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鍾南山

2020-09-10 二三裡資訊深圳

作者:孫秋霞 許青青 蔡敏婕

9月8日晚,

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

從北京乘機返回廣州。

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的師生

自發聚集在學校圖書館門口,

迎接院士歸來。

這陣仗堪稱「大型追星現場」

↓↓↓

9月8日晚,師生自發聚集在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圖書館門口,迎接院士歸來。廣州醫科大學供圖(張迪 攝)

「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師生們高喊著這句話

他們舉著亮燈的手機

現場宛若一片星光海洋

鍾南山對廣州醫科大學師生講話。廣州醫科大學供圖(張迪 攝)

鍾南山說,獲得共和國勳章,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疫情還未結束,希望能搭建更好平臺讓年輕團隊更深入參與抗疫工作。「年輕人上來,我最開心。」

敢醫敢言的鐘南山,還是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從1960年至今,他都在不斷培養年輕人。

9月10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上,鍾南山說:「我從小就聽到一句話,教師的工作像點燃的蠟燭,這輩子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但我認為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不僅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價值。」

鍾南山稱,從醫從教60年來,他的體會是醫生既是靈魂工程師,也是人類保護健康的工程師。他希望學生能學會醫術,學會做人,學會如何更好對待病人,給病人同情和勇氣。

鍾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上講話。何俊傑 攝

作為老師,鍾南山對學生的要求頗為嚴格。比如,在每一次查房之前,他都會詢問學生病人病症、療效等前後變化。

「鍾老師多次強調看病人不能只看一次,一定要有長期的跟蹤。如果我們沒有跟蹤的話,他一定會追問到底。如果查房的時候有醫生一問三不知,肯定沒辦法會過關。」廣州醫科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關偉傑說。

關偉傑曾是鍾南山的博士生,如今已是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一位主要研究者。由於在支氣管擴張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9月下旬,關偉傑將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參加第4屆世界支氣管擴張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大會。

鍾南山院士在課室與學生交流。廣州醫科大學供圖

關偉傑告訴記者,當初是鍾南山建議他將支氣管擴張作為主攻方向,並指出支氣管擴張研究雖然短時間難以出成果,「但現在病人急需我們用科研幫忙解決問題,我們就要甘於坐冷板凳,勇於開拓」。

在關偉傑看來,鍾南山做研究最鮮明的一個特點是基於臨床發現問題,然後通過研究解決問題。「鍾老師不會為了發文章而隨便找個課題做,一般都是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解決的話能夠改變現在診療策略,他就會去做。這也使得我們團隊的研究選題,一定圍繞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對學生要求嚴格的鐘南山,也嚴於律已。儘管如今已經80多歲,每次課題結題,他都會親自出馬,而且在答辯之前,特意讓助手聽他完整講述一遍,指出其中的問題,反覆演練到自己熟練為主。如果遇到自己不太清楚的問題,他也會虛心向晚輩請教。

鍾南山院士為南山班學生網絡授課。李凱萍 攝

對於這一點,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唐瀟瀟深有體會。

「鍾院士做報告的PPT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如果裡面有些內容他不太了解,他一定會詢問相關的人。如果是跟我做的研究方向相關,他會直接給我打電話,約時間當面討論,他一定要弄懂,才去講,他不會講自己不懂的東西。」唐瀟瀟說。

唐瀟瀟記得年終匯報的時候,鍾南山會從頭到尾聽取大家的匯報,然後用筆記錄下來,「有一次我坐在他附近,看見他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記了很多,別人講完後,他就提出自己的疑問,講出自己的觀點。」

鍾南山院士給本科學生上課 廣州醫科大學供圖

鍾南山實事求是,還體現在不迷信權威或教科書上。一旦他有疑問,就會思考,進而查找原因,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的團隊。

關偉傑說:「即使我們的論文跟國外權威雜誌定調不一樣,如果確認我們的結論是正確的,鍾老師會一直堅持,而且會跟對方力爭,不會說對方是權威就不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鍾南山團隊裡的成員,幾乎大多數白天是醫生,晚上是研究者。科研和臨床的結合,是鍾南山一直所推崇的,他希望能夠培養臨床科研複合型人才。

