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虎頭山茶場:發展生態產業 營造綠色莊園

2020-12-19 中國紀錄

《中國紀錄》新媒體 葛馳飛 湖北通山報導

湖北通山縣虎頭山茶場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森林自然保護區九宮山東側虎頭山上,是鹹寧市十大茶葉生產重點企業之一。通山縣茶葉重點產區九宮山鎮茶果林特科技開發示範基地,建場於1992年,投產於1994年,屬強勢盛產期青春茶場。

茶場自然環境優美,地理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無環境汙染。茶園依山傍水,生態植被茂盛,日照適度,無霜期短。

創辦之初,茶場被按照有機茶園的要求,實行宜茶則茶,宜果則果、宜林則林,因地制宜,保護生態,茶果並舉,綜合開發和科學管理的原則建園。

全場總面積為1800畝,其中茶園486畝,種植的茶樹主要有「福鼎大白「、「白毫早」、「龍井43」和地方優良群體品種。果園面積340畝。栽培的果樹有板慄、花梨、油桃、紫李、枇杷、柑桔等10餘個優良品種。別營造有松杉、楠竹、雷竹、刺槐、香椿、桂花、山茶、桐籽等多種經濟林木千餘畝,具有綜合型的種植特色和逐步形成有機茶基地的條件。

茶廠建築總面積2.4畝,其中廠房面積1040㎡,機械設備40餘臺套,技術先進、力量雄厚,無不良資產負債。茶葉產品為「九宮春」牌系列茶、品種有春劍、春螺、春筍、春玉、春茗、春絲、春毫、春綠和粗製老青茶,每一品種各具特色,年總產量8萬餘公斤,產品連年供不應求。

近年來,茶場負責人成剛從沿海回鄉投資接管茶廠,在黨的「三農」政策關懷下、在地方政府與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快發展步伐,茶葉產量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不斷增漲,「兩個效益」顯著提高,被九宮山鎮人民政府定為茶葉產業龍頭企業,並同省果農茶研究所建立起密切的科技開發合作關係。

茶場以「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為宗旨,著力打造「九宮春」系列茶品牌,是湖北省「十大名茶」評選中歷年榮獲名譽。

