解漢娜·阿倫特關於「平庸的惡」(the banality of evil)概念的論述,在查看了自己手頭已經擁有的很多資料後,他又特意跑到書店去買了一堆相關書籍回來,結果資料查下來發現,「平庸的惡」這個詞,同時還有平庸的邪惡、平庸之罪、惡的平庸性、罪惡之浮淺性以及罪惡的平庸性等等多種譯法,而譯名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於是,阿倫特所說的「惡」,究竟是邪惡,還是罪惡,他就不得其解了。

  採訪中,魏英傑說,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有些翻譯文章,因為譯者本身對原著某句或某段話不懂,所以在翻譯時,索性就把不懂的地方給忽略了。為此,他以前就寫過好幾篇批評翻譯界的文章,他覺得「中國翻譯界存在的混亂問題,已經是罄竹難書了。」

  魏英傑告訴記者,中國也有好翻譯的,只是他個人認為尊重原著的好翻譯實在少之又少,所以,翻譯界總體給他的感覺就是很「爛」。「本來學術界一些翻譯著作要求非常嚴謹,可往往一本書讀下來,這樣那樣的問題多得不得了,不僅對學術一點幫助都沒有,其中所出現的錯誤還要全部由買書人買單,這是什麼道理?」魏英傑說著說著,就有些氣憤了。

  「我懷疑我書架上的翻譯書有一大半都是垃圾,多年辛苦,卻是在搜集垃圾,這種心情很糟糕。」魏英傑說,也許現在不只是他一個人注意到了翻譯界存在的諸多問題,更多的人不說,可能是不屑去說,或者是已經見多不怪了。

  稿酬太少,不是「爛」的理由

  翻譯界緣何如此「爛」?癥結在哪裡?魏英傑認為,主要是外行翻譯多。

  魏英傑說,現代學術體系日益繁雜,專業分工日益精細,懂得一門外語並不足以應對所有專業領域的翻譯工作。比如一個研究歷史的學者,你讓他去翻譯哲學、醫學論著,這本身就等於跨行,已經超出其翻譯領域,出錯也是必然的。再者,有些譯者雖然術有專攻,但總是急於求成,所以在翻譯時就出現摻水現象。比如,之前他看到一套經濟學叢書,題材很具吸引力,結果細看發現,四五本書只有三本是同一譯者,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得不懷疑這套叢書的品質了。

  另外,魏英傑還提到了出版體制的問題,他說,據他了解,由於版權的時效性,出版社留給譯者的時間並不多。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許多譯者可以說是數年、數十年磨一書,但現在譯者拿到一本書,幾個月就得拿出譯稿。這樣一來,難免不出現粗製濫造。當然,翻譯作品稿費過低,出版社專業人才貧乏等問題,也是出現大量無良翻譯的原因。試想,出版社請人翻譯法語作品,自己卻找不到懂法語的編輯審稿,這樣的圖書就這麼發行出去,讀者看到的書又會怎樣?

  除此之外,魏英傑還提到部分翻譯的態度問題。他仍以自己買書為例。他說,有一天他去書店,看到一本書很想買,結果一看是老師帶著本科生、研究生翻譯的,就不敢下手了。他調侃自己的英語本來就不好,但仍能在譯本中找出那麼多問題,這翻譯水平可想而知。

  不過,魏英傑最討厭的還是那些無良翻譯拿稿酬低說事兒。「那些人認為稿酬低了,翻譯水平就得和稿酬成正比。如果是純粹搞翻譯的,嫌稿酬低你可以不做啊,總不能稿酬低,你就胡亂翻譯吧?」魏英傑說,「還有那些為了出論文,不給錢做翻譯的,這些人完全就是態度問題。翻譯本身就是個很嚴謹的工作,專業不過關還出來翻譯,尤其是學術類的書,主要拚的是專業背景,對概念的把握,如果沒有專業底子,能翻譯好嗎?這不是害人嗎?」

  層層轉包,造成翻譯市場混亂

  對於魏英傑的批評,從事翻譯工作多年的王雲樺認為,譯名混亂問題算不上問題。他說,同一文稿會被不同的人多次翻譯,譯名不同是正常現象,畢竟翻譯是一項無標準答案可循的工作,不像1+1=2這麼絕對。不過,前提是譯法要準確。

