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百年老校中,這些「老物件」依然被師生們當成「活教材」

2020-12-25 武漢發布

本周一,武漢市第十四中學高一(1)班學生,登上學校中的鳳凰山,上了一節自然生態課。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創辦於1903年,校內的鳳凰山有數棵古樹,其中一棵樸樹已有150歲。鳳凰山上的自然生態,成為了學生們的天然課堂。

記者探訪發現,武漢有不少歷史超過百年的中小學,在這些百年老校中,很多「老物件」依然被傳承著,並且發揮餘熱,被師生們當成「活教材」。

武漢中學學生在學校舊址上思政課。 圖片由校方提供

新生第一課從百年前的學校舊址開始

武漢中學創建於1920年。走進校園,看似不起眼的校內一角,幾間小小的磚瓦房,與現代化的校園有些不搭。這裡正是武漢中學的校史館,也是董必武等人於1920年創辦的私立武漢中學校舊址所在。

武漢中學畢業生在學校舊址門口合影留念。 圖片由校方提供

目前,學校舊址已經被改造成校史館,成為了學生們的「思政課堂」,武漢中學新生的入學第一課也要從這裡開始。紀念館內的歷史圖片、文獻實物「告訴」學生們,這裡承載了學校的百年傳奇:董必武、陳潭秋等人就是在這裡建立了武漢共產主義小組,它是中共湖北早期組織的主要活動根據地,也是傳播新思想和革命火種的發源地。董必武、陳潭秋、李漢俊三位「一大」代表,都曾在這裡授課。

每年秋季開學,新生們的「第一課」就會在這裡展開。校團委組織弘樸志願服務隊的學生志願者,為新生們講解革命傳統和進行校史教育,學生講給學生聽,用一種特殊方式傳承精神。陳夢菡是一名校史館志願講解員,接受講解培訓時,她多次和學校珍貴的歷史資料「對話」。凝視一張張寶貴的照片和資料,陳夢菡說,會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和學校的榮耀。

武漢中學思政課老師吳曉也經常將自己的課堂搬進學校的舊址裡。她結合本校的校史和校訓,給學生們講述董必武艱苦創辦武漢中學的過程,講述「樸誠勇毅」的校訓,讓學生們體會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性質和理念。

學校鳳凰山成為學生「自然生態課」基地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的師生們在鳳凰山上上自然生態課。圖片由校方提供

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創辦於1903年,學校背依鳳凰山,校園內綠蔭掩映,鳥雀啾啾。學校的鳳凰山,成為了學生的「自然生態課」基地。本周一,武漢市第十四中學高一(1)班學生,在地理老師劉翔武的帶領下,上山觀察地貌。

在山上,劉翔武給學生們詳細講解山上巖石的種類。劉翔武撿拾起一塊山上隨處可見的石頭,石頭上有灰黑色與紅色相間的條紋。石頭由小顆粒組成,質地較堅硬,是典型的沉積巖,又由於其顆粒較小,能初步判斷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將石頭粗略打磨後,灰色褪去,我們能觀察到石頭是暗紅色的,確定是紅色砂巖的一種。學生們邊觀察邊記錄,地理教材裡知識點躍然眼前。

山上不只多奇石,還有古樹。山上一棵樸樹已有150歲,可謂「樹中壽星」。師生們除了了解古樹的知識外,還採集了落葉,進行藝術創作。

這所百年老校裡有個「古木派」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生觀摩、學習園丁養護古樹知識。圖片由校方提供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創建於1906年,園內4棵百年古樹,成為自然教育的活教材。學生們還專門為這4棵珍貴的古樹成立了社團,名為「古木派」,由老師和學生組成,專注於校內植被保護。

記者了解到,校園內4棵掛牌保護的古樹,分別是一棵國槐、一棵銀杏、兩棵女貞,樹齡100至120歲。其中,120歲的國槐生長在坡地上,由於受到雨水、蟲害的影響,樹幹中部存在樹洞和中空情況。

該校成立了以副校長童世清、地理教師杜曉麗為人文和自然導師、10名高一至高三學生為隊員的社團「古木派」。他們觀察古樹的長勢、健康狀況,收集落葉和掉落的果實等,並做自然筆記。每當綠化隊的園丁前來養護樹木,該校都要組織守護古樹的孩子們現場觀摩學習和參與互動。在守護古樹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在不知不覺成長。

