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從孩子一生下來就有很多要擔心的事。比如孩子的睡眠情況、性格養成、未來的成長等等。最近總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吃零食,在吃飯的時候也出現了挑食的情況,要知道,如果孩子營養不良的話,對將來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發育不良,所以說很多家長為此也是非常頭疼。
這裡推薦一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的技巧,那就是「鯰魚效應」。指的是活魚的價格往往都是要比死魚高很多,挪威人喜愛吃沙丁魚,但是沙丁魚會在回港的途中死掉,於是漁夫就在魚槽裡放入以魚為食的鯰魚,當鯰魚去到陌生環境的時候,就會開始四處遊動,這樣往往就能夠引起其他魚的恐懼,然後沙丁魚就會為了存活下來,不停的躲避跟逃竄,從而活著回到漁港。
所以說,如果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挑食的話,首先可以去找出他們挑食的原因。有時候一些孩子挑食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活動量比較少,畢竟現在很多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裡,有的還是對著手機和電腦一坐就是一整天。運動量達不到有時候飢餓感就不強烈,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利用鯰魚效應讓孩子能夠愛上吃飯這件事情呢?
1. 到點吃飯,不建議讓孩子少食多餐
很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小動作,比如要拿玩具、看動畫片、喜歡跑來跑去讓你要拿著碗追著,還有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會假裝把食物吃進去,但沒多久之後就會馬上吐出來。
對於這一類的孩子,家長們一定要非常有耐心,而且可以適當強迫孩子多吃一點,孩子還小,不知道那種有這頓沒下頓的感覺。少吃多餐的這種用餐方式不適合正處於成長中的孩子。最好就是讓孩子到點就吃飯,並且要吃夠一定的量,而且要均衡進食,不能出現只吃肉不吃菜的情況。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沒到下個飯點喊肚子的時候,可以不給吃的,讓他記住這種感覺,在下一次吃飯的時候,和孩子強調按時吃飯的重要性。
而對於孩子吃零食的情況也要嚴加管理,適當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為吃零食而不吃飯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規定每天吃零食的次數和分量,和孩子形成約定,如果違反規定,禁吃零食一天。
2、關鍵是使用正確科學的搭配方法
家長在做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每一餐最好都要有葷有素,這樣子孩子才能夠吸收比較多的營養。家長可以為了孩子去接受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儘量多去嘗試,在每一餐當中加入一些麵食或者是湯,而且如果能夠有比較美觀的餐具,也會大大增強人的食慾。
3. 給孩子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良好的就餐環境可以激發孩子們對食物的興趣,一個比較和諧的就餐環境,當然是一家人非常愉快的坐在一起,然後享受吃飯的這個過程,這能夠讓他們的心情變得愉悅。當孩子的心情變得愉快之後,那麼他們會主動去嘗試,並且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這樣挑食的習慣也能夠有所改善。
其實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不會好好吃飯的,父母總是會想很多方法改善孩子的這些習慣,雖然說有一些方法當場就能夠奏效,但是並不一定會長久,而且有可能會留下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說想要讓孩子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用餐習慣,還是要使用正確科學的方式。
不知道你們的孩子是不是也正在挑食呢?教育的方法數不盡,咱們知道幾種就先嘗試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