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樹雲課堂」4種回應孩子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10-10 百樹雲課堂


當孩子鬧情緒時,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當孩子覺得沒有愛被忽視的時候,家長們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樣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冷靜下來。


最核心的操作要點是:先回應孩子的感受,再回應事情。


· 01 ·

最好的反應

要針對事情暗示的聯繫


當孩子說起或詢問一件事情時,最好的反應通常是不要針對事件本身,而是要針對事情暗示的聯繫。


六歲的弗洛拉抱怨說,最近她收到的禮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媽媽並沒有否認她的抱怨,也沒有對弗洛拉解釋說哥哥年長,應該收到更多的禮物,她也沒有糾正這個錯誤。她知道,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和父母關係的深度,而不是禮物的大小和數量。所以媽媽問:「你擔心我愛你是不是跟愛他那樣多?」她沒有再多說一句話,而是緊緊擁抱了弗洛拉,弗洛拉驚喜地笑了。


這就是這段談話的結束,而它原本可能會變成一段無休止的爭論。


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



· 02 ·

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

作出回應


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這樣通常比較有效。


當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朋友、老師,或者生活時,最好順著孩子的語氣回應,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更不要告訴他們睿智的解決方案。


十歲的哈羅德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抱怨。


哈羅德:多麼痛苦的生活啊!老師說我是騙子,只是因為我告訴她我忘了家庭作業,她衝我嚷嚷,她確實在嚷!她說她要給你寫條子。


媽媽:你今天很倒黴。


哈羅德:確實是的。


媽媽:在全班同學面前被叫做騙子一定讓你尷尬極了。


哈羅德:確實很尷尬。


媽媽:我打賭你心裡一定罵了她幾句!


哈羅德:是的!你怎麼知道?


媽媽:當有人傷害了我們時,我們通常都會這麼做。


哈羅德:我感覺輕鬆多了。


當孩子發現他們的感受是正常人經歷的一部分時,他們會感到深深的安慰。傳達這種安慰的最好辦法就是理解他們。



· 03 ·

用具體細節來表達

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當孩子對自身做評價時,通常不要只是以贊同或不贊同來回答他,而要用具體的細節來表達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個孩子這樣說:「我的算術不好。」


如果你告訴他:「是的,你對數字的反應很糟糕。」


這樣說是沒多大幫助的,駁斥他的觀點也沒有用,或者給他一些膚淺的意見,如「如果你再用功一點,會好一些的」也沒有用,這些輕率的好意只會傷害他的自尊,這種直接的教訓只會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誠摯和理解來回答他說的「我的算術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術是一門很難的課程。」


「有些題目很難解答。」


「老師的批評不會讓算術變得容易些。」


「算術讓人覺得自己很愚蠢。」


「我敢斷定你一定希望快點下課。」


「下課時,你會感覺安心的。」


「考試時一定特別難熬。」


「你一定很擔心不及格。」


「你一定很擔心我們會怎麼想。」


「你一定很擔心我們會對你失望。」


「我們知道有些科目是很難的。」


「我們相信你會盡力的。」



· 04 ·

孩子對自己消極、否定時

理解他們是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幫助


一個十二歲的女孩說,當她拿著不及格的成績單回家,她父親用如此理解的態度跟她說話時,她幾乎要暈倒,她在心裡說,我一定要對得起父親對我的信任。


當孩子表達了對自己消極、否定的看法時,我們的否定和反對對他沒什麼幫助,他們會更堅定地確信自己的看法,我們能給予的最大幫助是告訴他,我們不僅理解他的感受,還理解他的特別的暗示。


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親(認真地):你真的那麼覺得麼?你不覺得你很聰明?


伊凡:不覺得。


父親:那麼你心裡一定很難過?


