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晚年宣說的法華經,為什麼被稱為「成佛的法華」?

2020-12-20 今古浮沉

釋迦牟尼佛陀弘法四十餘年,在眾多法會上宣講佛法,後由弟子整理成為文字性的佛經。這些佛教經典經過後人的長期發展,最後集成為三藏二十部經,包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

《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宣說的最重要的經典。《法華經》最早在印度及尼泊爾長期流傳,其後輾轉來到中國,成為中國佛教的最重要佛經之一。「妙法蓮華經」中的「妙法」,即是指不二法,是一乘法。「蓮華」二字,則是闡釋「妙法」的主要內容。以「蓮華」喻其妙理,可歸為3個:其一,花與果同時而生;其二,「蓮出淤泥而不染」;其三,內斂深藏,不顯不露。在《妙法蓮華經》之中,佛陀直指眾生佛性本無二,無高低貴賤之分;人人皆可學法,人人皆可成佛。

佛教史上公認的最為重要的3部佛經,是《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被尊為「經中之王」。其中,《楞嚴經》被稱為「開悟的楞嚴」,《法華經》被稱為「成佛的法華」。那麼,《法華經》相對於其它經典,有何殊勝之處?《法華經》為什麼被稱為「成佛的法華」?

《法華經》是佛陀於王舍城靈鷲山上所說,其譯文流暢、文字優美、譬喻生動,教義圓滿。在中國佛教史上,讀誦《法華經》成為佛教徒最為普遍的修持法門之一。《法華經》共二十八品,八萬餘字,脈絡較為複雜,且內容相對比較分散。因此,初學者自己單單看《法華經》全文,不容易讀懂讀通,最好借鑑古德的註疏作為參考,將大有幫助。

《法華經》貫穿全經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一佛乘」思想。也即是說,一切眾生,無論三乘或是五乘,最終悉歸為一佛乘,沒有餘乘。在《法華經》之中,佛陀對於「一佛乘」的讚嘆隨處可見。那麼,佛陀宣講《法華經》的緣起是什麼呢?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期,佛法出現了大小乘的區別。「聲聞」和「緣覺」為小乘或者二乘;與之相對的,菩薩則為大乘。在這種分歧的背景之下,佛陀便宣說了《法華經》;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嶄新思想。將三乘融為一佛乘。並且強調,「聲聞」和「緣覺」乃是方便說,最終要歸於「大乘」以成佛為根本目標。以此,《法華經》開啟了「回小向大」 的門徑。

