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VS放養,背後的育兒真相!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2020-09-18 愛貝睿科學早教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的成長中,有種糾結很多父母一直沒停過——對孩子,是管嚴點兒還是寵著點兒呢?慈愛點兒呢還是威嚴點兒呢?

前天閨蜜樂樂媽跟我吐槽,開學這幾天都為培養樂樂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鬥智鬥勇。好幾天,放學回家路上,和樂樂商量好好的,回家先寫作業。可剛放下書包,就變卦說要先玩會兒玩具再寫。

從小習慣要養好,開始樂樂媽跟孩子溫言細語,好商好量,幾個來回敗下陣來,最終決定放棄溫柔,回歸嚴厲路線,犯了錯該訓還是要訓,不能太嬌慣。

在孩子教養態度上,父母們常常把控不好:太縱容,怕養出熊孩子;太嚴厲,怕束縛孩子本來的活力


父母管教的尺度應該怎麼把握?怎樣教養方式才能讓養好娃?

嚴厲教育VS放任式教育

這個問題,也是澳大利亞紀錄片《與敵同住》第一集裡兩個媽媽爭論的問題。節目邀請了一位佛系放任型媽媽與一位嚴厲專制型媽媽,展開一場育兒真人秀 Battle。

△珍(左邊)和貝絲(右邊)

這兩位教養風格迥異的母親,一起共住8天,雙方將竭力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先來了解一下兩位媽媽選手——

佛系放任型媽媽:珍 她主張和孩子做朋友,不給孩子設置任何規則;她認為孩子有獨立的思想,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與話語權。

嚴厲專制型式媽媽:貝絲 與珍則完全相反,貝絲認為家長和孩子不應該是朋友,家長應該擁有權力,她會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則,並掌握對孩子完全的控制權。

剛一出場,兩位媽媽就亮出了自己的宣言:

不必因為我是家長,就要讓孩子聽從我的命令。——珍

作為家長,你擁有這個權力,孩子應該遵守我們在家中制定的如參考指南一樣的規矩。——貝絲

這個劍拔弩張的陣仗,懷著滿滿期待,麻溜的準備好板凳瓜子,看最終花落誰家。

專制媽媽與放任型媽媽到底哪個好?

一口氣看完兩個媽媽同臺 PK,有些一言難盡。這兩種教育方式我都不太贊成,因為太極端了。(當然兩位媽媽的養育方式都有亮眼的地方,這裡為了節省篇幅,僅放出每種養育方式暴露的問題,供大家反思借鑑。)

嚴厲專制型媽媽
規則太多,毫無自主


貝絲是典型的「專制型」父母,她認為管教即是愛

為了防止孩子們接觸到不良信息,貝絲家嚴格控制孩子們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

每晚睡前,會沒收孩子們的手機,並偷偷翻看他們的信息。即便對已經16歲的大兒子也不例外。

當珍質疑這種行為侵犯了孩子隱私,貝絲理直氣壯的回應「這是我的財產,給他們玩已經很優待了。我是為他們著想,我想知道他們在外面幹了什麼。」

超越年齡的話題,她從不跟孩子說;和孩子之間缺乏平等的交流和理解,孩子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比如在珍家,對讓孩子自由選擇晚餐的做法,貝絲簡潔明了地表示,她是不會讓孩子們說出這句話的——「我不喜歡吃這個。」在她看來,這句話非常無禮。

由於父母的壓制,貝絲家的孩子,很難有勇氣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只能偷偷去玩父母禁止的電子遊戲

上一秒貝絲還在珍面前侃侃而談,家長應該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下一秒小兒子和二兒子就當面拆臺:


「我得承認,有時候我會去朋友家,他們家有M級遊戲,我會去玩。」

如果違反了規制,就會受到毫不留情的懲罰。珍的小兒子扎克,沉迷電子遊戲,不主動與客人打招呼。貝絲對著鏡頭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立刻拔掉他的插頭。」

接著,她還真的雷厲風行的這麼做了,發現兒子打遊戲的貝絲,甚至都沒給兒子留出反應的機會,直接拔掉了電源插頭。

以上種種養育方法,讓 16歲的大兒子,開始封閉心思,他很多話都不願跟父母講。


佛系放任型媽媽
給足孩子自由,卻缺乏引導


那麼,和孩子做朋友的珍媽媽,她的養育方式是不是會更好呢?

