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是最著急的,既擔心孩子餓肚子難受,也擔心他們因為營養不夠而影響發育。可以說,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不得不考慮的頭等大事。
這天穗穗跟朋友約了中午聚餐,她收拾打扮一番便出門了,來到樓下發現,樓下鄰居張阿婆又在餵孫子吃飯。張阿婆的兒子兒媳工作都很忙,平時都是她這個奶奶來帶小孫子,但這位小朋友可不好"伺候",尤其是吃飯這件事。
這不是穗穗第一次碰到張阿婆追著孫子餵飯了,每次看到,她都不由得感慨:在以前的貧窮年代,孩子們能吃上飯就已經很高興了,現在的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居然還不願意好好吃飯。
穗穗跟張阿婆閒聊了幾句,發現對方也很頭疼孫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孩子沒吃飽,奶奶也放不下心先吃。看著老人家天天這麼哄孩子、追著孩子跑,穗穗打算問問生了孩子的閨蜜是怎麼讓寶寶乖乖吃飯的。
1、零食吃多了
有些寶寶非常愛吃零食,時不時就要拿著零食解饞。這麼一來,他們的胃都被零食塞得滿滿的,到了吃飯時間自然不覺得餓。尤其零食一般口味比較重,比起飯菜更得寶寶的喜愛,所以寶寶們對正餐的食慾就更小了。
2、缺乏運動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發現了,如果孩子哪天玩得特別瘋,那麼他當天的食慾會大增,也會乖乖吃飯。這是因為孩子的體能有所消耗,他們會更快產生飢餓感,需要進食來補充能量。而很多孩子待在家裡玩,缺乏運動,身體消耗少,也就沒那麼好的胃口。
3、腸胃功能較弱
有些寶寶有腸胃功能弱、消化不良等問題,吃飯時就沒什麼食慾。他們可能會想儘量多吃一些,但往往是沒吃多少就覺得飽了,或者沒有繼續吃的興趣。
4、飯菜不對孩子胃口
有些家長做飯其實是比較"自我"的,他們不會問孩子喜歡吃什麼,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這樣孩子自然不會喜歡吃。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明顯地表現出自己不喜歡哪道菜,孩子還沒嘗試過,就會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討厭吃。
面對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家長們可謂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什麼法子都用上了。不過,有些方法雖然能讓孩子吃飯,但卻不夠科學,久而久之會耽誤他們的發育,如果你有使用,請儘快調整。
1、少食多餐
很多成年人在減肥的時候都會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寶寶不好好吃飯沒關係,少吃多餐也可以讓他們不挨餓。
但其實,這種做法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合適的。少食多餐一來無法讓孩子感受飢餓感;二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是,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了這樣吃飯,那麼他將來做其他事的時候也可能無法集中注意力,專注力很低。
2、追著餵飯
"自己的娃不愛吃飯,還能怎麼辦?哄著唄。"這是很多家長懷有的想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庭都是家長追著寶寶餵飯的,而寶寶則一邊玩一邊被哄著吃。
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三個壞處:①孩子習慣了一邊吃飯一邊玩,那麼就無法養成專注吃飯的習慣,導致專注度下降,消化也會受影響;
②寶寶一邊玩一邊吃,久而久之可能會把吃飯當成玩遊戲,不認真對待;③有時寶寶不願吃,家長卻一直哄勸,會導致寶寶產生反感,更加厭惡吃飯。
3、恐嚇孩子
"再不好好吃飯,就送你去打針。"
"不好好吃飯的話,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了。"
類似的對話,你有沒有在寶寶面前說過呢?這樣的威脅恐嚇有時候很有用,孩子會因為害怕而乖乖吃飯,但它卻不是長久之計。
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更加害怕家長用來恐嚇他們的"醫生""警察""老師";也會對吃飯產生恐懼的情緒。
4、強迫孩子吃
強制孩子吃飯,孩子一點也不快樂,會把吃飯當成一種"酷刑"。此外,有些家長更加過分,明明孩子吃飽了,他們卻以"吃得太少"為由強迫孩子繼續吃,導致孩子對食物產生心理陰影。
那麼,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什麼做法才是科學的、值得建議的呢?"鯰魚效應"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鯰魚效應"來自於一個故事。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的,所以市場上的活魚會比死魚昂貴許多,漁民就會想各種辦法帶活的沙丁魚回港。可是,大部分的沙丁魚依舊在回港途中死亡了。
後來,有漁民在裝沙丁魚的容器裡放入了一條它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為了逃命四處躲避,缺氧的問題迎刃而解,漁民也得以成功地將許多活的沙丁魚帶回港。
1、營造輕鬆的進餐氛圍
想要讓孩子真正愛上吃飯,那麼家長就不應該以施加壓力的方式來促使孩子吃飯,包括但不限於:恐嚇、威脅、不斷催促等等。這些帶有壓迫性的做法會導致氣氛很壓抑,孩子不會覺得吃飯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所以,吃飯的時候一家人要坐在一起,享受吃飯的過程,儘量讓孩子掌握吃飯的自主權。
2、制定一些"小"規矩
為了讓孩子專心吃飯,家長要制定一些小小的規矩,比如飯前1小時不可以吃零食,吃飯時不能看電視、玩玩具等等。對於"吃飯要專心"這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吃飯時不玩手機。
3、利用"鯰魚效應"創造競爭
水槽裡的沙丁魚,因為有了天敵存在而開始努力求生,家長不妨給孩子創造一種競爭的氛圍。有位姑姑是這麼做的:小侄子挑食不愛吃青菜,她就在吃青菜的時候一邊誇吃青菜有哪些好處,一邊說"我要全吃光"。在姑姑說要全吃光的時候,原本就被勾起好奇心的小侄子急了,連忙跟她說給自己留點。
到了上幼兒園,孩子也會進入一個"競爭"的環境: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陪他一起吃飯,孩子們會比誰吃得多、吃得乾淨,就會越吃越香。
4、給孩子"點餐"的權利
在按照營養食譜準備菜餚的時候,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說幾道想吃的菜,做出來給他們吃,這樣孩子會有享用的欲望。甚至,在下廚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打打下手,增加他們的參與感,讓他們更有食慾。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