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被強制貸款 小心小額網貸陷阱!
消費者趕緊聯繫客服,但發現客服電話永遠打不通。記者調查發現,網上不少貸款人稱被皇冠錢包強制貸款,還款日當天開始遭受「網絡暴力催收」。《天天315》本期聚焦:消費者被強制貸款,小心小額網貸陷阱!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
「校園貸」詐騙又出新花樣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警方也接連發布警示,提醒廣大青年學生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註銷校園貸」到底是怎樣的套路?和「校園貸」相比有何不同?青年學生又該如何防騙呢?近期,江蘇揚州的小陳接到一個自稱是某貸款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小陳在大學期間借的一筆9000元「校園貸」未還,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園貸款,如果小陳再不還,將影響到個人徵信。
-
守護者說 | 警惕野蠻生長的高校金融陷阱
>者說警惕高校金融陷阱,小飛失聯後,很多同學們不斷接到網貸平臺催款電話、簡訊,嚴重影響學習生活;案例三:福建廈門一大二女生因微商生意失敗,陷入「裸貸」陷阱,欠下5家校園貸共計57萬元貸款,期間其裸照被對方寄給家人。
-
以舊換新小心是個坑 這些手機消費陷阱別中招
東莞時間網訊 近日,東莞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17年第1號消費提示。東莞市消委會表示,近期手機通訊類消費投訴熱點問題,集中反映在以舊換新、分期付款、購機送話費等消費糾紛中,消費者被商家的宣傳所誘導誤入消費陷阱,導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消費陷阱,希望消費者引起注意。
-
利息高過借款額 警惕這種App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江蘇揚州市民張先生在網絡上隨機下載了一個網貸App進行借款,卻引來了巨大的麻煩。網貸遭遇「套路貸」 利息高過借款額受害人 張先生:當時隨便搜了個網貸App叫「迷你錢包」。下載下來之後,上面說可以無抵押貸款,貸2500元用5天,利息只需要12.5元。張先生覺得利息不高,就按「迷你錢包」的要求提供了自己的資料,申請貸款2500元。
-
警惕消費陷阱!英孚分期變網貸 學員退款卻突然被要求支付15%違約金
警惕消費陷阱!英孚分期變網貸 學員退款卻突然被要求支付15%違約金 Evelyn Zhang • 2019-05-14 17:20:10 來源:前瞻網
-
錢不夠就辦網貸?預付式+消費貸成消費維權新難題
+消費貸」正成為消費維權領域的新難題。其中家政服務、裝修房屋、美容整形、教育培訓等消費領域,消費貸的問題頻頻被曝出。對此,廣大市民需要有足夠的警惕。 報告發布了一個典型案件。20多歲的小李在刷短視頻時看到某商家發的祛痘廣告,祛痘套餐只需15元,小李於是撥打了客服熱線,預約名額。到店後小李先進行了面部檢查,被告知情況嚴重,需要做一款3萬元的套餐護理。
-
提醒|學生家長提升消費維權意識 警惕各類消費陷阱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馮陽)隨著各大中小學陸續開學,學生學習用品及相關服務迎來消費熱潮。日前,河北省保定市消保委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群體提升自我保護和消費維權意識,警惕各類消費陷阱。按需消費,切忌跟風攀比。建議廣大家長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自身經濟狀況,根據實際需要選購學習用品及電子產品。特別是剛進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切忌盲目跟風消費和攀比消費。
-
狡猾的資本家:先誘你進入消費天堂,再讓你墮入網貸地獄
這些看似唾手可得、利息極低的網貸渠道背後,絕不是免費的午餐!消費主義,將你推向網貸的地獄網貸是坑,但人們不往裡跳,怎麼辦?這時候,資本家們就會搬出消費主義這個幕後推手,而消費主義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向消費者洗腦。
-
廣東省肇慶市消委會2019年度消費投訴分析報告出爐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根據廣東省肇慶市消委會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19年肇慶市消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177件,解決2110件,投訴解決率96.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65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5件,加倍賠償金額2萬元。2019年各級消委會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近3810餘人次。
-
網速慢、收費標準混亂 網際網路服務成消費投訴熱點
