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四講

2020-12-20 覺行自在人生

上一次已經說了,要修學這兩部經典,行者首先要選好同學,同時要選好明師善知識,因為這兩部經典裡面就是講反聞聞自性,攝心為戒的耳根圓通頓悟法門,是教菩薩法,所以,行者也要觀察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菩薩發心?菩提心就是覺心,根本沒有一個法的功德能勝過菩提心,就像寂天菩薩所說:「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欲享百種快樂者,恆常莫舍菩提心」。那何為菩薩發心?楞嚴經講:」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所以,我們要發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深深的思維:人身難得,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目的是升起究竟的出離心,這個出離心的標準就是對人間安樂不起剎那的嚮往。如果這個基礎打不好,其他的一切都進行不了。也修不出大乘的基礎菩提心,修不出菩提心是不可能承載這個菩薩法的。難得的寶貴人身已經得到,難遇的明師善知識已經遇到,尤其是更難值遇的正法,以及正法的無上法耳根圓通頓悟成佛法門,已經值遇。此時,我們要腳踏實地依照兩部經典的教法證法教言修行,不要虛度暇滿人身。

大昭寺

《大乘妙法蓮華經》是這樣講的:「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佛難得值。如優曇缽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當今正值見解濁的時代,福報淺薄的行人,往往是法越甚深,信心越小。假設你覺得不用如理依止法脈傳承的明師善知識師父,只是依靠表面聽聞聽聞、表面理解理解、懂得辯論的運用方法就能輕而易舉通達甚深的法,那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就像一位高僧大德所說:「縱經百年勤思維,若無宿修成熟因,具大智慧極精進,然卻不能通達也。」所以,剛剛聞思的初學者不要輕視深法、無上法。佛宣說法華經時有五千多人退席是什麼原因呢?法華經裡是這樣描述的:「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所以說聽聞大乘法不能少福德的,福報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福報就不能承受大法。

寺院

因為這個無上法是用耳根來修的,那首先我們的耳根要有功德才能聽聞這個大乘法,並且會用耳根反聞自性,徹法底源,一根返源,六根解脫。法華經的法師功德品就講耳根的千二百功德,「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怎樣才有清淨常耳呢?法華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受持是放在前面的,就是接受領悟再去行持,通俗說,依法華經的真實義去行證。《法華經》:「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怎樣持淨戒呢?在楞嚴經可以找到,就是卷六講的四種清淨明誨:1.斷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2.斷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3.斷盜,」偷心不除。塵不可出「。4.斷妄,」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楞嚴經第八卷的」洗滌其器,後貯甘露「,漸次三位:」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滅除。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真修斷五辛,正性斷殺盜淫妄,違業六根清淨不流逸,入流忘所,旋元自歸。這才算持淨戒,這是行證涅槃四德中的淨德。何為涅槃四德?涅槃四德:一旦證入涅槃,就會具有真正的常樂我淨。因涅槃的體性有四種功德。恆常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德;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變易,名之為我德;解脫一切垢染,名之為淨德。

釋迦牟尼佛等身像

楞嚴經是這樣做譬喻的:「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精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盤清淨妙德」。沙土比喻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精水比喻清淨六根,也即六根合覺背塵的狀態。凡夫是還未見性的未來佛,他們六根為賊,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那怎樣去超越呢?楞嚴經是這樣教我們的」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佛陀教我們從根解結,凡夫觀世間、業果、眾生都是被黏住的著相的,就是被人事物所轉,」眾生循諸色聲,逐念流轉「,這是最好的形容。難怪古德皆云:」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世間糟粕書」。你看,捐字用得非常貼切,是大勇猛,主動發心大方的捐棄,而不是壓抑不情願強迫的放棄。真修就是一個根塵脫黏、離幻、解結的過程,背覺合塵就會根塵黏合,著相就產生妄識,華嚴經云:「知見立,無明本」,煩惱就會川流不息,諸行無常,產生輪迴過患。佛在楞嚴經的教言是這樣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撥一根,脫黏內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隨撥一根,脫黏內伏,一根返源,六根解脫,「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正是「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止觀,不止如何觀?根塵脫黏就是止,塵為緣,所以叫塵緣,楞嚴經·雲·:」三緣斷故,即菩提心「。三緣是殺盜淫業,汙泥不靜不沉不去精水不現,去泥純水才是永斷無明!入佛的知見才能」觀自在「,否則,用六識的知見來觀還是無明本,所以楞嚴經云:」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這個」心目「就是我們不生滅的心,也是我們的第三眼,也稱佛眼、慧眼、靈知心、如來藏、自性,道家稱泥丸宮,基督天主教稱上帝、我的父、主、天國,密宗稱明點。

