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有什麼?中國留學生如何更好融入呢?

2020-12-15 金吉列大學長精選

拿到了offer,很多人就會開始憧憬自己未來的校園生活。但是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很多美國大學今年秋季開不開學還是未知數,對於原定今年入學的新生來說,如果不能去的話,肯定是很遺憾的。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有什麼?中國留學生如何更好融入呢?

1、有全職工作的心態

在準備申請美國院校之前,如果你是抱著減輕學習壓力,輕鬆混張文憑的心態,那麼還是勸你要慎重考慮了。在美國大學裡都是秉承「寬進嚴出」的模式,平均一周需要花費超過40小時的時間去完成作業(課堂內+課堂外)也屬於正常。逃課、作弊等等在美國大學中屬於非常惡劣的事情,最壞的後果就是開出學籍,所以在留學美國之前,還是要對未來的學習壓力有所準備。

2、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本專業的主修科目很重要,但是在美國業餘活動也得到重視,因為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其他技能可以得到拓展;認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時可以獲得很多業務管理、協調的能力。另外,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嘗試一些工作,學以致用,當然還有一份額外的收入,像助教、研究協助員等等,都是非常適合的兼職。

3、選定專業並不著急

與中國大學不同,在美國的院校中專業的選定可以在大二結束前再做決定,也就是說,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都會比較專注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並不急於去選定自己的專業。如果一時半會不知道自己擅長的地方,自己的愛好還沒有特別明顯,在美國的大學,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敲定自己的專業。

