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四十七中校長葉小耀: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 打造有未來的學校

2020-12-12 河南頻道

(鳳凰網河南頻道 馬敏 姬蕊蕊 郭苗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不可缺少的職業之一。

鄭州四十七中校長葉小耀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對於任何一名教師來說,未來都是光明的康莊大道,教師也終將會成為最受人尊敬、羨慕的職業。」在第34屆教師節來臨之際,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校長葉小耀寄語廣大教師:「作為一名教師,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我感到無尚的光榮;能和學生一起成長,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祝願廣大老師節日快樂!」

提起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就不得不提到校長葉小耀。葉校長是教育部首批名校長領航班學員、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第二期名校長領航班導師、河南省特級教師。

「1985年,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也是我第一次踏入教師行列。2018年,是中國的第34個教師節,也是我從教34年的紀念日。從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到成為一名學校的管理者,除了身份的轉變,更是思想的轉變。學校是傳授知識、傳遞技能、傳播思想,傳承文明的地方。學校不僅僅是物質的,不是有了校園、有了教室、有了課桌,就有了學校。」在校長葉小耀的帶領下,四十七中人牢記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厚文化為引領,以「四園」建設為願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學校先後榮獲國家級文明單位,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河南省示範性高中、河南省多樣化辦學示範校等百餘項榮譽。葉小耀說:「除了學生的成績,學校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責任、有激情、有理性,全面發展的現代中學生」。

悠悠34載春秋,漫漫教學之路,自從踏上講臺,葉小耀就從未後悔過。「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政府部門對教師行業的待遇正在逐步提升。除了提高教師工資外,我認為還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促進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對於如何讓教師成為最受人尊敬、羨慕的職業,葉小耀表示,未來指日可待,但仍需腳踏實地。教師除了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外,更要有崇高的師德和良好的素質,努力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四有」新教師。

鄭州四十七中校長葉小耀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葉小耀的認知下,一位優秀的老師一定是一名出色的引領者,一所好的的學校一定是一個能連接家庭的溫馨港灣。「要想提高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倡導全社會形成尊重老師的氛圍,與家長、學生的支持密不可分。通過家長課堂,創建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渠道,讓家長更多的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雙方之間交流互動的增加,有助於家長、學生了解老師的工作,從而對老師產生更多的理解和敬畏,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師重教之風。」

回憶起數十年來的教學生涯,葉小耀表示,最讓他感動的事不是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一些教育生活中細微的小事。「每當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都是我最欣慰的時候,暑假期間,《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國家級報刊相繼報導的獲得4項美國專利的世界首個4D列印系統問世,其科研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首屆國宏班劉果同學,劉果同學不僅為校爭了光,更為國爭了光!舞蹈隊再獲全國「荷花少年」榮譽稱號等等,每當看到學生們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我都會感動不已。」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作為一名老師,葉小耀說:「每每看到畢業班學生離開學校,充滿對學校和老師的不舍之情,我都忍不住會流淚,說好了離別沒有哭泣,但是學生流淚了,老師流淚了,大概這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珍貴的師生情吧!」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作為四十七中的領路人,葉小耀著力「四園」建設——美麗整潔的花園、溫馨和諧的家園、平等對話的學園和師生共長的樂園,在葉小耀的帶領下,四十七中已形成「宏志生教育、國際理解教育和體育藝術教育」三大突出特色。

對於未來,葉小耀表示:新時代孕育著鄭州四十七中發展新的機遇,新使命呼喚著鄭州四十七中人新的作為。讓「現代」與「歷史」對接,讓「國際」與「民族」交融,傳承文明,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厚」文化建設定會推動鄭州四十七中在新時期煥發新的光彩。

