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危機 經濟學家為何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今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全球股市重挫……」

    不,這並不是出現在雜誌上的過時新聞,而是劇院舞臺上的故事情節。去年12月,林奕華和張艾嘉上演新戲《華麗上班族:生活與生存》,裡頭所有人物的命運都因為華爾街破產事件改寫——投機者喪失了尊嚴,說謊者一事無成,也許有人獲益,但沒有人是勝利者。

    林奕華是個調皮的編劇,他喜歡玩「腦筋急轉彎」,在劇本裡加上現實事件做調料。這一次,被他撞上的是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全球經濟危機。一開始,劇本裡並沒有這樣的橋段,可演員排練的時候正值十月,剛好趕上雷曼兄弟破產,拿來就用了。

    「當時我並不確切了解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林奕華說,「不過這個戲講的正好是經濟、權力和人性的動蕩,直覺上很匹配。」

    現在看起來,2008年完全能證實藝術家的直覺,它像是一個瘋狂的玩笑。但編劇不過是這個瘋狂年代的瘋狂職業之一,他的同類還包括那些冷酷、悲觀、不苟言笑的經濟學家,那些淹沒在法庭和訴訟資料中的律師,那些接待一個又一個抑鬱患者和裁員輔導計劃的心理醫生們……這真是一群讓人惱怒的局外人和惡作劇者。又一輪潮退之後,他們置身事外倒也算了,竟然還饒有興致地觀察著那些一絲不掛的裸泳者——更關鍵的是,他們精心總結著自己觀察到的商機、概率和人性的弱點,還可能因此而有所獲益。

    但經濟學家卻奉獻了比編劇們更加「噩夢」的劇本,裡頭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工廠倒閉的浪潮洶湧而至,股市成了一個屠殺鬥獸場,商業地產行將崩潰,銀行即使不垮臺,也很難再給你任何的好處……以前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們像是瘋子,可是這些話竟然一一變成了現實,於是他們就越來越像是預言家了。

    這個世道,經濟學家越殘忍就越受尊重。2008年最受追捧的預言家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裡埃爾·洛比尼,還有奧本海默公司的分析師梅裡戴思·惠特尼。魯裡埃爾是末日論的鼓吹者,被稱為「永恆的熊市主義者」,他甚至在2006年就預見了華爾街的崩潰。惠特尼則堅信,經濟即將陷入「上世紀80年代早期」那種衰退,將毀掉10%在房地產熱時期舉債過度的人。有人問:結局會怎樣?惠特尼說:「我將做出一個糟糕的判斷,就是這樣。」

    在中國扮演類似角色的是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他也老是潑冷水、唱反調。有人送了他一個外號:「死空頭」。最新的頭銜是「遏制中國股市的海外勢力代言人」。他曾在1997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發表報告稱香港房地產要下降50%。在前兩年的牛市中,他數次表示泡沫將要破裂,A股的真正價值只有2000點云云。2008年最後一天,滬指以1820.81點收盤。最近,謝國忠稱股市回暖要三年。也許人們該認真聽一下了。

    當然,這樣的「壞消息先生」鳳毛麟角,更多的經濟學家都是「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他們的很多預事後被看成是「蠢話」。如果開出一份「蠢話名單」,上榜者將包括一些顯赫的名字。就說成思危老先生吧,去年12月,股指回落千餘點,固執的老爺子依然堅持說中國的股市是個牛市,「只是從快牛要轉成慢牛」。

    人們多麼希望能出現一位亂世的智者,他像OZ國的魔術師一樣拿起指揮棒,指引我們離開幻境。遺憾的是,經濟學者在預測衰退方面表現得相當糟糕。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7%的案例中,經濟學家們沒有事先預測出一年之後即將出現的經濟萎縮。罕有的幾個做出了正確的預測,但是他們往往嚴重低估衰退的嚴重性。更糟的是,許多經濟學家甚至沒有預測出2個月後即將發生的經濟衰退。

