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2021-01-07 金臺資訊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於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劍指一些網絡平臺的網貸營銷罔顧消費者利益,利用「土味」「奇葩」廣告吸引流量等亂象。這也回應了近期某些土味借貸廣告把奇葩當流行、博眼球所引發的強烈社會關切。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很多提供線上服務的平臺都在極力拓展自己的金融業務,提供外賣服務的可以借錢給你,從事打車服務的也在借錢給你……一時間給公眾一種幻象:仿佛全世界都等著借錢給你,仿佛只要借錢就能過上好日子。前段時間,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更是發布了「打工者借錢給女兒過生日」「農民工借錢給患病的母親升級頭等艙」「老漢借錢追求空姐」等一系列土味借貸廣告,內容惡俗胡編亂造,令人極度反感。

這些刷屏的借貸廣告,以農民工、快遞員等底層群體作為主角,以動輒十幾萬元的借款額度作為誘惑,一邊突出借貸之前的生活困窘,一邊美化借貸之後的上層生活,刻意弱化還錢壓力,誇大免息福利,以土味情節營造虛假場景,以奇葩人設吸引大眾眼球,極盡譁眾取寵和低俗營銷之能事。在歪曲的價值導向下,溢出這些廣告畫面的,是滿滿的欺騙和誘導。

綜觀這些土味廣告,都在片面強調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但所謂零利息卻並不等於零成本,這背後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此類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也會很高。由此觀之,土味借貸廣告不僅只是誇大宣傳,更涉嫌欺詐,明顯違反了廣告法,同時還涉嫌不正當競爭,應該受到多重處罰。換個角度來看,這些網絡平臺之所以選擇農民工、快遞員等群體拍廣告,將他們當作目標人群,正是利用了這一群體對網絡借貸缺乏認知和對借貸規則一知半解的弱點。而通過廣告轟炸的形式,不斷傳播過度借貸消費、超前享受觀念,必然導致一些高風險產品被錯位地推介給大量承受風險能力有限的群體。

任何產品都不容誇大宣傳和虛假宣傳,凡誘導客戶甚至誤導客戶的行為,都必須受到重拳懲治,網際網路金融產品自然不能例外。在輿論炮轟之下,停掉土味借貸廣告或許很容易,但要停掉某些網絡平臺經營理念中誘導用戶過度消費的思維恐怕很難。因此,要治理的不只是土味借貸廣告本身,還有平臺為了賺取利潤瘋狂無底線宣傳,無序放貸導致用戶過度負債的亂象。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些亂象。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就旨在從規章層面規範網絡小貸業務。該暫行辦法規定,網絡貸款公司應根據借款人收入水平、總體負債、資產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貸款金額和期限,使借款人每期還款額不超過其還款能力。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小貸從業機構要對照相關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並特別強調,「禁止誘導借款人過度負債、多頭借貸」。這一通過完善法律規章對網絡小貸公司進行嚴格規制的舉措,及時而必要。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是風險和陷阱。合理使用借貸產品,能夠解燃眉之急,能夠便利日常生活,但以土味借貸廣告為典型代表的惡俗借貸營銷,不僅不利於消費者樹立理性的消費觀,還可能導致借款人過度負債,甚至讓他們身陷沉重的債務泥潭,毀掉本來的正常生活和整個人生。

人性是脆弱的,在貌似不勞而獲的好事面前,很多人禁不住誘惑,尤其是在嚴重缺乏相關金融知識的背景之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目標客戶正在日益下沉,很多原本借不到錢的人現在可以借到錢,這或許是好事,但如果風險把控不嚴,宣傳過度消費,誘導過度負債,危害的不僅是借貸者的資金安全和生活安寧,還可能增加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和社會不穩定因素。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及時出手,規制違規行為,正是要把風險化解在苗頭之中。相關規定正式出臺後,也要確保其得到切實貫徹落實,從而最大化地保障借貸者的合法權益,確保金融安全。