在《法華經》中,佛陀為所有弟子灌頂授記,指出一切眾生在未來劫悉將成佛,給予了眾生極大的信心。且詳細開示了成佛的根本方法,使成佛不再顯得如此神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修法華經可以快速成道
    法華經是天台宗最重視的大乘圓教經典,是佛陀住世說法之極談,此經「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法華經告訴我們,每個眾生皆有圓滿的佛性,皆能成佛。且三乘佛法之聲聞、緣覺、菩薩乘非究竟,最究竟的乃是一佛乘。世尊宣說種種教法,有方便說,有究竟說,不論何種說法,皆是為一佛乘做鋪墊。大乘顯宗教法中,有經王之稱,都是成佛法門,分別是華嚴經和法華經,兩者直宣如來智慧境界。
  • 中佛協會長學誠法師:法華經中王,人法俱殊勝
    所謂本門就如同人的身體、印璽的本身,是佛陀直接開現諸法的實相、修行的道路、如來的功德等,更多是通過種種菩薩的本生行願,直接的說明《法華經》的殊勝、一佛乘的究竟實相、如來久遠成佛、囑累傳法等。歸結起來也不外乎從法殊勝和人殊勝兩個方面來勸學,來宏傳,來流通。《法師品》的結構和內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  從法殊勝的角度來說,《法華經》可謂經中之精華、經中之王。就諸經而言,一般來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就是說在《法華經》中,佛陀為我們開示了成佛的通途和大道。
  • 法華經:波闍波提和耶輸陀羅的成佛授記(74)
    讀完八歲龍女成佛這一部分後,好幾位讀者都表達了想要快速成佛的願望。這個願望令諸佛歡喜。能發出這個願望的人,是對法華經義有所領悟的人,故而才明白快速成佛是完全有可能的。讀者不過是業餘讀了一篇文章。讀明白了,心中就有了快速成佛的願力了,更何況是當時在現場的法會大眾呢?那個加持力就更強。
  • 釋迦佛陀為什麼在最後八年才講法華經 ?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他七歲全國辯法第一,他就是當時著名的外道。馬勝比丘給他講個偈子:「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當下證初果羅漢,帶領一百多個弟子皈依佛陀,七天後證四果羅漢。直到佛陀在涅槃前八年,講了義法的機緣才成熟,並用八年時間講完《法華經》,直到涅槃。
  • 法華經:偈頌細說當年事,妙華盛開為成佛(11)
    贊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嘆, 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於此座。 所說上妙法,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眾歡喜已。
  • 《法華經》四大名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
    《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華經》,在諸佛經中,有「成佛的法華」的美譽。《法華經》中認為,人人皆能成佛。只是由於每個人,被自己的煩惱所覆蓋,就像自己的衣裡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所以讓自己仍然處於貧窮的地步。此經最殊勝廣大的地方,就是龍女雖然只有八歲,但是聽聞宣說此經後,以女身即身成佛,顯示不可思議境界。證明了《法華經》的廣大功德。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的四大名句,這四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讓人隨緣開悟!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 徵文作品選 《法華經》一佛乘思想及其社會實踐
    由此可見,受持、讀誦、廣泛地宣說《法華經》,盡心流傳廣布《法華經》的一佛乘思想,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得知,是佛陀殷切的囑託,這是一種完全無我的、完全利他的修行方法,更是佛子荷擔如來事業的擔當,即使眾生不能信受《法華經》,也應當用其他深妙的佛法開示教化,使眾生得受法益、生起歡喜,這就是報答佛陀的救度之恩。
  • 法華經:法華經完整讀誦版
    相信大家在讀誦法華經的時候,也都聽過法華經完整讀誦版,聽著是那麼讓我們回味無窮,經典至極,但是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到過法華經完整讀誦版,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現在網絡非常發達,在電腦上很輕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法華經完整讀誦版,還沒聽過的師兄可以去找找看。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佛在此《法華經》中說,富樓那未來將在娑婆國土成佛。那麼,無量阿僧祗劫後的娑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我等對於佛的功德,無法用言語宣說出來,但是,佛世尊卻是能知道我們現在的深心本願的。」這一段很有意思,如果不那麼書面的翻譯,通俗講則是:富樓那聽了佛陀的種種說法後很高興,他站起來,上前頂禮佛陀後,就站在一邊望著佛陀,啥也不說,此時的他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深心願望,心中卻期待著佛陀能明白他的深心意願。