    相較之下,心理醫生更像個靠譜的職業。好幾位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的心理諮詢師都承認,「最近接待的來訪者數量呈穩步上升態勢」,「業務量比金融危機之前多了兩三成」。美國的心理學雜誌裡甚至出現了這樣的漫畫:金融海嘯之後,大家紛紛傳說心理諮詢師和珠寶鑑定師都要發達了。

    上海心理諮詢行業協會副會長、林紫心理機構創辦人林紫已經感受到了行業的新變化。從2008年7月開始,林紫不斷接到企業客戶電話,要求裁員輔導,這樣的需求在11月後達到高峰。

    健康心理的人群是相似的,而心理創傷的人們則各有各的不幸。有人力資源總監痛苦地來找心理諮詢師,他夜夜做夢夢到自己在殺人,沒有一個晚上能睡好。不少沒有被裁的員工也患上了「倖存者症候群」,充滿不安全感,誰知道哪天會有人說「下一個就是你!」。

    對於企業家來說,金融危機不過是個心理導火索。在心理諮詢師眼裡,很多企業家早就存在多種焦慮、強迫心理,「最常見的是對財產的不可把握感,感到恐懼,怕失去自己現有的一切。」這種「恐怖症」在企業運作遭到衝擊時變得惡化,有企業家變得不敢開車,不敢搭電梯,直至他們不得不去他們一直逃避要去的心理診所,需要十多個人陪同才敢去。

    央視《心理訪談》的諮詢師李子勳最近碰到了這麼一個案例:職業炒家因為炒股損失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想自殺,被太太逼著來見醫生。李子勳幫他計算了一下生命成本:「這個男人42歲,炒了十年,最初投資30萬,資產最高的時候4000多萬,現在只有1000多萬。這麼算起來,他其實還是一個盈利者。」

    當然,每一個心理醫生都會承認,因為行業特殊和個案累積,在時代變局裡他們更容易看清人性的深度。不過,他們並不認為經濟危機會對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有太大推動。

    「普通老百姓受危機的影響有限。最受影響的是那些富裕人群,但是這群人寧可去高檔會所參加派對、打高爾夫、喝酒賭錢,甚至找婚外情,也不會來找心理醫生。」李子勳說,「中國人是很緘默的人,中國男人疏導自己的方式太多了,要讓他對另外一個男人承認自己並不快樂,這太難了——除非他已經不行。」

    其實,心理諮詢行業也有點虛假繁榮的樣子。如果經濟真這麼壞下去,這個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誰還有餘錢考慮心理問題呢?「我就知道上海有些公司為了省錢,已經不再續籤EAP服務了。」盛心陽光的心理諮詢師李旭說。

    最後,我們來說說律師。這群財富的辯護者們的命運也有好玩的地方。劉鳳歧律師告訴我們:「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經濟糾紛就多了起來,那些做訴訟業務的律師業務反倒好了。」

    但律師遇到的尷尬是,做併購、國企改制、私募和IPO業務的都成了經濟危機的受害者。「哪兒有那麼多企業重組、清算、合併呀?就算有,如果能自己辦也就不找律師了,或者找點小律所隨便就辦了,只有大企業想做大動作,比如上市圈錢,才願意花大錢請律師。」君合律師事務所香港分所律師韓林攸說。

    韓林攸在香港甚至聽說一個段子:有家律所已全無業務,為了防止律師無事可做集體辭職,該律所竟然自己在內部搞模擬併購項目,全部律師分成兩派,一派代表買方,一派代表賣方,做了很多的虛擬文件、虛擬談判……

    這真瘋狂,像是出現在編劇的劇本裡的情節。再這樣下去,律師們也要去找心理醫生了。再再這樣下去,連心理醫生也得有自己的心理醫生了。

(責任編輯:佟勝良)

