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的熱帶氣旋,在美國登陸往往比在中國造成更嚴重破壞?

2020-10-18 地理沙龍

氣旋又稱為低壓系統,是常見的一種天氣系統,氣旋一般可以分為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熱帶氣旋如果強烈發育,勢力逐漸增強,就有可能發展成為颱風或者颶風。我們通常把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地區,也就是亞洲東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出現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

颶風橫掃美國

也就是說,颶風和颱風是同一種地理事物,只不過由於出現在不同地區,從而有不同的叫法。中國和美國都是世界上遭受熱帶氣旋侵襲比較嚴重的地區,影響中國的熱帶氣旋風力在12級以上,就稱為颱風,更強的稱為強颱風、超強颱風。影響美國的熱帶氣旋風力在12級以上,就稱為1級颶風,更強的稱為2級、3級、4級和5級颶風。

全球熱帶氣旋路徑圖

但是,和中國相比,同樣規模和勢力的熱帶氣旋,在美國登陸,通常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破壞,這是為什麼呢?除了因為美國社會經濟更為發達,也就是財產數量更多之外,有沒有其他原因?我們如果來對比中美兩國經常遭受熱帶氣旋影響的地區,就能看出差異,地形可能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

中國颱風和寒潮路徑圖

颱風或者颶風,一般形成於廣闊的熱帶大洋,由於大洋洋面摩擦力非常小,所以氣旋的運動不斷加速,勢力越來越強,而一旦登陸,那麼由於陸地地表形態的高低起伏,就會極大的瓦解熱帶氣旋的勢力,從而降低危害。我們先來看中國,一般來說影響中國的颱風多形成於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洋面,生成後就會往西以東,一般會經過我國海南或者臺灣,然後在廣東、福建或者浙江一帶登陸。

中國地形分布圖

那麼,我國颱風登陸地區的地形狀況怎麼樣呢?這幾個省份的地形基本上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臺灣山脈還是我國東部地區的最高峰,海拔接近4000米,廣東、福建和浙江,分布有兩廣丘陵、武夷山脈、浙閩丘陵等地形區,再往內陸還有江南丘陵等丘陵山地。所以,颱風一旦登陸,由於受到地形的摩擦阻力,通常很快就會瓦解,很難往內陸推進。

美國地形分布圖

我們再來看美國這邊,影響美國的颶風通常生成在廣闊的熱帶大西洋海域,然後往西移動,經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最後在墨西哥灣北部沿海登陸。而颶風經常登陸的地區,剛好是美國地形的中央大平原,從墨西哥灣一直往北到加拿大,甚至到北冰洋沿岸,都是平原地形,美國的部分稱為大平原,面積幾乎佔了美國本土的五分之一。

影響美國的颶風軌跡圖(合成)

颶風在美國墨西哥灣北部登陸之後,發現地形是平坦的平原地形,摩擦力很小,對於颶風勢力的減弱十分有限,通常使得颶風雲系能夠保持的比較完成,繼續向內陸地區推進,從而擴大影響範圍,造成較大的損失。特別是颶風帶來的強降水,常常造成大平原地區的洪澇災害。

