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最出名的一首詩,語言含蓄,感慨深沉,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020-12-14 最美詩畫

臺城,也就是苑城,舊為六朝臺省和宮殿所在,曾是天下最繁華之處,然而,待到詩人韋莊登臨之時,卻早是今非昔比,一片荒蕪了。面對這種滄桑巨變,詩人撫今追昔,不免生處許多感傷情緒。

《臺城》

唐代: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首句即從美好的江南春景寫起。詩人登臨臺城,放眼望去,只見絲雨無邊,春草繁茂,萬物都籠罩在一片迷濛之中。置身其間,連帶詩人自己的意識也變得恍惚起來了;一切都如此夢幻。大概六朝也不曾存在過吧?它們的興廢存亡恐怕只是夢境一場吧?如果不是夢境,何以臺城的春色歷經變遷卻依舊美麗如故呢?這一念頭在詩人的腦海中長久盤旋,以至於詩人回過神來,想到六朝的所有過往竟在短短的三百年裡灰飛煙滅,只剩下不解人事的鳥兒獨自啼叫,仍不由自主地產生「三百年間同曉夢」之感。此處「鳥空啼」的「空」字,出自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鳥兒空作啼叫,無人傾聽、欣賞;而是再悅耳動聽的啼叫也挽留不了逝去的歷史。可見短短三字,卻蘊含了深刻的物是人非、人世滄桑之感。

在詩人看來,非但鳥兒不解人意,臺城的楊柳更是無情。它們不管世事的興衰更迭,也不管人間的苦痛悲哀,依舊年年自綠,欣欣向榮,在煙霧籠罩的十裡長提上隨風搖曳。薄情至此已叫人生厭,更可恨的是,它們竟然還不了解詩人的心事,故意讓憑弔歷史遺蹟的他遙想當年繁榮昌盛的局面,引起昔日繁盛而今日衰敗的無限感傷和惆悵。無怪乎要招致詩人的遷怒了。事實上,這種遷怒是詩人苦悶不得發洩的特殊表現。他之所以責怪楊柳無情,正在於自己的多情和傷心。對於身處末世的詩人來說,唐朝的衰敗覆滅已經是大勢所趨,自己雖然有心挽救但又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六朝的歷史再次重演,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

此詩在藝術結構上頗有特色,雖然是憑弔古蹟,卻不對古蹟作正面的描繪,也不直接抒發哀悼之情,而是採用側面烘託的手法,著意渲染氛圍,寄寓言外之意。全詩雖憑弔古蹟,意多傷感,然而主旨卻不為懷古而懷古,而是在歷史感慨之中暗寓傷今之意,表達對於唐朝衰亡的強烈哀悼,具有感染人心的藝術力量。

