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心底的感謝
以青春三年,羽化成蝶。感謝你,蘇軾,陪我掙脫厚繭,衝向蒼穹!
——題記
【這個題記,非常好,緊扣文題「感謝」二字。很多同學喜歡寫題記,可是有些題記卻與所寫作文沒有關聯,為題記而題記,不但不可取,反而成為敗筆。題記,或揭示主題或概括內容或交代緣由,不一而足,關鍵在於與作文有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是隨便一句話,放在正文開始前就行。】
你,二十歲,登進士科,才華橫溢,意氣風發,未來人生一片輝煌。正如剛入中學的我,迎著朝陽,踏入新時光。
【引出人物——你,而不點明姓甚名誰?故設懸念——寫作者心中有數,故意為之,構思巧妙可見一斑。】
與君初相識,已有非凡默契。暖陽之下,我揚起嘴角,三年,註定有你而伴。
不過轉瞬間,陰雲滿天。直言不諱,你得罪當權宵小,烏臺詩案,未來的輝煌寸寸碎裂。一紙貶書,你踏上了坎坷之路。回首遠望,殘陽如血,留給國都的,唯有飽含悲苦淚珠破碎的聲音。
【以精煉的語言,概述人物不凡經歷。】
此刻,我又何嘗不是滿腔苦澀?斷崖般下跌的排名擊穿了我的驕傲,鮮紅的分數比殘陽更刺眼,整個人如同包在繭裡的蛹,無助而又無奈,淚眼望穿雲煙。我卻看到:你竹杖芒鞋,安對風雨;遊承天寺,靜對悲涼;願人長久,坦對別離……你看向我目光堅韌而溫暖,眸子熠熠生輝;我看向你,堅定地點了點頭。
【反觀自身並與「你」的經歷有機結合,作者尋找的契合點非常好,都是失利。不過,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哀怨苦痛的訴說——不然,就成了怨婦,而是從目光中看到光亮,從而引出下文的「變」。我一向注重作文的這種「變」——這種「變」才是寫作的亮點所在,更是寫作的價值點所在。這種寫法,值得借鑑。】
從此,窗外明燈又多了一盞。在你左牽黃犬,右擎蒼鷹,縱馬驅馳,席捲平岡時,我在書山卷海中,執筆不懈戰鬥;在你義賣字畫,為西子湖再添亮麗堤岸時,我在用一支支用盡的筆芯,為知識築起牢固長堤。漸漸地,厚繭似乎被掙脫。我捧著讓人刮目的試卷,對你的背影,深鞠一躬。
【並肩作戰,成績傲然。「你」的成績與「我」的成績,熠熠生輝。】
窗外灑滿月光,你站在路的遠方,以樂觀之爐,將一縷月光煉成一根心靈的拐杖。我披著月的皎潔,追向你,追向你堅定而有力的背影,追向你的遠方。
【詩意語言,充滿力量。文中「我」與「你」兩條明線,始終並行不悖,緊密相連。】
感謝你,蘇軾!三年以來,這份感謝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底。感謝你給予我力量與安慰;感謝你化為光,照亮了我前進的路;感謝你,助我衝向蒼穹!
【點明「你」這一人物,其實,聰明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已經根據相關詞句,判斷出「你」就是蘇軾,不過,文章結尾點明還是很有必要的,解開包袱,與題記遙相呼應。】
附原文點評:
這篇作文視角獨特,構思新穎,語言洗鍊,頗有文化韻味,藏在心底的是「感謝」,而感謝的對象是「蘇軾」,獨特的選材角度令這篇文章馬上擺脫了選材的平庸脫穎而出。不僅如此,文章設定了「兩明一暗」三條線索,併線而行:蘇軾和自己的經歷是兩條明線,破繭成蝶是暗線,三條線索明暗相扶,大大增加了藝
術的張力。另外,對蘇軾經歷和詩詞的化用,對蘇軾給予自己鼓勵的感情,都通過典雅洗鍊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文化底蘊和文字功底。(王祥飛)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