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一說店鋪規劃操作中至關重要的事情,以及常見的問題。因為已經十二月份年底了,所以還是多加把勁,在這段時間有個滿意的收穫。要做店鋪,還得先從數據入手,並且知己知彼,同時操作玩法得了解,不能稀裡糊塗的做,這就需要思路邏輯了。
先看下我操作的店鋪流量數據,花了三個月左右,流量也逐步達到幾十萬的級別,大促後的階段是回歸於平穩的,數據有少許的波動,但操作要跟上,眼下又是雙十二。當你優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即便波動,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許多,你的競爭力還是擺在那的。
店鋪要把好流量關,時刻跟進上流量的優化,像這個店鋪現在一個月也能賣個300多W,付費也推的不多,有的商家純靠付費撐著呢,燒錢砸錢,然後虧損很多,做的也鬧心。主要把免費流量帶動起來之後,你的盈利能力才能有很大提升,這時候需要加強各個維度的優化,權重迅速起來。
另外,有的商家做店鋪,想用付費拉動流量,但是推來推去,自己的思路始終不在線,操作又不恰當,這就需要好好考慮了,店鋪和店鋪之間的差距,主要不是在於做沒做付費推廣,要說做付費,都能做,但是做的怎麼樣,這才是差別,數據流量運營也都是要有依據的。
首先要從幾方面分析一下:
1、行業分析
比如要去做一個類目,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行業,如果什麼都不了解,摸著石頭過河,那麼可以想到的是,自己店鋪的成功率會在多少?很低就是了,所以需要對產品所在的整體環境做出分析判斷,有據可依的操作。
分析你行業的市場容量是多少、正常利潤區間、流量規模,並且以你現在的實力競爭狀態能為自己贏得哪些優勢、有哪些不足,綜合分析一些條件,這也能幫你判斷你的產品能有多大的空間,能不能適應這個市場來做。
要知道,雖然現在用戶的需求比較多元化,但這不意味著你的產品上線就能人氣爆棚,還有可能根本無人知曉。所以單靠產品的品質好並不決定你店鋪是有好的前途的,只是這種優勢會在後期對你有莫大的幫助,做店鋪的核心是買賣,若無流量,又何來買賣。
現在用戶買家通過搜索關鍵詞來找自己想要的產品,這還是一種主要的方式,所以市場分析也必須要從選詞方面考慮,選詞選的也是市場。
根據你做的類目產品,可以按照生意參謀,市場搜索排行、搜索分析,看看具體的關鍵詞,比如通過搜索人氣和點擊率,可以得知市場怎樣的需求,同時有多大競爭程度,怎樣的產品供給等等。
通過了解市場競爭,就該有個清晰的定位了,定位的精準,機會就會更大,對於選擇定位的時候,一要看你的產品,二要看市場和同行。
2、同行分析
對於店鋪的運營操作來講,針對同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店鋪就不能悶頭做,你得看看外邊的情況。通過對同行店鋪的分析,也能找到自己店鋪的不足,重點就是在這個差別上,你總得知道同行比你好的地方在哪,你比同行優秀的地方又在哪兒。
比如,可以通過生意參謀市場洞察,觀察同行的流量渠道、流量情況、成交詞、引流詞等等。如果是專業版的話,那麼還可以藉助工具觀察詳細競品狀況等等,這樣對手情況和走向也會被獲知。不過這個也要看具體情況來使用,最主要的是會運用數據來做好店鋪,針對優化。
像我目前做的店鋪,付費只是手段,目的不是燒錢,不用跟別人一味比付費,比的是帶動的佔比,後面怎麼規劃等等。我也會經常分析同行競店的情況,同行有哪些玩法,我這邊再針對哪些玩法進行回擊,所以競爭中搶同行流量訂單也是常有的事,因為蛋糕這麼大,優化店鋪是為了吃到更多的蛋糕,同時吃的舒服,做到無論從流量還是轉化上都更合理的程度。
3、店鋪分析
數據是診斷店鋪的關鍵,一般店鋪會出現流量下滑,或轉化下滑的狀態,正常肯定都會從影響維度上分析,而數據的參考就是為了驗證這些觀點,同時也是客觀的呈現問題,不僅是自己主觀的分析,這樣好解決問題,不容易出錯。
那麼,當店鋪出現流量下滑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做?
首先,根據生意參謀,看商品來源具體觀察是哪塊流量下滑,根據時間段來看哪段時間開始下滑的。根據生參品類-商品360看下產品,訪客、收藏加購和轉化率的反饋。再鎖定住流量渠道,分析好原因。一般主要會出現下滑影響比較大的是手淘搜索流量和手淘推薦流量。
a、要看是否由於店鋪最近階段的銷量下滑,或者是對手的銷量增長了所導致的搜索下滑。
b、如果行業大盤的搜索變化,那麼行業整體的流量都會變動,一些類目也會受到季節影響、活動影響、地域影響和節日影響等等。
c、店鋪的轉化率掉了,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因為近期有差評,或者是否有更改過圖片,或者客服做的不到位等等,拉低了流量表現。
d、付費流量,比如直通車流量下滑,注意觀察一下近期同行、以及競爭的變化,如果是因為類目投放店鋪的增長,流量就會有波動。或是有的同行的產出拉的比較高,這也可能導致流量下滑。
e、多分析產品的轉化率數據、銷量情況,還有收藏加購的情況,一定要近期的,因為數據都是互相關聯的,如果你轉化率沒注意優化,轉化掉了,那麼產出會有影響,層級會掉,流量都會變化,這也慢慢拉低了整體帳戶的權重了,容易惡性循環。
但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有的商家會遇到這樣幾種情況:
為什麼有的直通車持續開著轉化就有提高?
