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校長嚴欽熙:「對生活的熱情」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020-08-27 廣州日報人物在線

6月22日上午11點,中大附中校長嚴欽熙將《中國青年報》刊登的一篇《承認局限,或許是實現夢想第一步》的剪報貼到中大附中的剪報欄裡。一同張貼的,還有《廣州日報》的《「司機高速直播」悲劇莫重演》、《南方周末》的《建立教師行為規範,幫助小學生抵禦軟暴力》等內容。「我堅持給學生剪報,已經有十來年的時間了。一會把這些集子送給你們。」他一隻手抓著四本剪報集,一邊一步邁兩級地上樓,身影有點像個運動員。

帶記者參觀了中附校園和圖書更新很快的圖書館之後,嚴欽熙以同樣的動感和熱情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經歷。在他看來,和學習成績相比,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情」更為重要。他說教育的起點是:「平等、尊重、信任和真愛」。

剪報欄前的嚴校長

在校園博客裡用詩歌、文章與師生溝通

進入校長辦公室,嚴欽熙打開了電腦,向記者展示了中附學生十幾年來上千篇的「國旗下的講話」原稿和定稿。每一篇稿件,嚴欽熙都要認真審看。行文和鋪陳方面的問題,他就隨手改了,如果是觀點上的問題,他一定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在中附的校園博客上,記者還看到了該校很多老師和班級的個人博客。在今年特別的疫情期間,嚴欽熙寫了不少的個人作品,有詩有教育散文和隨筆。今年《教師月刊》第二期、第三期就有他的作品。

記者在中附校園博客上看到,自從2007年以來,嚴欽熙已經在上面發表了640多篇帖子,其中90%是原創。「除了我,學校老師們都在校園網開了博客,希望和師生平等交流,創造人文、思辨、有品位的育人氛圍。老師、同學、家長們都可以輕鬆地讀到,可以方便地就一些話題留言、探討、交流。」

嚴欽熙在中附校園圖書館

每年保持認識300多個學生 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

在校園網上,記者還看到了嚴欽熙寫的《認識學生12招》。「現在,我每年保持認識300個以上的學生。」他認為,能夠叫出學生名字,對學生是尊重。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和關心,是教育的第一步。

周有光老先生講過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常規,沒有奇蹟。每年保持認識300多個學生,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這是奇蹟嗎?不是,首先是用心。當你認為,認識學生是對學生的尊重的時候,你就會去這麼去做。不跋扈,不擺架子,平等尊重師生,才能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教育的起點是:平等、尊重、信任和真愛。『真愛』不是裝出來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愛,是公允的愛。」

和成績相比 「生活的熱情」更重要

針對近來國內校園中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嚴欽熙談了自己對於「學習成績」的看法。「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學校和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但不是全部,也不是唯一的任務。家長首先要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成績,性格、外貌、與人相處的和諧程度、交流的溝通的能力等等,都是考量的重要指標。學習不只是把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等中考、高考科目成績搞好就行了,體育、美術、音樂課也是學習,社會實踐、科技活動等都是學習。」

「學習還有一個內容就是,對所有的新東西保持興趣和探索,願意去嘗試,在嘗試中獲得經驗、體驗。人際交往、閒暇時光的打發也是學習。還有,學生每天上下學在街上碰到一些問題,如交通問題等很多社會現象,他們去觀察、了解、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試圖找出解決方法,這都叫學習。當我們這樣理解學習的時候,就會讓青少年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如果只把學習聚焦到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可能會敗壞了青少年對生活的熱情。」

「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是,升學率是綁架了學生和家長的。升學率把所有的人都收窄到中考、高考上面:如果你的中考、高考不理想,就說明你學習不好。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往前發展,學習是個很寬廣的東西。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範疇內,孩子的興趣愛好,至少不應該受到譴責和批評。當家長這樣來對待成長中的孩子的時候,張力就大多了,放過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 嚴欽熙舉例說:「相比較內地其他城市,在廣州生活的時間越長,我就發現學生的學業成績也並非那麼的重要,倒是他們學業成績外的其他素質更重要。中附首屆高中畢業生到今年已經超過20年了,當年的80位左右同學現在分布在海內外,都有自己滿意的生活和工作。」

