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重言傳忽視身教

2020-12-23 高考網

  【她說】我給女兒的定位是考上二本就行,可是看孩子現在的名次下滑很多,我擔心女兒連二本都考不上。進入高三以來,孩子因為壓力很大,所以情緒很差,其實我的情緒比她還差。隨著高三的到來,我好像得了焦慮症,心裡總感覺隱隱的不安。目前,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樂觀、很積極,經常鼓勵孩子,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但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我內心的焦灼。我很糾結,只盼著高三這一年快點結束,否則自己也承受不了這樣沉重的心理負擔了。

  【我說】許多高三的家長不管自己心裡有多焦慮,可是絕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據一位高三家長講,近日來,因為心理有負擔,睡眠不好,半夜睡不著覺也是常有的事。飯吃不下,真的比當年自己參加高考時還難熬。還有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心裡也像有一座火山,隨時可能爆發。前幾天,兒子心情不好回家發牢騷,自己忍不住與兒子對吵起來,結果害得母子兩人兩天沒說話。後來自己後悔,不該跟處於高三階段的孩子對著幹。

  其實,家長也需要減壓。全社會都在關注高三考生的時候,家長就成了被眾人要求的對象。家長被要求做孩子的營養師,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師,做孩子的學習指導師……但家長內心的壓力誰來疏導?他們的心理誰來保健?家長有情緒不敢跟孩子發洩,有壓力不敢在家裡表露,家長一味關注孩子,卻常常忽略自身的調整需求。每天看著孩子吃好了,睡著了,而自己吃不下,胃裡還是空的,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家長買各种放松音樂,請心理老師給孩子做考前輔導,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卻常常做不到。家長希望孩子能輕鬆應對備考,可他們自己卻很沉重。試想:一個沉重的人何以給他人帶來輕鬆?情緒上長期處於壓抑焦慮狀態,每天想得太多,加上外邊的工作,心生焦慮就在所難免了。

