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581】權法與實法同時操作時,重點要放在哪裡?

2021-02-23 大乘佛子

權法與實法同時操作時,重點要放在哪裡?

淨界法師

  學員問:

  如何理解把觀身不淨的權法會入《法華經》的實法中,具體下手又要怎麼操作?又者,權法與實法同時操作時,重點要放在哪裡?

  師父答:

  四念處主要是調伏我們對於五蘊身心的愛取跟主宰,所以它的所緣境在五蘊,比方說觀身不淨,它的重點是鎖在這個色身。

  但是鎖在色身有問題。就是說,你現在用不淨、苦來訶責你的色身,你用各式各樣的過失:不淨相、用痛苦相來訶責你的色身,它的好處是,你對色身的貪愛就降低了,你對於自他的貪愛就降低了。但是它的後遺症在哪裡呢?你產生法執,你在你的心中會埋下一個對色身厭惡的想法,這個地方對你未來是有障礙的。

  我們知道,色身其實沒有錯。佛陀施設方便,你要知道,他要你厭離色身的重點是要你調伏你的貪愛,重點不在外境,他只是託這個色身的厭離來調伏內心,是借境修心的。但是,如果你今天沒有回歸到心性的時候,你過度地厭離色身,那我請問你,你以後的生命有色身嗎?當然有色身了。你說阿羅漢灰身泯智,世間上有這個東西嗎?你看佛陀說的,涅槃寂靜,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諸位!五蘊通於十法界,沒有一個人沒有色身的,你到極樂世界你都還有色身,只是那個色身莊嚴一點。所以為什麼要把實法放進來?就是你過度的操作會留下你後面的後遺症:法沒有錯,但是,你法上生執!所以我們在修佛法的時候,有時候問題就是說,明明它是個甘露,但是你把它操作成毒藥,那你不能怪佛陀。佛陀告訴你一個法,它本來是一個方便,它透過你觀身不淨,目的是要你迴光返照調伏煩惱;但是我們有些人是觀身不淨就討厭色身,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所以為什麼要法法消歸心性?就是說,你最好先回歸到一念心性,然後一念心性裡面現出如夢如幻的色身,你再去討厭它,這個時候你就會迴光返照了,是這樣子。為什麼要把實法這個觀念引進來?就怕你產生法執。

  借相修心,不是直接修那個相。我再講一次,五蘊只能改變,不能斷滅。

  其實我看到有些淨土宗的人,他在厭離娑婆,我看他厭離娑婆的口氣,我聽得非常害怕,他那個意思就是再也不回來了。就是說,你遲早要成佛,你幹嘛要把你現在的修行變成以後的障礙?你總有一天還是要回入娑婆嘛。我們現在只能告訴自己,我們厭離娑婆是一個過渡。如果你今天對娑婆世界產生一個很極端的思想,你以後要反轉這個觀念就很難了。為什麼阿羅漢有上根、下根、中根?就是法執的輕重。三乘共坐解脫床,但是回歸心性以後那就見高下了。就是你因地的時候法執的輕重,到了回家以後全部現出來。

  我們學《法華經》好就好在哪裡?你在解脫的時候,請你把未來成佛之道的思想放進去,讓你未來是順暢的,對接是順暢的。所以,你今天如果不回歸心性,直接操作觀身不淨,直接厭離娑婆,我跟你保證,十個有九個會落入法執。那你以後往生極樂世界,一聽到娑婆世界你就害怕,這個陰影你還是要面對。

  所以,從《法華經》的思想就是,你要先建立實法。一開始,按照《法華經》的思想、按照蕅益大師的圓頓思想,未開圓頓解,你沒有資格談修證。如果把標準拉高一點,就是,你沒有會歸心性,你還在心外求法,你只能夠做兩件事: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你還沒有資格談修行,因為你這個修行操作下去對你來說是有傷的。

  你一開始學佛的時候,就要先建立一個真如的平臺,回歸到一念心性。

  所以,你沒有對真如本性成就勝解之前,依法華的思想要把重點放這兒;等到你知道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你就可以把重點放在權法了。它是先實後權,叫作稱性起修。