珍是「放任型父母」的典型代表,和貝絲的專制完全相反,珍很少或者幾乎不為孩子制定規則和界限,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可以說是到了「溺愛」的程度。

在她的生活中,孩子幾乎是全部的重心。她主張孩子有說話、自主選擇的權力,只要不犯法、不越界,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

比如,貝絲住進珍家的第一天,當貝絲向珍的小兒子打招呼時,小兒子盯著遊戲屏幕,毫無反應。對兒子這種不禮貌的行為,珍媽媽並沒有進行幹涉

一頓晚飯,她會充分徵求孩子們的想法,為了4個孩子的不同「口味」,她有時要做 4 種不同的飯菜。貝絲覺得這太誇張了!但是珍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

原本計劃孩子爸爸送孩子們去上學,小女兒她就以哭鬧威脅,珍很快妥協:「我既然可以送她上學,為什麼不呢?」

對於珍的做法,貝絲認為過於尊重孩子的要求就相當於遷就,會讓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她覺得孩子面對習慣性妥協的媽媽,只會越來越不講理。

對於孩子的性教育,珍的一番見解更是把貝絲雷焦了,「無論是喬丹還是坦娜,如果她們交了男朋友,且願意與之發生關係,她作為母親一定不會加以幹涉,但是一定會教會她如何避孕。」

在貝絲的認知裡,這是結婚以後的事情,她認為珍的做法「並不是一個好媽媽、稱職的家長該說的話,很可悲。」

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看著兩位媽媽的激烈交鋒,各位看官們彈幕不斷:兩位媽媽的教育方式都太極端,如果能綜合一下就好了!

確實,如果說孩子是花朵,父母就是園丁,不同園丁照顧的花會長得不同一樣,不同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也會不一樣。上面兩種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 專制型養育的孩子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為孩子營造了一種比較壓抑、封閉的成長環境。雖然孩子也會在爸媽嚴格的要求下在學校有較好的成績,但他們往往在性格上很容易內向、不自信,缺乏獨立性、缺乏安全感,情緒也會比較敏感;社交技能較差;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放任型養育的孩子

由於家人對他們的溺愛和「有求必應」,也會使得孩子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他們也很難學會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容易出現易怒、暴躁、衝動等問題。在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中遇到更多的問題。

那麼,更好的教養方式是怎樣的呢

暢銷書《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作者阿曼達·裡普利認為,「權威型養育」結合了「專制型」和「放任型」養育模式的優點

什麼是權威養育?

權威型父母關心、理解、尊重孩子;對孩子有明確、合理的要求,會為孩子制定一系列行為規則:比如吃飯要遵守餐桌禮儀,和老師、長輩、同學朋友相處要禮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權威型父母積極、耐心的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比如當孩子問家長,「上課為什麼要認真聽課」「吃飯為什麼不能挑食」等等,爸媽們也會耐心地跟孩子解釋規則制定的意義,讓孩子理解接受

權威型爸媽教養出來的孩子通常能對學習和人生有明確的目標,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能力;性格上獨立自信,樂觀向上,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心。

擁有較好的社交能力,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管理和調節,未來出現焦慮、抑鬱、自殺、犯罪、酗酒等情況的概率也會比較低。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 4 個誤區

教養是平衡的藝術。權威型教養,聽著比較容易理解,介於專制和放任之間,不要像上面的兩位媽媽太極端,可是很多家長發現很難把握其中的度,而且存在一些容易被家長忽略的誤區

誤區 ❶ 權威=專制

提到權威,常常傻傻分不清楚和專制的區別。其實,此「權威」非彼「權威」,是指「可靠的、可信賴的」。

權威型父母用「關心和愛」與自己的孩子形成連接,他們給孩子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的時候會做出合理的解釋,告訴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另外,對待孩子消極情緒的反應不同。

比如,面對同因為生氣而扔玩具的孩子。

專制型的父母會忽視孩子生氣的原因,專注於懲罰他的行為,會指責他或者大喊大叫:「不要扔玩具了,你怎麼一點都不知道珍惜!」

權威型的父母會更積極的看待孩子的消極情緒,把處理孩子的消極情緒當成一次增進親子關係的機會

誤區 ❷ 權威型的家長不能衝孩子發脾氣

其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偶爾的、短暫的、非敵意性的負面情緒,並不會給孩子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相反,孩子可以通過觀察父母怎麼樣合理的表達負面情緒來學會負面情緒表達。如果家長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也將很難學到負面情緒表達的策略。

誤區 ❸ 「規則」是愛還是傷害?