伊凡:嗯。


父親:在學校裡,你一定非常擔心時間,擔心不及格,擔心分數低。


當老師叫你回答問題時,你一定很慌亂,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無法正確說出來,你怕你的話聽起來很愚蠢……老師會批評你……同學會笑話你。


所以,很多時候,你寧願什麼也不說。我想你大概記得你說了什麼而大家笑話你的情景,這讓你覺得自己很愚蠢,同時也覺得受到了傷害,很生氣。(這時,孩子可能會告訴你一些他的經歷。)


父親:看,兒子!在我眼裡,你是優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這段對話可能並不會使孩子立刻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會在他心裡埋下懷疑的種子,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能。他可能會在心裡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認為我是一個優秀的人,那麼可能我並不是那麼沒用。


這段談話產生的親密可能會讓兒子要努力地無愧於父親對他的信任,最終,他會逐漸發現自己身上的許多優點。

相關焦點

  • 家長回應孩子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家長的回應方式尤其重要。最最重要的就是接受孩子的情緒,再對具體情況作出應對。重要的是父母不能放棄自己的判斷,是否對錯要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用溫柔的堅定的語氣去教會他們明辨是非,認識這個世界。
  • 「百樹雲課堂」阿樹老師 | 一位愛生活愛語文的「植樹人」
    百樹教育的阿樹老師,就是一位愛生活愛語文的「植樹人」。被問起為什麼叫「阿樹」時,他說:「我喜歡樹,更喜歡將苗育成樹」。楊昌濟先生一生力圖「強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在楊老先生眼裡,「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在阿樹老師眼裡,同樣如此。
  • 「百樹雲課堂」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只需點標題下「百樹雲家長課堂 」關注即可!情緒與生俱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各種情緒,而決定情緒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對事件不同的看法和認知。在家庭教育中,很困難的是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情緒失控造成家庭矛盾。
  • 「棉花糖 自主學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
    來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吧!比如:讓孩子報名參加我們棉花糖的「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魔法」?,「自主」顯然比「學習」來得更重要。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吼孩子累到心力交瘁,不如讓孩子在「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中,建立自主的規則意識。
  • 4種回應孩子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先回應感受,再回應事情
    當孩子鬧情緒時,最核心的操作要點是:先回應孩子的感受,再回應事情。01.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這樣通常比較有效。當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朋友、老師,或者生活時,最好順著孩子的語氣回應,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更不要告訴他們睿智的解決方案。十歲的哈羅德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抱怨。哈羅德:多麼痛苦的生活啊!老師說我是騙子,只是因為我告訴她我忘了家庭作業,她衝我嚷嚷,她確實在嚷!
  • 「百樹雲課堂」孩子不聽話?需要換種方式與孩子溝通
    其實是父母未掌握跟孩子交流的正確方式01.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時✔這樣說:還有10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先洗漱還是先講個故事?☆帶情緒,抱怨★提出幫助,疏導情緒,運用同理心✘不這樣說:我跟你說話呢!怎麼回事兒,你這孩子怎麼又不理人啊!
  • 「夜間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Android
    從依靠越獄插件實現到整合為系統功能,「夜間模式」的加入讓眾多 iOS 用戶欣喜不已。作為Android 用戶,自然不會為此歡呼雀躍,畢竟「夜間模式」在 Android 這片沃土上早已遍地生根。從 Google 到 ROM 製作者再到應用開發者,他們似乎「有一百種開啟夜間模式的方法」,而 9.3 beta 之前的未越獄 iOS 用戶卻無可奈何。
  • 做個不「吼」孩子的父母,先從科學認識孩子情緒開始
    「情緒」從心理狀態而言,是一組複雜的主觀因素及客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受到神經系統和荷爾蒙系統的調節(Lindquist et al.,2006;Scherer,2005)。它包含了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理解、回應他人情緒丶情緒依附等五個向度。其內涵分別說明如下:1.情緒表達情緒表達意指「伴隨情緒狀態,在臉上、身體、聲音、動作上產生一些可見的改變」,這些改變有些是天生反應,有些則是由外在模仿學習而來(Lewis& Michalson,1983)。兒童情緒表達方式會因其生理及心理的發展而有所差異。
  • 【功學社小課堂第02期】4~6歲孩子學音樂的正確方式
    6歲兒童「從做中學」,經過「先感知後認知」的步驟、將所學內化為成長的基石。大家好,歡迎收聽《功學社小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上音樂課的正確打開方式?上一期我們說到,音樂天分是可以培養的,重要的是選對方法和路徑,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那麼,適合4歲小朋友的路徑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說,什麼樣的音樂課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這就要從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始說了。