相關焦點

  •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原標題: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 罵葉茂中的人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
    《罵葉茂中的人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葉茂中不懂網際網路卻成了廣告界的傳說!
  • 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我們事後分析時,都已經知道嚴重事件發生了,而當自己身在局中,往往「雲深不知處「。這就是網絡所說的「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問題的原因找到了,得有解決方法,但很遺憾,這是人性,無法在整體上解決。但對於我們個體遭遇緊急事件需要陌生人幫助的時候,還是有方法的。
  •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
    ……最後小王受不了,說道:「你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顧名思義,等待事情發生過了,特別是結果不好,才站出來指指點點,提出意見。關鍵時刻,一聲不吭,或者根本說不出什麼建設性意見,反而,事情結束後,站出來,跟先知一樣,把來龍去脈分析的頭頭是道,乍一聽很有道理,實則毫無意義。一件事出現了不好的發展,最需要的,是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好事者拿出來指點批評。這樣的人,表面看似很熱心,實則是無知。
  • 文津解盤:期貨市場中你是不是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最是鄙視那種道理一說一大堆,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的傢伙。要成為一個能真正上戰場拼殺的戰士,就要放開手腳地磨練自己上場拼殺的真本事。然而,在這個戰場裡,最難做到的事常常是:簡單地守候!在交易圈,我們常常只喜歡看別人在做什麼,怎麼做。而不是在看別人說什麼,怎麼說。
  • 小學生「請假條」又火了,老師笑出腹肌: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
    又是一個「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這找理由翹課的本事還真是全國統一的呢,讓老師哭笑不得,直接回復到:「你料事如神,明天都能預測!」這個就有點嚇人了,外婆去世應該是真的,畢竟沒有人會輕易拿家人開玩笑,但這個請假理由有點意外,不過肯定是筆誤了,也許孩子根本不知道陪葬是啥意思,還以為是陪著下葬呢吧。
  • 為什麼會有「事後諸葛亮」一語,這是不是諷刺諸葛亮?
    大家想必都對諸葛亮十分熟悉了,尤其是他那未卜先知的「神技能」,更是令人羨慕不已。諸葛亮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在歷代可以說是都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就連司馬懿也稱其為「天下奇才」!那「事後諸葛亮這句話」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一句話呢?大家不要著急,讓小墨為您解開心中的疑惑。
  • 關羽北伐,劉備諸葛亮為何事前不阻止、事中不過問、事後不救援?
    在關羽北伐期間,劉備、諸葛亮對於關羽北伐的態度讓後世之人感到困惑,具體表現為:事前不阻止,事中不過問,事後不救援。但是在關羽死後兩年,劉備卻又以舉國之力伐吳報仇,終至慘敗。為何耶?疑團重重,劉備、諸葛亮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是一個千古疑案?
  • 「事後諸葛亮,事前zhu一樣」的原理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視頻的話題:事後聰明偏差。不過照例,我們還是先來講講我們的老朋友小健和愉快肥皂公司的有(qi)趣(pa)故事。事後聰明偏差是什麼?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答案就今天的視頻裡:視頻末尾一樣還是問答環節哦~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也歡迎在微信留言,下一期有可能就會說呢。
  • 事後諸葛亮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做事不要事後有先見之明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那種事後總結的時候像諸葛亮一樣,之前卻毫無建樹的人,這種人我們常叫他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這句話出自哪裡?有什麼典故嗎?   事後諸葛亮是什麼意思?事後諸葛亮的意思是事前無意見,事後才高談闊論的人。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謔語,諷刺那些自作聰明放馬後炮的人。
