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午12時許,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第2幢居民樓突然整體垮塌,造成一死一傷,所幸之前接到報告後居民撤離及時,沒有造成更大傷亡。這幢建築建成僅23年。據悉,接受寧波市政府委託,省相關部門已派權威專家赴甬調查,我市建設部門也在密切關注事故的調查結果。
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出消息的網友,用「目瞪口呆」形容眼前這一幕。本報微博「@金華日報_新聞現場」轉發這條消息後,有不少市民擔憂:自己或自己父母居住的房子也是類似二三十年房齡,這些老房子的質量如何?
市區老房質量參差不齊
市區江北馬路裡一帶有一批老房子。緊靠環城小學有幾幢四層高的沿街老房子,走進圍牆小院,樓房牆壁斑駁泛黃,不少地方還用水泥修補過。
一位老大爺說,這些房子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房齡近50年。這麼老的房子現在還結實嗎?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老奶奶開出一條門縫說:「這些房子雖然老舊,但質量很好,不會有什麼問題。」
管理這排老房子的婺江物業相關負責人方女士說:「這些老房子的主要問題是漏水。因為天花板一般使用空心板而不是現澆,容易滲水。」至於牆體開裂,倒是從來沒有接到過反映。
住在市機關老宿舍7樓的毛阿姨說,她家的房子建於1993年,天花板表面有開裂現象,樓下住戶的房門要是關重一點,她家房門也會顫抖。
「馬路裡一帶的房子還算好的。蘭溪門菜市場附近李園路上的房子更老舊,而且質量不容樂觀。」明月樓社區工作人員劉魯軍說。
李園路是蘭溪門附近的一條小巷子,85歲的李金芳老人住在一間平房裡。他說,這幢房子是妻子邵桂妹家裡留下來的,是以前環城村的農民房,邵桂妹就在這裡出生,今年已經71歲。
老房子周圍多是高樓大廈,周邊街道也比以前地勢高,每到下雨天,外高裡低的地勢導致屋裡水漫金山。雖然新刷過一層白灰,老房子的木柱子和木梯仍破損明顯,天花板也漏洞百出。
劉魯軍說,這樣的老房子挺危險,遇上颱風天氣,居委會工作人員都要到李金芳家做工作,勸兩位老人暫時轉移。
二手舊房裝修亂象多
在市區江北的市機關老宿舍,住戶們對老房子裝修很敏感。「有時聽到居民樓裡有新搬來的住戶裝修敲牆,就擔心會不會敲承重牆。」住戶毛阿姨說。有的住戶是因為學區才買這裡的房子,有的用來出租,可能不會很關心裝修對房屋質量帶來的影響。
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的方女士表示,小區住戶比較謹慎,碰到這種情況會來詢問物業住方是否規範申報過。
「小區進行裝修的新住戶,一般都去建設局相關部門申報過,也在物業備過案。」方女士說,如果沒有備案就裝修,物業會上門要求住戶申報備案。
今年以來,市建設監察支隊每年接到200多起關於裝修亂敲牆的舉報,工作日日均接到一起,大部分是關於老房子的,因為新小區的裝修普遍有物管監管,住戶的維權意識也比較強。昨天,該支隊渣土大隊查處了幾個亂倒建築垃圾的外來務工人員。為首的貴州人說,他手下有120多人,專門從事敲牆等裝修業務。
該支隊曾查處一起發生在南苑小區的裝修糾紛,現場跟央視春晚小品《裝修》差不多:透過敲破的牆洞,一片牆倒在鄰居床上。敲牆的人辯解說,這堵牆的沙灰質量比較差。
據了解,市區像南苑這樣的「老小區」不少。單純一戶敲一個門洞可能不會影響整體安全,如果大家都亂敲,使承重結構承載力失衡,房屋就會整體出現險情。前幾年,溫州、廣東都發生過整幢樓倒塌事件。
市建設監察支隊工作人員介紹,儘管金華的裝修報批制度在全省做得算好的,如果寧波塌樓事件調查結果出來是亂裝修導致,他們將加大監管力度。
如何鑑定老房是否危房
塌樓事件發生後,寧波迅速著手全面排查危舊房。這幾天,寧波市住建委網站的「主任信箱」每天都有數十封反映房子質量的信,寧波當地媒體也紛紛開通危房投訴熱線。
那麼,金華市民應該如何鑑定自己住的老房子危險與否,發現危房後怎麼處理?
根據2004年頒布的《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危險房屋是指「結構已嚴重損壞或承重構件已屬危險構件,隨時有倒塌可能,喪失結構穩定和承載能力,不能保證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地產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市民如果需要進行危房鑑定,可以和他們聯繫(電話82377510);各縣市區要進行危房鑑定則與當地建設部門聯繫。
這位工作人員說:「申請危房鑑定的房主不是很多,一年下來沒幾次。目前鑑定是免費的。」不過,申請危房鑑定應符合幾個條件:要以幢為單位,「單獨的某個套房出現牆體裂縫、不影響房屋整體安全的,不提供免費鑑定服務」;視房屋破壞情況而定,房屋底部牆體出現大的裂縫、地基下沉等現象,和房管處聯繫後工作人員會上門勘查鑑定,「一般性的室內裂縫大多屬於粉刷層裂縫,不提供上門鑑定」。
如果發現一般性的牆體開裂現象、尚未達到危房性質的,該找誰鑑定房屋安全呢?據了解,目前金華市區還沒有專業的鑑定機構,杭州有,但要收費。市民如果有這方面的鑑定需要,還得和杭州的相關機構聯繫。
如果經鑑定成為危房怎麼辦?工作人員介紹,危房有四種處理辦法:觀察使用、處理使用、停止使用、整體拆除。「房屋所有人對經鑑定的危險房屋,必須按照鑑定機構的處理建議及時加固或修繕治理,產生的維修費用等則根據產權性質,誰的產權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