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傭的故事》:其實,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過單身媽媽

2020-09-03 小熊姑娘X

或許,女性天生就擁有著一種細膩、一種柔情,特別是成為一位母親之後,之前的種種弱小、自由、無所顧忌,自此,在心底都有了羈絆……

單身媽媽在這個社會的聽聞之中,似乎並沒有什麼顯著一鮮。我們頂多能想得到的就是她們或許她們獨自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多了一絲絲的艱和不易,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清清楚楚的告訴很多的人,單身媽媽她們自身所面對的壓力、無助、歧視、還有那些在深夜痛哭的日子,她們到底是花費了多大的力氣才再次堅強起來的。

《女傭的故事》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一位被迫成為單身媽媽史蒂芬妮·蘭德、在社會的底層苦苦掙扎,從淪落成為一位單身媽媽,一路以來,一直為自己的女兒米婭創造更溫馨的「家」的過程中的種種見聞、心酸與不易。

也許,芬妮只是很多單親媽媽中的其中一員而已,但是也正是因為芬妮,我們才得以看到了作為一位單身媽媽,她們在面對苦難時的堅強、在面對指責時的偽裝,甚至在深人靜時偷摸哭泣的無助。

01

這個世界上,活著永遠都是最為重要的事情,特別是作為一個單親媽媽,讓自己的孩子活得更好,更像是一種不容推辭的使命。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芬妮頂著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開始了她自己的女傭生活。可是生活有光鮮的一面,那麼也就會有不堪的一面。正如芬妮作為女傭,要與那些廚房積累的厚厚的黃色油漬做鬥爭,要與衛生間被嘔吐物和屎尿賤的泛黃的馬桶和地面去作鬥爭一樣。

作為一個母親,她卑微到塵埃裡,只是為了討生活。

更為要命的是,似乎因為「女傭」和拿政府補助的身份,芬妮更要接受那些自詡自己站在高層食物鏈的人們的鄙視和看不起。

芬妮作為一位母親,她要像一個老鷹一樣,為自己的女兒米婭遮起一片避風港灣,儘管她們母女二人總是居無定所、無處可去;

芬妮作為一個母親,她要將最健康的食物,送到自己女兒米婭的嘴邊,儘管她自己只用咖啡充飢,甚至買一點點的充飢食品,都要從早計算到晚,儘管她的飯盒裡常年只有花生醬和拉麵;

芬妮作為一個母親,她回到家裡要將自己一天的疲憊和不易在自己天真的女兒米婭面前偽裝得不復存在,實際上她卻只能忍受著高強度勞動力帶給她的身體各個部分的酸痛和損傷。

02

在電影《無問西東》中,張果果有這樣一句獨白:「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很難想像,一位母親跪在洗手間,一寸一寸地清洗著馬桶和地板,就這樣一步一步,給自己和女兒博得了一個還不錯的未來。

其實對於我們很多的人,可能、似乎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過單身媽媽。她們本不應該生活在最底層,也不應該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她們本應該還有夢。但這一切的自由和無所顧忌,都僅僅是因為一個孩子而羈絆住了。

這就是媽媽對於孩子的愛,為了孩子,她們身為人母,甘願站在社會的最底層,過得貧窮與白眼相濯的日子,也勢必要護得自己孩子的周全。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中產階級和窮人的差距有多大?「

其中由於一個高贊的回答就是:」不大,中間只不過隔了一場大病而已,一場大病,為了湊足治療費用,賣兩套房子,就差不多了「。

這讓我的腦海之中一直縈繞不去的,是馬伊琍和姚晨主演的電影《找到你》,在電影中的孫芳,她也是一位單親媽媽,和芬妮一樣,一直都在為孩子的生計而奔波,可是唯一不同的是,我們通過電影可以看到孫芳很多時候的無助,但是卻沒有在細處刻畫出,她做每一個決定時,內心的複雜,更沒有刻畫出她在很多時候的無助。

孫芳和芬妮都處在社會的底層,她們為了自己的女兒,一個甘願做應召女郎,拼命給自己灌酒、去做保姆、去吃別人的剩飯;另外一個甘願做著最卑微的女傭,忍受來自他人優越感的排斥和嘲諷。

她們抽出時間去工作賺錢,有人就會說她們不是一個好媽媽,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她們抽出很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她們又會被嫌棄一無是處,整天什麼事情都不做。

