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一名初中生在校內活動上以《這些作業真的有用嗎?》為題,面向全校師生「吐槽」暑假作業太多,引發廣泛關注。他在發言中提到,學生把心思放在怎麼完成,而不是怎麼完成好作業。他還向學校建議以大課題的形式聯合出作業,增強各學科之間的連接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校校長嚴欽熙對該同學的觀點表示認同。9月29日,嚴欽熙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能有理、有據、有節地向學校提出意見是一件好事,希望孩子們表達觀點時不要太顧慮大人們的眼光,大膽講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面對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該校初二年級級長馬風華老師表示,將會平衡國慶7天假期各科作業的數量,讓學生們在假期內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不因作業多而感到有壓力。
初中生吐槽「大千世界眼前過,只留作業暗神傷」
9月9日,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校內活動上,該校初二9班的學生李西涵以《這些作業真的有用嗎?》為題,面向全校師生發言。演講中,他大膽提到,暑假作業讓人心力交瘁,「大千世界眼前過,只留作業暗神傷,我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作業上,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忽略了父母的愛......」
李西涵在發言中還表示,暑假作業除了多,各學科間連接性也不強。學生把心思放在怎麼完成,而不是怎麼完成好作業。他向學校提出建議,希望能統籌各科,以大課題的形式聯合出作業,在保證各個科目學習時間的同時,作業能有更好的完成效果。
李西涵的發言稿隨後被上傳至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微信公眾號。李西涵媽媽向南都記者表示,李西涵在今年暑假初拿到了學校的假期作業,感到作業量較多,於是暑假中的一天外出在咖啡廳歇腳時,拿起手機寫下這篇文章。
李西涵也表示,最初寫這篇文章只是想發發牢騷,也在思考學校是否能通過大課題的形式聯合各個科目出作業。結果在8月底被班主任老師發現了這篇文章。班主任老師將此文章報告給校長嚴欽熙後,立即得到校長的讚賞。嚴校長隨即將文章略作修改,並請李西涵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校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9月29日,該校校長嚴欽熙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們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嚴校長表示,希望孩子們表達觀點時不要太顧慮大人們眼光,大膽講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他表示,學生們沒有拘束地思考,或許有時會稍顯稚嫩,但實際上確是他們這個年紀最質樸、最真實的一面。
嚴欽熙告訴南都記者,學生能有理、有據、有節地向學校、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建議意見是一件好事,學校也可以通過此方式傾聽學生們的真實想法,加強師生間的溝通。
嚴欽熙表示,學校鼓勵學生撰寫發言稿,並承諾對每一篇講稿認真對待,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一種方式。
另外,針對學校作業的問題,嚴欽熙向南都記者表示,無論是假期作業,還是日常作業,目前各個年級科目組長都通過精選精編為學生布置作業,各年級級長也會負責協調各科目作業量的平衡問題。
此外,本學期一開學,學校初二年級還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學生對作業的看法。「目前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作業量適中。」初二年級級長馬風華老師告訴南都記者,對於接下來的國慶假期作業,年級將組織各科任老師開會,平衡國慶7天假期各科作業的數量,讓學生們在假期內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不因作業多而感到有壓力。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黃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