  【TIPS】都說身教勝於言傳,孩子不只聽家長怎麼說,更深受家長一舉一動的影響,家長的身體語言在無形中會傳染給孩子。所以家長們首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比如除了給孩子做好後勤工作外,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做做瑜伽、打打球、散散步,還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電影,這都是比較好的釋放和調節方式。家長用自己的放鬆給孩子做出表率,相信孩子也會從容應考,這樣,備戰高考的過程也就成了親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言傳不如身教
    美籍華人企業家徐曙光在《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所謂言傳,就是說教中國父母喜歡說教。所謂身教,就是依靠榜樣的力量來感染。所謂境教,就是營造環境進行薰陶。我非常贊同徐先生的觀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身教難,境教更難,但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境教,也就是基於情景的因材施教。
  • 騙了無數家長多年的謊言,「言傳不如身教」,這是個偽命題
    01從楊絳先生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身教的重要性: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響,從淘氣變得好學。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豪氣沖天,擲地有聲。03在很多地方都聽過「言傳不如身教」的說法,他們覺得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意思是說,光說教不如直接做給孩子們看,而做給孩子們看又不如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或者是讓他們融入一個有學習動力的環境。
  • 我的從教心得:身教更重於言傳
    學生心目中合格的老師,身教更重於言傳。今年5月去東直門醫院做講座,邀請我的是我曾經教過的西學中班的學員。不要因為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願望而來學中醫,如果你的願望和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願望是相同的,那當然是最好的,否則,你要考慮重新選擇。
  • 默會知識:言傳不如身教
    因為,老師只是把一個可編碼的知識點教給了學生,卻無法把自己用來理解這個知識點的默會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只是單純的拿到了一個知識點,卻沒有足夠的默會知識支持他去理解這個知識點。厲害的老師之所以厲害,在於他不僅能夠把知識點說明白,還能夠給出恰當的類比,幫助學生把原有的默會知識跟當前的知識點串起來。
  •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2020-10-12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教養」勝過「好成績」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充滿自豪感
    身教勝於言傳孩子的教養完全是取決於父母沒有了約束行為也就暴露無疑,然而孩子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觀察大人學習大人,所以我們常常會忽視這些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孩子吃飯,在家吃飯都比較隨意,家長們也是最容易忽視孩子飯桌利益的地方,特別是孩子還小,往往吃飯都是父母先做好飯菜然後直接叫孩子先吃,多吃點,喜歡吃什麼就多捻(夾)點,導致在孩子眼中就比較隨意。
  •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必須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讓孩子有愛心,我就用愛來培養愛;想讓孩子善良,我就用善來孕育善;想讓孩子勤快,我就自己先勤快起來;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我自己先動手帶個頭……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教育問題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如何才能讓你的孩子更為的省心呢,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圖片來源:網絡無償獻血身教重於言傳「言傳身教」這個詞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說的就是要發揮榜樣的教育意義和作用。濰坊市中心血站職工與子女、親人踐行無償獻血「身在血站先獻血」是血站人的文化傳承,是一份無言的承諾,更成就了血站人的家風。在血站,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姐妹同為無償獻血者的例子不勝枚舉。
  • 家庭教育,要言傳更要身教
    唉,生個兒子就當爹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言傳難敵身教啊!
  • 育兒誤區:別讓言傳大於身教,父母若言行不一,就犯了教育的大忌
    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孩子從小的時候起見證父母的各種語言和行為,同時也會模仿父母的言行和舉止,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把重心放在了給孩子講道理上,卻忽視了自己日常行為的表率作用
  • 言傳不如身教,「神仙母女」考研雙雙被錄取,今後是同事也是同學
    為了鼓勵女兒積極備考,白永旗決定言傳不如身教,說得再多不如自己做出榜樣,所以她在報名窗口關閉之前,自己也報名參加了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決定母女一同衝擊考研。這樣一來,女兒露露就覺得壓力就來了,如果媽媽考上了,而自己考不上,那可就有點丟人了,這其實也正是母親的目的所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幫助甚至是逼著女兒前進。
  • 言傳不如身教:讓男孩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把過去的事情扯出來,家長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歡秋後算總帳。孩子本來有幾件事情做錯了,當時父母心情好,就不管不說,等到後來孩子的舉動越來越不像話,這才開始發火,而且把已經過去了的事情重新提起,這樣做只會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第六,批評孩子千萬不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為學莫重於尊師。」尊師重教,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教師節永恆不變的主題。「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傳授新知、立德樹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國家和民族立心鑄魂,用智慧和汗水展現奉獻之美、奮進之美和向善之美。「國運興衰,繫於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根本在教師。
  • 言傳不如身教
  • 勤儉教育,僅靠「言傳」還不夠
    身教勝於言傳,幫助青少年建立勤儉節約的行動自覺,還需包括家長、媒體、商家在內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於家庭,家長率要先垂範,從一簞、一瓢做起,懂得珍惜、心懷敬畏;於商家,要倡導理性消費、健康消費;於媒體,要通過宣傳與引導,在社會倡導勤儉節約的文化自覺。
  • 女校長吃光學生剩餘早餐,網友怒贊:身教勝於言傳
    開學第一課,這個女副校長的彪悍作風,也讓網友們怒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有效,給她一萬個贊。相信以後這些學生再也不敢浪費食物了!菁媽看到視頻中的學生應該是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之前主要是在家裡吃飯,而這些孩子浪費食物主要就是家長的責任了。
  • 女校長吃光學生剩餘早餐,網友怒贊:身教勝於言傳
    開學第一課,這個女副校長的彪悍作風,也讓網友們怒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有效,給她一萬個贊。相信以後這些學生再也不敢浪費食物了!  菁媽看到視頻中的學生應該是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之前主要是在家裡吃飯,而這些孩子浪費食物主要就是家長的責任了。
  • 父為兒「下池拾渣」,彰顯身教重於言教
    「下池拾渣」的魅力與意義,其實就一句話:言傳不如身教,言傳身教之「身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術」。對兩歲娃娃講不得大道理,對大孩子就講得?未必。言傳當然得有,否則「言傳身教」就不成立了,但是如果輕身教重言教,那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身教好就好在,家長的示範可以直抵孩子心靈。所謂潤物無聲,「自上而行於下」的身教也有其效。
  • 重教 必先尊師
    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延綿不絕,與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密不可分。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大家薈萃,無不凝結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辛勤付出。古人云:「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