在鍾南山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相繼在2010年、2013年分別創辦了南山班、南山學院。他工作再忙,也堅持為南山班親自授課。

廣州醫科大學教務處處長李建華告訴記者,按照鍾南山的教育理念,南山班致力於培養優秀的臨床醫師、優秀的臨床科研工作者和優秀的臨床管理人員。「鍾院士覺得醫學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跟臨床結合,他特別強調臨床實踐能力。」

在鍾南山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將南山班、南山學院作為試點,將基礎和臨床課程整合,課程體系全部以疾病為主線。李建華指出,南山班學生在第三個學期就開始上器官系統課程,併到醫院見習。目前,南山班已經有167名畢業生,他們現在大部分都在從事臨床研究。

梁恆瑞(右一)和鍾南山院士合影。受訪者供圖

梁恆瑞曾是「南山班」的一員,如今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胸外科專業型研究生。他說:「即使到現在,醫院基本上是臨床和科研兩手抓。每周的大查房,鍾院士都在,他們老一輩的人通過討論的形式給我們傳授經驗,讓我們知道最前沿的情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梁恆瑞坦言,剛上大學時,自己什麼都不懂,現在學會了治病救人的方法。疫情發生以來,他也參與到新冠肺炎整個研究過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鍾南山培育的人才,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唐瀟瀟說,即使不是他的學生,鍾南山為人處世的方式,對於科研的態度,都在潛移默化影響大家。

廣州醫科大學校園內的橫幅。孫秋霞 攝

「前天晚上,當鍾院士回到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時,校區門口擠滿了學生。其實,剛開始學校只是安排十幾個教授去迎接他,沒想到同學們陸續加入進來,這都是大家發自內心地去追逐榜樣,相信一直都會影響這些年輕人。」唐瀟瀟說。