可是沒有人知道,她們作為單親媽媽,在一瞬之間,在柔弱的肩膀上,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03

社會底層的單身媽媽,逆襲其實並不容易。

24小時的生活,被芬妮劃分的明細無比,她不僅僅要去工作賺錢,還要在業餘時間多給予女兒米業足夠的陪伴,她更要在閒暇的時間之餘去完成自己的學業,同時還要保證自己要保持寫作的習慣。

當你穿過暴風雨,你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作為母親,她們忍受了社會和現實施加在她們身上的一切,在浴火重生的邊緣之中,她們頂著」母親「的身份,變得愈加的堅強。

從一個妙齡少女,到為人妻、為人母,與其說這是一個單親媽媽歷經坎坷的悲歌,不如也說他它是一部女性慢慢學會獨立的勵志書籍。

或許很多的單親媽媽們,她們甚至都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或許她們有著比芬妮和孫芳更為悲慘的遭遇,但是更為令我們覺得可悲的是,她們甚至沒有機會說出她們自己的苦悶。

也許時隔多年,她們回憶起她們單親媽媽的那一段時光,只是說一句:」已經過去了,還好熬過來了「。

但是她們這一生頂著所有暴風雨最艱難的那幾年的單身媽媽的時光,已經成為了往事不可再追憶,時光消磨了她們當時的艱難,但是在《女傭的故事》這一書中,你或許才能看到如同芬妮一般的單親媽媽,在經歷那些錐心刺骨的事件的當時,她們的無助、惶恐和堅強。


希望,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世界,不僅僅只有同為單身媽媽的人們在說起這一段苦難歲月的時候才有感同同身受的感覺,她們的孩子、丈夫、父母、甚至朋友等等的社會角色人物,即便她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也至少應該要給予這些單親媽媽們一份特殊的理解和包容。

僅這份包容和理解,足以讓她們感到無限的寬慰。


-End-

嗨!我是小熊,願你在我的文字中終有獲得!

今日話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女傭的故事》,願幸福與我們長久相伴!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熊姑娘X