所謂老話說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在貝絲看來,愛孩子就得嚴加管教。

對於珍,由於自己的童年經歷,她認為規則會束縛孩子,是傷害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

權威型教養方式要求愛和規則並存,以親子關係為基礎,重點在於規則的解釋。重要的是需要讓孩子理解為什麼這麼做,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權威型教養方式並不是凡事都和孩子有商有量。借用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提出的原則:接受孩子的所有感受,不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即創建良好的親子關係,來修正孩子的行為問題。

誤區 ❹:不能做到時時都是權威型家長,我很失敗

很多時候,研究孩子和養孩子是兩碼事。理論上的精準,在現實中會顯出各種各樣的偏差。實際生活中,教養風格像彩虹上的色帶一樣,很多家長並不是時刻都在其中一種風格上;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比如時間緊迫、家長很累、壓力很大,家長無法採用權威型的方式。

其次,採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和孩子自身的情況也息息相關,甚至性別不同家長的對待方式也不同。

我們不需要苛求自己,找準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開始了成功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嚴格和專制的界限在哪?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那些平素裡對孩子嚴格的父母,他們的方式只會在一時間讓孩子覺得嚴厲,爾後又能恢復親密自如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是尊重孩子的,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他們願意親近父母,也不會在父母面前變得謹言慎行。 那在專制型的父母那裡,親子關係會是怎麼樣的呢?
  • 嚴格和專制的界限在哪?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2很多媽媽會想,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是嚴格,什麼樣的方式是專制的?這是一個指標,就好像醫生診斷病情,有一些症狀可以參考一樣。那些平素裡對孩子嚴格的父母,他們的方式只會在一時間讓孩子覺得嚴厲,爾後又能恢復親密自如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是尊重孩子的,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他們願意親近父母,也不會在父母面前變得謹言慎行。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跟孩子說「這就是我說的,你就按我說的做。」在專制的方式裡,孩子只會怕父母,在父母面前都是畏畏縮縮的。父母就像暴君一樣,想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孩子服從自己,變得聽話。
  • 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導讀: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放養式」育兒弊端在哪?父母緊扣兩點,讓娃體驗快樂教育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把握不好尺度,要麼太緊,要麼太松,當下為了順應大趨勢的發展,多數家長聽信網絡「毒雞湯」,奉行「放養式教育」,充分發揮民主,可是最終卻換來孩子恣意妄為、恃寵而驕的頑劣秉性,究其原因就是曲解了「放養」的真實含義
  • 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值得每位家長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如此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牛津熱詞:自由放養式育兒
    本期牛津熱詞,我們一起來關注自由放養式育兒。日前,美國猶他州將大眾稱呼的「free-range parenting 自由放養育兒」合法化。法律允許學齡兒童在合理的情況下不受監管地行事,例如走路上學時、在外面玩耍時,或者在車裡等待時,父母不會因為疏於監管而被起訴。自由放養式育兒旨在給予和教導孩子有更強的獨立性,這正是對千禧年以來過度保護的、無微不至的直升機式育兒(helicopter parenting)的一種相反趨勢。
  • "PUA式育兒"影響孩子,但部分父母沉迷其中不自知,值得深思
    &34;影響孩子,但可悲的是中國部分父母沉迷其中不自知,他們認為,自己打擊、否定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是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才能取得進步。但&34;到底能不能激勵孩子進步?值得我們深思。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貶低孩子,否定孩子。
  • 「家庭教育反思」嚴格和專制的界限在哪?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那些平素裡對孩子嚴格的父母,他們的方式只會在一時間讓孩子覺得嚴厲,爾後又能恢復親密自如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是尊重孩子的,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他們願意親近父母,也不會在父母面前變得謹言慎行。 那在專制型的父母那裡,親子關係會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跟孩子說「這就是我說的,你就按我說的做。」這就是控制孩子的那種本能欲望在作祟。
