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2020-08-12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晉城新聞網

□慄園園

從教28年,擔任班主任18年,帶過9屆高中畢業班,2018年,他所帶班級1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4名考入北京大學,29名考入「985」,17名考入「211」,堪稱陽城教育史上的「奇蹟」。這位「奇蹟」的創造者就是陽城一中語文教師——馬克儉。

「好多人說語文課是一個橡皮課,不像數學課那麼更容易提高分數。」作為語文老師,馬克儉對這樣的話不以為然。他除了把語文教學集中在知識技能的傳授上外,更注重情感體驗、生命頓悟、心靈對話,將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演變成了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寬鬆民主教學。

在他的課程中,馬克儉組織開展了一節課名叫「名字中的語文」。「班裡一個學生叫王豔寧,一般意義上講,就是豔麗、寧靜,但從文言文一詞多義上來講,豔有豔羨、羨慕的意思,那麼豔羨寧靜,其實就是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思想表達,這樣去考究一個名字的意義,就更有深度了。」馬克儉說,他要求班裡的每一個同學都深度解析自己的名字,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遇到文言文詞語時,學生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深刻理解文言字詞,把枯燥無味變成了樂趣無窮。馬克儉還開設「地名中的語文」。「比如陽城,一般人認為是陽光之城,其實陽在古文中是山南水北,根據陽城的地理來講,就是太行山之南、濩澤河之北。這樣講起來學生們都非常有興趣。」

課外,馬克儉大力提倡學生們多看《中國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節目。「不能讓學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更應該讓大家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趣幽默的馬克儉讓班裡的每一位同學都愛上了語文課。

馬克儉經常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在他心裡,每個學生是不一樣的,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如果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尊重,就會有許多學生只顯現他的「差」,「善」的方面就得不到發掘、培養,他的優點就會萎縮以至消失,就必定成為所謂的「差生」。「學生以學習為主,但如果成績出現了倒退,不要簡單粗暴地認為他是主觀不努力,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班上有一位名叫張宇(化名)的同學,由於語文考試成績不理想,在語文課上總是少言寡語,缺乏信心。馬克儉發現這一情況後,主動找孩子聊天,並不時在課上提問,給予誇讚,漸漸地張宇重拾信心,不僅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還經常找老師交流學習,語文成績有了很大進步。馬克儉說:「每個學生都渴望被老師表揚,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這樣才會發現孩子們的身上有很多好品質。」

在教研路上,馬克儉始終保持赤子之心,做事追求細緻、力求完美。他將教學中的心得詳細記錄下來,歸納總結,反覆思考;每次聽完課,都主動向授課老師交流教學設計理念,「細嚼慢咽」地梳理完所有重難點後及時撰寫聽課反思。多年的努力,馬克儉收穫很多的榮譽:市優秀教師、省電化教學能手、省電教先進工作者、省模範教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他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他和學生一起學習,將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擺在首位;他和學生一起勞動,以身作則,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共同進步;他和學生一起遵守校紀班規,嚴要求、強管理,到達學校的時間比學生還早。「每當我站在講臺,我所做的就是韓愈在《師說》中所言『傳道授業解惑』。」他希望自己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師者的堅守。」馬克儉微笑的臉上透露著堅定。