  王雲樺說,至於譯本中語言拖沓臃腫等諸多問題,的確是翻譯界的一大弊病,其主要原因和層層轉包有關。王雲樺告訴記者,在翻譯圈裡,很多翻譯作品都有被層層低價轉包的經歷,最後落在了經驗不足的菜鳥級翻譯手中,以致問題譯本層出不窮。不過他堅信,一般經驗達到十年以上的老翻譯,其譯文可讀性還是比較高的。

  武漢青橙翻譯服務有限公司翻譯陳學亮也認為,譯名混亂是翻譯界普遍現象,不過他覺得這個問題只會出現在原文信息含量少的情況下,尤其是標題類和一詞多義。

  翻譯講究「信、達、雅」,職業翻譯一般都有過校對經歷,遇到「拖沓臃腫,不堪卒讀」的譯文,的確讓人火冒三丈,因為翻譯痕跡太重,根本不是正常人的說話方式。這種譯文缺乏再創造,也就成了「英式漢語」。

  針對魏英傑提出的翻譯界「爛」現象,陳學亮認為,有些譯本之所以「爛」,和翻譯界的「亂」是密不可分的。他說,現在翻譯界根本無規範可依,做翻譯的門檻很低,無任何準入限制,很多在校大學生都在做兼職翻譯。他覺得,外語能力只是做翻譯的條件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經驗,沒有一百萬以上的翻譯量,譯文肯定是「不堪卒讀」的。

  另外,陳學亮也指出,有相當一部分翻譯公司只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極低的價格接業務,然後找報價更低的譯員,這也是造成翻譯界混亂無序、譯品劣質的原因。正是上述翻譯公司和出版社及不合格的譯員擾亂了翻譯市場,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他希望相關部門能拿出態度對翻譯市場加以規範。

  寬容接納,但譯者更要態度嚴謹

  寧波某外貿公司業務經理楊英說,她雖然主要從事口語翻譯,但作為讀者,譯本她也看過不少。她覺得,由於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對有些詞的的翻譯也會不同。比如一些習慣用語的差別,「New Zealand,Sydney」,這樣的地名我們國內習慣翻譯成紐西蘭和雪梨,而臺灣或者香港更喜歡翻譯成紐西蘭和雪梨。所以,她只能認同魏英傑的部分觀點,整體來看,她個人覺得魏英傑對翻譯界要求過於嚴格了。

  吳浴陽是一家公司的項目負責人,雖然日常工作很忙,但研究生畢業的他仍然保持著日常讀書的習慣。對於魏英傑的觀點,他表示很贊同,他說,即便只是一名普通的讀者,但他讀到一本翻譯不理想的書時,確實會有那種吃飯吃到了蒼蠅般的不爽。不過他也認為,翻譯的「爛」,其責任不能都歸於翻譯界和翻譯人,出版社也難辭其咎。

  誰在審稿?誰決定出版?另外,出版社為什麼不尊重翻譯人的成果把酬勞降得那麼低?還不是利益的驅駛。綜合以上因素,出版社也只能找一些水平不高的人翻譯。吳浴陽說,他當年買了一本麥可·波特的《競爭優勢》專業書,結果發現,譯者竟然是自己認識的人。因為感覺這本書讀起來特別艱澀,於是他和譯者聯繫,結果對方很坦誠地對他說,這本書是他和幾個學生一起譯出來的。後來他又看了另一家出版社譯的同一本書,完全是兩種感覺,讀後一本書的速度明顯比前一本要快很多。

  吳浴陽說,以前他在工作中還碰到過一個翻譯,水平很有限,接到譯本後就藉助金山詞霸,搞得來像是會用金山詞霸的人就可以做翻譯。吳浴陽認為,一本好的譯作,其實對作者來說是一個再創作過程,語言體系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致,思維方式有差異,這些因素都對譯者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他們對自己要求嚴謹了,才能譯出好譯本來,才能對得起讀者的期望和眼球。

