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才有的核桃糖 |來自禮縣最甜蜜的傳統手工技藝

2021-02-17 西馬文化

         其實,製作核桃糖是個很辛苦的活兒。每到冬天對於農民來說就算是稍微閒點了,但手藝人總是一刻也閒不住的,他們老早就上山去砍好了柴火,一擔擔挑回來為熬製麥芽糖作準備,通過現場觀看和傳承人介紹,熬糖的過程逐漸清晰明了。

第一步:發酵麥芽;提前將小麥溫水浸透,讓它發酵生出2釐米以上的小芽;

第二步:準備核桃仁;核桃糖除了糖就是核桃仁,核桃仁越多越香甜,所以需要準備大量的核桃仁;

第三步:搗碎麥芽;將發酵好的麥芽用石磨搗碎,兌少量溫水後單獨用桶裝起來;

第四步:磨玉米面;將準備好的玉米石磨磨碎備用;

第五部:熬糖漿;大鐵鍋加水燒火,倒入玉米面熬煮,約3小時後退火(滅火),讓煮熟的玉米漿冷卻至40度左右,再加入備好的麥芽漿,攪拌均勻後等待發酵反應一小時左右;

第六步:過濾漿汁;將發酵好的漿汁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搖包(即用兩根扁擔,中間十字架固定,然後固定在屋裡的檁條上,扁擔的四個角分別綁上包袱),左右搖晃,過濾成湯汁;

第七步:熬糖;將過濾好的湯汁再次倒入大鍋裡,大火熬煮,大約4小時左右,湯汁慢慢熬幹變成紅褐色的糖了;

第八步:炒糖;用特製的木鏟在鍋裡不停地翻炒,以免糖粘鍋燒糊,直到翻拌不動了,糖就炒得差不多了,即可從灶膛退去柴火;

第九步:核桃仁和糖;把糖從鍋裡盛出,放在備好核桃仁的木盤裡冷卻,等糖還有餘溫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製作成所需模具的形狀,一盤香甜的核桃糖就大功告成了。