相關焦點

  • 警惕平臺過度營銷借貸
    近日,銀保監會發出風險提示,強調要警惕網絡平臺過度營銷借貸等行為潛在的風險,依法合規強化對平臺的監管。在金融借貸活動中,一些機構或平臺過度營銷借貸,可謂頗費「心思」。一方面是過度包裝營銷。在消費場景中宣揚超前享受,誤導青少年盲目借貸消費。另一方面是披露信息不當。
  • 銀保監會發出風險提示 評論:警惕平臺過度營銷借貸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警惕平臺過度營銷借貸近日,銀保監會發出風險提示,強調要警惕網絡平臺過度營銷借貸等行為潛在的風險,依法合規強化對平臺的監管。在金融借貸活動中,一些機構或平臺過度營銷借貸,可謂頗費「心思」。一方面是過度包裝營銷。
  • ...警惕「殺豬盤」!固原公安提醒您小心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詐騙
    反詐課堂 | 警惕「殺豬盤」!一點一點把你套進去等你在虛假投資平臺中投入大量資金時再把你的財富「一網打盡」最後逃之夭夭留下墜入深淵的你以網絡交友為開端,以高利潤為誘餌,引誘受害者在虛假的股票、期貨等平臺上投資。
  • 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借款,網絡借貸平臺是否需要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近幾年網絡借貸平臺很火,很多人通過網絡借貸平臺貸款,但是由於個人自身經濟問題導致無法還款,那麼網絡借貸平臺是否需要承擔還款責任呢?唐某遂根據平臺提供的借款人信息,訴請李某還款,並支付約定利息及逾期利息,同時訴請拍拍貸公司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 ​反詐課堂 | 警惕「殺豬盤」!固原公安提醒您小心網絡交友誘導...
    ​反詐課堂 | 警惕「殺豬盤」!>最後逃之夭夭留下墜入深淵的你以網絡交友為開端,以高利潤為誘餌,引誘受害者在虛假的股票、期貨等平臺上投資。兩天後,騙子把馬某某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在騙子的誘導下,其下載了「至尊彩票」APP並在該平臺投注賺錢,被騙10萬元。案例三2020年12月7日,家住固原市原州區的馬某,通過點擊進入微信好友發來的網絡連結,使用手機瀏覽器打開該連結註冊登錄「福龍彩票」APP(網址為http://la8y.com)。
  • 警惕披著網絡借貸外衣的非法集資陷阱
    近年,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業態迅速興起。但此類平臺準入門檻低、缺乏規範,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個別非法平臺打著網絡借貸的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提醒市民對此應謹慎辨別。2017年7月,林某在沒有向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報備的情況下,創建某P2P網絡借貸平臺。在平臺運營期間,林某向親戚朋友要來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利用這些資料虛構了借款人、抵押車輛信息、借款合同等材料,作為平臺發布「標的」的內容,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
  • 恆易融:選擇網絡借貸平臺的五大原則
    據網貸之家近期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正常運營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2154家,相比9月份減少48家,同比2015年減少366家。監管趨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良性退出是利好,但是個別平臺在利益驅使之下觸犯監管紅線,致使行業內魚目混珠。財富管理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平臺,應該關注哪些方面,應該堅持什麼原則呢?
  • 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學季 警惕校園貸詐騙
    提起校園貸,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近年來,網際網路借貸平臺瞄準了大學生群體寧靜的象牙塔,成為網絡借貸平臺爭奪的地盤。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校園貸?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與正規貸款相比,不良校園貸以網貸平臺為放貸主體,往往只需要身份證、學生證和聯繫電話,審查鬆散放貸極快,無論什麼消費理由都能通過審查順利貸款,利息遠遠高於銀行並且收取手續費。
  • 淨網2020:網絡借貸平臺有哪些防騙方法
    P2P網絡借貸平臺有哪些防騙方法、雖然說P2P網絡借貸平臺給我們辦理貸款以及投資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環境,P2P網絡借貸平臺還是存在很多風險的,很多人也遇到了一些騙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P2P網絡借貸平臺防騙的方法。
  • 蘇東找錢:學生過度借貸誰之過?