相關焦點

  • 馮唐的譯風逾越了翻譯的底線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家之言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了內地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詩集
  • 北青報:門羅很熱,中國翻譯界很尷尬
    而得了諾獎之後,門羅在中國的命運已經今非昔比。據媒體報導,「現在市面上唯一的(門羅)中文譯本《逃離》已經在各大網店賣斷貨。據出版社透露,庫存中剩下的一些貨也迅速賣光」。門羅作品的熱銷,讓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面對諾獎得主「後知後覺」,更反襯出若干年來中國翻譯界的尷尬。   尷尬之一:翻譯界無「大家」。不知道門羅,自然是無人推介或者介紹的很少,這是譯者的視野問題,他們沒有注意到門羅。
  • 諾獎得主門羅作品中國僅一部譯本 凸顯翻譯界尷尬
    而得了諾獎之後,門羅在中國的命運已經今非昔比。據媒體報導,「現在市面上唯一的(門羅)中文譯本《逃離》已經在各大網店賣斷貨。據出版社透露,庫存中剩下的一些貨也迅速賣光」。門羅作品的熱銷,讓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面對諾獎得主「後知後覺」,更反襯出若干年來中國翻譯界的尷尬。尷尬之一:翻譯界無「大家」。不知道門羅,自然是無人推介或者介紹的很少,這是譯者的視野問題,他們沒有注意到門羅。
  • 孔卡女翻譯炮轟粵媒:他兒子剛出院 媒體沒底線
    對於該媒體的報導,孔卡的私人助理兼翻譯Martinha予以了反駁,炮轟現在某些媒體毫無底線。雖然恆大2-1擊敗了阿爾濱,但由於中場核心孔卡的缺戰,球隊的進攻沒有以往那麼流暢。孔卡的缺席在賽前就有多個版本,有的說他因為籤證問題需要前往香港辦理,有的說裡皮對球隊進行輪換。不過裡皮在賽前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孔卡是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孩子而缺席比賽。
  • 馮唐的譯風逾越了翻譯的底線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了內地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因為其中一些充滿馮唐個人化色彩的譯作,引起了爭議,有網友稱,馮唐把泰戈爾翻譯成了郭敬明。自馮唐譯本出版後,一些讀者紛紛表示「粉轉路人」,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尋根溯源,在於馮唐譯本對讀者形成了冒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有了綠草,大地變得挺騷」……    這樣的翻譯,實在是對讀者的既定審美,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名著名作不應拒絕新的譯法,儘管前面有了鄭振鐸的經典譯本,《飛鳥集》也有理由以新的面目示人,與新一代讀者的閱讀趣味銜接。
  • 誘導無底線追星,平臺底線呢?
    關鍵是,做事要有個度,做人要有底線,追星追過度,追到無底線,就不好玩了。無底線追星,追到是非不分,互撕謾罵就是如此,對自己偶像是「無腦護主」,對「非我族類」則百般鄙視,粉絲團之間一言不合就開撕;無底線追星,追到智商下線,為了偶像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和更高排行名次,不顧個人實力砸錢刷榜;無底線追星,追到無所顧忌,隨意窺探、幹涉藝人私生活,跟蹤偷窺、酒店蹲守、跟機拍攝、包車尾隨、入侵私宅等私生飯行為令人不齒。底線一失守,關係一紊亂,什麼怪事都會發生。
  • 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說,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
  • 「無所不用其極」!知名作家怒批肖戰黑粉,支持正能量
    近日知名作家沈宇松老師對肖戰黑粉的這種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為正義發聲,支持正能量!沈宇松老師表示:「無所不用其極,這肯定是黑粉偽造的,就是想利用這種方式來詆毀陷害肖戰。」實際上看穿這種把戲真的很簡單,又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其中沈老師用「無所不用其極」這六個字來形容肖戰黑粉,還是比較貼切的。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祖德罵韓寒「偽」作家,網友:你長了一張大嘴
    人怕出名豬怕壯,昨日深夜,中國作家協會資深會員宋祖德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平臺向韓寒發起挑戰,公開叫囂要與韓寒在公證員監督的情況下,由中文系老師當場出題即興創作、即興演講,贏了你就是作家,如果不敢來挑戰就是「烏龜」。宋祖德稱:「韓寒算什麼作家?
  • 作家麥家:世界上最好的翻譯在中國!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院長國際譯聯主席凱文·夸克(Kevin Quirk)知名作家麥家在大會上的講話中探討了作家和翻譯的問題。他的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解密》也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英文版被收進英國「企鵝經典」文庫。麥家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該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