相關焦點

  • 圖文:首屆中國·武漢綠色產品交易會暨中國·湖北生態文化論壇成功...
    交易會突出「綠色發展,低碳生活」辦會主題,全方位展示了湖北綠色產業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新文化,大力宣傳和推廣了綠色林產品,增強了綠色林產品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促進綠色林產品流通,讓豐富的綠色生態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 湖北:21家省級協會攜手 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發展
    12月19日,2019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推進會在武漢召開,全國21家省及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負責人齊聚江城,交流探討長江大保護和環保產業發展經驗與思路,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產業協同創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通山入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名縣
    全媒體記者 宋文虎 通訊員 唐成 掌上鹹寧報導 12月12日,中國旅遊新聞客戶端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風雲榜」各項目入圍名單,湖北省有18項目(單位)入圍「2020年度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風雲榜」。
  • 亞布力林區:多面出擊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森林生態旅遊名氣節節攀升,森林農業、森林食品、生態種養、林下藥材、房車製造等產業發展由「慢跑」變「快跑」,森林資源連續實現恢復性增長……近兩年,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在發展「八大產業」、營造「兩大環境」目標指引下,充分利用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優勢,多措並舉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
  •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茶在花園中、花在茶樹下」的獨特景象,真正實現了茶樹生態有機的生長環境,為有機綠色食品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二、生態綠色茶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  (一)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情況  以公司現有27000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為依託,帶動全縣14.7萬畝茶園標準化管理,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村名小組,16635戶62720人,其中建檔戶茶葉面積14610畝,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組2567戶8703人,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 通山:怎樣打造生態文旅新城
    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調研行系列報導⑥編者按在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前提下,我市率先在中部地區把建設自然公園城市的大旗舉起來,各縣市區加強實踐探索,勇當試驗田、示範區。本報推出「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調研行」系列報導,敬請讀者關注。
  • 山西祁縣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特色明顯
    中國園林網7月3日消息:近年來,祁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省市轉型跨越發展目標,從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入手,以「發展生態經濟,建設森林祁縣」為目標,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理念,由點到面,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統籌推進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高標準大力度發展生態莊園經濟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萊西市姜山溼地作為青島北部山水屏風、重要水源地和後花園,萊西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建設大青島北部綠色崛起的典範之城」為總目標,依託豐富優質的自然生態本底資源,致力於打造以生態農業為根基、新型工業為支撐
  • 【生態發展看當陽】產業升級向綠色要動能
    牛運洪攝初冬時節,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指導、荊楚網(湖北日報網)主辦的「生態發展看荊楚——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行」大型活動,走進當陽實地採訪,穿行於沮漳大地,處處感受到全國百強縣市湖北當陽淘汰落後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闖出一條經濟社會高質量之路。長坂坡上寫傳奇,玉泉山下開新篇。
  • 黃巖:打造農旅結合綠色生態景點 天空之城成「網紅」
    今年,黃巖平田鄉借發展旅遊之機,打造農旅結合的綠色生態景點。海撥700多米的黃毛山茶場搖身變成網紅景點「天空之城」,受到遊客的青睞。   「天空之城」位於黃溪村黃毛山頂,佔地300餘畝。目前已建成配套遊步道、定製木屋,風車、茶田小亭、茶室等。
  • 廈門同安區通山連海步道初具規模 綠色「珍珠鏈」串起居民慢生活
    步道如同一條綠色「珍珠鏈」,串連起沿線生態圖景、水系和風景名勝區,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一路溪水潺潺,近處,芳草萋萋,蝴蝶翩躚;遠望,林田錯落,屋舍儼然……這是記者昨日漫步於省道206線同安大道至蓮花水庫段慢行步道時看到的場景。
  • 同安區通山連海步道初具規模 綠色珍珠鏈串起居民慢生活
    這是同安通山連海步道的重要一環。當前,一條總長67.4公裡、串連同安北部山區和南部海灣的通山連海步道已初具規模,並正在加緊建設。它將如綠色「珍珠鏈」一般,串連起沿線生態圖景、水系和風景名勝區,進一步增強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 湖北宜昌: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在宜昌,像鄂中生態工程這樣積極開展轉型升級的化工企業還有很多。「長江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進入新時代的一場大考,宜昌責無旁貸。」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說,宜昌正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努力在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上站排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一流。
  • 通山:審計擔當履職 助力通山「富美」
    通羊河是通山人民的母親河,也是長江一大支流的源頭。據《通山縣誌》所載,昔日的通羊河因兩岸鄉野時有錦雞出沒,又稱「雉水」。北宋年間,進士出身的通山縣令蔣之奇在為政處事之暇,常詩興大發:「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雲深處宿,一枕玉泉聲」。鬥轉星移,通羊河淙淙流淌,流過了千餘年歲月。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顧益康帶領課題組在對晉中的生態莊園經濟進行了專題調研後,在一萬多字考察報告中反覆明確指出:生態莊園經濟是一種值得全力推廣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模式,是山西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  吸引工商資本投入鄉村建設,實現了社會資本和農村閒置資源的再創造,是山西由鄉村衰敗轉向鄉村振興的極富創造性的偉大實踐。
  • 關於印發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第五章 創新政策供給,強化措施保障  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綠色金融和政策支持,嚴格督查考核,突出示範引領,積極營造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規制度和政策措施,形成多領域、寬層次、較完備的法制支撐和制度體系。
  • 甘肅:稅收反哺 十大生態產業發展「綠色蝶變」
    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甘肅正通過緊抓節能環保、文化旅遊、循環農業、中醫中藥、先進位造等十大生態產業在綠色發展中崛起,一批新興綠色產業顯露勃勃生機,釋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出臺《支持十大類生態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深化稅費優惠「不來即享」,落實24項80條「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服務舉措,營造公平法治的稅收營商環境。上半年,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實現增加值792.1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一季度回升4.9個百分點,「綠色蝶變」 闢出發展新路子。
  • 湖北香泉映月生態旅遊度假區
    香泉映月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素有湖北南大門、武漢後花園的鹹寧溫泉旅遊新城,是國家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也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項目。  項目佔地3985畝,由湖北香泉映月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60億人民幣建設集旅遊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娛樂、度假養生於一體,融旅遊、商業、地產於一身的城市生態文化旅遊綜合體。
  • 湖北鹹寧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督辦富水湖網箱圍汊拆除工作
    湖北鹹寧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督辦富水湖網箱圍汊拆除工作2017-04-05 08: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山縣水產局        瀏覽量: 351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4月1日上午,通山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石玉華
  • 探源山西生態莊園經濟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顧益康帶領課題組到山西對這一模式進行專題調研後總結稱,生態莊園經濟走出了一條依託農村閒置資源、大力拓展農業綜合功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旅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也為山西省科學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推動地下黑色煤炭反哺地上綠色經濟,為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