其實這也是和你的人群精準度有關係,前面要關注好數據,可以根據14天及以上的數據來分析一下,太短的話數據沒有太多參考意義。
那麼開直通車有的會為了ROI,有的會為了做好人群精準度。如果是追求ROI,那麼就要保證高點擊率,點擊成本低下來,ROI會好去提高,當然為的不是垃圾流量。要通過精準引流,帶來一定的精準轉化數據,這時候系統搜尋引擎也基本已經能判別給你匹配什麼樣的流量了,到後面在標籤拉起來之後,免費流量也能大量成長起來,轉化也會很香。
另外,超級推薦燒得更快了,這是權重升高了還是為什麼?
要知道,超級推薦入池之後所帶來的流量是大量爆發的,如果沒有做好入池的話那麼前期流量匹配也比較有限。如果你帳戶的點擊率轉化率等數據反饋都很好,會入池流量有上升,有的會靠提高出價溢價來多匹配流量,其實做超推的肯定是要針對推薦流量做的扶持和收割。
超級推薦燒的快一些,這也不是壞事,具體的好壞是要看你綜合情況的,數據怎麼樣,燒起來之後不要太懵,那邊燒出去你這邊再投進去,沒什麼優化是不行的。後邊要逐步看轉化的反饋,投產反饋,要是匹配的無用流量太多,導致整體帳戶的數據變差,那權重就要降低了。
所以,無論是做直通車,還是做超級推薦的時候,都要根據你的計劃來長期優化,持續的投放,別想著剛投兩天沒看到啥數據就停了,它不是急救速心丸,做店鋪不是說三天五天就從頭搞到月銷百萬了,也別總開起來又停掉,好不容易積累的權重都耗光了,店鋪操作首先就要遵循一個常規邏輯,再談玩法,根據自己的店鋪穩紮穩打去做起來就可以。
直通車和超級推薦核心:
有的商家可能會想,是不是轉化率,或者是人群等等,這些因素的確都很關鍵,也非常重要,但有一個核心需要大家特別注意一下,無論是搜索、車子還是超級推薦,都特別側重這點,對初始權重的影響也更大,就是點擊率指標。
點擊率差的寶貝是很難得到高權重的,因為給了展現但沒有點擊,產品也不受用戶買家的喜歡,同時沒有點擊的話,平臺在各方面都不好去做了,甚至還會影響平臺自己的利益,所以先重點把點擊率提高起來,這樣才好去談到轉化率和人群流量。
但要知道,點擊率也是相對的,比如你賣500元的褲子和50元的褲子比,點擊率沒有可比性,你超推的爆款拉新計劃也很難高於自定義投重定向人群的點擊率。所以點擊率的高低要和競爭對手去對比,並且是跟你做類似產品的對手做比較。
因為不同人群,不同的投放方式,都會影響到點擊率的高低不同,系統也是通過你和投放相似人群及相似投放方式的對手做比較的,從而確定點擊率的好壞。
關鍵詞和手淘推薦流量:
首先我們要考慮到主動和被動的情況,因為買家在被動展示產品之前,一般也是會搜索過這類產品的,也就和關鍵詞相關了,店鋪的流量也更不離不開關鍵詞的渠道,所以經過各種渠道的潛移默化和轉變,其實都會和關鍵詞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在前期選好關鍵詞後,進來的一些訪客會給產品打上一些標籤,如果進來之後沒有那些收藏、加購、轉化的行為,長期下去的同類標籤形成,系統會根據標籤認為店鋪並不適合展示,不會予以匹配這類標籤,會逐步推薦其他類別的人群,給一些匹配,接著轉化什麼的要是都不錯,那麼就會繼續給這部分人群流量,轉化也會更好,推薦流量也就容易爆。
因此,關鍵詞不只是影響搜索流量這一塊的,如果你關鍵詞做不好,那麼影響的甚至是店鋪的整體,所以能及時優化就不要拖著,不是帳面數據不變就行了,而是要觸及深層去改善。
總結:大家要想及時改變店鋪,還是要提高店鋪的競爭力,可以多結合同行的情況來分析,這會對你有所幫助,還要跟上操作玩法的變化,做店鋪不是一板一眼的,不再是那個玩加法的時候了,都在玩乘法,所以你會看到優秀店鋪的效率都很高,結果也很好。
市場長期存在,引流做到位,把關好產品展示和服務,店鋪穩定的做起來是沒問題的,希望大家能多利用這段時間做年尾的一波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