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拒學的心理分析

2021-02-19 心理探索者

厭學甚至拒絕上學的孩子讓家長頭痛不已。

 

從表面上看,孩子厭學拒學的原因是成績差。其實,「成績差」只是導火索,而不是問題的根源。

 

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的心理。

 

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先驅傑羅姆·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都能以一定的知識的正當形式,有效地教給處於任何發展時期的任何兒童。

 

布魯納的這句話對我觸動巨大:由此看來,早教不是不可行的,而是教育者怎樣做到適應兒童個性化心理特點的因材施教。

 

孩子不愛學習,一定是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出現了問題。布魯納特別強調了通過激發孩子的個性化思考替代程序化、死記硬背的機械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要在學習中激發孩子的創造性,誘發他們的快感。

 

孩子從厭學絕學到自傷自殺,只是同一問題的不同發展程度而已。

 

如果孩子討厭學習、絕對上學,那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向家長發出求救的信號:目前的學習生活真是太糟糕了,簡直讓人無法忍受……

 

收到這個信號後,家長該怎麼辦呢?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是責罵孩子,或者是緊張得不知所措?

 

小明(化名),初中一年級男生,小學時成績優異,乖巧聽話,除了敏感內向一點外,沒有什麼讓父母擔心的。然而上了初中一年級一個月後,開始慢慢變得起床吃力,後來逐漸發展到一到上學時間不是肚子疼就是頭疼,經常請假在家。有一次,他對父母說,不想上學了,交不上朋友,數學也沒有考好,特別懷念小學的時光……父母除了耐著性子,或溫情或嚴厲的給小明講解好好學習的利害外,好像還是無法解決小明的困擾。隨著軀體症狀越來越嚴重和頻發,小明不得不在家裡休學了……

 

在休學的「美好」時光裡,軀體症狀不翼而飛,小明既沒有頭痛也沒有腦熱,只是迷上了手遊,經常玩到半夜三更,反正第二天也不用上學……

 

爸爸媽媽也是焦頭爛額,惶恐不知所措,只能小心的忍者……直到有一次,凌晨三點發現孩子還在瘋狂的玩遊戲,他們終於忍無可忍,像被逼瘋了似的,與孩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試圖馴服孩子回到校園,然而小明喊道:「我很沒用,我也不想活了,活得那麼痛苦!」

 

得知孩子的自殺念頭,父母也陷入了焦慮失眠之中,擔心孩子想不開有個三長兩短,一家人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為什麼一個乖巧、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升入初中後,會遇到這麼大的危機?從開始的學習危機到後來的自殺危機,似乎父母也不敢要求小明好好學習、成績優異了,只期待他能正常回到校園就行了!

 

當孩子厭學拒學後,我們都想尋找到背後的根源,但似乎原因並不好找,很多因素複雜的糅合在一起。我們嘗試談論其中幾個關鍵的因素。

 

第一個因素:家庭關係緊張或混亂。比如說,親子關係緊張、疏離,夫妻關係不和甚至矛盾重重,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與學習適應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孩子早期經歷的不適當的家庭教育經歷,貌似已經被遺忘,實質上仍深深鐫刻在孩子的大腦中,成為強大的潛意識存在,長久而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所以,無論過去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做得如何,把握好現在並看清過去,才是最重要的。家長應關注和關心孩子內心的聲音,因為那才是對現實生活的補償、警醒和糾正。如果一味拒絕、排斥、壓制或糾正孩子內心的真正所思所想,那麼這些所思所想就會變成強大的力量,猶如魔鬼一般,將孩子撕成碎片。

 

因此,對於好的家庭教育來說,最重要的首先還是家長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和其他家庭關係。

 

我們既要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更需關心孩子的情感需要。

 

第二個因素:共生關係剝奪了孩子的獨立人格。由父母主導的親子共生關係固化了孩子的思維模式和心理模式,低自我分化的家人終日朝夕相處,心理上逐漸相互依戀,孩子仿佛變成一個連體嬰,一旦分離便焦慮不已。於是,孩子無法上學、無法出門,父母也無法離開,即使暫時離開,心理也無法不掛念孩子。同時,低分化的父母會將自己情緒的不穩定投注到某個最脆弱的孩子身上,敏感的孩子可能會感受到父母的情感狀態,同步呈現出對學習、生活的無精打採。

 