颶風造成的嚴重洪澇

喜歡就點下方小手☟☟贊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的深厚的低氣壓旋渦。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颱風形成于洋面溫度超過26 ℃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洋面上。颱風(颶風)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颱風多發生在夏秋季節,一般生成在溫度超過26℃的開闊洋面上,從熱帶低氣壓逐漸發展壯大形成。颱風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推毀力。颱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
  • 《中國熱帶氣旋氣候圖集》出版發行
    經過近7年的磨礪,由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設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熱帶氣旋氣候圖集》(1951—2000年)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該圖集的出版對我國開展防臺減災科學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科院院士秦大河為圖集撰寫了序言。
  • 颱風·颶風·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颱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具有暖心結構的氣旋性渦旋,是達到一定強度的熱帶氣旋。颱風威力強大,風力能達到12級以上。風力在16級以上的被稱為超強颱風。影響我國東南和南部沿海的颱風都是來自西北太平洋,因此,颱風的名字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颱風的出現有季節性。夏天和秋天是颱風光顧我國最多的時期,這也是最近經常聽到颱風登陸的原因。
  • 中國氣象局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  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在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特定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信息保障。  近期,非洲國家連續遭受強熱帶氣旋侵襲。
  • 颶風「薩利」將登陸美國 大西洋近50年來首現五大氣旋
    中新網9月1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14日,熱帶風暴「薩利」迅速升級為颶風,緩慢穿過溫暖的墨西哥灣水域,預計15日將登陸美國。美國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向低洼地區的居民發出強制撤離命令,阿拉巴馬州長已宣布該州進入緊急狀態。與此同時,另有4個熱帶氣旋正穿越大西洋。
  • 為什麼「颶風」在美國登陸,常常會影響到十分內陸的地區?
    颶風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又稱為「熱帶低氣壓」,通常形成在南北緯10°至20°之間的廣闊大洋洋面,這一低緯度洋面,在夏季季節海面溫度持續在20℃以上,從而使得海水大量的受熱蒸發,形成較為強烈的上升運動。隨後在信風的激蕩作用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逐漸開始旋轉,從而形成氣旋。
  • 「木恩」開啟中國颱風季 大數據看颱風登陸
    儘管未「長驅北上」,但威力巨大的「木恩」已波及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那麼,今年的首個颱風登陸時間是否偏晚,登陸強度與常年相比又如何?我們通過此前30年初臺的大數據來了解一下。1「初臺」偏愛六月「上岸」初臺,一般是指當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首個颱風登陸後,往往意味著進入了颱風活躍期。
  • [視頻]氣象小常識:熱帶氣旋、颶風和颱風
    進入[環球時訊]>>     CCTV.com消息(環球時訊):我們經常會聽到颶風、颱風、熱帶氣旋、熱帶風暴這些名詞,它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讓我們通過一個小短片來了解一下。
  • 盤點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颶風,這組圖帶你了解颶風破壞性有多大!
    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颱風或颶風。通常人們將發生在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這種熱帶氣旋稱為颶風。 美國人為何談颶風色變?
  • 颱風來去之間:哪裡是中國受災最重的地方?
    Part1|最常見的地方颱風本質上是一種熱帶氣旋,和美國等地常出現的颶風、印度出現的風暴在氣象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出生地不同,擁有了不同的名字。根據《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19201–2006),我國將熱帶氣旋登陸時刻的強度分為以下等級:
  •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是哪一次
    廣西數十條普通公路部分路段斷通,高速公路沿線設施受到較大破壞,北海、欽州、防城等地數百條客運班線停運,交通部門正全力救災搶通。盤點歷史上最強的颱風颱風威馬遜2014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三次強勢登陸我國,成為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
  • 百萬人疏散,軍艦撤離,核電站關閉,今年最強颶風即將登陸美國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NHC)發布的信息,目前大西洋上正在上演著「三颶風共舞」的壯觀場景,它們分別是颶風弗洛倫斯、熱帶風暴艾薩克、颶風海倫。如果算上前幾天才登陸的熱帶風暴戈登,美國本土和海外離島可以說在短期內受到了4個風暴的圍攻。
  • 熱帶低壓會引發颱風和颶風,溫帶低壓卻可以引發「氣旋炸彈」!
    今年6月30日到7月3日,巴西南部達聖卡塔琳娜州,南裡奧格蘭德州和巴拉那州等州遭到「炸彈氣旋」的襲擊,每小時100公裡到每小時120公裡的狂風導致12人死亡,1000多人被迫轉移至安全區域,190萬人電力出現中斷。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炸彈氣旋」這種天氣呢?
  • 中國海洋大學在熱帶氣旋活動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8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熱帶氣旋活動增強厄爾尼諾》(Tropical cyclones act to intensify El Niño)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由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海洋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李建平教授(通訊作者)
  • 颱風與熱帶風暴是如何來命名的呢?
    大中小 颱風與熱帶風暴造成的危害極大,具有很強的破壞力,當颱風與熱帶風暴襲來時,往往伴有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有時還能引起海嘯。如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稱為颱風,在大西洋、東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叫做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叫做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叫做熱帶氣旋。因為叫法較為混亂,因此,應有個同一的標準。於是,1988年國際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對熱帶氣旋命名和等級制定了統一標準,規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達到12級及以上的,稱為颱風;10~11級的,稱為強熱帶風暴;8~9級的,稱為熱帶風暴;小於8級的,稱為熱帶低壓。
  • 超強氣旋侵襲昆州 領事館發布災區航班運行情況
    圖:3月27日,「黛比」登陸前一天,攝影師在昆士蘭州北部城鎮艾爾(Ayr)拍攝到的景象。雨雲壓境,暴風雨即將來臨。   民航資源網2017年3月29日消息:近日,超強熱帶氣旋「黛比」28日挾帶暴雨強風登陸澳大利亞,掃過昆士蘭州最北端,觸發澳大利亞自197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員撤離行動。風暴損毀房屋、破壞防波堤,並造成3.8萬人無電可用。有報導稱,強度4級的「黛比」(Tropical Cyclone Debbie)開始在昆州登陸時,沿大堡礁分布的度假村吹起時速逾260公裡的強風。
  • NASA拍攝的照片顯示「熱帶氣旋之眼」
    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了令人震驚的熱帶氣旋眼的衛星圖像。氣旋波拉:可以清楚地看到氣旋正在形成的眼睛。據聯合颱風預警中心稱,颶風「波拉」正在南太平洋肆虐,目前位於斐濟蘇瓦東南偏南約722英裡處。天氣系統正以每小時8英裡的速度向東南方向移動。
  • 熱帶風暴「李」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數萬用戶斷電
    熱帶風暴「李」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數萬用戶斷電 2011-09-05 11:05:32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