【編輯:郭夢媛】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師者力量 託舉希望
    二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我們以國之名,致敬抗疫英雄;就在前一天,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走向更廣闊的人生。
  • 師者力量 託舉希望——寫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
    二 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我們以國之名,致敬抗疫英雄;就在前一天,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走向更廣闊的人生。
  • 鍾南山、張伯禮、胡豫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9月4日上午,教育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涵蓋了高教、職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級各類教育,其中,三位臨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和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胡豫上榜
  • 鍾南山院士說得真好!教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了自己
    近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大會時分享了他60年來既是醫生也是老師的感悟。鍾南山院士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
  • 鍾南山院士說得真好!教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了自己
    文/1189字,閱讀時長2分鐘近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大會時分享了他60年來既是醫生也是老師的感悟。對鍾南山院士的話,我深以為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樣的比喻看似很好,實際上卻忽視了教師的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
  • 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
    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附中日)校友鍾南山院士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鍾南山塑像揭幕。鍾南山勉勵學生,希望有一些人能夠學醫,能夠當醫生,希望華附成就很多的英豪。「我是1955年畢業,到現在已經是65年了。65年的光陰一下過去了,華附在這65年裡發展得非常非常快。」
  • 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立敏 鍾哲 實習生/施文昕 通訊員/李芸)華附立起校友鍾南山塑像。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下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師者,再生父母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為師父。聖學之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孰繼孰開,師也。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孟夫子繼往聖,開來學,萬世典範也。天下之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能責,在於務學,務學者,務經務師,然經師易遇人師難遇,所以為人師者,人之貴人也,天下之貴人也。
  • 師者——學者說
    為人師者,就如同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他們用生命影響著生命。而師者,她並不一定局限於三尺講臺前,她可以是你自呱呱落地以後,生你育你的父母;亦或是求學路上,提供了我們廣闊視野、先進的學習方法的師長;職業生涯裡,提點和幫助你的伯樂;同樣三人行中的益友也可能是你的良師。
  • 教師節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明恩也。今之學者亦有師矣。三尺高臺桃李芬流,名達信木通天下也。古之師者不若今之師者通世達文。而今之師者不如古之師博淵明識曉法禮。小子之時,童蒙未知,不識物理,不懂周遭,須師者,明身正禮化亂虹淵,定本性調陰陽,導平衡。述三才之道,解其鴻蒙之謎,明韓子周成之法禮,修身齊家平天下也。學不同時,今不同古。
  • 師者精神——閱美公益倡議書
    師者-----大公無私!師者-----誨人不倦!師者-----循循善誘!師者-----傳播美好!師者-----德高望重!師者-----助人成就!師者-----創建知識!師者-----改變世界!此謂是-----師者精神!!!閱美化妝品連鎖機構旗下的閱美公益,與廣大人文志士共同宣揚「師者精神」,倡導每個人都能尊師重教,互敬互學,讓社會更美好!
  • 鍾南山露出笑容怎麼回事?鍾南山露出笑容原因是什麼 鍾南山說了什麼
    3月13日,鍾南山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對兩例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會診結束後。早已等候在樓下的護士粉絲們給鍾南山唱起《感恩的心》,並送上鮮花。鍾南山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一下子緩解了剛剛會診時的緊張情緒。同時,鍾南山呼籲大家,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動中來。
  • 師者,人之模範也
    「師者,人之模範也」,出於西漢著名學者揚雄的《法言》首篇《學行》:「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桐子」即「僮子」,晉人李軌注為「桐子,洞然未有所知時,制命於師也」。揚雄之言大意為,教師是能夠讓未萌之人祛邪向善、安身立命的根本。
  •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時代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民族形象的代表,讓歷史得以銘記和傳承,也讓歷史變得鮮活與生動。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攝製播出的紀錄片《鍾南山》,用事實的邏輯力量藝術地再現了鍾南山院士老驥伏櫪的高邁形象,該片不僅在主題立意上佔據了時代高度,而且在敘事手法上也將紀錄片藝術水準推升至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大眾媒介時代背景下摹寫時代英雄的成功範例。
  • 師者仁心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授業,發「仁」於心,為師以德,方不愧「教師」二字。師者仁心,修身為先。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修好身,才能育好人。如何修身?為師修身,異於他人。不攻農,不攻商,不攻政。師者仁心,仁愛為本。自古天子以仁治國,大醫以仁治病,教師以仁治學、以仁育人,千年不易。以仁治學、育人,就要對學生視同己出,所謂「仁者愛人」也。先師孔子,播仁於四海,弟子三千,愛人尊人之故事,流傳千年,影響至今。
  • 人間大愛 師者楷模
    (新華社 2020年12月13日)40餘年,她用愛心丈量自己的師者旅程;日復一日,她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為萬千鄉村女孩點燃夢想。張桂梅,這位根扎邊疆教育的女教師,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書寫了一曲「大愛無疆 師者楷模」的時代讚歌。嬌小的個子,滄桑的臉龐,然而,她的眼睛始終洋溢著一種堅毅和勇敢,這種堅毅勇敢是支撐她數十年如一日,奔波在教育教學一線的強大動力。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是什麼?
  • 昨天,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真·大型追星現場……
    昨天,鍾南山為「鍾南山」揭幕!鍾南山塑像揭幕。鍾南山勉勵學生,希望有一些人能夠學醫,能夠當醫生,希望華附成就很多的英豪。鍾南山院士的出現引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鍾南山和同學們講述了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醫護人員戰疫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有「大我精神」。「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華附在組織師生、校友進行愛心協助抗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們的很多校友到武漢進行支援,這體現了華附人的愛國愛校的精神。」鍾南山說,華附學生一方面在學習工作要提高,同時社會責任感也要提高。
  • 鍾南山再請戰!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鍾南山在授勳現場跟習近平總書記說了些什麼?被授予國家級榮譽,他有哪些話想說?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鍾南山。鍾南山:這是對幾百萬醫務人員的肯定回憶獲頒「共和國勳章」的時刻,鍾南山表示非常激動。他說,這是對幾百萬醫務人員的肯定,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責任去做好接下來的工作。此外,鍾南山也提醒到,從世界範圍看,疫情遠遠沒有結束,任務還是很重。
  • 師者德為先 人尊道自遠
    師者,須德才兼備。於國家而言,師者自然是越優秀越好。  師者,須德勝於才。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賦予了教師太多太多的責任和使命,但不管怎樣,做要做到最好,至少要合格。合格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為人師表,這主要表現在日常行為規範、為人處事上。因為,在學識上,韓愈《師說》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 鍾南山回母校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通訊員 李芸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32周年校慶,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雕塑位於華附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半身胸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