  • 講法華05:其實修行沒有那麼多的複雜,什麼三乘的果位,其實就是成佛之道.這些是佛陀在成佛之道過程當中設立了三個休息站,如此而已
    古德對本經在整個修學當中的定位講一句話,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本經的修學就是引導所有的菩薩能夠直接地趨向佛道。當然,在大乘的經論當中,我們要趨向佛道,很重要的因地,就是我們必須跟中道實相相應。因為這個佛道的莊嚴是真空妙有的。當然,果地是真空妙有,因地也一定是要跟真空妙有相應。「真空妙有」這四個字,有兩種情況可以修學:一個叫做聖位的菩薩。
  • 《法華經》的三點要義,領悟越早,開悟越快!
    眾所周知,《法華經》是天台宗所依據的主要經典,但是漢傳八宗,其代表人物幾乎都與《法華經》有著甚深淵源。譬如法相宗玄奘大師,年僅十一歲即誦《法華經》;律宗道宣大師,十六歲誦《法華經》二十天即徹悟;華嚴宗澄觀法師也曾專研《法華經》。此經被歷代高僧奉持,乃至被稱為「諸經中寶」,與經文中的三點要義不無關係,我們若能越早領悟,則開悟越快。
  • 隨喜助印經中之王《法華經》,福增無量,罪滅河沙,消業培福,速證菩提,功德億萬倍增長!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妙法蓮華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可見其重要性。
  • 讀誦《法華經》的二十四個理由
    打開《法華經》,嘗嘗「醍醐」的味道!《法華經》在「五味」裡頭,就是「醍醐」,「無上醍醐妙味」。醍醐,據說是世間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種味道。   3. 體會為什麼《法華經》的地位這麼高,素有「經中之王」之稱。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4.
  • 《法華經》為何稱之為經中之王?
    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尊佛講的經典不一定都一樣,釋迦牟尼佛講過《地藏經》,將來彌勒菩薩未必會講;釋迦牟尼佛講過《藥師經》,彌勒菩薩成佛後也不見得會講,但有一部經必須講,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根本本懷。從某種意義上講,佛陀以前所講的所有之法,都是《妙法蓮華經》的「序分」,直到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近顯遠」才是「正宗分」。
  • 立正佼成會開祖庭野日敬的和平思想與法華經觀」——筱崎友伸
    那麼,在透過諸宗教共同協力走向和平之道路的前提下,宗教協力和庭野師的法華經觀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首先,庭野師認識到自己就是法華經行者。第二、他所理解的法華經裡的「一乘」思想是,諸宗教協力的神學性基礎。宗教協力,不只是友好關係,而有其它更深的含意。第三、諸宗教間的協力活動對老師來說就是實踐常不輕菩薩的慈悲。這精神也是老師對和平活動的基本態度。
  • 《法華經講記》序 · 終審版——印廣門清法師著
    《法華經講記》序  自古「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想我釋迦如來,四十九年,五時八教,宣說無量法門。故此講記,引經據典,讓人回味佛祖苦心叮嚀:「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並以種種比方,為佛幫腔,讓行人堅信:無修無證而當下即悟即修即證之法,實乃佛陀金囗玉言,並非他人空穴來風。 二 依經典文句,拈出兩種授記規範。
  • 漫談法華經龍女成佛與密宗即身成佛之說
    在民間,有一些道友們把八地菩薩以上的聖者統稱為佛,這個其實也如法也不如法,按照大乘佛教的說法,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僧祁劫,指的是初地以前,第二是初地到八地,第三是八地到等覺,一般第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即身成佛,所以也被稱為最後身菩薩。
  • 讀《法華經》之感應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      「法華之家」,再點擊「關注」,後設置星標⭐️法華楞嚴  楞嚴手鐲  楞嚴吊墜楞嚴牆畫  楞嚴佛機  武則天給佛經寫了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甚深微妙法,如來真實義指的就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此經是圓頓究竟真實無量義的心地法門,是佛教的真實法義。
  •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581】權法與實法同時操作時,重點要放在哪裡?
    你看佛陀說的,涅槃寂靜,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諸位!五蘊通於十法界,沒有一個人沒有色身的,你到極樂世界你都還有色身,只是那個色身莊嚴一點。所以為什麼要把實法放進來?就是你過度的操作會留下你後面的後遺症:法沒有錯,但是,你法上生執!所以我們在修佛法的時候,有時候問題就是說,明明它是個甘露,但是你把它操作成毒藥,那你不能怪佛陀。
  • 佛在《法華經》中透露出,他入滅後將去他方國土教化眾生
    《法華經》是一切佛法中最秘密最重要的法藏,從來不能向外傳布,從來不輕易授予他人,十方佛陀共同守護著這部無上經典,從往昔以來,都未曾向外顯說。即使我出世的現在,外道邪命對這部無上經典也心懷怨恨,嫉妒不已,何況我將來入寂滅度之後!「藥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