相關焦點

  • 花間派詩人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詩,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臺城》是唐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詠史懷古詩,臺城在唐朝末年已經是荒廢不堪了,韋莊生活在唐朝末年,這時期的唐王朝已經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盛世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韋莊遊歷江南,在目睹六朝古都金陵繁華銷盡之後,作此詩以抒發世變時移的感慨
  • 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
    下面介紹鮑照的一首詩,委婉含蓄,最後6個字更飽含哲理。代夜坐吟南北朝:鮑照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霜入幕,風度林。朱燈滅,朱顏尋。體君歌,逐君音。不貴聲,貴意深。漢樂府詩中曾有《夜坐吟》的題目,李白、李賀等詩人都曾用這個題目,創作過一些詩篇,鮑照也是用其表達自己的感受。詩的開篇就展現了一幅凝重深沉的氛圍,寒冷的冬夜裡,你坐在窗前吟唱,歌聲還沒有響起,我已知道你心裡怎麼想。含聲未發已知心,表達了一位知己的感觸。鮑照出身貧寒,不僅為前途擔憂,甚至有時還饑寒交迫。
  • 韋莊夢中驚醒,寫下一首孤獨的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字字入心
    其實在唐代像他一樣難以入睡的還有韋莊,韋莊不是因為落榜,而是因為漂泊。韋莊在夢中驚醒,寫下一首詩,將孤獨之美寫絕了。《含山店夢覺作》唐 韋莊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 多少臺城憑弔詩,總被「六朝如夢」四字說盡,韋莊《臺城》
    詩中江雨江草臺城柳,煙籠堤,寫的都是典型的江南景色,但和天淨沙秋思全由名詞構成的意象讓讀者由此生發無限感慨有所不同。這首臺城的代入感更為強烈,名詞之外,韋莊所用的霏霏,夢,空,都是在反覆渲染內心的迷惘與虛無,表現出對於一個時代沒落的預感。正因為如臺城引發不僅是個人的情思,更多的是對歷史長河中時代命運的感慨。
  • 王昌齡的一首望月懷人詩,蘊含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值得一讀
    他的詩語言精煉、意味渾厚,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七絕聖手」之稱。其實,他的五言古詩也不乏精品之作。《唐詩三百首》收錄的《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就非常有名,值得一讀。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裡其如何,微風吹蘭杜。
  • 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那韋莊的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充滿了一種悲痛之感,特別是他在遊歷了江南,來到金陵參觀了六朝古都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為此信手拈來間,也是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名篇《臺城》,這首詩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通篇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悽美,把六朝古都的繁華,以及過後的落幕,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令人讚嘆不已,而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是最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韋莊很經典的一首詞,哀惋悽美,開頭就不凡,結尾更感人!
    韋莊與溫庭筠並稱為「溫韋」,是我國晚唐五代時期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溫、韋詞在內容上基本沒有差別,不外乎旅愁閨怨、合歡離恨。但在風格上,兩人卻截然不同,溫詞濃豔華美,而韋詞注重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情感表達比較真摯、深沉。如《女冠子·四月十七》。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但是要說起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非《秋夕》莫屬,這首詩文藝氣息十分的濃厚,又彰顯了杜牧「哀而不怨」的寫作精髓,開篇就是千古佳句,讀後讓人唇齒留香,其詩文也是驚豔千古,堪稱是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花間派著名詞人韋莊一首愛情詞,寫得纏綿悱惻感人至深,相思入骨
    韋莊是花間派最重要的詞人之一,他與當時的溫庭筠並稱為「溫韋」,兩個人都擅長描寫愛情,創作手法別具一格,常常是用女子的視角來表達愛情,這樣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宋朝的詞人也是經常模仿,但是很顯然溫庭筠和韋莊的詞別人是模仿不來,畢竟他們的對於情感的把握,還有優美的文風,那都是獨樹一幟
  • 唐代著名詩僧冒雨送人,最後14字別出心裁,委婉含蓄卻很有感染力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一個著名的詩僧冒雨送人,寫出的一首詩歌,最後14個字別出心裁,雖然含蓄委婉,但是卻極富感染力。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衝雨到江潯。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這首唐詩是唐代詩僧貫休的《春送僧》,是一首僧人送給僧人的送別詩。題目當中也說了這是一個春天。春天的離別向來最容易有詩情畫意,王維唐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實就寫於「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一個春天。這首古詩的一開始,同樣也有關於春天的色彩。
  • 韋莊很有寓意的一首詩,往來千裡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韋莊,字端己,杜陵人,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他的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後世,曾任五代前蜀宰相,諡文靖。韋莊「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但是第一次考進士卻名落孫山,後來又屢試不第。 這個打擊不能說小,曾經成為他沉重的思想包袱,並且直接影響了韋莊的生活來源。
  • 劉禹錫很含蓄的一首詩,表面上寫天氣,實際上卻在寫愛情!
    含蓄是藝術美的一種理想形態,是藝術創作普遍追求的審美目標,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審美傳統。因此古代詩人為了追求詩歌的含蓄美,往往會藉助典故、物象等委婉曲折地抒發情感。如杜牧《贈別》一詩中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便是借蠟燭這一物象抒發離別的情感。
  • 愛姬被人奪走,韋莊無奈寫下一首詞,句句都是痛苦的相思!
    韋莊,字端己,是我國唐末詩人、詞人。其詩包蘊豐厚,發人深思,所著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為「樂府三絕」。其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詞派」代表詞人,並稱「溫韋」,代表詞作有《菩薩蠻》等。
  • 淺析劉禹錫《臺城》與韋莊《臺城》藝術上的精巧構思
    中國古代詩歌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抒發朋友間情意的送別詩、有描寫自然風光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田園詩、也有懷念古人、古物的懷古詩。詩人們通過憑弔古人、古物、古戰場等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 曹操最謙遜的一首詩,完美解釋了虛懷若谷,也寫出了他的野心勃勃
    但在意境上,藝術水平上,唐代以前已經有許多優秀而經典的作品流傳後世。例如大家熟知的《詩經 國風》、《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等等。這些詩歌有4言、5言,甚至至6言、7言,篇幅有長有短,押韻不固定,平仄不固定,但卻顯示出了詩歌最自然的風貌,有一種天然淳樸的美。其中「四言詩」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一種詩體。
  • 李商隱寫下一首諷刺詩,大罵皇帝昏庸無能,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
    諷刺詩是我國古典詩詞眾多題材之一。這類詩往往語言比較犀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體現出對社會、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也充分暴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王昌齡的名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便是委婉的諷刺主將的無能。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則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
  • 唐詩160《章臺夜思》(韋莊)
    沈伯時《樂府指迷》說「鍊句下語,最是緊要,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如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此說未免極端,但也說明隱喻是唐詩語言的一個鮮明特點。  頸聯點題,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來」。詩人用「芳草已雲暮」起興,襯託其守侯之苦。「雲暮」,即「遲暮」之意。芳草綠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來,可見詩人的失落與悵惘。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詩,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最著名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王維送別一位姓元的友人去安西時作的詩。而唐代要從長安西去,多在渭城送別,加上後有樂人將這首詩譜成曲,故這首詩又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全詩不加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了王維和友人的別情,情景交融,深刻雋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代表了盛唐送別絕句的最高成就,即便是譜成曲後,也是流傳千古的名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劉禹錫的這首詩,短短20字,卻寫出了古代中國人的愛情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視刀環歌》,便是劉禹錫的千古名篇之一。它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歌,主要用的是漢使招李陵的典故。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任立政「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意思便是暗示李陵可以歸還漢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