相關焦點

  • 請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欣賞」一詞,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是不是自帶喜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收穫,進而能平復那些脾氣暴躁的父母心。最近一個月一來,小寶兒總是說「我來,讓我來~」,出門在外玩,發現外面好多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小寶寶,在嘗試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
  • 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
    進入校園,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聽著他們爽朗的笑聲,每一個學生真誠的向老師們問好,放好自行車後急匆匆的跑進教室。我想,每一個老師,當他進入校園,走上講臺時候,應該記住: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
  • 網友:我很笨,但請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那些天資比你差的人
    而我們班級裡經常考第一的那個學生,天天上課睡覺,考試照樣拿第一,簡直要氣死人。對我來說,每一道數學題每一個需要反覆分析驗證,生怕錯了,英語長句都如攀登高峰一樣吃力。對那些聰明的學生來說,隨便想想就會了。自己這種愚鈍的感覺,上班後依然揮之不去。領導,交代一件事情,別的同事一下子就明白了。而我還要琢磨半天。
  • 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教師李忠榮: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作為班主任,李忠榮關注班上每個孩子,同時也將愛灑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在她看來,班主任工作需要用真心對待學生,真誠地關注他們,另外還要有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才能將班主任工作做得得心應手,「班主任需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總是局限在初中這三年中,要考慮到學生在未來高中乃至一生的發展,所以要給他們培養能為一生發展奠基的珍貴品質,讓他們受益終生。」
  • 真正高明的家長,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90%的家長後悔知道晚了)
    人都是有優點的,只要父母願意以一雙愛的眼睛去欣賞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值得父母驕傲的。
  • 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
    這個周三的下午,我們迎來的了睿貝爾·超睿智學智愛之家活動,本期主題為《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不「完美」的孩子》,有焦點就會有盲點,我們要學會發現孩子偏差行為背後隱藏的潛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適當的讚美和肯定。
  • 拒絕「刻板效應」,家長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撕掉固有標籤
    文|迎迎編輯|迎迎讀書時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老師講過諸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差,以後也幹不了大事"的話,且不論身為一個老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有所缺失,就這句話而言,顯然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那麼,現實中家長用「刻板效應」看待孩子的現象有哪些?1、你一定做過,別人才都會這麼說有些家長固守著"空缺來風必有原因"的所謂道理,認為孩子一定是做過這樣的事,才會導致別人有如此說法,絲毫沒有考慮過消息的真假性。
  • 《我討厭下雨天》: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用處
    ,它也明白了「要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用處」。 在探尋關掉雨水「水龍頭」的過程中,阿布去詢問了各種小動物們的見解,知道雨水對它們很有用,而且如果沒有了雨水,它們的生活會異常艱難,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地看待一件事物,需要用多元化的視角去看待一件事物,一件事物也有有利有弊的情況。
  • 人生路上,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然而只要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若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優點,而忽略掉其缺點,那麼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將會受益無窮。01喜歡誇誇其談的人,雖然令人討厭,但也有其過人之處。有些人一出場,只要一搭話,就會滔滔不絕,談古論今,從上說到下,從死說到活,似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以至別人失去了聊天口味仍然誇誇其談。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nbsp&nbsp&nbsp&nbsp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nbsp&nbsp&nbsp&nbsp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
  • 不要讓孩子怕你,教養孩子是藝術,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
    教授:不要讓孩子怕你,教養孩子是藝術,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只要孩子知道,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一旦告訴父母,父母就會與他一起面對,他就會敢講。而且這種有人可依靠是一種非常好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使孩子長大後敢去探索新奇的環境,敢去陌生領域創業。
  • 用辯證的眼光看世界
    我們要善於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我認為辯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看待事物,例如一次考試的失利,看似使我們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同時也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由此可見,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愛因斯坦曾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事物,而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觀點,大家知道嗎?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當此之際,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準確把握當前複雜經濟形勢,堅定我國發展的必勝信心。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但綜合起來看,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 熊貓杯:請帶批判性眼光看待中國足球 用國民精神對待韓國隊行為
    熊貓杯:請帶批判性眼光看待中國足球 用國民精神對待韓國隊行為 北京時間5月30日,韓國隊U18在奪得熊貓杯冠軍後腳踩熊貓杯冠軍獎盃的事情仍在發酵
  • 朋友圈很火的句子:要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每一個不完美的人
    要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每一個不完美的人。8.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9.愛情有時候不比誰愛得更深,誰愛得更久,比的是誰愛的更賤。10.
  •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們
  • 用簡單的眼光看世界
    今天為大家準備了網絡上比較火的小學生文章,一起來欣賞一下。01學生一:《騙子》02學生二:《夏天來了》有時候不僅僅是我們在教育小孩,他們也在用他們那獨特的視角教育我們。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以後我們在面對小孩的時候,說不定還真得要虛心請教了。
  • 學會用命題人眼光看待考試是關鍵
    參與學習的數學老師們非常積極認真,有的老師每天都在學習群裡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也用愛學習、樂分享的精神感染著每一位參與者:數學課到底該怎麼上?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今天張老師對數學課也作了很好的詮釋。
  • 《小孩不笨2》:聰明的父母,用欣賞的力量成就孩子的一生
    感觸最深的是一點是:作為父母,要經常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善於發現小孩的閃光點丟東西是一種才華,打架也可以成為一種才華,這是一個多麼有智慧的媽媽,她用欣賞和愛的眼光看待孩子,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去挖掘孩子的潛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認為學習成績好才是最厲害的,殊不知,小孩子本身有很多的閃光點,比如懂禮貌、勤做家務、樂於助人等。聰明的父母,善於從小事中去欣賞和愛孩子。
  • 從心理學看人際交往,跳出思維定勢,用新眼光看待對方
    想要受歡迎,朋友成群,就要學點心理學小知識,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勢,改變看人的眼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極具傳奇色彩的哲學家赫拉克裡特斯曾說過: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在高中政治的教科書中也提到過:人不可能走進一條河兩次。每一件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當中,人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