學生的作品讓嚴欽熙最為驕傲

談升學:減少急功近利的心態

談及升學壓力,嚴欽熙認為,「我們大家現在是被一種大的氣候烘烤著,其實有時候,可能反應過急了一點。應該說,我來廣州這23年,從廣州的整體教育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的改善,還是教育經費的投入、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的指導等,比原來都有很大的進步。現在,學校間的差距比過去還是小一些,所以對於升學,家長們不必過度的反應。」 嚴欽熙建議家長樹立正確觀念,減少急功近利心態,與學校一起,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家長首先應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學習態度端正,願意學習,還有與人交往的能力,保持對社會、對世界的觀察等等,這樣,孩子將來總會有發展。僅從收入角度看,現在在廣州,年薪30-40萬左右的好多人,他們未必都是從很好的中、小學校畢業的,但是後來他們都能有一門專長或專業知識,並因此而獲得比較體面的收入。比如我們周圍的好多同事、朋友,或其他我們接觸到的人,不勝枚舉。所以,家長不妨淡定一點。」

「現在,政府花了很大的精力來建設職業類的學校,但大家還是覺得職業學校好像低人一等,其實職業學校一點都不低人一等。那些即使從綜合性大學畢業的學生,最後找到的不都是一個職業?開挖土機、修空調、修各種城市管網、城市管理事務、金融服務、酒店管理……都是職業,這些工作裡最重要的是技能。國有企業的很多工作人員也是屬於職業類的,他們的收入並不低。」

「我是農村出來的娃」

問起他的成長經歷,嚴欽熙說「我出生在湖北荊州江陵縣的鄉下,在村裡讀完了小學、初中,又去鎮裡讀高中。那個時候,我們初中一個班,考到鄉裡讀高中的有三四個人,考到鎮裡讀書的,只有我一個人。每天單程要走1個多小時五六公裡路去上學。春夏季,天亮得早還好,冬天基本要走半個小時天才亮。都是泥濘的道路。那是生活在城市裡人體會不到的。」小時候,嚴欽熙特別愛讀書,但沒什麼書讀。「小時候,書基本借不到,要是在哪裡弄到了,就視如珍寶。記得村裡有一家祖父、父親讀過私塾的人家,他們家有一本《三打白骨精》的連環畫,應該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初的一個小冊子,是繁體漢字,那時候覺得好羨慕。」工作後有了點錢,他就拼命地買書。「離開湖北的時候,5000多冊新舊書放在嶽父的家裡,後來都被人偷走做廢紙賣了。那些書都是我一本一本淘的。」

1984年,嚴欽熙大學畢業,開始在湖北荊州中學擔任英語老師。1997年離開荊州中學來到中大附中,轉眼已經23年。「我想,這麼多年下來,如果說有一點經驗可以總結的話,對我來說,就是『動腦筋』『想辦法』,凡事用心去做。」他從科任老師班主任年級組長,到德育主任,到副校長校長,一路走來,不喜張揚,踏踏實實。在他看來,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健康、有獨立思考能力、內心世界自由、有尊嚴的人。「學生品行良好、人格健全、身心協調發展、學業成績儘可能優秀。成年後的他們首先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解決自己和家人的物質生活,不給社會增加負擔,在此基礎上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發揮自己最特長的優勢,為他人為社會作儘可能多的貢獻。他們關心自己和他人的福祉,用合乎法律法規和道德的方式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權益。他們關注社會變化,推進社會發展。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世界向良善的方向發展做出貢獻。」