  • 評論:翻譯作品不能丟了道德和責任
    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出版社的惟利是圖心態,二是出版界的翻譯亂象應得到正視,個別譯者背離底線的做法應得到糾正。其實,就輿論視野和讀者質疑的翻譯問題來說,並不止這些,此前,有網友發了《譯著有危險,讀者需謹慎》的帖子,像《通往奴役之路》、《羅馬帝國衰亡史》、《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譯作均上了黑名單,同時不少人認為,「近三十年來,翻譯界無大家,翻譯遂成為了一門專業技術。」
  • 中國翻譯界應固守責任與底線
    中國翻譯界應固守責任與底線 這是翻譯的老問題了。大多數譯作都有這種問題,倘若有幸碰到翻譯準確、行文活潑的作品,簡直讓人如沐春風,恨不得多買幾本以謝譯者。我最近讀到的這幾本阿倫特譯著,多數有這問題。讀這些書的感覺,就像便秘一樣。這問題部分出在原著晦澀難讀,但更多還是譯者對原著解讀不透,文字功力太差。翻譯不光是一個語言問題,還考驗著譯者的文字能力。有些譯者自認出身外語科班,什麼書都敢翻譯,結果害人害己。
  • 世界的邊界就是沒有邊界:一臺翻譯神器帶來的「破界」
    如果說戰疫背後的大愛與擔當讓我們無所畏懼,點燃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那麼一款翻譯「神器」就像星星微茫,卻匯聚成光,補齊了戰疫的一塊短板。戰疫無國界。疫情面前,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作為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上市企業,科大訊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 知名翻譯家楊德豫去世 學界贊其是英詩翻譯高峰
    知名翻譯家楊德豫去世 學界贊其是英詩翻譯高峰     楊德豫1928年12月12日生於北京,著名翻譯家,詩歌編輯。
  • 高曉松「無底線」採訪C羅,現場翻譯爆料,C羅不爽問能終止採訪嗎
    高曉松「無底線」採訪C羅,現場翻譯爆料,C羅不爽問能終止採訪嗎!說起C羅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他是足球界的巨星,並且還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在近日C羅接受中國綜藝節目的採訪,並且採訪的主持人則是高曉松老師,並且在採訪之前高曉松老師還發文,問大家都想問C羅什麼問題呢?這件事情也是讓不少網友和粉絲的熱情高漲,但是好戲不長,很快就給高曉松老師打破了這個想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部分法國知名作家將參與本屆巴黎圖書沙龍,與中國作家互動交流許鈞:當下法國文學「多元之中有頂峰」記者:經歷了古典文學時期之後的法國文學,其實有了更新的面貌。文學翻譯是需要傳承的。從1898年《茶花女》在中國翻譯開始,法語翻譯界形成了很好的傳統。一個好的翻譯者有三個標準,首先是選好書,要有好的目光。選好書是翻譯者的責任,中國文學走出去也同樣如此,要將最好的中國文學介紹給法國讀者。第二個標準是譯好書,一旦你選擇了好書,你就要精神與文字相通,將作品譯好。
  • 日本知名作家,無手無腳結婚15年出軌50人,渣男中的戰鬥機!
    日本知名作家,無手無腳結婚15年出軌50人,渣男中的戰鬥機! 乙武洋匡,在日本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暢銷書作家,他寫的自傳《五體不滿足》,七個月內賣了380萬本,創下了有史以來單次加印50萬冊的最高紀錄。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
    專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2章 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民法典》第1165條 【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一、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並不一定要承擔責任,有過錯就承擔責任,無過錯就不承擔責任,有部分責任就承擔部分責任。就如:好漢做事好漢當。
  • 80高齡的楊武能 拿下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
    12天前,被譽為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的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在北京頒發,致力於德語翻譯超過60年的楊武能名列其中。該獎項自2006年設立以來,已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楊武能成為他們的後繼者。
  • 法語翻譯家對話沙龍:現代都市是一面作家的鏡子
    從上海到巴黎「文學雙城記」 部分法國知名作家將參與本屆巴黎圖書沙龍,與中國作家互動交流許鈞:當下法國文學「多元之中有頂峰」文學翻譯是需要傳承的。從1898年《茶花女》在中國翻譯開始,法語翻譯界形成了很好的傳統。一個好的翻譯者有三個標準,首先是選好書,要有好的目光。選好書是翻譯者的責任,中國文學走出去也同樣如此,要將最好的中國文學介紹給法國讀者。第二個標準是譯好書,一旦你選擇了好書,你就要精神與文字相通,將作品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