在3月15日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了《2016年度廣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其中提到了新時期的投訴的五大熱點和難點,包括網際網路服務方面,網速慢、收費標準混亂是消費者反映的普遍問題;二手車交易屢現欺瞞哄騙;預付式消費背後亂象叢生;消費者屢陷貸款陷阱;個人信息洩漏嚴重。
-
開學季,保定消保委提醒家長和學生:警惕各類消費陷阱
隨著各大中小學陸續開學,學生學習用品及相關服務迎來消費熱潮,不少商家也藉機開展各類促銷活動。保定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群體提升自我保護和消費維權意識,警惕各類消費陷阱。按需消費,切忌跟風攀比。
-
警惕保健食品六大「消費陷阱」
警惕六大「消費陷阱」不可不防為了向老年人兜售誇大功效或假冒偽劣的保健食品,有些不良無信的營銷公司僱傭推銷人員,挖空心思用各種手段「坑老」。專家提醒,購買保健食品,以下常見6大「消費陷阱」不可不防——1.包治百病,虛假宣傳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用來治病。凡是聲稱靈丹妙藥、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均為虛假、誇大宣傳。2.免費活動,誘人上當有些居心不良的商家會僱傭推銷人員,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以免費體檢、免費試用體驗、免費旅遊參觀為噱頭去吸引老年人參與。
-
男子融360貸款4000元,一天利息高達1000多元,公司:這是手續費
隨著社會發展,物質資料的豐富,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為了鼓勵社會消費,金融消費貸款興起,個人貸款的額度從幾千到幾萬不等。而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開始嘗試這種新型的消費方式,花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但是消費貸款興起之後,整個金融市場管理還不完善,魚龍混雜,很多借貸公司設置了高額的利息費用,屬於一種變相的高利貸,這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個人徵信,加重了消費者的生活負擔。
-
3000元網貸借款為何一個月內變成1.2萬元
人們在被網貸便利性和低門檻吸引的同時,卻容易忽視潛在的風險,甚至捲入「危險的遊戲」。 私自進行線下交易,掉入網貸陷阱 2016年8月15日,家住永安市的女子小李正在逛街,遇一家公司正在街上推廣網絡借貸,只需掃一掃指定的二維碼,刷臉,即可獲贈一箱牛奶。
-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陷阱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詐騙陷阱 網絡刷單日入百金,躺在床上就能賺錢?各類刷單廣告充斥校園,緊抓在校生的需求,打著零成本兼職賺錢的噱頭,實則背後風險重重。在江蘇太倉市人民檢察院近日辦理的一起校園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以有償幫忙「衝業績」為由,誘使多名同學進行網絡貸款並實施詐騙。
-
產品銷量評價不可盡信 市消委會提醒,理性消費不盲從不衝動
原標題:產品銷量評價不可盡信市消委會提醒,理性消費不盲從不衝動深圳商報2019年11月05日訊 一年一度的「雙11」網絡購物節即將來臨,各種促銷手段考驗著消費者的計算能力和細心程度。
-
警惕免費陷阱謹慎使用個人信用貸款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免費、全返的陷阱,訂立契約合同時,絕不輕信口頭承諾,要認真看清條款,同時要謹慎使用個人信用進行貸款,不要輕易透支將來。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韓英偉同樣提醒受害者,要收集、固定相關證據。主要包括兩方面證據,一方面是自身與網貸平臺籤訂的協議、轉帳憑證等證明自身與平臺關係的材料,另一方面是網貸平臺網站截圖、公司相關照片、經營信息以及相關內部人員等平臺自身的相關資料。另外,網貸詐騙受害者往往人比較多,可以抱團取暖,建立微信群等,增強維權輿論影響力,引起國家相關機構的重視。
-
警惕!網貸信息被販賣給不法分子,到底要幹嗎?
小李掉入陷阱小李是某工廠職工,崇尚及時行樂,對於奢侈品的消費並不吝嗇某天午休的時候,小李收到一則網貸信息,信息中表示利息很低而且3分鐘內即可放款,小李意識到自己的信用卡馬上就要還款了,房東也開始在催房租了,但是工資還得等下個月,此刻遠水解不了近火,這個房貸信息點一下即可解燃眉之急。
-
平頂山市消協:「開學季」警惕消費陷阱
昨天,市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家長和學生增強消費維權意識,警惕各類消費陷阱。 家長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選購學習用品,提前了解商品的性能和價格,理性對待商家促銷,切勿盲目跟風攀比消費,切勿因低價便宜而購買不必要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