相關焦點

  • 《女傭的故事》:單親媽媽的成長之路
    建議所有女性都讀一讀美國底層單親媽媽史蒂芬妮.蘭德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所寫下的回憶錄《女傭的故事》,書中,史蒂芬妮.蘭德記錄了自己的大半生,從原生家庭的不幸,到自己遭遇渣男,放棄學業的錯誤抉擇,然後女兒出生,單親媽媽帶著女兒生活,領取救助金,做女傭,給富裕人家打掃衛生,在一次次命運重創下,單親媽媽帶著女兒,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為女兒創造了穩定的生活,也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襲
  • 《女傭的故事》:窮人能不能改變命運?單身媽媽用經歷告訴你答案
    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哪裡會知道貧窮會是我們想像不到絕望。機緣巧合,最近讀到一本關於貧窮單身媽媽的書籍。《女傭的故事》由史蒂芬妮·蘭德所寫,取材於她自己的人生,講述的是一個單身媽媽帶著孩子在社會底層求生存的故事。為了撫養女兒,為了給孩子一個家,她成為一名清潔女工,在十多個主顧的家奔波幹活,忍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勞累。
  • 《女傭的故事》媽媽帶給孩子美好生活源於愛自己,不放棄夢想
    在《女傭的故事》這本回憶錄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本值得值得向所有人推薦的書,讓眾人了解底層人士的艱難奮鬥,改變對他們刻板的印象。然而不得不說,女性對於《女傭的故事》更感興趣,尤其是有孩子,可卻在暴力無望的婚姻中苦苦煎熬,又或者已然成為了正奮力帶著孩子擺脫困境的單身媽媽的女性,因為無論是身體上的疼痛,還是情感上的渴望都能夠輕易地產生共鳴。
  • 《女傭的故事》:未婚先孕單親媽媽的底層掙扎,給了我們三點忠告
    我國家庭關係緊密,一般離婚媽媽會獲得娘家的支持,外公、外婆、舅舅等家庭成員,多多少少會彌補單親媽媽家庭所缺失的部分,而在美國,成年的子女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分離出來,如果她們不幸成為單親媽媽會是怎麼樣呢?掙扎在底層的單親媽媽史蒂芬妮·蘭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寫就的《女傭的故事》,就向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一幅單親媽媽的悲催處境。
  • 《女傭的故事》:未婚先孕單親媽媽的底層掙扎,給了我們三點忠告
    掙扎在底層的單親媽媽史蒂芬妮·蘭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寫就的《女傭的故事》,就向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一幅單親媽媽的悲催處境史蒂芬妮在28歲成為單親媽媽後,對不能出手幫助她的父親和母親頗多怨言,而對這位比她小很多的弟弟,著墨不多,我們不知道那個十多歲的小男孩如何長大,但已近成年的史蒂芬妮顯然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得還挺自得,因為她已能出去工作養活自己了。
  • 在《女傭的故事》裡,我發現了三條成功路上的潛規則
    一個跪著行走的人,不代表他今後一定會站起來,但一個思考過自己為什麼現在跪著的人,今後一定像巨人一樣。 ——蘇格拉底這兩天看了《女傭的故事》,一位女傭的自傳。她叫史蒂芬妮·蘭德,書裡面記錄了她作為一名社會最底層的女傭,在痛苦中掙扎與奮鬥的故事。
  • 《女傭的故事》:除了領低保、靠男人,單親媽媽還有別的出路嗎?
    為了鼓舞更多身處絕境的單親媽媽,蘭德把自己的經歷寫進了《女傭的故事》這本書中,這本書,是蘭德在社會底層掙扎與奮鬥的回憶錄,關乎女性獨立、家庭暴力,也關乎當代美國的住房、醫療、就業、教育、社會福利制度等,更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夏季書單。
  • 她是單身媽媽,做著女傭工作,4年時間從社會底層到作家可能嗎?
    從此開始了艱難的單身母親生活。沒有大學學歷,沒有收入,沒有房子,沒有父母可以依靠,不得不接受政府資助住在收容所裡。她將如何養活自己和孩子?她的人生還有救嗎?每一個做過母親的女人,想想就知道這會有多麼難!為了得到高一點的時薪,史蒂芬妮將一歲的女兒送進政府資助的託兒所,自己去做男人們做的樹木修剪工作。修剪樹木的工作只能做一個季節,史蒂芬妮又想辦法找了一份女傭的工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政女工。她靠著領取7項政府補助和當女傭賺來的微薄薪水竭盡全力、東拼西湊地苦苦生存著,她每天要服用劑量大到驚人的布洛芬才能止住疼痛去做女傭。
  • 馬桶刷下的詩與遠方——評《女傭的故事》
    《女傭的故事》提供我們這樣一個故事範本:周末在自己家做清潔的阿姨,突然有一天就出了一本暢銷書,叫《清潔阿姨的故事》,書名的出名度甚至排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書單上。我們驚訝地買一本來看,發現自己的家也被寫進故事中。
  • 《女傭的故事》:活在美國底層的單親媽媽,如何翻轉命運?
    這些都是來自於,一個活在美國底層的單親媽媽的內心獨白,她叫史蒂芬妮 蘭德。史蒂芬妮是單親媽媽,但同時,她也是清潔工、社會救助對象,現在還是位專欄作家。她把自己做清潔工的回憶和獨自撫養女兒的經歷,發布在VOX專欄中,專欄3天內就達到50萬的點擊量,後出版了《女傭的故事》《女傭的故事》一經出版,就成了《紐約時報》暢銷書,《福布斯》最受期待圖書,《魅力》年度最佳圖書,還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夏季書單。「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光是養活自己,那不叫活著」。
  • 這位家政女工、單身媽媽,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暢銷書
