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6~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據中國網1月12日消息,綠皮書總報告指出,我國相關改革推動旅遊發展要素和制度環境的優化。近年來,土地政策的完善、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為代表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多規合一」的推進對於解決長期困擾旅遊發展的要素、資源和規劃等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土地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用地政策,尤其是2015年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出臺的《關於支持旅遊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從保障旅遊業發展用地供應、明確旅遊新業態用地政策、加強旅遊業用地服務監管等方面做了較為系統的規定。成都、秦皇島、舟山、張家界、桂林等地開展的旅遊業用地綜合改革試點,海南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浙江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等專項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推進,為旅遊用地改革積累了實踐經驗。各地除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旅遊用地政策外,一些地方還圍繞規劃對接、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用地、房車和自駕車營地用地等方面進行細化。2017年11月1日,由國土資源部組織修訂的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並實施。新版標準完善了地類含義,細化了二級類劃分,調整了地類名稱,增加了溼地歸類,同時將二級類「風景名勝設施用地」從一級類「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調整到一級類「特殊用地」當中,將原一級類「商服用地」下的二級類「住宿餐飲用地」細分為兩個二級類:「旅館用地」和「餐飲用地」,並在「商服用地」下新增二級類「娛樂用地」。
在國家公園制度建設方面,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提出要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健全法治保障,強化監督管理,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兩次提及國家公園,並強調「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針對自然保護區內出現各種違規現象而對「祁連山事件」的嚴肅處理顯示了中央對實施「最嚴格的保護」的決心。從一定意義上看,國家公園制度不僅是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主體,更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先行先試區」。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事權關係,國家公園制度的建立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規劃編制方面,為了解決城鄉規劃中普遍存在的規劃交叉、重疊甚至矛盾、衝突的問題,「多規合一」成為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推進的重要舉措。在全國28個市縣開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後,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要求在海南等地試點的基礎上,將吉林等7個省份納入省級空間規劃試點範圍,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隨著「多規合一」和全域旅遊的推進,過去層級相對較低的旅遊規劃也得到了重視。各地積極推進旅遊規劃創新和規劃管理創新,規範和完善旅遊主管部門參與項目會審制度,將旅遊部門納入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把旅遊納入國民經濟社會規劃和其他產業規劃中,將旅遊發展深度融入城市總體規劃、交通道路規劃等相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