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經典詠流傳
「九天開出一成都, 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詩人李白的這首《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傳唱了1200年。如果融入四川話將這首詩唱出來,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8月1日,來自都江堰的黃天信、鄧堃蓉兩位老師作為經典傳唱人,帶著作品《錦繡成都》登上了CCTV-1《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的舞臺,將帶有巴蜀韻律的古風與現代搖滾相融合,為全國觀眾描繪出錦繡成都的美好畫卷。
古詩詞改編成曲登上央視 現代與古風相融作品火了
「非常激動,作品在央視首播後,我的微信很快就『炸』了。」《錦繡成都》的作曲兼編曲、四川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黃天信難掩喜悅,他告訴記者,作品播出後,他的微信響個不停,朋友們紛紛點讚。8月1日晚,由他和都江堰市奎光小學副校長鄧堃蓉老師合作,改編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的《錦繡成都》,在CCTV-1《經典詠流傳》中作為第三首曲目登臺演出。
節目中,兩位老師將帶有巴蜀韻律的古風與現代搖滾相融合,融入四川方言,古樸且高雅地暢抒了一回天府之國。黃天信介紹,此曲採用典型的四川音樂元素譜曲而成,在編曲上著重突出最適合演奏四川音樂的古琴,並巧妙融合於搖滾樂隊的配器編制中。一曲演罷,身為成都人的廖昌永意猶未盡:「我覺得夠四川的,你的歌裡邊,我可以看見寬窄巷子,可以看見巷子裡的茶鋪,看見層戀疊嶂的青城山。」
作品「火」了,黃天信沒想到,自己這種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現代西方作曲的音樂理念,被大家所認可。作品的詞作者鄧堃蓉老師介紹,去年,《經典詠流傳》節目組發布了一條校園原創歌曲徵集令,她便投稿了自己和黃天信老師合作的原創作品,沒想到被節目組選中。
鄧堃蓉說,作為節目三季以來的忠實「粉絲」,他們常常會將經典傳唱的方式融入教學中,希望以此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情感,沒想到還獲得了意外收穫。
沉迷傳統文化為成都寫歌 感受詩詞魅力讓經典傳承
「聽一席風春花閒開,聽一場雨靜思閒來……」鄧堃蓉用自己的筆觸,讓古今成都展開對話,「成都是個大美的地方,讓文字傳承經典,用現代語言對詩仙李白的經典詩篇進行解剖,是創作作品的初衷之一。」鄧堃蓉說,這次之所以選擇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進行改編,是因為它極具代表性地描寫了盛唐時代成都的繁榮景象。
今年35歲的黃天信,當過「北漂」、玩過樂隊、擔任過音樂製作人,如今是一名大學教師,他和鄧堃蓉老師較早之前就認識,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著迷。「我以前寫過許多歌,有搖滾、有粵語歌,但是作為成都人,還從來沒有寫過關於家鄉的作品。」黃天信說,一次偶然的機會,鄧堃蓉老師提議合作一首關於成都的作品,這個想法剛一提出,兩人一拍即合。
古往今來,「天府之國」的美譽名揚天下,它是璀璨奪目的西部明珠,無數文人墨客在此迸發靈感,他們用詩詞向世人描繪出成都最美的輪廓。鄧堃蓉說,儘管如此,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卻沒有出現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自己的家鄉,她和黃天信便將這首詩譜寫成曲,希望用音樂去啟迪孩子們的智慧,讓經典繼續傳承。
2018年,鄧堃蓉擔任詞作者、黃天信擔任作曲兼編曲的《錦繡成都》,經過幾天時間的精心創作,正式與大家見面,並一度登上QQ音樂平臺熱曲榜。黃天信和鄧堃蓉表示,作為成都兒女,同時作為都江堰市文聯文藝志願者,通過這種演繹方式,「希望孩子們從歌聲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去熱愛自己的家鄉,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新聞多一點>>>
《錦繡成都》
詞 李白(唐) 鄧堃蓉
曲 黃天信
天地之間有大美
天府之國芙蓉城
山川之間有幽境
蜀道早已上青天
聽一席風春花閒開
聽一場雨靜思閒來
品一壺茶浮生若夢
彈一曲古韻悠悠來
九天開出一成都
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
秦川得及此間無
原標題:用四川話誦唱古詩裡的錦繡成都 這兩位老師央視上「火」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