    郭樹清表示,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消費場景,對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進行過度營銷,誘導過度消費。一些學校甚至對無償還能力的學生進行過多的貸款,出現違約後的強制催收,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郭樹清指出,從總體上看,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在法律規範、風險監管等方面「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了很多問題,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 【清風堂】漫畫 | 警惕民間借貸中的「隱形腐敗」
    【清風堂】漫畫 | 警惕民間借貸中的「隱形腐敗」 2020-12-13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誘導無底線追星,平臺底線呢?
    7月以來,國家網信辦持續深入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日前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新浪微博、豆瓣網、抖音App、興趣部落App、超級星飯糰App、愛豆App等平臺中存在大量誘導未成年人參與應援打榜、大額消費、煽動挑撥青少年粉絲群體互撕謾罵的不良信息和行為。明星與粉絲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沒有粉絲何來明星?
  • 馬雲:網絡借錢很方便,3分鐘申請,1分鐘到帳!但不要過度借貸
    馬雲表示,在中國網絡借錢很方便,有「310」借錢模式,即3分鐘申請,1分鐘到帳,期間0人接觸,年輕人並不擔心借不到的問題。主持人問道:「Jack,我真的可以3分鐘就能接到錢嗎?觀眾對這個比較感興趣。」馬雲回應稱:「在中國,我們稱之為310模式,3分鐘申請,1分鐘前到達帳戶,並且0人觸碰到錢。你可以借一元甚至一百萬,這是科技正在改變世界。
  • 利息高、惡意催款: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警惕「網貸」消費陷阱
    新華社廣州3月14日電(記者 胡林果)貸款利息高、高額逾期費、單方修改分期訂單……廣東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貸款時應選擇正規的網貸機構,拒絕過度消費,注意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  14日,廣東省消委會發布了多例網際網路消費案例。
  • 人民日報:合力倡導理性消費適度借貸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消費金融平臺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過度營銷貸款,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年輕消費群體過度放貸的現象,引起社會關注。近年來,我國消費金融促進消費的作用日益顯現,並呈現線上化和年輕化趨勢。不少個人消費貸款已嵌入各類線上消費場景,實現全流程線上自動放款。
  • 當過度借貸「掏空」這代年輕人,貸款門檻真的越低越好嗎?
    導讀:即便有最高法先後的利率紅線約束,高利貸黑產在網絡上仍屢見不鮮。正在寫作此稿件時,有放貸人通過負債者群聯絡記者:「要借錢嗎?借一萬一年後還一萬三,不過你逾期的話就要還一萬五哦。」互金退而難清,註定還不上的貸款其實,無論是在無收入的情況下過度消費,還是因疫情失去收入,還不上款的貸款個人和企業,就連放貸的機構也面臨「退而難清」的局面。很多家P2P已經跑路、歇業、轉型,借款人趁機逃廢債的情況越發嚴重。2020年網貸風險專項整治進入收官階段,各地也在加速問題平臺「大掃除」。
  • 揭秘涉黃涉賭直播平臺黑色鏈條:誘導、洗錢團隊分工明確
    新華社成都11月11日電(記者張海磊 吳光於)近日,四川省廣安市和綿陽市兩地公安部門破獲兩起網絡涉黃直播案件,涉及案件的主播、平臺運營、推廣、維護、洗錢等160餘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記者對兩個案件展開調查,一條通過網絡進行涉黃直播、開設線上賭場,並通過非法「第四方支付」公司洗錢、地下錢莊轉帳的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 波場借貸平臺 JUST
    JUST意味「公平的、公正的」,JUST基金會旨在打造基于波場TRON的穩定幣借貸平臺,一切以合約為基礎,任何人持有JST就能參與治理USDJ貨幣系統,去中心化自治,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 JUST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公平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統,為全球所有用戶提供穩定幣借貸和治理機制。
  • 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發布 網絡好友誘導投資理財或網絡賭博都是詐騙!
    10月10日,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警方提醒廣大市民防範網絡貸款、冒充購物客服、冒充公檢法、網絡交友誘導投資等類詐騙。網上認識的不明身份的好友,凡是主動提及掌握某網站系統漏洞、了解股票內幕消息等,進而誘導你進行投資理財或網絡賭博的都是詐騙,如有疑問,請致電96110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