  • 聰明孩子父母大多高齡?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之前韓國某電視就做過一檔名為《英才發掘團》的節目,介紹韓國各地的英才,個人認為可以列為父母必看節目。因為節目中透露的教育內涵,值得父母深思。他的父母同歲,47歲結婚,48歲生下了他。仁奎有著非同一般的記憶力,6歲的時候,哪怕是經過一次的路,他也能記住並畫出地圖。坐在爸爸的車裡匆匆晃過的路牌和指示牌,他能夠絲毫不差地記在腦海中,回去後能夠靠著記憶默寫出來,標記在地圖上。
  • 《以家人之名》背後隱藏的教育真相,值得父母深思
    近日,《以家人之名》熱播,一起來看看其中蘊含的教育真相!提到家人,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一起吃飯的熱鬧,是一起睡覺的踏實,還是一起玩耍的快樂?是生氣了哄你開心,委屈了替你出頭?還是小事隨你鬧,大事往他身後靠?
  • 生二胎,低收入人群成主流,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背後原因真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可以說這也是當父母的苦心了。既然沒有能力給孩子留夠很多的錢財或者物質,那就在人勢上讓他們不輸人。> 還有一些收入低的家庭,他們生二胎的背後有的父母,他們就是寧願自己艱辛一些,不管再吃苦遭罪,可是回家看到兩個孩子,他們似乎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孩子是他們的希望,更是他們奮鬥的動力。
  • 真相值得深思
    真相值得深思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大國新科技。大話知道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農產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很多時候出口給我國的糧食都是賠錢的,那麼他們為什麼寧願虧本也要向我國出口農產品,他們的目的何在呢?背後的原因值得讓我們深思。
  • 單看這三大教育,就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之後瑩姨有了孩子以後,就關注起德國的教育,才知道德國除了足球和工業之外,德國教育也非常值得稱讚。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德國的諾貝爾獲獎者已經超過200人,要知道整個德國也不過8000萬人左右,但是卻拿走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
  • 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外婆辛苦帶大外孫,孩子卻更喜歡奶奶?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杉杉是第二胎的母親,她的工作不會錯過她的孩子。
  • 老人曾經花費十萬元造特大陀螺,背後的真相,值得年輕人深思
    老人曾經花費十萬元造特大陀螺,背後的真相,值得年輕人深思2016年9月份的時候,就有一位已經年過六旬的老人,他非常成功的製造了一個巨型的陀螺,說起陀螺,大家想必都比較了解,它是我們中國民間最早的一種娛樂項目之一,也是很多青少年們特別喜歡玩的一種玩具
  • 育兒專家:幸福的家庭,孩子大多是「第三者」,原因值得深思
    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參加的育兒專家講座,主講人就曾提出一個概念: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孩子的地位往往等同於「第三者」,是被父母排擠在外的,原因有趣,值得深思。家庭氛圍決定孩子與世界相處的模式「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 「性感」小女孩走紅,身材堪比成年人,背後的性教育值得父母深思
    「最性感」小女孩走紅,身材堪比成年人,背後的性教育值得深思前段時間一個10歲的小女孩火了,她擁有超高的顏值,而更吸引大家注意的是,她時髦的穿著,甚至小小年紀就燙了發。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孩子的純真,反而更顯成熟女性的性感。
  • 育兒專家:幸福的家庭,孩子大多是「第三者」,原因值得深思
    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參加的育兒專家講座,主講人就曾提出一個概念: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孩子的地位往往等同於「第三者」,是被父母排擠在外的,原因有趣,值得深思。——美國文學家德萊塞很早我就知道,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可遇不可求的,而父母相處時的情感氛圍也決定著孩子將來與他人相處時的態度。以我為例,父母屬於脾氣比較大的類型,我從小習慣了針鋒相對的語言表達方式,長大後也應用到了社交上,給人的感覺總是戾氣滿滿、不太會說話,社交上可想而知,幾乎很少受歡迎。
  • 當小孩撒謊的時候,背後隱藏著真實需求,這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舅舅看博主面紅耳赤,很快就問出了真相,告訴了博主媽媽。博主媽媽立馬從單位裡&34;回家,衝進門狂風暴雨般打罵了博主一通。那天把博主嚇壞了,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博主家裡人很少打罵博主,最讓博主害怕的是,那天博主也覺得媽媽也變得很怕,她怕博主變&34;了。
  • 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
    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三歲和四歲上學會有什麼不同?育兒專家的解釋,值得家長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孩子的教育一直是許多家長關注的熱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