  • 「百樹雲課堂」孩子的進步,20%靠智商,80%靠這些...
    ,認真、平靜地說出你的想法,最後讓孩子就你的想法做出回應:「聽完媽媽的話,你覺得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呢?」;2、要注意平時跟孩子溝通的方式,多些包容理解,不要輕易否定孩子。、應履行的義務的正確認知。同一個班,同樣的作業,總有一部分孩子要寫到半夜,到頭來孩子累得不行,家長還抱怨老師布置作業太多。 時間管理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最開始可通過「倒計時」的方式,讓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意識到時間觀念。
  •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 肆 |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實操步驟(一)
    調節和理順孩子情緒的腦是有其順序和步驟的,而重點是在父母,而非孩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老師。父母的教育、教養模式是否是有效能的,常常緊緊連結著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尊重孩子,正確地聆聽「口語引導」對於嬰幼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情緒梳理的出口。嬰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可用語彙有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和需要,是許多孩子哭鬧的主要原因。透過「口語引導」幫助孩子說出內心的需要,並在成人正確的響應之後,心情得著撫慰,得以展現笑容,這就是最好的同理技巧練習。
  • 讓孩子學會表達的4個步驟,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有需求時,你都應該及時回應,只有回應了,孩子才有欲望去表達,這也是對孩子表達能力的一種鍛鍊。但根據孩子要求是否合理,你應該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當孩子提出合理要求時,你應該積極地回應,這樣孩子也會同樣積極回應你。比如,孩子希望你陪他玩一會,你可以很高興地說「好啊,媽媽和你玩半小時,那玩什麼呢?」
  • 「百樹雲課堂」人民日報公布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
    當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作為源頭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父母一定要及時自查,別讓你錯誤的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的成長。父母每一次「說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指責他。父母若用權威武裝自己,孩子就用情緒保護自己。
  •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這個情緒
    「明明我做的比他好,為什麼他缺卻升職/得名/成功」!「我有比較差嗎?為什麼他成果更好?!」「他做得到不過是家裡有錢啦。」「你還以為自己多厲害嗎?只是運氣好而已啦。」她又沒我漂亮!」「這個我很懂,是為了你好才和你說的」「你都不知道我老公在公司有多厲害,他超級忙的」《有刺的情緒 斬.斷.離》一書中提到,產生嫉妒心的情況有以下四種:1️⃣與對方的距離感較近。2️⃣層次比自己低的人變得比自己高。3️⃣自己很關心、有興趣的領域,對方卻比自己厲害。
  • 【百樹雲課堂】成語故事:無功受祿
    2020-12-24 09:07:39 來源: 百樹雲課堂 舉報
  • 「百樹雲課堂」這4個跡象,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那就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如果你的孩子會哄你,懂得體諒你的情緒,那麼你真的很幸運。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不敢跟父母說心事,不敢在父母面前展露自己真實的情緒。這才導致了多年來,孩子關上了和父母溝通的渠道,也就是父母口中的「為什麼孩子跟我一點也不親。」
  • 「百樹雲課堂」你越催孩子越磨蹭!試試這4招專治孩子磨蹭
    正確的引導,比催促、責罵更有效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因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 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於是,你火急火燎地衝孩子嚷:「快點,還有 5 分鐘就遲到了!」
  • 大腦是可塑的,「育腦」不存在「晚」的問題
    和樹是這種類型的孩子:說完「我要學習」之後,到坐到課桌前能花費一個小時,隨後開始看漫畫、玩遊戲,磨蹭到打開筆記本又要花一個小時,終於要開始學習了,這時馬上就厭倦了。在此期間,他媽媽當然是一直在生氣,不停地跟他說「你要磨蹭到什麼時候?」「一會兒不讓你吃飯嘍!」「趕緊學習!」,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比比皆是。
  • 處理情感的依賴共生的方式及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
    依賴共生使人們與真實的情緒脫節。他們只能表達「憤怒」或「悲傷」等所謂的「喧鬧」情緒,他們拒絕承擔責任:「她讓我很生氣」或「他讓我哭了」。因為依賴共生者需要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學會用操縱或責怪別人來釋放情緒。喧鬧的情緒掩蓋了更深層、更真實的感受。人類能感受到五種基本的情緒,其中有一些有強度上的變化。
  • 【百樹雲課堂】讓孩子秒懂全部英語介詞!附例句,珍藏版!
    2020-12-26 09:17:45 來源: 百樹雲課堂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