根據樹木習性的不同,大家制定了不同的保護方案。學生們測量古樹周邊的地理環境,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重新制定了花壇的大小。同時,學生們還考慮用水泥製作仿生樹枝,同時用支架幫它把主樹幹固定;操場邊的女貞樹則需要儘快殺蟲打藥,還要打營養液;銀杏樹必須定期修理樹枝。

杜曉麗老師說,守護校園古樹也是一種實踐與歷練,雖然實踐時間還不長,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增強。更主要的,通過跟隨園丁學習養護古樹,他們變得更加熱愛自然和尊重生命。(長江日報-長江網 記者楊楓)

相關焦點

  • 武漢這所百年老校裡,古樹成為活教材
    長江網12月9日訊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校園內4棵百年古樹,成為自然教育的活教材。9日,武昌區城管執法局綠化隊幾位園丁來到該校,手把手教孩子們冬季養護古樹。
  • 百年老校「滑坡路小學」欲改名
    滑坡路小學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校,多年來憑藉優良的教學質量和鮮明的體育特色聞名於市、區,是武漢的「名小」之一,也是武漢的一張「教育名片」。然而,這所名校也有著尷尬,每每外人調侃校名,師生、家長們只能「呵呵」。
  • 2020年,多所高校百年校慶,咱盤點一下那些啼笑皆非的百年老校
    河南理工大學,本來沒有一百年歷史,不過因為校園的緣故,就把校史追溯到最早的焦作工學院,所以也100年歷史了,其實業內是異議很大的。因為現在的河南理工大學是後來新成立的高校。和老焦作工學院其實關係不大。不但新高校喜歡造校史,就是一些百年老校也喜歡把高校歷史拉長,最著名的就是武漢大學。
  • 【老閩南】百年老校 毓英風華
    歷經百年歲月從公益私塾到毓英中學、毓英中心小學毓英中心幼兒園等一系列學校晉江的百年老校有五十餘所,不得不提的是金井鎮的毓英中心小學和毓英中學,這兩所學校已經有128年的歷史了。128年來,毓英學校薪火相傳,人才輩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儘管離開母校多年,但毓英校友始終懷念校園裡的那些老建築、老物件。
  • 長汀:中區小學建設使用 百年老校換新顏
    長汀:中區小學建設使用 百年老校換新顏【近年來,長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全面實施教育補短板工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奏響,全體師生神情莊嚴的注目凝視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高唱國歌,歌聲嘹亮響徹到校園每個角落,該校全體師生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 老學校新思維 百年老校保持活力需要做到這兩點
    (原標題:老學校新思維 百年老校保持活力需要做到這兩點)
  • 探尋大亞灣老校系列報導:僑心鑄老校 書聲傳百年
    光亞小學、樟浦小學、霞湧第一小學……在大開發、大發展之今日大亞灣,除了產業項目、科技創新,值得銘記的還有一所所老校。它們從歷史中走來,有的已跨越一個世紀,有的則是新中國成立前始建,在時代變化中誨人不倦初心不改,培育了一代代莘莘學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立下汗馬功勞。
  • 河南大學:歷史變遷中的百年老校
    咱們所說的百年老校究竟是以什麼為標準呢?是在創立之初,而中間又隔斷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學校還能被稱之為百年老校嗎?又或許追溯到古代的時候,所創立的私塾和書院,這樣的院校真正的能夠連續的傳承至今嗎?想必每個人都會搖搖頭,而我認為的百年老校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氣息,就像以前我們所說的焦裕祿精神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只有形成這樣的精神才能夠連續不斷的為我們所傳承和崇敬。
  • 老武漢最有味道的一條街,沉澱了武昌城的百年時光
    百年來,世界變了,世界的變遷也變了。這是武漢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城市,也是長輩們最常見的記憶,但很難看到當時的繁榮。這個地方,在踏上俯瞰鸚鵡洲長江大橋的城牆後,會發現這裡既不是風景區,也不是現在網上拍照的紅店,也不是好奶茶,但它對武漢卻有著難忘的回憶。
  •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百年老校!
    ……北京的那些百年老校裡,藏著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秘密!9、10月份,北京市很多歷史悠久的老校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包括清華附中、附小百年校慶、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150周年校慶等。【東城區】據東城區教委周玉玲副主任介紹,東城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校有30多所,數量在北京市排在前列。這些百年老校這麼長時間能延續下來,自然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傳承。【學校檔案】1368年,一座名為報恩寺的寺廟尚未建成,明朝大將徐達便已攻進元大都。