從一粒小麥的發芽到一團可以入口的麥芽糖,

期間至少要用5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甜蜜轉身,

正如生活釀就的甜,

從來都是來之不易,

因此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相關焦點

  • 舌尖烏蒙:核桃糖 夜郎王宮貢品
    其做核桃糖的配方和具體做法也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特別是財神鎮歷來盛產核桃又與夜郎都城相連,做「核桃糖」的人們聚集一起,總會共同切磋技藝,使核桃糖的製作工藝越來越精湛,因為產地在財神,故得名「財神核桃糖」,這便是赫章核桃糖來源的傳說。作為赫章縣的土特產之一,財神鎮部分群眾秉承傳統工藝熬製的核桃糖,如今遠銷貴陽、遵義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2020-09-1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年吃糖不要買,教你自製傳統核桃花生糖,酥脆香甜,做法簡便
    過年吃糖不要買,教你自製傳統核桃花生糖,酥脆香甜,做法簡便。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了,也是北方的小年,民間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說法,現在有很多的傳統習俗都已經簡化了,有的已經慢慢消失了,唯有各種糖是大家最熱衷的。
  • 家鄉的核桃糖
    作者:高45班 吳建仙我的家鄉離賓川縣城80多公裡,是一個偏遠的山區,主產核桃、玉米、麥子等經濟作物。所以祖輩們常利用這些食材做喜歡的美食,核桃糖就是其中一種。核桃糖的做法看似很簡單,因為需要的食材只有三種:包穀面、麥芽面(大麥)、核桃仁。
  • 最適合冬季補血益氣,增強抵抗力的傳統手工紅棗核桃糖
    秋冬季吃核桃是最佳時季,連續幾個月吃核桃,可以黑頭髮。紅棗性溫、味甘,具益氣補血、健脾和胃、袪風功效,還具有抑癌、抗過敏作用,能增強人的耐力。核桃和紅棗一起吃,含有豐富維生素、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糖分、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補血益氣、促進身體發育等作用。
  • 閩東古法製糖「老樹發新芽」 村民共享甜蜜事業
    在閩東山區,古法手工製糖技藝傳承人林晉與村民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熬製完成的紅糖水起鍋。 呂明 攝  中新網記者近日來到林晉所在的福建寧德福安市,一探古法手工製糖技藝。  車輛從福安市區出發,穿過溪北洋隧道,再行使約10分鐘就到了溪潭鎮洪口村,這裡位於福安市重點發展的溪北洋新區,也是傳統的甘蔗種植區。師傅將糖水緩緩淋在竹墊上。
  •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陶燒制技藝、織毯技藝、腰刀鍛制技藝等傳統技藝皆是我們整個國家,全民族的藝術瑰寶,那麼對於這些傳統技藝你知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其造型、著色、燒制琉璃等工藝中蘊含了維吾爾人基於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的文化觀念,充分反映了維吾爾人民獨特的審美情趣、富於想像的美學思維和創作才華,其中亦可見藉由古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響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加牙藏族織毯技藝藏毯編織是藏民族創造的優秀手工技藝加牙藏族織毯產品以卡墊、馬褥毯、炕毯、地毯為主,花樣新奇,做工精緻,還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民間文化底蘊。
  • 【影像】兒時味道的手工月餅 傳遞中秋節傳統文化魅力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各大商場、糕點店裡各式各樣的月餅隨處可見,而有的人卻惦記著傳統手工月餅的「兒時味道」。揉 把麵粉、糖漿和蛋液揉在一起做成餅皮。搓 熬製好的豆沙餡需經過反覆揉搓。在惠城區汝湖鎮仍圖片區,村民們至今仍鍾愛著祖輩們留下來的手工月餅製作技藝,香酥的月餅滿滿地包裹著舊時的記憶和團圓的滋味。
  • 曾是清代最貴紙張 製作技藝失傳多年 開化復原出手工傳統用紙
    簡單來說,在被現代工藝取代前,清代最貴的紙就是「開化紙」。  到現代,開化貢紙製作技藝是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開化紙」漸漸銷聲匿跡,其製作技藝也已經失傳多年。  所以現在能看到的「開化紙」紙本作品,都可以說是極好的藏品。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手工染線代代相傳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羊玉蘭 手工染線 代代相傳  文 見習記者 劉婧姝 通訊員 楊耀科  編者按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南各級政府部門在保護和傳承黎族織錦紡、染、織、繡四大工藝過程中,不斷尋找和發現民間傳統匠人,發揮她們的傳幫帶作用
  • 市民與非遺技藝零距離 杭州開設傳統手工培訓班
    手工盤扣今天記者從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了解到,工美學堂將開設傳統手工培訓班,讓市民與非遺技藝零距離。  據了解,首期培訓班為手工盤扣製作培訓。別看只是小小的一顆扣子,它有二十多個品種,可為旗袍增色不少。培訓時間定於9月12日(周一),活動地點在拱墅區橋弄街6號(拱宸橋西)工美學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致電88197518報名。
  • 老鳳祥傳承傳統技藝 全手工打造「御用鑲寶金餐具」
    老鳳祥傳承傳統技藝 全手工打造「御用鑲寶金餐具」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第16屆老鳳祥上海國際首飾文化節於9月22
  • 瀨江屯:花山腳下「釀造」甜蜜幸福新生活
    目前,瀨江屯裡建有傳統手工紅糖作坊、村史館、越人歌酒吧、農家樂、民宿客棧、旅遊碼頭、觀光步道等。該屯組建了巴萊唄儂、廣億、谷壠等3個專業合作社,先後開發了紅糖、糖波酒、淮山酒、辣木酒、辣木茶、花山工藝品等文化旅遊產品30多種,輻射帶動當地群眾2000多人。
  • 臺灣民俗手工技藝亮相榕城 喜迎傳統元宵節(圖)
    福州新聞網2月2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黃立新/攝)為加強閩臺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喜迎傳統元宵佳節,昨日,「臺灣民俗文化展演」在省非遺博覽苑上演,向人們展示了高雄3D剪影、高雄捏面、高雄糖畫,鹿港刺繡、鹿港神轎按金、鹿港手繪燈籠、漆線等多項民俗手工技藝絕活,讓人們近距離領略臺灣民俗魅力。
  • 快樂與甜蜜,甜甜牛軋糖,顆顆暖人心
    出彩鄭州(朱顏北)牛軋糖是一種傳統美味小吃,相信很多人的記憶裡都會有牛軋糖甜蜜的味道。為了在寒冷的冬日裡增加一份快樂與甜蜜、增強鄰裡情誼,同時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12月19日,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未來路街道銀基花園社區聯合雨之露社工在社區活動室開展了以「甜甜牛軋糖,顆顆暖人心」為主題的牛軋糖創意DIY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首先給大家介紹了牛軋糖的由來,認真仔細的告訴大家比例、配方、製作流程等知識。
  • [每日新聞報]傳統技藝:手工爆米花 出爐瞬間爆炸
    [每日新聞報]傳統技藝:手工爆米花 出爐瞬間爆炸 傳統技藝:手工爆米花,出爐瞬間爆炸。
  • 西湖龍井手工炒茶技藝後繼乏人?大師帶徒弟
    炒了40年茶的老師傅樊生華,平日裡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帶徒弟,他說:「趁自己還幹得動,多教幾個年輕人,把老祖宗留下的炒茶手藝一代代傳下去。」  近年來,隨著機器炒茶的普及,西湖龍井手工炒茶技藝後繼乏人。面對這一窘境,龍塢茶鎮不少有識之士加入到拯救手工炒茶技藝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