《金剛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怎樣才是無為法,就是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用我們的不生滅心,佛的智慧,佛的知見,去觀照一切的事相,《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有為無為,一心照了。如何圓照遠離顛倒夢想?楞嚴經有答案:」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以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沒錯,正是觀世音耳根圓通頓悟成佛法門。《楞嚴經》裡還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用耳根修超過所有其它的方法,使用耳根圓通法與不使用,好比一天成就與一劫才成就的對比,一小劫約一千六百萬年,一大劫約十二點八億年。

釋迦牟尼佛等身像

《佛說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法華經》云:「諸佛兩足尊」。諸佛都是福慧具足的,《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不相信是善根福德因緣還未具足,繼續努力,福慧兩足尊,自然明了。南無阿彌陀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本文由覺行自在人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何修學這兩部經典第五講
    《楞嚴經》:「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無他物」。佛還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
  • 為什麼末法時期直接從法華楞嚴學起,而不是無量的方便法!
    為什麼末法時期直接從法華楞嚴學起,而不是無量的方便法!?!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這兩部大經在佛門中的崇高地位是任何經典所無可比擬的!!首先要確立和加深對這兩部經受持好的堅強信心!對於我們這一世初學法華經和楞嚴經的菩薩們,很容易受修學其他經典的菩薩的影響,他們會經常對我們說:法華經和楞嚴經是大菩薩進修的法門啊?你們為什麼一開始就學習法華經和楞嚴經?
  • 佛陀晚年宣說的法華經,為什麼被稱為「成佛的法華」?
    釋迦牟尼佛陀弘法四十餘年,在眾多法會上宣講佛法,後由弟子整理成為文字性的佛經。這些佛教經典經過後人的長期發展,最後集成為三藏二十部經,包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宣說的最重要的經典。
  • 這5部佛教經典,你讀過幾部?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佛陀教法的凝結,也是佛弟子依止和修行的指南。佛陀所說諸法,由其弟子阿難尊者匯集並編定,以留傳後世。佛陀涅槃之時,告誡弟子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誦經念佛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 謹以此文,供養有緣同修!"楞嚴禪"三步曲
    這中心點,就是開悟之道),融在這一點。    【注】⑴證得法身,並非難事。只是修行人把簡單的事情完全弄複雜了。事實上,只須把心安住於肚臍上方的身體中心點上,絕妙之物就在於此處,在別處是尋找不到的。  ⑵法勝法師:他曾遇到一位名叫慧的施主。慧施主以前出家修過9年頭陀行。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也可這樣講,妥妥一代時教,教、理、行、果之精髓,在經文中都有體現。雖然涵蓋面極廣,但又都能詳細闡述,故而也被稱作修行要門,成佛真因。再加上經書由唐初宰相房融潤筆,文辭華麗優美,所以完全不必為經義晦澀而苦惱,只要你用心去讀、去悟,完全能用前文解析後文,用後文推導前文。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究竟「妙」在何處?
    佛門中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開悟的楞嚴」,歷代祖師教化眾生,《法華經》、《華嚴經》以及《楞嚴經》都是必修的經典。智者大師登壇弘揚《法華經》時,單講「妙」字,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本文中,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成佛的《妙法蓮華經》究竟「妙」在何處。
  •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 01
    第二個緣起,這幾年越發感覺到,古今中外許多的《心經》註解和講義等並不圓滿——在關鍵的字眼上,什麼「諸法空相」啊,「以無所得故」啊,僅僅講成禪宗見空性的境界,這屬於錯會如來義。那麼,把這樣一部經講清楚,對於道場的修學次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佛法今後的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楞嚴經|金剛經|華嚴經|阿彌陀佛...