文/圖/視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陳憂子

相關焦點

  • 中大附中「剪報校長」嚴欽熙:建議家長減少急功近利心態
    嚴欽熙一隻手拿著四本剪報集,一邊一步邁兩級地上樓梯,身姿頗有運動員的風採;帶記者參觀了校園和圖書館之後,嚴欽熙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在他看來,和學習成績相比,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情更為重要。他表示,教育的起點是「平等、尊重、信任和真愛」。 校園博客增進師生交流 進入校長辦公室,嚴欽熙打開電腦向記者展示了該校學生十幾年來上千篇的「國旗下的講話」的原稿和定稿。
  • 中大附中:「雲梯計劃」優秀生可享中大自主招生優惠和大額獎學金
    南都訊 中大附中今年繼續與中山大學合作開設「雲梯計劃」課程,優秀學生可獲得中大自主招生優惠。13日,中大附中校長嚴欽熙做客南都「衝鴨!中考名師來加油」系列直播,介紹了中大附中的特色課程和辦學理念。據介紹,今年該校高一招收4個班,其中一個班為新課程實驗班。
  •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嚴欽熙校長-校長新聲-中國教育在線
    嚴欽熙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校長簡介 嚴欽熙,中學高級教師,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書記、校長。 嚴欽熙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嚴欽熙,中學高級教師,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書記、校長。
  • 廣報探校 ▏收到中大附中四大神秘禮物 看完後孩子們和校長聊嗨了
    11月24日15時,中大附中探校團準時發團。十組家庭跟隨著求學君的腳步,來到了這所久負盛名的學校。這次探校活動,學校作了精心的準備,校長嚴欽熙親自接待了家長和同學們。為什麼中大附中的講話這麼接地氣和大膽呢?嚴校長告訴大家,在中大附中,誰來當發言者並不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只要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看法是比較有價值的,表達有條理有邏輯的,就可以成為發言者。有許多成績普通,平日裡不顯山露水的同學,發言後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成績進步明顯,人也愈發自信了。也有時候,老師會故意找比較膽小的、內向的同學,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他們突破自己。
  • 青春有你,放飛夢想,迎接未來---中大附中初中2019屆5班畢業視頻
    我們是中大附中初中2019屆5班的同學,先通過一段短視頻,回顧一下我們的三年學習和生活點點滴滴。準備好了嗎?精彩即將到來中大附中就這樣安靜的守在珠江南岸中山大學校園一隅,靜謐,淡然,不事張揚。還記得初一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早晨,媽媽和身邊所有人報喜那愉悅的語氣;還記得第一次參加軍訓時候的稚嫩眼神,既期待又忐忑得睡不著的輾轉反側; 第一次走進中大附中校園,博學樓下明亮的文化長廊,歷史名人牆震撼著我,我們清晰地感受到博學慎思的傳承,
  • 一文更懂中大附中!
    在中大附中讀書,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學校有哪些特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大附中今年的高考成績穩步上漲。高優上線首次過百,達103人,上線率55.38%,較去年上升6.35個百分點。本科率97.6%,略漲0.18個點。中大附中每年的中考成績都是位於海珠區前列。今年中考總分平均分703.5分,770分以上4人,750分以上15人。
  • 第九屆紅姐姐服務學習開學典禮在中大附中舉行
    在張主任的指揮下,服務學習小夥伴們演練了集隊、迅速安靜、響應口號等,培養了紀律觀念;小夥伴們還在規定時間內迅速分組,認識新朋友,選出小組長,展示了出色的社交能力;中大附中張卓宇同學自薦擔任紅姐姐汶川服務學習團隊大隊長,鄭重地從張主任手中接過了隊旗。 本次開學典禮,有來自不同行業的精英代表。
  • 中大附中初中生校內活動吐槽作業多獲校長點讚,老師稱將有所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校長嚴欽熙對該同學的觀點表示認同。9月29日,嚴欽熙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能有理、有據、有節地向學校提出意見是一件好事,希望孩子們表達觀點時不要太顧慮大人們的眼光,大膽講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面對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該校初二年級級長馬風華老師表示,將會平衡國慶7天假期各科作業的數量,讓學生們在假期內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不因作業多而感到有壓力。
  • 微校說|中大附中沒有獨到之處?沒有什麼優勢?
    分享名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搭建更權威、更便捷、更專業、更新穎的家校溝通橋梁。新學期開學了,2019小升初也來了。我們就家長幫家長關心的問題,採訪了各大名校。本期是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下簡稱:中大附中,或者中附)名校訪談。
  • 在附中綻放——中大附中初三學生黃詩婷的故事