  所以,剛開始的重點要放在實法,實法建立以後你就要把重點放在權法上,對治、引導。

——淨界法師 法華經講記581

相關焦點

  •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820】怎麼樣才叫理觀?怎麼樣才叫事修?
    淨界法師  第三主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我們接著作《法華經》的課程研討。第三大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前面我們單獨談理觀的剎那無生,談事修的調伏對治,現在是把理觀跟事修結合起來,叫作真正的權實不二。
  • 【淨界法師】【瑜伽菩薩戒本講記44】何謂業道罪?
    就像菩薩戒一樣,其實菩薩戒也是化教,但是它的懺法、它的羯磨文,古德是把比丘、比丘尼的制教羯磨文拿來用。但是你要滅業道罪,你還是要拜《八十八佛》,通懺過去、現在、未來的罪。所以懺悔法有制化二教的懺法。  問:權教的唯識學判眾生有五種種性,其中的無性種性是斷佛性、斷善根,既然沒有三乘的種子,連煩惱障、所知障亦沒有辦法斷除,永遠在五趣中沉淪生死。
  • 法華經講記160:這兩尊佛的時代背景是一樣的
    恭錄自淨界法師《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淨界法師  我們看下一科,戊二的重頌。
  • 法華經講記 106:理觀跟事修是互動的,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成就莊嚴
    妙法蓮華經第106集淨界法師主講 第三主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我們接著作《法華經》的課程研討。第三大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前面我們單獨談理觀的剎那無生,談事修的調伏對治,現在是把理觀跟事修結合起來,叫做真正的權實不二。
  • 《法華經講記》序 · 終審版——印廣門清法師著
    《法華經講記》序  自古「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想我釋迦如來,四十九年,五時八教,宣說無量法門。至《法華經》,開權顯實,說第一義,苦口婆心,振聾發聵:「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更以法華十喻,說此經為,諸經中王。佛陀悲心,深重如此!可嘆行者,幾人真解,幾人真持!
  • 淨界法師 : 《唯識學概要講記》04
    其實說你來生要去哪裡,你也做不了主,是第八識裡面的業力會引導它去得果報。那麼這個說明我們整個第八識的體性跟作用有漏的情況。相關連結: 淨界法師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01~~22(全)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直
  • 淨界法師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01
    「第三天親」接受佛教的思想後,慢慢了解佛教,他的大哥為他上課,他就跟大哥辯論,一辯就勝,婆羅門教法當然辯不過佛法--獅子一吼,百獸都要稱臣。第一天親覺得這個小弟最近變聰明了,怎麼回事呢?以前我上課,他都完全能接受教導,現在思想比他更高明。心裡想:弟弟到底去哪裡學習這些教法?當她的母親又帶著小兒子去找老和尚時,他也跟去了;他一聽聞佛法,也起歡喜心。
  • 法華經講記109:年紀大的人一定要注意,因緣不能處理,因緣只能放下
    第109集《妙法蓮華經》 淨界法師主講 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252面,我們看壬二的總名一切煩惱障轉。這一科是跡門的最後一小科,跡門主要的是講到佛陀圓滿的智慧。 《法華經》講到佛陀的智慧,是分成兩大部分來說明的:第一個是權法的智慧,第二個是實法的智慧。 什麼叫權法的智慧呢?簡單地說就是:諸法因緣生。
  • 法華經講記 117:臨終的一念感應是建立在無生的思想,到晚年時要把因緣觀慢慢減少
    第117集《妙法蓮華經》淨界法師主講 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百八十面,我們看戊二的總授法身記。 《法華經》所強調的法門是一佛乘的妙法,這個一佛乘的簡單的意思就是說,它是我們凡夫成佛的唯一的方法。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21】《楞嚴經》經文大意(一)
    《楞嚴經》經文大意(一)淨界法師
  • 《妙法蓮華經》淨界法師 第五講(共一百三十七講)
    淨界法師講解的《妙法蓮華經》共137集連載,視頻與文字同時刊出,歡迎同步學習,共沾法喜。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上淨下界法師第五卷【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82】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
    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淨界法師
  • 淨界法師 : 《佛法修學概要》05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學員,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八面。乙三,主要教義。 我們佛法概要總共有三個主題,第一個是前言,第二個是正文,第三個是結勸。那麼前言就是我們在進入到修學的道次第,進入到修學的重點之前,我們對於整個佛法要有基本認識,那麼一個學佛人你基本上要知道什麼是佛?什麼是法?這是基本概念。
  • 【淨界法師】【楞嚴經講記24】《楞嚴經》前面三卷半的經文當中,有三個主題是它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三卷半的經文當中,有三個主題是它的重點淨界法師
  • 法華經講記 101:修習《法華經》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少跟這些有權勢的人親近
    妙法蓮華經第101集淨界法師主講 癸二、釋近處 分三:子一、約遠論近子二、約近論近子三、約非遠非近論近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百三十七面,我們看癸二的「釋近處」。 這一科是跡門流通的第五品, <安樂行品>。
  • 法華經講記 123 : 聽聞法華經而產生一念的隨喜,功德超越大施主圓滿的財法布施
    第123集《妙法蓮華經》淨界法師主講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百九十三面,我們看癸三、問答顯勝。這一科是講到〈隨喜功德品〉。〈隨喜功德品〉等於是整個菩薩們聽完《法華經》的本門以後所得到的受益的情況。
  • 淨界法師 : 《佛法修學概要》01
    諸位,我們之所以很多痛苦,就是我們對人生的操作有問題,操作錯誤,這個很嚴重啊!我們最嚴重的錯誤就是遇到事情我們先看別人對不對,這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常在燃燒中,這個操作方式你不改變,你一輩子都沒有希望,你的正念永遠培養不起來,因為你永遠是向外攀緣,你頂多是個好人,你不可能變成一個道人。
  • 淨界法師 : 《佛法修學概要》02
    >淨界法師 : 《禪淨雙修》 01~~06 (全) 淨界法師 : 律宗三皈五戒: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淨界法師 : 律宗三皈五戒:五戒修學述要 01~~04 (全) 淨界法師 : 《受戒須知》淨界法師 : 《懺悔法門》講記 01~~02 ( 全 )淨界法師 : 《聞法儀軌》講記 01~~02 (全)淨界法師 : 《修道宗範》01~~04 (全)淨界法師 : 菩提心修學述要 (臺大) 01~~06 ( 全 )
  • 淨界法師 : 《懺悔法門》02
    ————圓滿————相關連結: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法要 01~~30 (全)淨界法師 : 楞嚴經修學應用之正見篇 01~~06(全)淨界法師 : 《禪淨雙修》 01~~06 (全)淨界法師 : 律宗三皈五戒:皈依的意義與方法淨界法師 : 律宗 三皈五戒:五戒修學述要 01
  •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 01
    這有兩個緣起:一個緣起,是江蘇一些弟子呼聲很高,要求我儘快出版所有的講記。想來想去呢,得先小後大、先短後長,所以先把《心經講記》和《佛說阿彌陀經講記》予以流通。末法時代眾生心地脆弱,急功近利,恨不得幾句話就開智慧。根據這個特點,我決定把這部經重講一遍,把它作為一個標準本來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