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了,每年的開學季,很多高校都會面臨同樣的無奈,那就是被錄取的考生不去大學報到,導致了一些大學專業人數招不夠,但是那些錄取了卻不去報到的考生卻佔去了錄取名額,導致一些分數稍低的考生,想被大學錄取卻沒有機會。對此很多低分考生也大紛紛喊話:你不去報到早說啊!不去把機會讓給我們想去的多好!
1.高考考砸了
一些考生由於高考發揮失常,導致了高考成績與自己的真實水平相差很多,因此在填報志願環節就會比較「隨意」。因為打定要復讀的主意,所以報考的時候也會隨便填幾個學校和專業,這樣的考生就算被錄取基本也是不會去大學報到的。
2.對學校不滿意
還有一部分考生也是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是他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也確實認真在報考,收到錄取通知書自然也不是自己最想去的大學,但是他們始終不甘心自己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後卻沒有考入理想的大學,其他錄取的大學就算再好也會覺得不滿意,最終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不去大學不報到了。
3.對專業不滿意
一些學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由於擔自己滑檔或者被退檔,於是就會不選擇服從調劑,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選擇了服從調劑而被調劑到一些比較冷門的專業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去,這個時候,一些學生會選擇先去大學報到,以後再想別的辦法改變現狀,另外一部分考生則會選擇直接不去報到。
4.學費太貴上不起
雖然填報志願的時候,也可以看到報考院校的學費,但是如果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了服從調劑,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會出現報考專業和錄取專業完全不一致的情況,學費上面也會有所不同。一些學校不同專業之間學費差距有時候很大,如果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現實的學費比之前自己報考的專業學費高很多的話,考生可能就會選擇不去大學報到了。
其實考生被錄取之後卻不去大學報到,這種行為如果是站在被錄取考生的角度,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寒窗苦讀十幾年,只為了那一紙錄取通知書,想要考個理想的大學確實也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從高校和其他低分考生的角度來看,對他們似乎又有點不公平,一個是計劃招生名額不達標,學校的一些教育計劃可能會被打亂,另一方面是分數稍微低幾分的考生,也可能會因此失去考上理想大學的機會。
1.服從調劑改為至少填報4個專業
其實很多考生最終錄取的都不是第一個志願裡的第一個專業,一些考生錄取的是第一個志願裡的第二或者第三個專業,另外一部分考生則是被調劑到了其他專業。很多不想不去不報到的考生就是因為被調劑到了不喜歡的專業才不去大學報到的,因此建議將服從調劑改為至少填報四個以上的專業,這樣考生的志願都是自己選擇的,將不會出現錄取了卻因為不喜歡而不去報到的情況了。
2.增加復讀成本
如果想要考生去錄取的大學報到,那麼就要減少復讀生數量,想要減少復讀,就要增加復讀成本。
既然學費高會影響考生是否去大學報到,那麼復讀費用高是不是也可以影響考生復讀的決定呢?我覺得會,所以建議可以適當增加考生復讀的費用成本,這樣就會減少復讀考生的數量。
很多考生選擇復讀是因為高考沒有發揮好,但是是否真的沒有發揮好,並不是嘴上說說的,而是要對比,如果高考成績真的比平時成績低,那麼確實是沒有發揮好,這樣的考生復讀一年以後提高成績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復讀也是有意義的。
但是如果高考成績和平時的成績差不多甚至高考成績比平時成績還高一點,這樣的考生其實是不建議復讀的,畢竟這種考生通常情況下就算復讀一年,進步空間也不會很大,復讀一年反而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還有一種考生就是高考成績不錯,但是填報志願的時候出現了失誤,明明是一本的分數,最後卻被三本錄取了,這種情況也可以允許復讀。
復讀生第二年再參加高考的時候,提高錄取的分數線,或者復讀生與應屆生分數相同的時候,應屆生具有優先錄取的權利,這樣復讀生的復讀成本也會增加,也會相對減少復讀生的人數了。
總結
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希望各位考生能夠珍惜高考的機會,也能夠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更加謹慎一些,其實是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參加一次高考就能被理想大學錄取。從而避免「高分考生被高校錄取卻不去報到,佔了名額低幾分的考生想去上學卻沒有機會,最終導致高校計劃招生名額無法完成」這種情況的發生。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嚴謹對待高考這件事,也祝願每一位考生都能夠被自己理想的大學錄取!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認為高考考生被錄取後佔了名額卻不去大學報到,導致後面想去大學的考生被擠掉,高校招生招不滿的情況應該怎麼解決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我會每天分享關於教育方面的文章,關注我,你能看到更多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