  • 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馬後炮
    因為沒有一錘定音的本事,也沒有擔責的勇氣,所以在事後輕鬆地說一句」你看,我早就說過「,就更加顯得自己聰明了。對」馬後炮「來說,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你看我多有遠見,所以你該多聽我的話,否則你早晚還會吃虧「。但對聽者來說,他能感受到的卻是幸災樂禍,是落井下石。
  • 「武漢8人」系事前諸葛亮,明察秋毫,那為什麼是「傳謠」呢?
    據新京報社官方帳號「政事兒」報導,1月29日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先武漢8名市民關於SARS的預警,屬於事前諸葛亮,是可敬的。人們常說,不要做事後諸葛亮,要做事前諸葛亮。
  • 事前諸葛亮、事後清道夫,「落地」諮詢新貴---滙豐利華
    2018年夏天,A公司再次逆流而上,面對資本寒冬,以18倍高溢價被上市公司100%股權收購,一年時間內實現不到四億至破十億的估值增長,並獲得證監會無條件通過,而最早的投資人在此過程中實現年化收益超過200%。  慶功宴會上,創始人夫妻談及一路坎坷,「是滙豐利華的陪伴,給了我們跌倒重來的勇氣和自信」。  A公司只是滙豐利華服務近百家企業案例的一個縮影。
  • 坤鵬論:為什麼預測是經濟學家的最佳選擇?
    事後諸葛亮其實就是大空談。但是,人類,都有事後諸葛亮的潛質。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事先預測到事件發生,但確實可能曾經想過類似事件產生的影響,因為人每天有大把時間用在了胡思亂想。就像塞涅卡所說,真正忙碌的人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
  • 「事後諸葛亮」英語怎麼說?
    hindsight,事後諸葛亮,事後聰明Hindsight is 20/20,視力20/20意味著完美的視力,它代表著站在20英 尺(6米)可以看清楚東西的視力,這是正常人的平均視力。即事後諸葛亮。但是,當然啦,事後諸葛亮總是好當。to do away something,避免某事。迴避某事。You don't like the way I look.你不喜歡我的樣子。
  • 心理學現象:事後諸葛亮
    今天我們來學習心理學中的一個現象,英文名稱翻譯過來以後,就是,事後聰明偏差,通俗地講,意思就是事後諸葛亮。那麼事後聰明偏差還會導致哪些情況發生呢?可能還會導致這樣一種情況,在微信公眾號的推文的排文布局裡,開篇先把一個事件的,結果給說出來。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羅列之前的導致結果的罪證。比如說有可能有這樣一篇文章,他會先說明,你看這次肺炎疫情,導致了災難一樣的全球性危機,然後他會告訴你,就是不要吃野生動物,你看這樣遭殃了吧?
  • 現在還沒到事後,諸葛亮們穩著點
    三其實,在危機關頭的每一次重大決策,都是一次賭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在歷史上,曾經成功預測了海城地震,從而及時撤離了民眾,把損失控制在最小。可是就在下一年,唐山地震給國家帶來了巨大傷痛。那麼,出現這個反差,僅僅是因為海城地震被預測出來了,唐山地震沒被預測出來嗎?
  • 避孕族注意,事前、事後避孕的黃金時間!
    避孕藥可以分為事前避孕藥、事後避孕藥,一般人容易對避孕藥產生錯誤觀念或誤解,除了可能損害健康也會存在避孕失敗。事實上,若避孕藥使用得當,不僅有效避孕,還能將藥物對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一、事前避孕藥是什麼?事前避孕藥是由「雌激素」和「黃體素」所組成,服藥的關鍵是必須長期穩定服用,才能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
  • 「事後諸葛亮.」
    --那個約定,事後來看,沒什麼意義。/那個約定,事後來看,太可笑了。 什麼叫做 hindsight指的是:後知之明,事後聰明,事後的認識;經常跟in來搭配使用讓我有點想到漢語中說的有些人,馬後炮,事後才聰明,叫做事後諸葛亮。
  • 劉備要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百般阻撓,事後才明白諸葛亮的為何勸阻
    在關羽死之後,就有意要掃平吳國,遭到了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阻攔,當前對於蜀國來說是困難的時期,一旦下錯一步棋,就全盤皆輸了。諸葛亮甚至以死相威脅,讓劉備放下東徵的想法。結合種種原因,都不是東徵的最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