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
淨界法師
庚二、別就見精顯性 分二:辛一、領旨哀請。辛二、正垂開示。
好,我們看下一段,庚二、別就見精顯性。
到此為止都是在破妄。我們把科判疏通一下,看第二十二頁。
二十二頁有一個己二、顯示妙理兼破餘妄。我們再翻到第九頁,第九頁有一個丁三、如來答示。前面阿難尊者啟請大乘止觀,佛陀正式回答,有兩段:第一個,就事以顯理;第二個,明性本具相。這兩段當中,我們先看就事以顯理,就著五蘊身心來開顯我們心中的真理。這當中有兩段:一、逐破妄執密顯真心。這個地方是破妄,破妄的文。二、顯示妙理兼破餘妄。這個是顯真。顯示妙理兼破餘妄,是佛陀回答當中的其中一段。前面是破妄、七處破妄,這個地方是顯真。
好,那我們再看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二頁當中的顯真——顯示妙理兼破餘妄,這個顯真當中,開顯真心是有三段的:第一個、先攏總地說明萬法唯心;第二個、別就見精顯性,這一段是整個顯真的正宗分,就是十番顯見開始,開顯外在的真。然後再遍歷陰處界,來告訴大家:其實真性不只是你內心,外在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每一個法都是真。所以它這個真性的顯現,先發明內心的真性,再發明外在的真性,佛陀是這樣子。好,那麼發明內在的真性,就是別就見精顯性。
我們看,回到講義的第二十七頁,這個地方就開始要顯真了。佛陀是怎麼顯真呢?別,就是特別。在整個見聞嗅嘗覺知六根當中,其實都有真性的功能,這個地方是單單特別就著見,一種見的功能,來開顯真性。
這個地方分兩段:一、領旨哀請;二、正垂開示。
辛一、領旨哀請
我們先看第一段,領旨哀請。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這一段我們下一堂課再說,領旨哀請。到這個地方,等於是整個破妄的文都結束了,破除我們的妄想。
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因為我們的習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所以在整個返妄歸真的過程當中,是要有一個漫長的修學歷練的道路。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先認清路頭,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我現在還沒辦法馬上到臺北,但是我要知道怎麼去臺北,要知道一個方向。一個人沒有認清路頭之前,你沒有資格談修行,你也沒有資格閉關。所以有人說你《楞嚴經》沒有看,你根本沒有資格閉關。你閉什麼關呢?你不要以為整天在那邊拜佛、整天持咒就叫修行。你沒有掌握整個染淨的根本,沒有掌握菩提的根本,你用虛妄心來修行,結果是虛妄的,到最後很容易著魔的。所以這個《楞嚴經》,你花時間真正把《楞嚴經》全部聽完,你大概不太需要什麼善知識了,你就知道怎麼用功了,當然有時候需要善知識提醒我們。因為整個成佛之道你非常清楚,古人講開悟的《楞嚴》,一點不假。你知道你內心當中問題出在哪裡,哪一個地方是你應該消滅的,慢慢減少;哪一個地方是你應該追求的。你先把這個觀念建立起來,其他的慢慢來。
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淨界法師 楞嚴經講記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