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壹佰導讀】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對有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藉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約束」和「自我約束」,才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
1,案例: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嚴格和專制之間徘徊。雖然我自己的性格比較溫和,但是對小小魚的教育,卻比較嚴厲。所以家裡的老人們總是跟我說,不要那麼嚴厲,會嚇了孩子。特別是我奶奶,經常跟我這樣說,因為她很少見到曾孫,所以總想著怎麼寵他才好。有時就會變成縱容了。
還記得那次放假回家,幾個孩子在河邊的野地裡瘋玩著。還去山上採蕨菜。回來的時候,小小魚竟然說太累了,走不動了。他表哥就跑回家跟婆婆說了。80歲的婆婆,來到河邊,把他背回去了。我是後來回家才知道這件事的。一邊欣慰老人身體硬朗,也能感受到長輩的慈愛。可我還是覺得拉著他回家即可,萬沒有到要背的地步。他也許是真累了,也許是想在婆婆這撒下嬌呢。這次我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告訴他,今後還是要自己走回來,婆婆背不動你了。
其實不要覺得這樣的事小。教養孩子,就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如果你不去管孩子,任憑他們去依著性子,縱容之下,很難教育好孩子的。 我們可以愛孩子,卻不能縱容孩子。因為縱容的結果,最後只會毀掉一個孩子的。
有一位媽媽說,如今孩子已經讀中學了,每次見面幾乎都要吵架。那時候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覺得不要教他什麼,就把他交給了爺爺奶奶帶。老人在老家也只能照顧他的起居生活,逃學上網、夜不歸宿這樣的事根本管不了。你一說他,他就說你不是我爸媽,不要管我,要他們來啊! 而且兒子的脾氣暴躁,發起火來完全無法溝通。摔東西,對著長輩罵髒話,甚至離家出走。家裡沒有人管得住他。對任何人都充滿了敵意,家裡的親戚都不敢說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教育他,而是縱容他的那些惡習。那到了最後,你更加無法教育孩子。因為他不會再聽你的,而且習慣已養成,溝通方式已基本定型。要改變起來,就非常難了。
2,很多媽媽會想,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是嚴格,什麼樣的方式是專制的?其實在親子關係中就能看出端倪。這是一個指標,就好像醫生診斷病情,有一些症狀可以參考一樣。親子關係如何,往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問題來。那些平素裡對孩子嚴格的父母,他們的方式只會在一時間讓孩子覺得嚴厲,爾後又能恢復親密自如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是尊重孩子的,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他們願意親近父母,也不會在父母面前變得謹言慎行。
那在專制型的父母那裡,親子關係會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跟孩子說「這就是我說的,你就按我說的做。」這就是控制孩子的那種本能欲望在作祟。只是專制型的父母,做的更加過分。在專制的方式裡,孩子只會怕父母,在父母面前都是畏畏縮縮的。父母就像暴君一樣,想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孩子服從自己,變得聽話。 有的孩子會留下心靈陰影,甚至會憎恨自己的父母。你想一下,如果孩子連父母都怨恨時,他們對其他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會是怎樣的呢? 最終,只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黑暗,而少有孩童的稚氣陽光。這樣的親子關係,是不健康的。可有的專制型父母卻無法發現,以為這是孩子聽話,自己是非常成功的。結果,孩子的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3,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在寫這篇文章分析這個問題時,我發現自己對小小魚也有專制的一些地方嚴格的度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專制。情緒失控時,表現會更加明顯。比如有時我太忙了,或者心情不好時,就會失去耐心。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我草草應付。甚至蠻橫地不許他去做哪件事(不要總是捧著一本課外書),而要按我要求的去辦(作業這麼多,今天的寫了沒有啊!)他說還能不能看一會。不行,沒時間了,你寫不完。甚至不想多聽孩子解釋。 有時為了讓他的行動變得快一點,也會「威脅」他。洗澡磨磨蹭蹭,今晚的電影還想看嗎?吃飯這麼慢,還要不要出去玩呢?想想自己這些行為和話語,真的是有點專制而霸蠻了。倘若我不去反省自己的這些行為,任憑自己這樣去做的話。那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不好的。幸運的是我一直在認真反省自己,還有跟大家分享的機會。 所以說要判斷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嚴格還是專制。還真沒有嚴格的標準,但是有兩個參考點可以看看,也可以朝著這兩個點努力。
首先,父母是不是真正尊重孩子?如果我們真的能把孩子當作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來尊重。那跟他們說話的語氣,肯定不會那麼「居高臨下」了。你這樣跟自己的同伴說話,同伴會理你嗎?我想,他們肯定會對你嗤之以鼻的,下次你就不敢了。而孩子呢?他們都是非常愛自己的父母,並且信任父母的。所以你偶爾的失控發脾氣,或者對他們頤指氣使地去說話。他們也不會怪你,還是會黏著你。可這不是父母「不尊重」他們的基礎啊。反而應該更加尊重孩子吧。跟他們說話交流時,多點尊重,多點耐心,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其次,是不是有平等的家庭溝通氛圍?每個家庭都有它獨特的氛圍。有的家庭裡,父母跟子女無話不談,輕鬆融洽。而有的家庭裡,父母總是沉默寡言,而孩子們也是戰戰兢兢的。如果是你,願意生活在哪種家庭中呢?我想都會選擇前者吧。有人會說,不是說要對孩子嚴格一點嗎?為何又要輕鬆平等,那怎麼嚴厲地起來呢?其實,父母的嚴格,並不會妨礙親子間的交流。這是兩回事,不能混合。嚴格不是說要你總是板著臉訓孩子啊。而是在教養方面,不要縱容,太慣著孩子。在品格方面,能引導孩子的行為,對於不良的習慣和行為,要及時糾正。 而在平時的生活中,跟孩子的交流,可以完成是平等的。你能耐心地聽孩子說,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參與家庭事情的決策。也能跟孩子好好說話,而不是總對孩子吼叫。
4,如何避免自己陷入專制的養育方式中,除了上面注意的兩點,還給大家一個建議。試著用規矩和好習慣來管教孩子。而不是靠拳頭和心情來管教孩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所以有的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就對孩子慈眉善目,任憑孩子去看電視玩手機。可是心情不好,孩子弄出一點兒噪聲,都有可能挨一頓臭罵。甚至用拳頭來讓孩子聽話。 有一位媽媽曾留言說,如果不去罵孩子,根本管不了孩子。感覺一天不吼他,他就不聽話了。作業寫得潦草,去外邊玩得不知道回家。每次要罵著他,才會動一動,不知道該怎麼辦? 請在孩子小的時候,儘快用規矩和好習慣來管教孩子。這樣也能讓孩子學著自己管理自己。小小魚的暑假作業我們一般不需要管理。因為每天上午,他習慣了做完作業再做其他的事。如果哪天又看書忘記了,我們提醒一下就會繼續。因為從他上幼兒園時開始,就開始培養他學習的習慣。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認真做好才行。而且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來寫作業。所以如今只要告訴他作業量,然後告訴完成時間,我們基本可以不要陪著,只要他做完後檢查一下就行。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只要有了規矩意識,培養了習慣。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就不需要天天去追著喊著孩子去做。當然,我們跟孩子再努力,也會有很多的不足的。在這條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不要著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解決就好。只是,父母要記得多點耐心和反省。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嚴格和專制之間徘徊,有心的父母終能找到那個合適的點 。
好了,這一期探討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能給您和孩子帶來幫助,下期內容不容錯過,請您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