當孩子出現厭學拒學的情緒後,大多數父母卻反過來抱怨孩子被動,缺乏自主能力。殊不知根源就在家長身上,是自己在潛意識中對孩子控制的太緊造成的。

 

父母用無限的耐心纏住孩子,把孩子「綁起來」。他們對孩子真正的情感需要毫不關心,而只想把孩子佔為己有。為了孩子,世上所有的事情他們都願意做,只有一件除外:讓孩子獨立。

 

第三個因素:不安全依附型人格特質的形成。擁有此類人格特質的孩子缺乏正確有效的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和生活目標,容易出現敵意和攻擊行為,導致學業艱難維持。那不安全依附型人格特質是怎樣形成的呢?

 

兒童的依附關係是一個非常穩定的人格特質,在孩子一歲時,就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嬰兒身上表現出不同的依附形態。如果父母對嬰兒的照顧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做到了周到有佳,嬰兒就會形成安全依附型的人格特質。這種特質有八成以上會維持到學齡期,到成年後,仍有七成以上會維持不變。由此可見,早期家庭教育,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父母沒有照顧好兒童的深層心理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安全依附型會轉變為不安全依附型。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1623-1662)在著作《思想錄》(第4卷)中指出:情感有著理性無法領會的理由。

 

父母如何領會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呢?

 

從孩子的作品中了解孩子,包括他們的繪畫、自由寫作、遊戲塑造、沙盤製作等;還可以從孩子無意間做出的細微動作、不自覺流露出的轉瞬即逝的表情來透視孩子的內心;對于敏銳的父母來說,哪怕是最隨意的揮灑,也隱藏著孩子靈魂深處的秘密。

 

對於孩子來說,做出決定的並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他們內心某種更為強大的情感力量。

 

第四個因素:父母的狹義引導。成績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沒有成績,天便塌了。單一的評價標準,缺乏彈性,危機四伏,很容易將孩子推向危險的懸崖。如果恰巧遭遇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機,孩子生存的壓力倍增。父母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他們的情感需求,很容易阻隔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缺乏情感和愛的滋養,人的成長就會沒有重要的內在動力,就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有權力成為自己。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言:「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月亮和六便士》第218頁,【英】威廉·薩默賽特·毛姆,李繼宏譯,天津出版傳媒集團,2016年1月第1版

 

第五個因素:學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校園學習標準化、單一化,缺乏因材施教的氛圍和舉措。學習是一系列複雜心理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這種心智過程的激發因素是積極的創造性思考而不是機械式的程序化教學。我們的學校教育過於標準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孩子的心理厭倦,此時如果有外界誘惑(比如說電子遊戲等)帶來的刺激和巔峰體驗捕獲孩子的喜歡探險、新奇、創造的心靈,學習便會成為一種糟糕的體驗。

 

這個世界唯一能給人帶來生命活力和意義的兩樣東西就是藝術與愛。藝術不產生真理,而產生美。「美是一種玄妙而奇異的東西,只有靈魂飽受折磨的藝術家才能從混亂的世界中將其提煉出來。當藝術家把美提煉出來之後,這種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要認識它,你必須重複藝術家的痛苦歷程。美是藝術家唱給你聽的音樂,要在你的心裡再次聽到它,你需要知識、敏感和想像力。」(《月亮和六便士》第84頁)雖然生活在喧囂的城市,我的內心卻比沙漠的隱士更加孤獨。只願其他人別來打擾我,此外更無所求。我全心全意追逐著目標,為了追到這個目標,我甘願犧牲精神之外的自己。我有著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理想。

 

2020年12月12日1120至1415於家



 

附:家庭會議0038摘要

 

時間:20201205晚上1948至2040

 

地點:HOME

 

出席: MEI   WM  WW  ATAO  YH

 

主持:MEI

 

紀要:

 

1.討論WM下周過生日事宜;

地點?WM說在家裡

WM的生日禮物?WM說要芭比娃娃,200元,ATAO出錢;MEI說WM自己也要出一點兒,不能全讓別人出

下周星期日上午去挑選生日禮物

買一些吃的零食

下周星期日下午在家裡開

邀請的朋友由WM決定

是否定蛋糕?WM說要定!!!