    因為史蒂芬妮自己就曾是這樣一位家政女工:在寫出那本令她一舉成名的紀實回憶錄《女傭的故事》之後,這位曾經在困境中艱難掙扎、最多時領取七份不同類型政府補助的單親媽媽,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並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著名奇幻作家尼爾·蓋曼等名人都公開盛讚並推薦了這本書。
  • 做人很苦,我們還要不要生孩子?《女傭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
    可是,沒錢我們就不能生孩子了嗎?美國的一名單親媽媽史蒂芬尼在《女傭的故事》裡向我們展示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做女傭來養活孩子。不僅如此,她還趁孩子睡覺的空隙完成了大學學業,學會寫作,現在已經是一名專欄作家,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衛報》、《華盛頓郵報》等。
  • 《女傭的故事》單親媽媽的奮鬥史:「反脆弱」才是救命稻草
    正如下圖的走勢,我們看到結婚的人越來越少,離婚的人越來越多。但真正令人陷入絕望的,可能是離婚後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需要獨自帶娃、承擔各種經濟和生活壓力。《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就講述了一個未婚先孕的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女兒,拿著政府的救濟,輾轉在各種破舊的出租屋、收容所中,憑藉著清潔工這份工作,在社會的底層苦苦掙扎的故事。
  • 一本給單親媽媽們的教戰手冊,《女傭的故事》:跪著也能翻轉命運
    最終在專欄中,文章獲得了3天內點擊量超過了50萬人次的瀏覽量,當文字成書後,史蒂芬妮說這本書是由「單身媽媽們養育」的,寫實而富生命力。。《女傭的故事》講述了史蒂芬妮在生命最無助時的情感糾葛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艱辛,就如巴金說的:「人最怕的不是掉進深淵,而是掉進後被拋起再掉進去。」史蒂芬妮就是這樣不停地從掉進去深淵中爬出來一點,又掉進去…直到她說:「所有的事情,最後都會水到渠成」 。
  • 生活很苦,我們還要不要生孩子?《女傭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
    是的,如果生活狀況很辛苦,我們再生孩子確實會加重負擔。孩子一出生,他的奶粉錢、尿不溼每月就是一大筆錢,如果再生幾次病,簡直是雪上加霜。可是,沒錢我們就不能生孩子了嗎?美國的一名單親媽媽史蒂芬尼在《女傭的故事》裡向我們展示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做女傭來養活孩子。
  • 「美國版羅琳」:30歲單親媽媽,做6年清潔女傭,卻成暢銷書作家
    那時很多咖啡館的常客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媽媽,一邊輕晃搖籃,另一隻邊也沒有停下手裡的寫作。隨著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熱銷,以及影視作品的改變,原來那個貧窮的單身媽媽羅琳,已經躋身富豪排行榜,寫作的地點從街頭咖啡館,變成了高級酒店的豪華套房。
  • 讀完《女傭的故事》,我告訴女兒的三件事
    土豆姐跟我說最近《女傭的故事》特別火,故事特別勵志,我那麼喜歡雞湯,這本可是真人版的媽媽奮鬥史,這個故事可能會對我諮詢有所幫助。我查了一下《女傭的故事》的獲獎介紹:《紐約時報》2019年白本值得關注圖書;《華盛頓郵報》2019年50部傑出非虛構作品;《底特律新聞報》2019年最受矚目新書;《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圖書;《魅力》年度最佳圖書;這麼多人喜歡的書,買來看看總不會有錯。
  • 女傭的故事:食不果腹,用一臺破電腦堅持寫作,最終翻盤人生
    經濟壓力很大的我曾經覺得生活已經很苦了,直到前段時間朋友送我一本《女傭的故事》,我才發現自己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相比我是多麼的幸運。《女傭的故事》記錄了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社會的真實的故事,作者史蒂芬妮 • 蘭德為了讓孩子能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在美國社會底層掙扎
  • 女傭故事:食不果腹,竭盡全力,用一臺破電腦堅持書寫,翻盤人生
    經濟壓力很大的我曾經覺得生活已經很苦了,直到前段時間朋友送我一本《女傭的故事》,我才發現自己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相比我是多麼的幸運。《女傭的故事》記錄了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社會的真實的故事,作者史蒂芬妮 蘭德為了讓孩子能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在美國社會底層掙扎、奮鬥,她成為了一名清潔工在十多個主顧的家之間奔波,他們居住的環境良莠不齊,有政府提供給低貧戶暫居的收容所,也有各式令人驚嘆的豪宅;有溫馨的植物之家,也有囤積控的居所,環境的差異絲毫不影響她成為作家的夢想,她通過房子裡的細節,思索他們的生活
  • 《女傭的故事》:刷馬桶作家的回憶錄,單親媽媽漫長的尋家之旅
    後來,我在書店遇到了一本書《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吸引我的就是這句「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覺得這是一個母親帶著女兒的尋家之旅,起碼可以為我迷茫的未來指引一個方向。《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並不是虛構類文學,而是作者——史蒂芬妮.蘭德的真實經歷,而史蒂芬妮也並不是什麼知名作家,她是一個單親媽媽,一個清潔工,靠跪著清潔馬桶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用抹布與清潔劑為自己與女兒找到了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