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一則《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以下簡稱「處理公告」),再次明確禁止利用微信產品功能進行誘導分享的行為,還將流利英語、薄荷閱讀、火箭單詞等教育類產品作為違規案例集中列出。公告一出,對很多教育機構無異於當頭一棒。教育營銷圈一時間風聲鶴唳,哀鴻遍野。
《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
教育和知識付費產品是重災區,甚至有人指出《處理公告》是針對教育行業的封殺令,可見此事對教育行業的影響。那為什麼是教育行業首當其衝,深受其害呢?
這和教育行業特徵有關係。近兩年經濟下行,而教育行業天然抗周期的屬性,讓教育市場松柏長青。品類眾多,獲客需求量大,微信生態日活10億的強大流量池就成了教育行業的營銷獲客聖地。而且教育類產品注重過程,貼近用戶日常場景,微信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這就使得隨時隨地打卡複習,隨手分享求贊成了最自然場景之一,也讓朋友圈打卡類營銷在教育行業大行其道。
不需要高昂的廣告投放成本,卻可以實現裂變增長,朋友圈打卡這種方式讓教育機構似乎看到了某種「捷徑」,大家趨之若鶩,紛紛推出自己的打卡分銷活動。而第三方教育服務商也看到了某種機遇,大量的打卡工具被借勢推出,為教育機構提供極大的便利。一時間,朋友圈打卡泛濫成災。
(火箭單詞:背單詞打卡返現)
(流利閱讀打卡返學費)
(薄荷閱讀打卡送實體書)
欲使其滅亡,必使其瘋狂。泛濫引來的是禁止和取締。《處理公告》對一部分此前完全依靠裂變式營銷驅動增長的教育類或知識付費產品而言,近乎滅頂之災。很多教育機構正在著急整改,更多機構陷入迷茫,朋友圈裂變這條路明顯已經走不通,是時候想想下一步怎麼辦了。
其實,對於朋友圈裂變的故事走向,業內一些專業人士此前早有預言,指出一切短期爆發式獲利的運營手段都註定是不可持續的。現在《處理公告》的發布也是一種驗證。與此同時,眸事基於微信生態的「寶貝開課啦」小程序讓大家看到了另外一種風景。
不同於利誘裂變的獲客方式,眸事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內容+算法+自然流量。一條基於專業內容優勢和算法優勢,形成用戶自發轉發良性循環的持續獲客之路。
(一)內容為本
眸事自主搭建專業的內容運營團隊,根據當前的時效性熱點及家長普遍關心的育兒教育問題,高頻、高效產出不同形式的內容。捕捉家長的關注度,並通過精細設計的用戶路徑,有效獲取用戶教育需求,使用戶輸出意向數據的過程更加自然和真實。讓教育營銷回歸於內容本身,產出真正好的內容,家長需要的內容。
(二)算法優勢
不同於一般機構採取的粗放型增長方式,眸事以大數據重磅加持,於眸事自有1.4億活躍教育用戶資料庫中識別、分析用戶教育需求及消費機率,為教育機構精細化描摹用戶畫像。深入了解用戶,了解用戶的教育需求,近期關注的教育品類,教育消費預算區間等,讓教育機構用對方法打動家長。
(三)自然流量
擯棄種種利誘、要挾手段,不睬違禁紅線。在眸事「寶貝開課啦」小程序上,用戶自主完成授權,不強制引導,用戶自願完成表單填寫,完成課程認領。朋友圈轉發也是用戶自主意願,沒有反感度。
通過以上種種方式,眸事挖掘了一條可持續的、良性健康的基於微信生態的獲客之路,持續為教育機構輸出更多真實的教育用戶數據,給予品牌更多為教育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機會。目前,眸事日均觸達 30萬+ 目標教育用戶。
目前來看依舊是一個在教育行業可以持續去做的事情,只是這個渠道和途徑會在官方的監管下更加嚴格。教育機構應該以怎樣的姿勢迎戰?擁抱變化,審慎前行或許是一種正確的態度。充分抓住靴子落地的空隙,做好整頓工作。與其苦心思慮如何打擦邊球,不如重新審視自身獲客思路,挖掘適合自身的新方向。
未來將何去何從?不少人認為未來營銷都會聚焦在轉化模型+營銷產品設計+目標產品設定上。這一判斷或許預示著一個「內容為王」時代的回歸。這正是眸事基於微信生態布局正在走的一條路,也讓眸事目前合作的教育機構獲得了利好,大家已經看到明顯的成效。眸事認為,教育機構完成這兩件大事,則未來可期:一是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產品;二是與更多專業平臺展開合作,以更合理合規的姿態擁抱微信。這也是教育行業未來破局的方向。教育機構是時候做出選擇了!
眸事作為垂直於教育行業的大數據精準招生平臺,期待為教育機構的招生助力。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快來眸事通過在線獲客模擬器看看您銷售線索的單價預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