4、學會與導師保持互動

教授、導師不僅可以給自己的學習、生活提供很好的建議,同時,教授一封全面詳細的推薦信,將會給自己未來的工作和項目申請,帶來極大的便利。

相關焦點

  • 美國高校主動出擊 幫助中國留學生接觸校園文化
    原標題:美國高校主動出擊 幫助中國留學生接觸校園文化  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信蓮)據美聯社9月29日報導,部分中國赴美留學生融入當地校園、社會存在一定困難。考慮到中國學生人數眾多,有的美國大學專門開展課程、項目幫助他們。
  • 中國留學生增加 美國大學各出奇招助融入主流
    中國留學生增加 美國大學各出奇招助融入主流 2015-09-30 09:58:49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編譯報導,在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大學校園之際,各大學校方擔心,這些中國留學生通常自成小圈圈,與當地學生幾乎沒有交流,因此有的大學用中文廣播足球賽,有的在中國學生出國前即提供新生訓練,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融入美國學生圈子?
    中美文化差異導致的衝擊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不適應,剛開始的時候,即使託福滿分的中國孩子也不太容易融入美國學生圈。那麼,初到美國,我們應該如何減少文化衝突,更加輕鬆的融入美國生活呢?但是這往往是中國留學生的「死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和國內課堂環境完全不一樣啊!中國留學生一方面因為語言環境的改變而不適應,另一方面會覺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說什麼、怎麼說…….而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儘快突破自我,融入其中。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觀察美國學生是如何與教授互動的,語氣和動作是什麼樣的。
  • 準留學生,該如何更好地適應融入美國的學習生活?
    現今,越來越多的學子考慮出國,低齡留學也逐漸成為常態,但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難融入。他們往往需要花費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適應國外的留學生活。面對這種狀況該如何解決,今天美國英文學院(AAE)為大家分析其表現以及背後的根本原因。
  • 美國費城中國留學生用中文播報美大學籃球聯賽
    中新網2月2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在費城,著名的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 「貓頭鷹」(Owls)籃球隊每年都會吸引大批人潮吸引前來觀戰助威。而今年,在這些加油聲中出現了一些獨特的聲音——兩名中國留學生開始用中文普通話對天普大學籃球隊參與的賽事進行實況報導。
  • 留學生須了解的美國大學課堂文化
    又到了一年中申美學生收穫成果,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但外灘君仍要提醒,拿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很多「徵程」才剛剛開始。在美國定居十餘年,現為美國高中全職中文教師的遠方,最近在為我們總結出美國大學課堂的一些文化和特徵,並給了中國留學生4條建議。
  • 密西根大學校長:中國留學生學成歸國的那一天,我希望他們可以帶著一部分美國文化
    密西根大學2016年的最新數字顯示,大學秋季在讀學生共有40860人,其中國際學生5754人,中國大陸留學生數目為2444名,同樣拔得頭籌。施萊賽爾認為,不斷增加的留學生數目可以令大學在文化、智識和社會等方面更加豐富。不過他同時承認,中國留學生在社會融入上,面臨一些困難。
  • 美國高校日趨「中國化」 留學生們真的高興嗎?
    面對這些變化,美國有人歡喜有人憂。那麼對中國學生呢?當大學城變成「中國城」時,他們是絕對受益者嗎?  中國留學生成「大客戶」  一年為美國經濟貢獻268億美元  政府學校喜笑顏開:「快到碗裡來」  「2012年,我剛來這兒讀書時,新生見面會大概有兩百多人。
  • 「異國他鄉尋找安全感」:融入澳洲社會對中國留學生重要嗎?
    許多人認為,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說中文、看中文節目,成為了他們融入本地社會的絆腳石。一直以來,在如何融入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社會方面,華人社區常常出現熱烈的討論。鄺穎華和姜成坤是兩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談到是否有意融入澳大利亞社會的話題時,他們有著不盡相同的看法。
  • 留學生在海外社交圈子該注意什麼,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Sally (在美國加州生活12年,聖荷西州立大學 金融會計系畢業,現在是一個幫助留學生非營利機構的主席。)我們可以看到留學生去到國外要適應生活,而適應生活的其中一部分就是交際,留學生可能會顧慮不能融入到社交圈子裡,真正本土的外國學生會不會不喜歡跟中國留學生交際呢?事實上是這樣的嘛?
  • 又有美國大學讓中國留學生秋季就讀國內大學,美國大學真是拼了
    綿綿夏日,漫漫疫情,讓廣大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們的焦灼一波接一波,從當初的隔著海岸看國內疫情防控的上半場,轉戰到歐美各個國家的疫情四溢的下半場;從春季在歐美大學讀書到關閉校園,網上授課;從放假刷飛機票回國到秋季開學如何應對,各種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在2020年全都遇到了。
  • 中國留學生該融入澳洲社會嗎?澳媒報導引發爭議...
    的融入需求缺乏關懷呢?作為一名大學講師,顧博士在工作中和很多中國留學生有過接觸,她表示:澳洲大學一直在嘗試幫助大家,比如「你想學到及了解什麼?」「我該如何幫助大家?」但她說:「西方社會更注重個人自由,因此學校不會手把手帶你去成長,去融入。而是要學生向學校表達訴求,說出自己需要什麼。」
  • 美國這10所大學,對留學生很友好
    芝加哥大學有14%是國際學生,他們來自100多個不同的國家。注意,不是中國學生比例多,而是國際生,這使得芝大的文化包容性極強,如果你住在International House你更能體會到這點。「國際之家」每年要舉辦200多個節目,表演、藝術講座等節目讓學生們接觸了不同的文化。
  • 留學生融入當地文化生活 切記把握好四要素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近年來,我國的海外留學生群體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僅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54多萬人。最近,訪問學者章瑩穎被綁架事件引發全社會對留學生安全問題的關心關注。近日,一篇名為《留學生吸食笑氣坐上輪椅》的新聞報導引起社會關注,說的是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女孩兒因為偶然機會經朋友推薦吸食笑氣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只能中斷學業,坐著輪椅回國。出於好奇,看上去不會上癮――對於遠離父母、缺少陪伴督促的留學生而言,不少人對於「軟毒品」或許都有這樣的誤區。
  • 對不起,我終究是沒有成功融入美國文化.
    :我接受了8年的西方教育,可至今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的融入了美國文化。即使沒有徹底融入美國文化,但我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在一些同學和家長的眼裡,我就是那個「沒有走出自己舒適區」、「到哪裡都愛和中國人抱團」的留學生。但是我知道,我曾嘗試過走出舒適區。
  • 中國留學生讓美國大學傷腦筋
    對美國德拉瓦大學英語語言學院院長斯科特·斯蒂文斯教授而言,中國留學生就像他試圖破解的密碼。「如何影響他們?如何讓他們參與?」他說,「這都是傷腦筋的事。」 因為,除一位茫然四顧的學生是來自哥倫比亞之外,其餘均來自中國。    這其中就有範義蘇(音)。他從上海坐航班,6個小時前抵達。和德拉瓦大學幾乎所有中國留學生一樣,範先生只有通過語言關後才能入讀大學。他打算讀金融專業,畢業後回國在他父親的建築公司工作。他選擇在遠離家鄉7000多英裡(約合11270公裡)之外的地方念大學,是因為「美國的教育非常好」。
  • 紐約時報:中國留學生在美國 融不入的熔爐
    讓這些新一代留學生沮喪的是,他們被視為「異類」,和所處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格格不入。老一代留學生人數少、較為孤立,所以努力融入的動力更加強大。而今天的留學生可以隨時找到一個龐大的老鄉團作為後援,所以反而較難跨出心理的「舒適地帶」,去更主動地融入校園文化,熟悉美國課堂。
  • 美國大學裡中國留學生的成功和掙扎
    馬蘭女士:我想請問一下馬教授,基於您多年的研究,您能否對我們今天的觀眾就中國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分享一些觀察和見解?他們在美國大學校園中常常會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尤其是相對於同齡的美國學生、亞裔學生、華裔美國人或其他國際學生來說,有沒有哪些困難和挑戰是他們所獨有的?
  • 100+美國大學永久關閉!留學生如何自救?
    2020年,用「瞬息萬變」四個字來形容疫情下美國的留學形勢可謂十分貼切。據《紐約時報》報導,新冠病毒早就在美國校園中蔓延,感染病例已經超過6300例。,有超過70所學校甚至收到了學生訴訟,要求退款和賠償,其中不乏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等名校。
  • 美媒:中國留學生讓美國大學傷腦筋
    核心提示:對美國德拉瓦大學英語語言學院院長斯科特·斯蒂文斯教授而言,中國留學生就像他試圖破解的密碼。「如何影響他們?如何讓他們參與?」他說,「這都是傷腦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