    ,面對著未來三年的附中生活,心裡充滿著對未知世界的期待,還有一絲忐忑……但是當我剛剛走進校門,迎接我的是門衛叔叔的微笑和問候,我的那種擔憂頓時煙消雲散——這註定是美好的三年!(圖:我在「發現中大」活動中)這裡的老師平易近人,循循善誘,他們不僅能耐心的解答我們的疑問,更多的是關心我們身心的健康成長;這裡的同學活潑可愛、積極樂觀,我們在學習上能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課餘時間學校的各項集體活動中,我們團結一致,凝聚起最強大的力量為班集體爭光。
  • 中大附中番禺分校開學,設施好到你想不到
    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浦島上的中大附中番禺分校今天開學啦!該校佔地9萬平方米,由中大附中原校長廖珂擔任校長,中大附中管理團隊直接管理,近一半老師有在中大附中工作經歷。今年初一招生工作是與中大附中本部一起進行,以統一標準進行考察,錄取時雙向選擇。
  • 中大附中番禺新校區 今年首招小一初一新生
    想上中大附中今年又多一個選擇!南都記者獲悉,由廣東恆潤華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與中大附中合作打造的中大附中番禺分校,今年開始招生。招生範圍以廣州為主,輻射全國,不限戶籍。今年首招小一新生6個班約210人,初一新生8個班約320人。
  • 探校:中大附中,揭秘70.9%學生上高保線的老牌民校
    上周末,中大附中開啟2021年校園開放日報名(開放日於元月3日舉行)。消息才出一天,名額就已被搶空。為什麼中大附中受到這麼多學生和家長的追捧?我們一起來探校!據了解,中大附中招錄比例超20:1,競爭較為激烈。2019兩次活動,簡歷和官網意向報名,後通過海珠一個的課外活動組織通知選中學生名參加研學活動。校內成績290以上+校內評價優秀+有一定拓展的同學可以將中大附中作為目標學校。
  • 2010年中大附中招生簡章
    「以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基礎」是中大附中的辦學理念;依託中山大學內涵發展、辦精品名校是中大附中的辦學目標;科技教育、高中新課程實驗、美術課程拓展、教授講座課程凸現中大附中鮮明的辦學特色,近年來有8位學生因科技競賽獲獎取得大學保送資格被上海財經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名校錄取。  中大附中教育教學成績顯著。
  • 坪石先師文叢(41):我對朱家山年代中大附中的回憶
    因此附中學生生活質樸,一心向學,雖然抗戰時期物質條件較差,但精神方面的充實,使附中師生不但成績優秀,愛國抗日,樸實勤奮也在校內蔚然成風。上述活動豐富了朱家山時期附中的校園生活,使校園不僅有良好的讀書風氣,課餘生活也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 港中大校長來皖謀劃「掐尖」
    為了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報考,除了已有的入學獎助學金、學業獎學金外,港中大(深圳)今年還將增設「不看高考成績」的博文獎學金,目前已經啟動申請。  校長面對面  安徽學生刻苦又開放 今年增加招生計劃  「你們八中輸送的6位同學都很優秀,到我家裡吃過飯。」
  • 師大附中校長邵志豪:高二同學們考試的成績差異也會越來越大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首先我代表學校、代表老師們歡迎大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中來,看到你們整齊劃一、充滿青春激情的表現,我們非常高興!同時,我也要向今天受到表彰、獲得獎學金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經過過去一年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和綜合表現,獲得了榮譽,這既是對你過去的肯定,更是對你未來的勉勵!希望同學們以今天為開始,度過充實而美好的高二!
  • 中大投100億建珠海校區 中大附小附中明年招生
    原標題:中大投100億建珠海校區   9月1日,珠海市高新區管委會和中山大學舉行中大附中、附小合作辦學籤約儀式。記者獲悉,中大將投資約100億元建設珠海校區。中大附小、附中兩所公立學校計劃於明年9月1日正式開學,招生規模分別為1080人和1350人。
  • 珠海中大附中附小開學 迎首屆千餘名學生
    8月31日上午,珠海中山大學附中、附小舉行開學典禮,該校迎來了1000餘名首屆學生。校長朱子平表示,對辦好這所新學校很有信心,因為這是中山大學、珠海高新區和當地老百姓共同的願望。2016年9月,珠海高新區管委會與中山大學籤訂了《中大附中、附小合作辦學協議》,是地方政府利用高校資源優勢,發展地方基礎教育,提高地方基礎教育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一大舉措。按照協議:中大附中、附小佔地共計5萬餘平方米,建設投資共計約1.5億元,由高新區管委會提供用地和資金;中山大學為中大附中、附小遴選經驗豐富的校長,為學校的後續發展創建平臺提供助力。
  • 專訪|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成全教育 成就孩子的一生
    「在自主招生中,有很多學校探討青大附中考得好的秘籍是什麼?其實沒有,學校就是注重孩子的基礎,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我認為這才是教育的根本。」張校長笑著說。那青大附中又是怎樣抓基礎教育呢?據介紹,學校堅持貫徹孩子的「兩慣」教育,即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兩個習慣的養成,學校特別關注也特別地重視。這一點也是青大附中的孩子特別受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