    楞嚴經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寶典。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種種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了!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並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因此,本經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於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種種邪魔外道所轉、所誑惑、破壞。  若有本經住世,則正法得住持世間,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
  • 法華經:偈頌細說當年事,妙華盛開為成佛(11)
    】這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將日月燈明佛時的法華會盛況,以偈頌的方式又說了一遍。在這個偈頌中,他直接點明:《妙法蓮華經》是令眾生入佛慧的法門。【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 亦隨修梵行。
  • 楞嚴漫談|去留無意,坐看證偽楞嚴者表演——如何破斥楞嚴偽經說
    第四步,顯專業:列舉出一百多個例證,不厭其煩,旁徵博引,反覆地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翻開這本小書,很多人被震懾住了,疑點一百多處,而且論據詳實,論證專業,還能不是偽經嗎?別急。——假如你也樂意證偽的話,那麼在搞清楚他的證偽套路後,比這再多十倍的例子你也能攢出來。《楞嚴經》全文不到七萬字,旨在闡發義理,但卻是一部內容相當龐雜的經典。不但佛教義理跨越宗派,涉及廣泛,其它如天文地理、歷史人物、生活常識等,同樣廣泛涉及,世出世間法,皆在其中。
  • 第01講《佛說阿彌陀經》視頻、文字版
    那麼這部《妙法蓮華經》,包括《大佛頂首楞嚴經》,《楞嚴經》也叫《妙法蓮華王》,這兩部經典其實是一部經典。佛在《法華經》《楞嚴經》把自己所講的其他一切的經典統統否定。《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在《楞嚴經》不僅把自己講的其它經典判為戲論之法,而且把十方諸佛所講的恆河沙數的經典統統判為戲論之法。
  • 中佛協會長學誠法師:法華經中王,人法俱殊勝
    歸結起來也不外乎從法殊勝和人殊勝兩個方面來勸學,來宏傳,來流通。《法師品》的結構和內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  從法殊勝的角度來說,《法華經》可謂經中之精華、經中之王。就諸經而言,一般來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就是說在《法華經》中,佛陀為我們開示了成佛的通途和大道。
  • 十部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還有在家居士可熟讀的十部經典
    6~8、《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這三部經,都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欲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該將這三部經典作為首選。有一種說法是讀「淨土五經」就足夠了,其他經典讀不讀都沒有關係。這種說法強調的是修行的專一。
  • 《法華經》的三點要義,領悟越早,開悟越快!
    也許有同參師兄看到題目,會覺得蓮荷錯了,自古雲「成佛法華,富貴華嚴,開悟楞嚴」,《法華經》的要義與開悟有何干係呢?這其中是何道理,本文我們就共同探究一番。《法華經》為大乘佛教經典,為釋迦牟尼佛晚年所說,講經的地點即王舍城外靈鷲山上。經本傳入漢地,先後六譯,被後世佛子持誦最多的,要屬姚秦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全經共七卷二十八品,計六萬九千餘字,以蓮花(蓮華)為喻,象徵佛法的清淨。
  • 楞嚴經講解203: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此是自誤誤人,成佛在一念之間
    達摩大師講:三大阿僧祇劫是指你有貪心就算一劫;你有嗔恨心,就算要經過二大阿僧祇劫;你有愚痴的心,沒有智慧,你就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表法的。所以,達摩大師說:這樣人家肯修行,一念之間就可以成佛,無貪、無嗔、無痴,就見性、就成佛,這樣快啊!你講三大阿僧祇劫,那誰修啊?哇!這個。。。阿彌陀佛!所以,你看,見性的大師講的,跟平常漸教講的,那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上「學」下「誠」法師的楞嚴感悟
    深入經意之後,有機會由文入觀,獲得體悟,當然,也有人根本就不用經文,聽法師講了一段,直接就悟了,《楞嚴經》裡講的那個摩登伽女就是這樣,在世尊面前,沒幾句就全都通了。而當機眾阿難就有勞世尊左講、右講、放光講、敲鐘講、疊手絹講、舉手講、握拳講,掰開揉碎地講,然後又反問,又採用各種邏輯方法,排除法,啟發法,無所不用其極。
  • 背楞嚴神咒可一世成佛,把七千年的母親恩都報完了(普光老和尚)
    ● 楞嚴咒是正法,究竟。聖人出世凡中凡。從古到今出聖賢。若有十德煩也了。那時煩中度非凡。年到時? 月到期。佛緣相會世界稀。苦心修道到法界。真心修道到菩提。眾位佛子們,不受折磨不成佛呀!好好的背楞嚴咒,全家平安,沒有病苦,老少大小一世成佛。楞嚴咒是正法,究竟。
  • 學佛必讀的三大經典佛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小楷《金剛經》《金剛經》中,佛陀講空性:一切有為法,三、《楞嚴經》此經被尊為「破魔開悟」的寶典,經文緣起於阿難與摩登伽女,阿難被設計困住險些要破淫戒,佛陀命文殊菩薩前往救助,並為阿難開示禪定、破魔神咒並介紹了二十五位大菩薩。《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緻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