 

2.從1955至2040,ATAO MEI WW 三人打牌跑得快;WM和YH倆人玩。

 

 

(END)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解決孩子厭學、拒學的方法來了!家長快看看
    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 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 孩子開始有厭學心理,怎麼辦?(孩子厭學最全面的分析)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容易出現厭學的學生;越是重點班級越是容易出現厭學的學生;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厭學行為呢?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厭學行為,當然也有少數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等的孩子同樣會出現厭學行為。如果後面那種孩子出現厭學行為,那麼問題就比前面的要嚴重很多。
  • 孩子厭學拒學:原因竟然不是討厭學習,而是感受到焦慮
    但是在最近,小紀卻發現了自己孩子有一些異常舉動,比如在該上學的時候不願意去學校,總是找各種藉口拖延上學的時間,這可愁壞了小紀。畢竟孩子討厭學校、討厭上學真的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孩子如果一直厭學,就會出現成績下降、不合群、心理孤僻的現象,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及時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幫助孩子重新回歸學校。
  • 孩子什麼會厭學?
    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 蒲蕊心理:厭學的背後—父母的語言 藏著孩子的未來
    在蒲蕊,經常聽到的是來自家長們的抱怨:「孩子不願意上學,對學習很反感」。孩子一旦產生這種念頭,輕則上課走神、不做作業,在思想上牴觸學習,嚴重的甚至會開始厭學、逃課。被教育控制的父母們逐漸失去了對孩子原始的愛。王恆晉講到,對許多家長來說,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了,好話說盡了孩子也無動於衷。父母們如此焦慮,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 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
    前言: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 【健康科普】心理醫生分析「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厭學?」
    【健康科普】心理醫生分析「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厭學?」懂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學習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那麼養育孩子說難也不難。嘉定區精神衛生中心推出《爸媽成長營》系列課堂,分析各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髮育基本規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因勢利導,借勢借力,及時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能達到意外的收穫。
  • 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必看】
    孩子會被強大的無力感拉進心靈的深淵,最後也許一根稻草壓下來,厭學拒學可能就成為了孩子的一種吶喊。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厭學心理
    大家好,今天文章的主題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厭學心理》我非常榮幸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跟大家交流,很期待今天我的分享能夠對各位家長有些幫助和啟發。所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成功的人,我們家長對孩子寄託很大的希望,通常我們也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告訴我們的孩子學習有多麼的重要。
  •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在中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
  • 濟南大千教育青春期叛逆:孩子厭學的3大真正原因?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動,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愛。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厭學孩子怎麼心理疏導?
    伯爵書院_厭學孩子怎麼心理疏導?孩子厭學是有多種表現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孩子退學了才算有了厭學情緒:1、輕度厭學: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牴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牴觸。
  • 孩子厭學的3大真正原因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動,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愛。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得沒有方向和力量。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地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你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厭學嗎?
    你的孩子是否越來越不喜歡學習甚至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儘管父母軟硬兼施,老師們的循循教導,夥伴們的熱情呼喚也無法換回這些孩子的心,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 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建議老師和家長好好讀讀
    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 睿智燈塔-孩子厭學逃學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孩子逃學厭學不僅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而且對他們的家庭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孩子厭學逃學怎麼辦?孩子為什麼會厭學:1、孩子厭學逃學的原因:學習方法出現問題有些孩子明明很努力,可是學習成績還是很差,一次一次的失敗,讓孩子常常會感到挫敗感,從而會自暴自棄,放棄學習,產生厭學心理。
  • 疫情後開學,孩子有明顯的厭學情緒,怎麼辦?
    我也理解 ,孩子現在上初中了,學習負擔會更重,心裡難免有壓力,但這個時候如果掉鏈子,之後的中考、高考要怎麼辦?我真的很著急,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簡簡周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是青春期的「鍋」。
  • 為什麼孩子會厭學?
    這會讓孩子也越來越關注結果,小小年紀就充滿著競爭感和焦慮感,一旦沒有別人好就壓力山大;當孩子狀態不好父母還逼著寫作業時,孩子對學習僅存不多的興趣也被磨沒了;當孩子碰到難題不知所措,父母卻批評孩子不認真不努力時,孩子的委屈和憤怒轉換成的是對學習過程的痛恨;當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卻一臉嘲諷「誰叫你平時不好好學!」
  • 一生E本分享|孩子厭學的三大真正原因(建議精讀)
    前言: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
  • 你家的孩子是否不喜歡學習?長沙專家:孩子厭學的3大真正原因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後,而這種瀰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日積月累後,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