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鯰魚效應

2020-09-15 晨羲資訊

鯰魚,一種生性好動的魚類,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的地方。然而自從有漁夫將它用作保證長途運輸沙丁魚成活的工具後,鯰魚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視。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鯰魚效應,那麼鯰魚效應是什麼意思呢!

鯰魚效應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在一個小鎮上人們非常喜歡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鋪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後,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而活著的沙丁魚賣價比死魚高出若干倍。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

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的應用

現如今日本本田公司就對鯰魚效應應用的很出色。當時本田對歐美企業進行了考察,說企業當中存在三種人,第一種是既能幹活又有才的人,佔兩成,第二種屬於勤勞的人,但不一定有才,約佔六成,那最後兩成是屬於整日遊蕩的閒散人員。於是本田反思了自己的公司,自己公司的銷售部門非常閒散,尤其是銷售部門的經理思想守舊,更是嚴重的影響到了下屬的工作態度。

那該如何調動這些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減少第三種人員的減少呢?於是本田先生把松和公司銷售部副經理、年僅35歲的武太郎挖了過來。挖過來之後呢,這銷售部的景象是完全不一樣了,原來是非常的沉悶,就跟魚槽裡的沙丁魚一樣,死氣沉沉,現在呢,這武太郎就是這條鯰魚,憑藉自己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和過人的學識,以及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熱情,活躍了整個銷售部。

因此公司的銷售也出現了轉機,月銷售額直線上升,公司在歐美市場的知名度也不斷提高。從此之後,本田公司就一直延續所謂的鯰魚效應,每年都從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幹的、思維敏捷的、30歲左右的生力軍,甚至也會聘請一些董事級別的"大鯰魚"。其實這就是很典型的鯰魚效應了,所謂的藉助外來力量,而從調動整個企業員工的積極性。


鯰魚效應」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在企業內部人員管理中。無論是傳統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時間久了,企業內部相對穩定的人員構成容易讓部分員工產生倦怠感,缺乏活力,產生惰性。此時,如果企業能適時找些外來的「鯰魚」加入以製造一些緊張氛圍,就會促使原有的員工產生緊迫感而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可見,適當的時候引入一條「鯰魚」,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團隊戰鬥力的重新爆發,給整個團隊帶來創新並實現多贏局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適當的競爭猶如催化劑,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潛力。當壓力存在時,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人們必然會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永葆生命活力,才不會被淘汰。這在經濟學上被稱作「鯰魚效應」