相關焦點

  • 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為你講授學校「厚文化」
    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做「厚文化」專題講座會議第二階段,葉小耀校長為全體教職工做了《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的專題講座,分享了他關於學校「厚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深入地解讀了校園「厚文化」的深刻內涵,為全體教職工提出了殷切期望和美好願景。什麼是「厚文化」?葉小耀認為,一所好學校一定是文化豐盈的學校。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
  • 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為你講授學校「厚文化」
    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鄭州47中四個校區代表在大會上向全體教工做新學年的工作計劃。第二個階段,葉小耀校長為大家做了「厚文化」的專題講座。會議由學校黨委書記王玉增主持。會議開始,首先由鄭州47中舞蹈隊的孩子為老師們精彩呈現了舞蹈《渠•念》。該舞蹈在鄭州市第七屆教育藝術節舞蹈比賽中喜獲第一名,在全國獲得「荷花少年」金獎。
  • 交流經驗,共話未來——成都樹德懷遠中學交流團光臨鄭州47中參觀交流
    鄭州47中副校長慄紅濤介紹學校發展情況與智慧校園探索經驗成都樹德懷遠中學交流團與鄭州47中學校領導合影留念 6月14日,成都樹德懷遠中學王德華副校長、葉榮副校長帶隊一行14人光臨鄭州47中,圍繞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智慧課堂應用等內容進行參觀交流,鄭州47中副校長慄紅濤及部分中層領導幹部熱情接待
  • 《校長》發刊詞庠序風長
    庠序之風長,煙火清歡        校長之於學校的作用,如陶行知之於曉莊師範,蔡元培之於北京大學。一處校舍,一院書香,立於紛繁世界,一校之長自是有去躁生靜的定力和智慧。遙想孔子當年杏壇講學,有理性的浪漫;柳宗元柳州「修府學」,有「文以明道」的詩人情懷;錢穆立三尺講臺,有「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興象之味。
  • 鄭州一大撥學校領導換人 16人被免或專職督學
    10月12日,鄭州教育政務網公布了一撥學校領導職務任免通知,其中,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八中、鄭州十一中、鄭州四十七中等部分學校領導「大換血」,快來圍觀一下,你家娃所在的學校領導換沒換。  為啥涉及這麼多人?
  • 仰望星空放飛夢想,腳踏實地鑄就輝煌--鄭州教育信息網
    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黨委書記王玉增、副校長李偉、夏霞、慄紅濤、紀委書記肖國紅、工會主席劉鵬雲等校級領導及學校中層幹部出席會議。鄭州47中體育、舞蹈特長生攜家長共同參加會議。  過去的一年是鄭州47中內涵極大豐富,品質快速提升的一年。
  • 鄭州四十七中與臺灣育達高中締結友好學校
    張建濤老師代表鄭州四十七中與臺灣育達高中互換友好協議書 本次活動由河南省教育廳組織實施,訪問團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吳長運處長任團長,由河南省實驗中學、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鄭州外國語中學的148名師生組成。  訪問團先後訪問了臺灣育達商業高級職業技術學校、育達高中、育達科技大學,參觀了東海大學、臺灣大學。
  • 《全面戰爭:三國》庠序怎麼樣 庠序相關介紹
    導 讀 庠序是古代的學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塾,在三國時期想要發展教育事業,就需要建立或大或小的庠序,本文帶來的是
  • 我市開展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及新優質初中學校建設研討交流
    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校長葉小耀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做展示交流 今年暑期,市教育局要求局屬高中、初中校長們分別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新優質初中學校建設撰寫主題報告。報告邀請專家進行審閱、反饋及完善,並印製下發。會上,我市高中、初中校長代表分別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新優質初中學校建設,分享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與行動。
  •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孟子·滕文公上》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同上  引言之一是孟子與一位學者對話中的一句。大意是說:人生是有法則的,吃飽、穿暖、住得舒服之後要有教育,如果沒有教育,那就和禽獸差不多。  引言之二是孟子回答滕文公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一項內容。
  • 風雨無阻實習路 躊躇滿志實習情 鄭州47中迎河南師範大學實習生
    葉小耀校長出席會議鄭州47中校領導與實習生一行合影留念9月5日,河南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碩士研究生張影等在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科研秘書朱珂博士和河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系主任卜彩麗博士的帶領下來到她們導師葉小耀任職的學校鄭州
  • 古代學校稱「庠」 「學校」一詞始於民國
    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學校」一詞到民國時期才開始出現。在中國古代,學校被稱為庠、序、學、校、塾等。那麼,古代的學校為何稱「庠」呢?  「庠」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 不忘初心,堅定遠行 ——鄭州47中基於大數據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鄭州47中副校長慄紅濤(左二)受邀參加「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學校智慧課堂變革」論壇(「2018新中高考改革實施策略與個性化教學研討會」)在「網際網路+」來臨的新時代,鄭州47中葉小耀校長提出「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整合學科資源,建設智慧校園,打造智慧課堂,提升教學評價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以此作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式發展的著力點」。
  • 古代學校為何稱「庠」?意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中國古代,學校被稱為庠、序、學、校、塾等。那麼,古代的學校為何稱「庠」呢?  「庠」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 揭東藍田中學:千年庠序煥新顏
    讓我們從歷史回眸中追溯文化的根脈,從未來求索中尋覓夢想的模樣,一起去尋訪校園中的古蹟,追憶那或斑駁或清晰的歷史印記,汲取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書院浮雕匾額「藍田書院」為丁日昌題寫。藍田書院大門。綠樹掩映下的藍田書院。如今的藍田中學已成為一所充滿活力的現代化農村學校。
  • 品質教育,創新護航,深中南山創新學校打造面向未來的「學習中心」
    政府、名校、名企三強聯手,在「名校基因+先進理念」的加持下,深中南山創新學校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大膽進行教育教學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學習中心」,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的育人之路。築夢創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深中南山創新學校,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留仙洞總部經濟區域,大沙河創新走廊中遊,原名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學校,於2017年秋季開學。
  • 經典對聯:上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下聯出自論語!
    在他們單調的生活中就需要增添一些樂趣。所以他們就喜歡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比對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寫出對聯。對聯不僅僅可以豐富生活,有時候還可以升官。比如說清朝就有一位才子,因為對聯寫的好被欽點為狀元。清朝末年,慈禧開恩科考試。當時正是寒冬臘月,恰逢連著幾天的大學,皇宮也是白茫茫一片。慈禧要進行殿試,而殿試中有一位來自南通青年,他就是張謇也是後來的「狀元實業家」。
  • 執鞭興教 庠序發軔
    為了營造一個開放的教學常規管理局面,搭建學校間交流與借鑑的平臺,進一步使教學常規管理更加科學化、規範化、特質化,進入12月份,就開展了為期兩周的「教學常規評比」,評比活動規模大、陣容強,由各校校長和教學副校長共同組成評委團,評比內容有三:作業、教案、班級文化建設;步驟有三,評比、反饋、改進落實。
  • 西電厚植產學研協同育人,打造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激發研究生思政教育內生動力實驗室立足新時代研究生思政工作特點,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以學校「三好三有」( 師德師風好、師生關係好、培養模式好,有先進文化、有出色管理、有突出業績)育人體系為標準,以導學團隊為載體,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提升了師生的榮譽感,豐富了團隊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