  • 「尋訪百年老校」系列報導② 普寧一中:百年老校續寫新華章
    撫今追昔,普寧一中這座百年老校在時光流轉中經歷了哪些故事?「尋訪百年老校」的第二站,我們走進普寧一中,了解她百年的滄桑和輝煌。記者 林旗華 徐劍萍 通訊員 盧海瓊 歲月滄桑,「惠風亭」是校史的見證 尋根,到最開始的地方。在普寧學宮裡,我們通過觸摸歷史留下的印記,展開對普寧一中校史的追尋。
  • 鐘樓再添「百年老校」平岡「蝶變十年間」
    築夢百年,共譜華章。上周六(21日),常州市平岡小學建校100周年暨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成立10周邊辦學成果展示在平岡校區舉行,上百名實小教育集團的師生們通過自編、自導、自演一場主題為「蝶變」的晚會,傾情演繹了這所百年老校薪火相傳,跨越歷史發展的歷程。
  • 陽新縣實驗小學校長王義烽:讓百年老校煥發時代生機
    有著近30年教齡的王義烽,從鄉村來到這所百年老校,如何鑄造新的輝煌,肩負著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他給記者印象,從容、淡定、樸實,爽朗,而且視野開闊,彰顯出一種教育厚度與定力。他崇尚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當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作為校長,心中的辦學目標:創新歷史品牌,打造時代特色;牢記歷史使命,讓百年老校煥發時代生機。
  • 「江漢朝宗」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復活漢口風雲 見證城市變遷
    江漢區面向社會徵集與「江漢朝宗」有關的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以傳承創新進取的「江漢朝宗」精神和文化底蘊。  2月18日,徵集活動結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近萬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這些壓箱底的「老寶貝」,勾勒出「江漢朝宗」的變遷脈絡。  因水而立,長江漢水造就全國最大「江城」  交通興,則城市興。
  • 廈門百年老校…
    廈門百年老校… 2020-12-10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省襄陽一中:變革讓百年老校更有「含金量」
    一所曾經培養出卓越人才的百年老校,如何保持清醒,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變革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在創新求變中追求「更優秀」的發展,在改革強校的道路上找到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發展模式?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中學的課改之路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什麼是優秀?優秀的人有哪些特點?」
  • 蘇州這家百年老校的書法特色教學被專家點讚
    與會書法家陳鋼等專家學者在深入研討該校書法特色教學工作時一致認為:書法是與學校教學工作結合最緊密的一門藝術,書法也是學校師生最樂於接受最易入門的一門藝術。搞好書法教學,對學校「尚德、尚智、尚樂」的「三尚」教育理念貫徹實施起到積極作用。
  • 【校長視界】上海掛職記——百年老校 智慧盧灣!
    兩周的學習中,面對在國內影響力較大的教育先進地區,葛校長感觸很多,在他的總結日記裡,我們看到以下的內容,特摘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已跨入115周年華誕,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百年老校,歷史的積澱已經成為辦學的寶貴財富。「千尋之木始於苗,百川之水朝宗遙。海上首創女學校,胚胎國民此其兆……」百年前的女校之歌遙遠而悠揚,時時在梧桐樹蔭旁「智慧型」的校園中迴蕩。
  • 我國19所百年老校,武大建校時間最長,湖南大學歷史遭質疑
    在我國共有42所「雙一流」大學,其中有19所學校,建校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歷經了不少歲月的打磨、在時間的沉澱下才有了今天的輝煌。這些學校的名望一直從百年前,延續至今被眾多學子所熟知,不知道大家除了知道清華、北大歷史悠久還知道哪些學校?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19所百年老校。
  • 【一線看教育】興國一小:百年老校煥新顏
    近年來,秦安縣興國鎮第一小學堅持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注重文化引領,文化浸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將全面發展貫穿到教學全部過程,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百年老校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