相關焦點

  • 身邊的心理學丨教育中的「鯰魚效應」
    如果學習一些心理學規律,可以更有效,更和諧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教育中的「鯰魚效應」——有競爭才有進步。在生活中,鯰魚效應普遍存在在教育管理中,也可以利用鯰魚效應,讓學生在適度的緊張中更好的發揮潛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 什麼是鯰魚效應?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對於管理人員來說,鯰魚效應就是要引進優秀的鯰魚型人才來推動企業員工的競爭,從而推動公司的發展。對員工而言,則意味著自己最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像被鯰魚追著跑的沙丁魚一樣,積極地在工作中尋找新的機會來提升自己。鯰魚效應是什麼?
  • 鯰魚效應,完夢時光
    鯰魚效應來歷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 Catfish effect 鯰魚效應
    Catfish effect鯰魚效應Adding a strong competitor to a market can sometimes motivate others to compete.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心理學:鯰魚效應,無法改變自己,達不成目標,三個方法改變處境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5篇:鯰魚效應字數|4063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半途而廢、達不成目標、實現目標、感到緊張、憂患意識、實用心理學越緊張的東西,越在乎;越在乎的東西,越值得去做;越值得去做的東西,越容易做好。
  • 教育基礎知識: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些很有趣的效應,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然在我們的考試中也是時有出現,除了大家熟知的光環效應、刻板印象、首因效應、近因效應等之外,這裡介紹幾種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常見的心理效應。維持性期望效應指的是老師認為學生將維持以前的發展模式,而對學生特別是差生的改變視而不見,甚至否認的現象。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什麼是心理學效應?心理學更善於將人的心理總結歸類,稱之為心理學效應。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心理學效應在產品中的應用,可以讓產品經理向洞察人性更進一步。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文章有點長,大家慢慢閱讀,結合自己的產品,挖掘更深層次的應用場景。
  • 鯰魚效應,對人的生活有什麼啟發生活現象
    效應定律上面的生活現象被稱為「鯰魚效應,什麼是鯰魚效應呢?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裡有一隻鯰魚。
  • 想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需要引用「鯰魚效應」
    但就現在我國這種教育體制下來看,北大清華這樣排名第一的學校是不會主動推動市場的,所以要善於運用鯰魚效應刺激市場。就像前幾年,餘額寶挑戰國有銀行,於是產生了鯰魚效應,刺激了市場競爭激烈,有四大銀行不得不一起合作對抗這條餘額寶鯰魚,同時激發了自身的創行能力,不僅僅引入了網絡思維,開創了各種金融業務,提高了質量,而且還為大眾們贏得了福利。
  • 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在此語境下,國家及時開發制定新職業技能標準,有助於讓新職業在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相關產業升級、行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更多的「鯰魚效應」。「鯰魚效應」之一是更好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當前,我國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必須健全面向新職業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
  • 新冠病毒效應=灰犀牛+黑天鵝+鯰魚+蝴蝶……
    思來想去,有了這樣一個判斷: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病毒疫情,而是一種更為特殊、宏大且複雜的社會狀態或現象,因為找不到適合詞彙來表達,就姑且稱之為「新冠病毒效應」。「新冠病毒效應」,查了百度,還沒有這個詞,我不是社會學專家也說不清楚,但目前這個複雜局面,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感受。
  • 家長解鎖「鯰魚效應」,培養孩子競爭意識
    家長可以善用"鯰魚效應",激發孩子的競爭力。;鯰魚效應"是來源於挪威人的一個故事:挪威人喜歡是活的沙丁魚,但是從捕撈至回港,許多沙丁魚躲在返程中窒息死亡。直到他們發現,往沙丁魚的魚槽中放進他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的生存信念使他們遊來遊去的躲避,就不會因為缺氧死亡。"鯰魚效應"指的是:採取一定的舉措,刺激部分企業活躍起來積極參與投身於市場競爭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類行業企業一同競爭。
  • 心理學效應之搭便車效應
    效應危害「搭便車效應」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更多地強調「合作規則」而忽視小組成員的個人需求,可能會使每個人都希望由別人承擔風險,自己坐享其成,這會抑制小組成員為小組的利益而努力的動力。而且「搭便車」心理可能會削弱整個合作小組的創新能力、凝聚力、積極性等。
  • 父母巧用鯰魚效應,幫助孩子培養競爭意識
    原來,漁人在船的魚槽裡放進了鯰魚,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鯰魚出於天性不斷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潛能,從而活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鯰魚效應」,它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發人的內部潛能。
  • 《安家》房似錦的「鯰魚效應」是啥意思?確實殘酷駭人!
    她希望做一條鯰魚,迫使大家拿出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安家》在《安家》這部戲裡,房似錦把這稱為「鯰魚效應」,那麼這個鯰魚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所謂鯰魚效應,是管理學的一個理念,據說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而有人偶然發現,如果將一條吃沙丁魚的鯰魚,放在魚群之中,那麼在鯰魚的追逐之下,沙丁魚們會被迫遊動逃避,反而提高了沙丁魚的存活率。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有些殘酷駭人,是否屬實也確實存疑。但是背後的道理不難理解,說白了就是要在公司,創造一種內部競爭的氛圍。
  • 「鯰魚效應」給你答案,別耽誤了孩子成長
    鄰居並沒有直接會帶去與不去的問題,而是給爸爸媽媽講述了一個「鯰魚效應」的故事。什麼是「鯰魚效應」?家長該如何提高「鯰魚效應」的效果?既然「鯰魚效應」的效果比較突出,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夠協助提高「鯰魚效應」的效果,讓孩子受益更大一些呢?
  • 鯰魚效應——期末排座位小妙招
    一、明確概念給孩子們講「鯰魚效應」的故事: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老漁夫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他去世,人們打開他的船艙,謎底才揭開。
  • 不妨試試「鯰魚效應」,讓孩子愛上吃飯
    只要父母能夠善於利用「鯰魚效應」就一定能夠順利的解決問題。二、什麼是鯰魚效應?直到有一天有人把它和天敵鯰魚放在一起,為了能夠逃脫鯰魚的攻擊它們只能四處逃竄,但是卻沒想到因此受到鍛鍊讓沙丁魚的成活率變得更高了,這種通過刺激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就是鯰魚效應。鯰魚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不僅是在家庭生活中,即使在公司管理中也經常用到這種效應。如果父母能夠合理利用這一種效應一定能夠改變孩子不願意吃飯的情況。