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寵物,擔心之一是幾天外出時的寵物寄養問題。如今,寵物寄養又有一種新選擇,那便是「家庭式寄養」。
然而這種新模式卻有隱憂:萬一寄養期間寵物生病或發生意外,很有可能帶來糾紛。
「家庭式寵物寄養」成新選擇
如果出差或出門旅行,家中的愛寵該怎麼辦?以前寵物主人的選擇不外乎兩種:託朋友照顧或放在寵物寄養服務中心。最近,一種名為「家庭式寄養」的新寄養方式漸漸流行開來。所謂「家庭式寄養」,就是支付酬金,把寵物寄養在別人家中,讓他人看管和照料。
在「閒魚」平臺上,以「寵物寄養」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僅在金華市區提供「私人家庭寄養」的商家就有數十家,收費每天10至50元不等。這些商家接受貓、狗的寄養居多,也有少數商家接受龍貓、垂耳兔、烏龜等寵物的寄養。
其中一個名為「花花」的「家庭式寄養」商家表示,他家房子很適合養寵物,他自己也有6年的養寵物經驗。「花花」說:「我家的院子很大,寄養在這裡的狗狗不用關在籠子裡,很自由,而且我每天會帶到江邊公園遛一小時,對於這種和寵物一起玩的感覺我十分享受。」還有一個名叫「超哥」的店主表示,其接受寵物「家庭式寄養」是因為自身空閒時間比較多,並且自己也養了一條小狗,對於寵物的照顧十分有心得。「超哥」說:「我做這個不是為賺錢,只是想更多接觸一些小動物,讓家裡更熱鬧一點。」然而,除了個別商家是常年在家、時間充裕可以提供寄養服務外,更多商家則表示,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緩解一些經濟壓力,給自己家的寵物多掙一點口糧錢。
這些寵物「家庭式寄養」的商家大多以散養寵物為主。據商家透露,寄養中心一般把寵物關在籠中,相較於寄養中心的寄養方式,「家庭式寄養」對寵物主人更有吸引力。
沒有籤署協議存隱憂
記者發現,諮詢寄養問題時商家往往會詢問寵物是否打過疫苗、是否有皮膚病、是否做過定期除蟲等。「如果有疾病就拒收。我們是業餘養寵物,家裡不具備相應的消毒和防疫能力,萬一其他寵物傳染上就麻煩。」然而,當問詢商家能否籤署寄養協議時,這些商家卻表示沒有必要,其中一家甚至表示:「就幾十元錢的事情,信得過就信,信不過就算,籤協議算什麼意思?」
沒有籤署協議,寄養過程中萬一寵物出現意外,這樣的責任該怎麼認定?不少寄養者也擔心,在私人寄養中一旦寵物突發疾病,私人商家能否及時施救?寵物遭遇意外,能否得到妥善處理?記者在其中一家商家的留言中發現,有人在此寄養了一隻英短貓,接回去時已經生病,寄養者要求商家賠償,然而商家沒有任何回復。
英短貓的寄養者謝女士表示,自己是出門旅行時將貓寄養,考慮到出門時間較長,寄養在店裡價格比較貴,便選擇了「家庭式寄養」。謝女士說:「寄養時我和他說好,萬一有什麼意外要及時聯繫自己,然而等我回來發現他對我隱瞞了貓生病的情況。我給貓治病花了不少錢。貓在他那裡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向他要求一定的賠償是應該的,可是現在連回復都不給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於這種情況,「超哥」表示,一般有人來寄養都會有口頭承諾,如果寄養寵物突發疾病會及時跟寄養者溝通,在徵得寄養者同意後才會送往醫院,如果造成收養方損失還需要寄養者賠償。「超哥」說:「我聽說有些寄養的狗把家裡家具咬壞了,說是會賠錢,最後卻不了了之。」
有關人士表示,在沒有籤署寄養協議的情況下,責任認定不明確,易導致意外發生時出現推卸責任的情況。如此看來,籤署寄養協議還是十分必要。
「家庭式寵物寄養」需立規矩
針對寵物寄養,金華市御寵寵物負責人表示,他們並不是私人寄養商家描述的那樣「又貴又差」:「我們接受寄養是根據寵物的體形來算,例如像泰迪犬這種5公斤以下的寵物我們收費30元一天,體重超過20公斤的犬類收費80元一天,寄養期間的夥食費用我們全包。同時,我們會給寵物提供專業的住處和散步的地方,並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關在籠子裡不管。」
在協議方面,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和寄養者明確說明並籤訂協議,例如在寄養期間如果寵物丟失、受傷他們會負責賠償,一旦患病會及時通知寄養者並送醫,治療費用需寄養者額外支付等,這樣就儘可能避免發生意外帶來的糾紛。
事實上,《金華市區犬類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寵物犬應當進行圈養或者在室內飼養,而「家庭式寄養」最大的賣點「散養」顯然違反了該管理辦法的規定。同時,「家庭式寄養」還存在擾民風險,如果一戶人家中收養較多犬只,鄰居受到噪聲困擾的可能性將直線上升。
因此,鑑於目前對「家庭式寄養」管理無標準、監管成真空的情況,給其立好規矩十分必要。店主「超哥」說:「最好能明確一戶人家最多能寄養幾隻寵物,這樣我也能對來寄養的寵物進行選擇,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